• 1、让我们一起做“特技摄影”。

    现在,请大家与我一起来做一个“特技摄影”的模拟实验。首先在一张窄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出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并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窄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然后向左迅速拉动窄纸片,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由上述模拟实验可知,拍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时,先拍出汽车在公路上静止的镜头,再拍出迅速移动的背景,如树木、田野、山林等,然后再将两组画面放入“特技机”里叠合。人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为参照物时,也会产生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的效果。

    (1)、迅速拉动窄纸条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效果?
    (2)、请模仿这种摄影技巧,尝试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
  • 2、科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作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即 v=st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作比值定义法。科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作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 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 表示,国际单位是m/s2)。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 v0=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 vt=6m/s,则这个物体在 5 s 内的速度变化量 △v =m/s。
    (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则该物体的加速度a=m/s2
    (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4)、匀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 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 v0到 v1 , 运动时间为 t 时通过的路程s'。则s'=(用v0、t、a表示)。
  • 3、区间测速是一种防止汽车超速的措施。小翔春节回老家,在高速公路上先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三块区间测速警示牌,表明汽车通过该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不得超过 100 km/h。一辆汽车经过该区间时,以90 km/h的速度行驶12 min,调节车速后,再行驶0.12 h通过剩余区间。

    (1)、汽车在剩余区间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汽车通过该区间是否会被区间测速记录超速?(结果精确到0.01)
    (3)、请写出区间测速的缺点。
  • 4、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设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司机驾车以25 m/s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便紧急停车,反应距离为15m,制动距离为45m,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4s。求:

    (1)、司机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3)、若该司机醉酒后驾车,仍以25 m/s的速度行驶,已知该司机醉酒后的反应时间是正常时的两倍,紧急停车时制动距离不变,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 5、一艘船在河中顺流向下游行驶,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掉入水中(漂浮在水面),经过10 min后船员才发现。已知水流速度为3m /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m/s。
    (1)、此时木箱应该在船的(填“上游”“下游”或“旁边”)位置。
    (2)、这10 min内船和木箱相对桥走过的路程分别是多少?船与木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此时船员立即把船速提高到原来船速的2倍向木箱的位置行驶寻找木箱,此时船相对于木箱的速度是多少?经过多长时间船与木箱相遇?
  • 6、为测试某一批步枪的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在他射出一枪后,枪筒旁边的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的声音,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如图所示)。已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音,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音,显示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1s。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1)、子弹击中靶的声音传到人耳处所需的时间。
    (2)、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3)、子弹飞行的时间。
    (4)、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 7、如图所示,xOy平面内有一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动点 P 在圆周上沿顺时针方向做速度大小始终为v的圆周运动,另一动点Q 沿x 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B为圆与x轴的交点,某时刻 P、Q在A 点相遇,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在B 点相遇,则Q 的速度大小为

  • 8、如图所示为一个足球在水平草坪上沿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且足球的速度逐渐减小。现测得SAB=SBC=3 m,足球通过 BC 段所用的时间为0.5s,则足球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12 m/s B、7 m/s C、6m/s D、4m /s
  • 9、小柯和小桥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小柯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 所示,小桥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虚线部分AD 所示,则小柯和小桥在出发后第s时第一次相遇,在第4~5s内,小柯相对于小桥向(填“东”或“西”)运动。

  • 10、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其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并接收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信号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的速度为(假设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   )

    A、28.33 m/s B、13.60 m/s C、14.78m/s D、14.17m/s
  • 11、 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0~60 s的过程中    (   )

    A、两辆小车在第40s时相遇 B、第40 s时,a、b 两辆小车相距最远 C、第40s时,b 小车在a 小车的前方 D、两辆小车在20~40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va>vb
  • 1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楚国人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该楚国人能找到剑吗?并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13、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从他们各自乘坐的直升机中往外看,甲看见丙的直升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直升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直升机都匀速上升。则甲、乙、丙三人所乘的三架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无法确定的是    (   )
    A、甲的直升机 B、乙的直升机 C、丙的直升机 D、都无法确定
  • 14、某一时刻,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与和谐号列车都向南运动,和谐号列车上的乘客也看到树木向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复兴号列车向北运动,和谐号列车向南运动 B、复兴号与和谐号两列车同时向北运动,且复兴号列车的速度比和谐号列车的速度快 C、复兴号列车向南运动,和谐号列车向北运动 D、复兴号与和谐号两列车同时向南运动,且复兴号列车的速度比和谐号列车的速度快
  • 15、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选项中,全都不属于真正的鱼类的是    (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星 ④章鱼 ⑤河豚 ⑥中华鲟 ⑦鳄鱼 ⑧带鱼

    A、①②④⑦ B、①③⑦⑧ C、③⑤⑥⑦ D、②④⑤⑥
  • 16、蜗牛不是牛、海马不是马、鳄鱼不是鱼,从生物学分类知识来看,它们分别属于(   )
    A、节肢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 B、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 C、软体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 D、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
  • 17、海马用鳍辅助运动,用鳃呼吸,具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终生生活在水中。据此可以判断,下列动物中,与海马属于同类的是    (   )
    A、河马 B、海豚 C、甲鱼 D、鲨鱼
  • 18、夏天,我们在吃“沙瓤”西瓜时,如果仔细观察可看到“沙瓤”中有很多晶亮的小颗粒,每个小颗粒实际上是一个细胞。关于“沙瓤”细胞的特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较小,具有较大的液泡和极薄的细胞壁 B、细胞较大,具有较大的液泡,但无细胞壁 C、细胞较小,具有较小的液泡,但无细胞壁 D、细胞较大,具有较大的液泡和极薄的细胞壁
  • 19、如图所示为嘉兴特产——锦绣黄桃。黄桃树春天开出粉红色的花,夏天长成个大、味甜的桃子,黄桃果实营养丰富,广受市民喜爱。使黄桃叶呈现绿色的物质、使黄桃花呈现粉红色的物质以及黄桃果实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分别存在于细胞中的    (   )

    A、叶绿体、液泡、液泡 B、叶绿体、叶绿体、液泡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液泡、液泡、液泡
  • 20、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长2~帽-5cm,有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可分为“帽”“柄”和“足”三部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伞藻能长到2~5cm,离不开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伞藻的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C、伞藻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D、伞藻的“足”是它的根,能吸收水分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