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科为研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要控制相同的条件有( )
    A、环境温度 B、日浇水量 C、光照时间 D、光照强度
  • 2、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线进入人眼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 B、人有五种基本味觉:甜、酸、苦、辣、咸 C、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感受冷热,排汗散热等功能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听觉
  • 3、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脑调节功能增强 B、身体迅速长高 C、出现第一性征 D、心肺功能增强
  • 4、在农业生产上往往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选种。
    (1)、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200k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多少?
    (2)、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将它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克?
  • 5、小宁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烧杯中,与生石灰接触一段时间后白磷开始燃烧,待白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会向左移动最终停在15mL刻度处。(提示:生石灰与水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

    (1)、小宁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2)、请用科学原理对题目中加线处的实验现象做出解释。
  • 6、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宁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1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甲所示。

    2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发光二极管“F”对准小孔,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宁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填写序号)。其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选填“有关”或“无关”)
    (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其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3)、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v的关系

    (4)、于是小宁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 7、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查阅资料】

    ①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

    ②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经典赏析】

    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与图中另两个实验的原理相同,即通过物质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使密闭容器内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测出氧气的含量。

    【实验回顾】

    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

    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实验装置?

    【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乙同学:可能是烧杯中的水倒流结束后,导管内有部分水滞留。

    【交流与讨论】打开弹簧夹的时机很重要,才可打开弹簧夹。

    【探究与反思】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 , 说明甲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

    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图3)进行实验,图3装置与图2相比,优点有:

  • 8、如图小宁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错误: , 若其他操作均正确,该操作会导致最终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
    (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的量筒(选填“50mL”或“100mL”);在量取过程中,还需要的仪器是
    (3)、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4)、小宁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如下操作,将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____。

    A、称取硝酸钾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 B、硝酸钾固体不纯; C、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读数;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 9、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5

    37.3

    38.4

    39.8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1)、由表格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
    (2)、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能成为饱和溶液的是溶液。
    (3)、若仅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有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对此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多选)。
    A、采用的是升高温度的方法 B、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 C、采用的是增加溶剂的方法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4)、由表格可初步推断氯化钠和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区间是
    (5)、若氯化铵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固体,可采用获得氯化铵晶体
  • 10、小宁想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进行对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
    (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有隔绝水中白磷的氧气和
    (4)、铜片上的红磷不会燃烧的原因是
  •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检验二氧化碳性质:(浓硫酸可除去水蒸气,紫色小花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

    (1)、打开开关I,关闭开关Ⅱ,可观察到乙装置中的现象是。若改为打开开关Ⅱ,关闭开关I,(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2)、向紫色小花喷洒稀盐酸也会看到(1)中现象,但直接喷水则不会。结合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3)、将甲瓶中液体换成澄清石灰水,写出通入二氧化碳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2、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图。

    (1)、应称量g氯化钠,需加水mL。
    (2)、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 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g,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
  • 13、小宁按照书本中的实验要求“探究水的沸腾”。

    (1)、当水沸腾时的情况如图(选填“A”或“B”)所示,上升的气泡内主要是(选填“空气”或“水蒸气”)
    (2)、小宁前后绘制了两次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C所示,其原因是水的不同。
  • 14、如图所示,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从开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时min。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人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的冰将(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15、右图是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大气之间循环。
    (2)、是大气水转化为陆地水的一种重要方式。陆地水、海洋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选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 16、科学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历史事件。如:(填人名)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很大。
  • 17、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宁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这圆形光斑是通过小孔成的像。下列选项的原理与圆形光斑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①彩虹 ②皮影戏 ③日晷 ④月食

  • 18、小宁用盛有150g水的烧杯进行如图1所示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②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2中的a B、溶液①②③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①②③中,溶液浓度的关系是③>②=① D、若将溶液②升温至t2℃,固体能全部溶解
  • 19、有两个集气瓶,分别装着氧气、二氧化碳,若要鉴别它们,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B、用燃着的木条插入瓶中 C、闻气味 D、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 2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

    A、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D、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甲多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