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科学小组参与“铅蓄废电池中硫酸回收”的研学项目,回收时需要测定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向装有25g废液的锥形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搅拌,利用pH计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并绘制的图像如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2)、计算该电池废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3)、若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则会导致测定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目前,免拆型手术缝合线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C3H4O2)n]制作而成。聚乳酸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制取。(1)、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乳酸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聚乳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如果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进入葡萄糖,则生产2.4千克葡萄糖,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
3、盐碱地中所含的盐分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对其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产能的途径,但也是世界性难题。查阅资料发现盐碱地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有KCl、CaCl2、Na2SO4、Na2CO3。
【设计实验】为探究土壤中含有的物质,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步骤
现象
判断土壤浸出液中所含的物质情况
①
有气泡产生
一定有Na2CO3
②
存白色沉淀A生成
一定有Na2SO4
③
有白色沉淀B生成
KCl、CaCl2中至少含有一种
步骤③中的生成的沉淀是(填化学式)。
【评价改进】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实验环节与分析的合理性
试剂选用合理且分析结论科学合理
试剂选用合理但分析结论存在错误
试剂选用不合理且分析结论存在错误
结合评价量表,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实验进行打分,给出了待改进的评价。其理由为:
Ⅰ.根据步骤①推导出土壤浸出液中一定有Na2CO3 , 就可以判断一定无 , 故存在分析结论错误;
Ⅱ.由于步骤①中加入稀盐酸,对判断KCl是否存在产生干扰,故存在试剂选用不合理的错误。若要能确定KCl是否存在,应如何改进:。
【反思总结】根据原实验方案,可以确定土壤中一定含有:。
-
4、如图是一个趣味变色实验,同学们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资料:碘酒为碘(I2)的酒精溶液;淀粉遇I2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I2是否存在。
【进行实验】分别向烧杯A、B中加入相应溶液,然后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
序号
烧杯A
烧杯B
变色时间/s
3%H2O2溶液体积/mL
水的体积/mL
1%淀粉溶液体积/mL
2%碘酒体积/mL
水的体积/mL
维生素C片/粒
①
10
20
2
2
23
2
595
②
10
20
2
5
20
2
193
③
10
20
2
10
15
2
39
④
5
25
2
5
20
2
399
⑤
20
10
2
5
20
2
78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A烧杯控制溶液总体积为32mL,B烧杯控制溶液总体积为25mL。
(1)、实验①②③探究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2)、根据实验②④⑤可以得出结论:。(3)、序号④实验组中,若将碘酒溶液体积改为10mL,则混合后溶液的变色时间范围是。(4)、为了证明维生素C的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也有影响,增加实验⑥:向烧杯A中加入20mL3%H2O2溶液、10mL水、2mL1%淀粉溶液,向B烧杯中加入 , 然后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 -
5、小柯设计了如图装置来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其中所用物块为木块。(1)、实验中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填编号)
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③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2)、小柯通过甲、丙两次实验初步得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的结论,小柯得出这个结论是否具有科学性,请说明理由。(3)、做丙图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为防止因此造成木块损坏,需改进实验装置或实验方案。在不改变木板长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__________方法。A、适当减小钢球C的质量 B、给丙组水平木板铺上毛巾 C、适当降低钢球C的高度,使hC=hA D、给丙组换用一个较重的木块(4)、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汽车的“超载”与“超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大安全隐患。为探究“超载”与“超速”,哪个造成的危害更严重?小柯利用上述装置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表。实验序号
小球的质量m/g
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
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m
1
30
10
4
2
30
20
16
3
60
20
32
由实验可知: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
6、蒸汽眼罩由于携带及使用方便逐渐走进日常生活,它借助内部材料反应产生热量,使材料内部的水分稳定蒸发,利用产生的热度和湿度缓解眼部疲劳,化学兴趣小组对蒸汽眼罩的发热体开展了探究。
【查阅资料】蒸汽眼罩发热体内含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
(1)任务一:验证蒸汽眼罩发热体内含有铁粉和氯化钠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中有铁粉
实验二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往滤液中滴加少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中有氯化钠
(2)任务二:蒸汽眼罩中的铁粉为什么能快速生锈放热?
【实验探究】
药品
方案一
4g铁粉、2mL水
方案二
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
方案三
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
方案四
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2g氯化钠
使用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并生成图像如图:
对比分析图像,你获得的结论是。
(3)【反思评价】如何保存蒸汽眼罩:。
-
7、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黑枸杞自制酸碱指示剂,并对其在不同PH下的颜色进行了测定,其显色结果如下表:
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颜色
粉红
粉红
粉红
浅紫
浅紫
浅紫
紫
蓝
蓝
深蓝
深蓝
灰绿
黄
黄棕
该小组同学又利用该指示剂测定了下列物质的酸碱性,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质
洁厕灵
杨梅汁
蜜桔汁
牛奶
肥皂水
炉具清洁剂
颜色
粉红
粉红
浅紫
紫
蓝
黄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杨梅汁与蜜桔汁,酸性更强的是。(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洁厕灵适合消除类污渍(选填“酸性“或”碱性”)。(3)、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柯同学首先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了2~3滴黑枸杞提取液,接着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与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表示恰好反应的点是(填字母),b点到c点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为。 -
8、如图是侯氏制碱法制取纯碱的部分生产流程:(1)、在实验室中,分离“设备1”中的混合物的操作名称是。(2)、“沉淀池”中的反应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氨气和二氧化碳,具体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试分析NaHCO3沉淀产生的原因:。
-
9、某兴趣小组利用U形管设计实验装置。(1)、甲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CO2和NaOH溶液能否反应。乙组同学向甲组实验后左侧烧杯内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甲组同学指出这不能作为判断氢氧化钠与CO2发生反应的证据,原因是。乙组同学经讨论后认为向实验后左侧烧杯内的溶液中滴加溶液,才能达到实验目的。(2)、丙组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将干燥的氧气从导管a通入,使氧气充满U型管,一段时间后观察三处铁丝的现象。
①为确定U形管已经充满氧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②小组同学通过比较铁丝(填编号),得出纯铁丝不易锈蚀的结论。
-
10、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制取CO,然后用CO还原ZnO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甲酸具有挥发性,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甲酸)CO↑+H2O。(1)、4处发生的反应中,体现了CO具有性。(2)、实验时应先(选填“点燃酒精灯”或“注入甲酸”)。该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为。
-
11、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所示。(1)、消碳反应的产物“
”是。
(2)、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气体。 -
12、碳酸钾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其化学性质与碳酸钠相似,为验证碳酸钾的化学性质,小柯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你一起来参与:(1)、三支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填字母),写出有明显现象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2)、实验结束后,将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充分反应,观察到烧杯底部白色沉淀增多。由现象可知,倒入烧杯之前,C试管中反应物过量的是。
-
13、如图为某款“投篮玩具”的设计原理示意图,当用手向下按压投射装置A端时,C端与底座相连的橡皮筋被拉长;松手后,橡皮筋快速回弹,投射装置将小球抛向篮筐,忽略空气阻力。橡皮筋收缩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动能零(选填“为”或“不为”),此时机械能抛出点的机械能(选填“>”、“=”或“<”)。
-
14、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柯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则下列有关滤液中含有金属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Mg2+ B、只含Mg2+和Fe2+ C、一定含Mg2+和Fe2+ , 可能含Cu2+ D、一定含Mg2+和Cu2+ , 可能含Fe2+
-
15、如图是小柯玩蹦床的情景,小柯在A点时刚好与床面接触,B点时受力平衡,C点时到达最低点,不计床面自身重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最高O点时速度为0,小柯处于平衡状态 B、从O点下落到A点的过程中,小柯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柯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下落到A点时的动能最大,因为A点之后小柯的机械能转化为蹦床的弹性势能
-
16、柯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0~50s,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B、50s时,溶液中含两种溶质 C、50~100s之间压强变大的原因是反应放热 D、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终点出现在100~150s之间某一时刻
-
17、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8、价类图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如图是铁元素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对应物质的所属类别X为单质 B、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D→A的转化 C、C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FeS D、物质F溶液呈浅绿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E
-
19、如图以Ca(OH)2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碱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使溶液变色的反应只有① B、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只有② C、反应④的原理可以用于改善酸性土壤 D、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以是BaCO3
-
20、如图所示装置,将水滴到瓶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瓶中的试剂可能是( )A、氯化钠 B、氯化氢气体 C、氢氧化钠固体 D、生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