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不同材料构成的结构其强度各不相同。下列材料最适合用于建造桥梁的支撑结构的是(  )
    A、木材 B、塑料 C、钢材 D、玻璃
  • 2、桥梁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  )
    A、适应温度变化 B、增加强度 C、防止积水 D、美化外观
  • 3、如图为某桥梁模型测试,其目的是验证(  )

    A、美观性 B、结构强度 C、施工速度 D、材料成本
  • 4、下列桥梁中,跨度能力最大的是(  )
    A、梁桥 B、拱桥 C、悬索桥 D、斜拉桥
  • 5、如图所示为某悬索桥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关于该桥各构件主要受力形式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设计中计算应力时应考虑各种可能的荷载 B、施工中擅自加长桥面可能对桥梁产生不利影响 C、主索受拉,吊索受拉,塔柱受压 D、刚性梁受弯曲,锚碇受压
  • 6、拱形结构作为一种传统的桥梁结构现如今仍在持续使,以下关于拱形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
    A、拱形桥用压缩代替弯曲,改善受力状态,提高承载能力 B、与钢筋桥梁相比,拱形桥跨度更大,更坚固 C、与钢筋桥梁相比,拱形桥养护费用少,节省大量钢筋水泥 D、拱形桥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向外的分散力,提高承重
  • 7、如图所示为一座桥梁的施工方案示意图。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构件M和构件N应具备良好的抗压性能 B、各主要构件都应该具备足够大的横截面积 C、施工中擅自加长桥面可能对桥梁产生不利影响 D、设计中计算最大荷载时应考虑各种可能的受力情况
  • 8、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基础建设一骑绝尘,被人们乐称为“基建狂魔”,桥梁的建造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了“桥梁的结构与制作”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桥梁有梁式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其分类依据主要是桥梁外观形状 B、桥梁的荷载只包括桥梁承载的车辆与行人的重量 C、桥的主梁在荷载作用下,上、下两侧均发生拉伸形变 D、析架的横杆、竖杆、斜杆三种杆件中,对析架的稳定性起决定作用的是斜杆
  • 9、小陈在“桥梁模型的制作与探究”的工程实践活动中,选用了如图所示的模型材料,这些材料最适合制作的桥梁模型是(  )

    A、斜拉桥模型 B、拱桥模型 C、桁架桥模型 D、悬索桥模型
  • 10、在学校的操场和开心农场中间有一条跨度为1米的水沟,为方便同学们进出开心农场,学校计划在操场和开心农场之间搭一座小桥,向全校同学公开招标。要求:桥面宽度不小于0.5米,小桥安全、美观、价廉。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此次竞标,小典邀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组的竞标。
    (1)、下列属于本次校园小桥建设中的限制条件的是 ____ (多选,填字母)。
    A、桥面宽度 B、桥的形状 C、桥的跨度 D、建造材料 E、建造成本
    (2)、小桥的建造需经历“①制作一个模型、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③实施建设、④在限定的条件下进行设计、⑤测试模型和评估改进”五个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____ (填字母,下同)。
    A、①②⑤④③ B、②④①⑤③ C、②①④⑤③ D、②④①③⑤
    (3)、制订小桥的竞标书时,下列因素不需要写在标书中的是 ____ 。
    A、成本预算、时间分配、人员分工 B、建桥位置、使用的材料 C、投标者是否具有丰富的经验 D、桥的设计方案
    (4)、小典给小组提了以下建议,你觉得不正确的是 ____ 。
    A、改进设计方案时,要分析梳理问题,反思交流 B、可以调研周围桥梁的结构特点 C、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经过小组研讨交流再进行处理,避免个人随意修改 D、制作竞标书时,小组所有成员的意见都要记录在上面,不用处理、筛选
    (5)、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在1米宽的水沟之上建桥,下列桥的形状最适合的是  
    A、石拱桥 B、斜拉桥 C、悬索桥 D、梁式桥
    (6)、结合资料查询和实地勘查,小组最后确定了设计方案,请你把设计图画在下面方框里。

    (7)、小典和同学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纸桥梁模型检测他们的方案,他们用纸代替钢材,把同样大小的纸条折成了不同的形状,并进行承重能力的检测。 

    钢条结构

    圆筒钢条

    L形钢条

    U形钢条

    扁平钢条

    承重能力(垫片数)

    5

    1

    3

    0

    根据上表承重能力的检测情况,你觉得他们应该选用的钢材是 ____ (填字母,下同)。

    A、圆筒钢条 B、扁平钢条 C、L形钢条 D、U形钢条
    (8)、各小组测试小桥模型时,采用的评估方式应该是 ____ 。
    A、小组自评 B、小组间互评 C、不仅自评,小组间还要互评 D、老师主观评价
    (9)、在整个建桥活动中,我们对做好一项工程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____ 。
    A、工程的关键是设计,设计是需要不断改进往复的过程,直至满足建造的要求 B、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技术,两者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C、工程建设具有复杂性,制作模型可以和设计方案有些许不一致 D、制作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 11、在科学课上,同学们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小型桥梁模型,用于探究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强度和成本效益。以下是实验过程和相关问题:

    实验背景:同学们选择制作一个简单的梁式桥模型,使用木条和胶水作为主要材料。桥梁模型的跨度为40厘米,宽度为5厘米。实验目标是测试桥梁模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分析材料成本。

    实验过程:

    设计与制作:同学们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了桥梁模型,确保结构对称且连接牢固。

    材料成本:木条成本为0.5元/根,共使用了8根;胶水成本为2元/瓶,共使用了1瓶。

    测试:在桥梁模型的中心位置逐渐增加重量,记录模型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同时,用风扇模拟风力,观察桥梁的稳定性。

    (1)、材料成本计算:桥梁模型的总材料成本为木条成本和胶水成本之和。木条成本为0.5元/根,共使用了8根;胶水成本为2元/瓶,共使用了1瓶。因此,桥梁模型的总材料成本为  元。
    (2)、荷载测试结果:在测试过程中,桥梁模型在中心位置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为3千克。这说明桥梁模型的强度与  (填“材料”或“跨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制作工艺的影响。
    (3)、稳定性测试:当用风扇模拟风力时,桥梁模型在一定风力下能够保持稳定。这说明桥梁的稳定性不仅与结构设计有关,还与  (填“材料重量”或“材料强度”)有关。
    (4)、优化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至少两条优化桥梁模型的建议,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请结合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 12、桥梁建设时需要考虑钢梁的“下垂量”。如图甲所示,钢梁向下弯曲偏离水平位置的距离h叫下垂量。某同学通过分析桥梁结构作出如下两个猜想:①钢梁的下垂量h可能与钢梁所受到的压力F有关;②钢梁的下垂量h可能与两个支撑柱的间距s有关,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将两个砖块作为支撑柱,把一块塑料板平铺放在两个支撑柱上作为钢梁,在塑料板中央施加一定的压力,用刻度尺测得此时塑料板的下垂量为h。

    (1)、图乙是该同学探究“钢梁的下垂量h与钢梁所受的压力F的关系”时画出的下垂量h与所受压力F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当压力为5000N时,下垂量是  cm,根据图像可得结论: 。
    (2)、为了探究下垂量与支撑柱间距的关系,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  ,则说明钢梁的下垂量与支撑柱的间距有关。
  • 13、如图为某桥梁施工中的预制梁场,其优点是(  )

    A、缩短工期 B、降低精度 C、增加成本 D、依赖天气
  • 14、如图所示的桥梁模型,通过杆件穿插、叠压而成。材料甲与材料乙的相关尺寸如图所示,分析下表,下列关于杆件的选材及摆放方案,最合理的是(σ的值越小表示强度越强)(  )

    抗压强度

    σ=FS

    抗弯强度

    σ=3FL2bh2

    A、选择材料甲,24作为尺寸h B、选择材料甲,16作为尺寸h C、选择材料乙,22作为尺寸h D、选择材料乙,18作为尺寸h
  • 15、兴趣小组成员用一根弹簧、一块纸板、指针和挂钩等制作了一个弹簧测力计。
    (1)、【任务一】计算与标定刻度

    如图甲,把一根下端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纸板上,(写出标定零刻度的方法);在挂钩上悬挂一个100g的钩码,在指针所指位置标出相应的刻度值1N。接着依次增加钩码的个数,在指针所指位置分别标出相应的刻度值。

    (2)、【任务二】测试与评价

    通过测试,该弹簧的长度和所挂钩码的重力数据如表1,请根据评价量表(如表2).对制作的测力计的量程进行评价,其属于哪一个评价等级并说明理由:

    表 1

    弹簧所挂钩码的重力/N

    0

    1

    2

    3

    4

    5

     

    7

    弹簧长度/cm

    6

    8

    10

    12

    14

    16

    19

    24

    表2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量程

    大于6N

    0-6N

    0-3N

    (3)、【任务三】分析与改良

    小组成员又挑选了A、B两个弹簧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所得的拉力 F和弹簧伸长量△x的数据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A、B中哪个弹簧,并说明理由:

  • 16、小港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并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入射角 i

    15°

    30°

    45°

    60°

    75°

    90°

    折射角 r

    9.8°

    19.7°

    28.3°

    35.3°

    40.6°

    41.8°

    (1)、 表格中“★”处的数据是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 30°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r的大小大致在____
    A、30°与 45°之间 B、45°与60°之间 C、60°与 75°之间
    (4)、小港实验时发现,当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且入射角增大到 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他查阅资料得知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全反射,恰好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作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现有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乙所示,则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17、如图甲为某品牌的可骑行电动行李箱。

    (1)、行李箱底部安装的滚轮利用了方法来减小摩擦。
    (2)、箱体为ABS材料,其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50000Pa。人坐在行李箱上,和行李箱的接触面积为200cm2 , 请计算该人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少牛。
    (3)、过安检时,行李箱被放到传送带上(如图乙),与传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共速后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A、共速前,行李箱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共速前,行李箱受到的摩擦力向右 C、共速后,行李箱受到的摩擦力向左 D、共速后,行李箱不受摩擦力
  • 18、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港同学取两块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手拿一块,如图甲。

    【问题驱动】透过两块凸透镜与一块凸透镜相比,看远处物体成像性质有何不同?

    【项目原理】老师告诉他这就是简易的开普勒望远镜,如图乙是成像光路图,其中A'B'是物体AB经过物镜所成的像。

    (1)、物镜的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2)、通过该望远镜观测物体AB时,会看到一个箭头向(选填“上’或“下”)的(选填“实”或“虚”)像。
    (3)、【制作步骤】

    将焦距大的透镜作为物镜,焦距小的透镜作为目镜,分别将它们固定在大小两个纸筒中,如图丙所示。

    【评价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一、产品结构与功能

    物镜、目镜选型完全正确;透镜固定牢固,小纸筒套入大纸筒顺畅,推拉调节灵活;对准远处物体,调节后能清晰看到放大的像

    二、原理应用准确性

    镜筒总长度符合成像要求约为“物镜焦距+目镜焦距”;能解释“两次成像”的原理

    小港的望远镜物镜焦距为20cm,目镜焦距为5cm,将物镜对准最远处的物体,不断推拉小纸筒、诱讨目镜进行观察。他看到了最远处物体最大最清晰的像。此时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约为cm。

  • 19、校园内有一批闲置自行车,为改良其刹车性能,兴趣小组对金属与树脂刹车片的摩擦力大小和实际制动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
    (1)、【实验一】比较摩擦力大小。将木块B底面分别牢固粘贴树脂刹车片和金属刹车片,按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拉动木块A,当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记录测力计示数。

    实验中拉动木块A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2)、实验中需控制(选填“木块 B质量”或“木块A上表面所受压力”)相同。
    (3)、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示数大小等于刹车片所受摩擦力大小,请从力学角度分析原因:
    (4)、【实验二】实际制动效果测试。用同一自行车分别安装两种刹车片,用大小相同的力按压刹车把,使初速度为50km/h的自行车从运动到静止,记录速度变化的数据如图乙所示。

    通勤代步自行车速度一般在12~20km/h。校园自行车改良应选用哪种刹车片?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20、小港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应选择(选填“茶色玻璃板”或“平面镜”)。
    (2)、如图乙,为确定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需在蜡烛B的位置竖直放一个光屏,并用眼睛在(选填“a”、“b”、“c”或“d”)处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生活中到处都有平面镜,小港站在如图丙所示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自己的像。若将窗户平移打开,则他在P窗户中的像将(选填“随”或“不随’)窗平移;小港向后退一段距离,则他与窗户中成的像之间的距离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