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离提纯是获取物质的重要方法,其思路有两种:一是除去杂质,二是提取目标产物。如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操作已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该粗盐中含泥沙、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A、流程Ⅰ中X、Y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 B、流程Ⅱ中的石灰乳可用生石灰替代 C、流程Ⅱ中提纯氯化镁是通过“提取目标产物”的思路实现的 D、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是由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差异决定的
  • 2、图甲为烧烤用的“金属纸”,为了鉴别其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锡(Sn),根据图乙,下列物质可行的是(  )

    A、AgNO3溶液 B、MgSO4溶液 C、FeSO4溶液 D、FeCO3沉淀
  • 3、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相关量Y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则Y可以表示(  )

    A、烧杯内水的质量 B、烧杯内溶液的质量 C、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D、烧杯内物质中氢元素的总质量
  • 4、下列对客观事实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聚乙烯可作保鲜膜,因为聚乙烯无毒 B、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说明过氧化氢含有氧元素 C、浓硫酸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铝制品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因为常温下铝不易与酸反应
  • 5、自嗨锅是一种方便操作、即时食用的自热火锅。如图,加热时只要将发热包放入下层盒子中,加入适量的冷水,下列物质中适合用于制作发热包的是(  )

    A、熟石灰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固体 D、浓硫酸
  • 6、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B、米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C、氢氧化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D、用电动汽车替代油车可节省石油资源
  • 7、工业生产中常见“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的转化,以上转化的反应中一定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8、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能促进身体发育。下列宁波特色美食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
    A、象山黄鱼 B、奉化竹笋 C、宁波汤圆 D、慈溪杨梅
  • 9、X、Y、Z三种液体的pH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酸 B、Y一定是水 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10、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pH B、闻气体 C、稀释浓硫酸 D、处理废弃药品
  • 11、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HCl”的是(  )
    A、 B、 C、 D、
  • 12、以下是厨房里常见的调味品,其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
    A、白糖 B、食盐 C、料酒 D、酱油
  • 13、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图是某款新能源电动汽车;

    (1)、新能源汽车使用了大量铝合金材料,铝合金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图中通过增加保护膜的方法来防止金属生锈的材料是(填序号)
    (3)、从低碳环保考虑,许多人会选择电动汽车代步,用直流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贮存在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内。
    (4)、下列说法正确且属于支持新能源电动汽车推行的是_________。
    A、蓄电池内的溶液中存在少量铅离子,会引发重金属污染 B、电动汽车的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C、电动汽车经常停在室外,夏天长时间暴晒容易引起车内电路起火 D、电动汽车节能,每百公里耗能比传统燃油汽车节能30%
  • 1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炼铁的知识后,参观了工业炼铁的过程。小科撰写的参观报告如下。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液态铁与炉渣分离相当于

    (2)高炉内发生的4个化学反应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计算100吨含80%氧化铁的赤铁矿,可炼成含铁90%的生铁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5、“3.15”消费者权益日,科学“打假”小组在行动。铜锌合金外观似黄金,常被不法商人以假乱真。为鉴别真假,小组同学取某黄金样品20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探究,充分反应后,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忽略盐酸的挥发):求:

    (1)、由此判断,此黄金为(填“真”或“假”)
    (2)、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g。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用这种方法来鉴别真假黄金的原理是利用
  • 16、石灰石是主要矿产品之一,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当地矿石山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分4次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样品的质量(g)

    12

    24

    36

    48

    生成CO2的质量(g)

    4.4

    8.8

    12.2

    m

    问:

    (1)、哪几次实验中矿石有剩余?
    (2)、表中m的数值是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17、图为某抗酸药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药“嚼碎后吞服”的目的是
    (2)、该药片中的氢氧化铝属于类物质(选填“酸”“碱”或“盐”)
    (3)、小科为了测定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操作:取一片药片(质量为0.5克),研碎后加入20毫升蒸馏水,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至完全反应(已知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此时共加入7.3克盐酸。试通过计算,该药片中氢氧化铝的实际质量分数是多少
  • 18、科学兴趣小组在“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准备的器材有:质量分别为m、2m的两个钢球、木块和斜面等。

    实验组

    小球质量m/g

    小球的速度V/m/s

    木块滑行距离S/cm

    m

    v

    6.0

    m

    2v

    23.9

    2m

    v

    12.1

    (1)【实验探究】

    实验通过观察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从而判断出(选填“木块”或“钢球”)的动能大小。

    (2)通过对比两组实验,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根据甲、丙两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应用】

    为更好的定量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科学兴趣小组用传感器,刻度尺等工具测量了小球达到斜面底端的速度和木块滑行距离,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请结合表中的实验数据,解释“超速和超载都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往往超速的危害更大。”这句话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 19、课堂上,老师演示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实验后,对如何清洗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铜,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提出了三种方案,并设计了评价表。

    【清洗方案】

    方案甲:在试管中倒入硝酸银溶液

    方案乙:将试管在空气中灼烧,待红色固体全部变黑冷却后,再加入稀硫酸

    方案丙:在试管中倒入浓硫酸,加热(已知:Cu+2H2SO4Δ__CuSO4+SO2+2H2O

    【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反应原理正确,生成可溶性物质,对环境无污染。

    反应原理正确,生成可溶性物质

    反应原理正确,但生成不溶性产物附着在试管上

    指标二

    反应利用率高,常温下能反应

    反应利用率高,能源消耗少

    反应利用率低

    (1)请根据评价量表,对方案甲“指标一”进行等级判定,并写出依据:

    (2)根据评价量表,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方案

    (3)若采用方案乙、丙清洗相同质量的铜,所用硫酸的溶质质量关系为mm(填“>”“=”或“<”);

    (4)若要使方案丙的“指标一”达到优秀,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20、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产Cu(OH)2 , 也会生成Cu4(OH)4SO4(碱式硫酸铜).

    ②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

    ③Cu4(OH)4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

    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

    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4SO4.

    【获取事实与证据】

    ①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

    ②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

    【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正确。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