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干燥的天气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一下,手拿如图所示的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消除器中的 LED 灯发光,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除电”时,汽车、LED 灯、人体、大地连通 B、汽车上的“电”往往会使汽车吸附更多的灰尘 C、若汽车带的是负电,则瞬间电流方向是由汽车流向消除器 D、汽车带电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接触,发生摩擦起电现象
  • 2、如图为4组比较实心物体密度的方法,各组间的物体都不相同,其中能确定甲物体密度一定比乙物体密度小的是(  )
    A、放置在调平的天平上 B、挂在相同弹簧上 C、用相同磁铁吸引 D、放入水中
  • 3、“天气瓶”是一个瓶内晶体可随天气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装饰品,密封瓶内液体的主要成分有:①硝酸钾、氯化铵和水的混合溶液;②溶质质量分数为24%的樟脑的酒精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为24%是指每100g溶液中,溶质是24g B、当天气瓶中是澄清透明时,瓶内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当天气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瓶内物质的溶解度变大 D、当天气瓶中出现大量晶体时,瓶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 4、《天工开物》中记载金属锌的冶炼方法:取炉甘石(主要成分: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即获得金属锌(已知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C+ZnCO3__Zn+3C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炉甘石属于混合物 B、该反应中一氧化碳为还原剂 C、冷却时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需要放热 D、“冷定”后再“毁罐”取锌是为防止锌重新被氧化
  • 5、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1为定值电阻,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80Ω , 在保证电路元件安全的情况下,缓慢移动滑片,R2消耗的电功率P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5V B、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C、滑动变阻器R2的调节范围为20Ω50Ω D、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为10.8W
  • 6、同一篮球以不同弧线从A点投向B点,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且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点到B点,篮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弧线l大于弧线2 B、篮球在弧线l和弧线2的最高点的动能都为零 C、篮球沿着两条弧线运动,重力势能均一直增大 D、若篮球在B点的机械能相等,则在A点的机械能弧线l大于弧线2
  • 7、如图所示,逆时针打开矿泉水瓶盖的过程.下列能表示手受到瓶盖的摩擦力f方向的是(       )

    A、 B、 C、 D、
  • 8、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和某种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种类适当增加会使该系统不稳定 B、图中食物链表示为:植物→食草动物 C、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图中a点过后该食草动物数量减少原因可能是缺少食物
  • 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每个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在“”分子中,若“●”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元素化合价为-2价 C、该图示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为1:2
  • 10、如图所示的桃形李,其结出的果实兼具桃和李的形状和风味,故名桃形李.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桃形李果树属于裸子植物 B、桃形李果实中的酸甜物质主要来自细胞核 C、桃形李果肉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D、桃形李果树通过嫁接能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
  • 11、下列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效替代法: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平面镜成像实验 B、模型法: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C、实验+推理:闹钟放进真空罩中抽气,声音逐渐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转换法:在音响前面放烛焰,用烛焰的晃动来呈现声音的传播
  • 12、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与图示覆杯实验中水的作用类似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 B、   排水集气法 C、   检查气密性 D、   测空气中氧含量
  • 1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假设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 20g放在烧杯里,然后将200g稀盐酸均分成4份,分4次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14、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34.3g

    32.7g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试回答:

    (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克。

    (2)请你列式计算所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 15、我校生物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图1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

    (1)实验开始前,需要将黑藻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

    (2)比较甲、乙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 水溶液中 CO2含量减少。为继续探究这个问题,小金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取一支相同的试管丙, , 置于光照下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若BTB水溶液颜色呈现 , 则证明光照不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 16、为了探究哪种方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更高,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器材和药品,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甲用双氧水催化分解的方法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3瓶氧气。

    ②用图丙装置,测各集气瓶中氧气含量并记录。

    ③将步骤①中的收集方法改为向上排空气法(图乙)收集满3瓶氧气,测各集气瓶中氧气含量并记录。

    ④再利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取氧气,通过浓硫酸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满3瓶,测各集气瓶中氧气含量并记录。

    (1)检查图甲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2)老师建议用图乙方法收集氧气,验满后,再继续收集30秒,是因为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实验记录如下:

    表1

    制取方法

    双氧水催化分解(氧气未干燥)

    双氧水催化分解(氧气干燥)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氧气浓度%

    65.5

    66.1

    65.9

    66.5

    66.8

    66.7

    74.7

    75.2

    75

    氧气均浓度%

    65.8

    66.7

    75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向上排空气法比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更高,原因可能是

  • 17、科学研究表明,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得海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明显增加,海洋的表面水体碳酸增多,酸性增强,出现“酸化的海洋”,这会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1)你认为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写出一种即可);

    (2)请根据上述题目所给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海水酸化的原因:

    (3)我们曾经做过如图所示的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②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 18、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甲中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2)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的量应(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   密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变弱。

    (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填左”或“右”)移动。

  • 19、下图所示的实验,可以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气体。其中A 装置中的NaOH 溶液能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2)C 处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

    (3)D 处石灰水的作用是

  • 2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在实验室进行相关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小明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装置B、E制备并收集氧气,当装置E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在收集过程中发现装置B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而装置E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了什么操作?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