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4)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3)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新教材)八上1.4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七上2.5生物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七上2.4生物的分类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七上2.3多姿多彩的动物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七上2.2形形色色的植物 同步练习
- 【浙教版2024】七上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强化练习
- 【浙教版2025】(新教材)八上科学 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 拔高培优试卷D
- 【浙教版2025】(新教材)八上科学 第二章 力与空间探索 拔高培优试卷C
-
1、如图是尚在母体内的胎儿照片,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精卵是在输卵管中形成的 B、受精卵早期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C、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D、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内产出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
-
2、下列数轴中描述的信息正确的是A、氮的化合价由低到高
B、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低到高
D、铁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
3、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乳酸杆菌,下图中与乳酸杆菌细胞结构相似度最高的生物是A、
B、
C、
D、
-
4、农作物生长需要土壤,下列关于土壤形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可以加速有机物在地表积累 B、岩石的风化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分化 C、土壤层从上到下依次为表层、母质层和淀积层 D、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目前还在持续进行
-
5、如图为某双子叶植物的木质茎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髓,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B、②中含导管,能自下而上输送有机物 C、③是形成层,能不断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D、④是树皮,其外侧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
-
6、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下列不能作为地壳变动证据的是A、断裂的岩层
B、弯曲的岩层
C、高山上海洋生物的化石
D、角峰和冰斗谷
-
7、如图所示是学校食堂常用的不锈钢餐盘,要求快速加工一次成型,应该选择的工艺是A、拉拔
B、锻造
C、冲压
D、模压
-
8、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15kg的是A、一个鸡蛋 B、一本科学书 C、一辆汽车 D、一辆自行车
-
9、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
B、
C、
D、
-
10、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B、男孩比女孩更早进入青春期 C、出现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 D、内脏器官的功能日渐健全
-
11、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A、地球仪
B、细胞结构图
C、电流表
D、甲烷结构图
-
12、 加压一定能使气体液化吗?某同学对二氧化碳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用恒温加压的方法,20测量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强值,获取实验数据如下: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最小压强/ 帕
4.5022
5.0871
5.7291
6.4342
7.2137
无法液化
(1)、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当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达到3 时,加压无法使之液化。(3)、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角度解释是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体积变为原来的千分之一左右,则液化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距离约为原来气体时的。(4)、查阅资料获知:气体液化有临界温度,当气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施加再大的压强也不能使它液化。若二氧化碳气体的临界温度为 Tc,根据表中数据分析,Tc的范围是。 -
13、咸鸭蛋是将新鲜鸭蛋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而形成。小科想测量腌制咸鸭蛋所用盐水的密度,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3.8g。然后将烧杯中盐水倒出20cm3。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当天平横梁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1)、将鸭蛋放入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鸭蛋就会变咸,表明____。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做无规则运动(2)、计算该盐水的密度。 (写出计算过程)
-
14、有机玻璃透光性能好,耐热、耐寒、耐腐蚀,并具有极强的耐冲击性,常用作飞机、汽车挡风玻璃。工业上用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来合成有机玻璃。回答下列问题。(1)、甲基丙烯酸甲酯由种元素组成。(2)、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50克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含碳元素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
15、演绎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指由一类事物具有的一般性质、关系来推断这类事物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关系的方法。请运用演绎思维来推断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是通过细胞分裂生殖的。医疗美容中常用的肉毒杆菌属于细菌的一种,由此可以推出肉毒杆菌的生殖方式。(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由此可知: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和金属汞的变化前后,微粒的种类与数量一定没有改变。(3)、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位置、形状、温度或状态改变而改变。因此,当金属铜受热膨胀时,铜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
16、55℃杯曾经风靡一时,小科无意间得到一些55℃杯中的保温物质,他想知道这些保温剂是晶体还是非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 (选填“A”或“B”)(2)、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是;要记录的数据是。(3)、确定该保温剂属于晶体的依据是。
-
17、阅读教材中“无土栽培技术”后,小科也尝试无土栽培,但出现了“烂根”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植物“烂根”?怎样解决植物“烂根”的问题呢?小科用大豆幼苗作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将他的探究思路补充完整。(1)、作出假设。小科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了假设: “烂根”是根部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小科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应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
(2)、设计装置。对于实验组,小科设计和制作了两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种装置的异同,理解装置设计的原理,在空格处填写适当的器材名称。①甲装置固定部位为茎。通过增加进入营养液中的空气氧气供给,同时直接通过营养液供给水和无机盐。
②乙装置固定部位为根。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空气的供给氧气,通过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供给水和无机盐。
(3)、选择装置。小科最终在甲、乙两种装置中选择了乙装置,他作出这一选择时考虑的问题应有____。A、幼苗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B、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C、用废旧材料能否达成目的? -
18、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主要依据。
根据以上微粒核外电子排布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2)、上图中,一共涉及种元素。(3)、C微粒的符号为。 -
19、小金从市场里买回来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1)、番茄的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D,具有抗衰老功能。小金将它的果肉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分散,储存丰富营养物质,属于组织。(2)、切开果肉,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筋络”,取一条“筋络”,洗去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轻轻一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胞一个个上下连接,且中间的细胞壁上有许多的小孔。则这部分结构可能是组织。(3)、根据以上的观察,小金得出结论:番茄是一个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
-
20、研究物质既要从宏观层面分析现象,又要从微观层面探析本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宏观角度辨识水的组成:在电解水实验中,两个电极上都会产生气泡。如图甲所示,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经验证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此实验可证明水是由组成的。(2)、微观角度探析水的分解:由图乙中水分子的示意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