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5-2026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北京市文汇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天成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两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观成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初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玉海塘下中学五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1、古诗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吴玠①素服飞② , 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③ ,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④ , 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吴玠:南宋抗金名将。②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③主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主上,皇帝。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④第:府第,住宅。
(1)、解释加点词。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吴玠素服飞
③饰名姝遗之
④玠益敬服
(2)、断句。文 臣 不 爱 钱 武 臣 不 惜 死 天 下 太 平 矣。
(3)、翻译句子。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4)、比较上面两段文字,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哪些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结合甲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 -
2、【网络知多少】
小浙同学在完成实践活动时,在网上搜集到以下文章,请你阅读并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网络暴力”这个词相信人人都能理解,但如何来阐释它,有两种主流的观点:
②其一,虚拟社会里的暴力行为。这一观点的预设前提是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这种观点指出基于各种信息技术产生的网络空间是一种与现实社会不同的“虚拟社会”,是一个非实体无形化的公共场域,而网络暴力就是网民在其间针对某一对象的道德审判。例如,有学者认为,所谓“暴力”,是指通过力量上的优势地位,一种强制性侵入的方式,来干涉和控制他人的行为,而网络暴力突出表现在通过舆论的“集结”优势达到强制性干涉他人的目的,实质是一种道德约束。
③其二,忽视责任而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这种观点把网络空间看作现实社会的延伸,只不过它是一种通过虚拟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新型媒介而已。因此,网络暴力是部分网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因忽视本身责任所致,本质上是一种网络表达自由的异化。比如,有些人未经权利人允许,通过社会事件素材或既有文化符号,以嫁接、拼贴或修改等手段改编人物形象,虽可能富有幽默娱乐效果,但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事人的形象,为其带来了负面影响。
材料二:
①一位博主在微博发了一张照片,上面是江西九江市的一个街道办所谓的“防疫”标语,上面写着“湖北回来的人都是定时炸弹”。
②博主本意是吐槽标语中的地域攻击,结果微博发出去以后,却引来了一大群“线上侦探”,通过分析图中细节,试图论证博主故意P图造谣。③有人研究布料的下垂的走势和透视原理,有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放大镜,比对不同角度的照片中墙砖数量的不同;甚至还有网友极其认真地在图中标示出了哪里有液化的痕迹、地砖不在同一平面、字体没有向下弯折等一系列的“P图细节”。到这里还能说是网友们谨慎,但这位博主后面遇到的事儿,就只能用“杠精”来形容了。他为了证明图片的真实性,晒出了当地街道和派出所民警的聊天截图,也有网友在亲自去街道办核实后向他道歉。后期湓浦街道办还在微博上发了一个正式声明,阐述了整个事件经过并道歉。
材料三:
①据了解,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自媒体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没有尽到相应监管责任和管理义务,经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对于评论、转发的网络大V,若出于故意目的实施网络暴力,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对于实施网络暴力的普通网民,如果有组织且具有主观故意性,同样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②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在司法实践中,实施网络暴力的大V和网民以寻衅滋事罪被定罪处罚的不在少数,只是有些未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法不责众其实是一种错觉,只是在具体案件中,受限于受害者的法律意识和固定证据的能力,有时并不能对每一个施暴者予以制裁。”
③张雁峰解释说,根据现行刑法,涉嫌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的网络暴力行为,如果未达到刑法认定的“情节严重”的标准,一般属于自诉案件,这需要被害人或家属起诉并举证。但现实是,网络暴力行为一般参与人数较多,被害人或家属往往很难一一追责。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上忽视责任而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本质上是一种网络表达自由的异化。 B、网络上的“杠精”们的质疑也是为了寻求真相,即便是有所过分也无可厚非。 C、“网络暴力法不责众”虽然是错觉,但网络暴力行为一般参与人数较多,被害人或家属往往很难一一追责。 D、不管是什么背景产生的网络暴力,我们都要予以坚决抵制。(2)、结合所选材料,说说从材料二引述的事例中能看出“网络暴力”的哪些特点。(3)、本文脉络清晰,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首先列举以及普通网民支持或者实施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界定和处罚,然后引述 , 最后指出对实施网络暴力的人很难一一追责。
(4)、读了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该如何认识和应对“网络暴力”。 -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甲】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後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
【乙】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郑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个动掸不得。
【丙】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己乱了,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1)、三处选文都与“打”有关,但“打”得方式却不同。请各填一个字,补全故事。甲文:武松打蒋门神;乙文:鲁提辖打镇关西;丙文:林冲打洪教头。
(2)、请简要说说,选文(二)中,鲁提辖“打”的原因,30字以内。(3)、《水浒传》中,“打”最见英雄气。写武松,多处写到了他的“打”。请你另外列举三个与武松有关的典型的“打斗”情节。(4)、三处选文,都写“打”,其中乙文的描写最为细腻生动,请你揣摩作者对此处“打”的描写艺术。 -
4、古诗文名句默写。(1)、古诗中“月”这一意象往往别有深意。“ , ”,温庭筠以异乡典型意象,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 , ”,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的思绪乘着月色飞翔,月色融入了诗人对故乡的别样深情;《岳阳楼记记》中,描摹跃动的水波和月景映衬的两句“ , ”尽显美好之态。(2)、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过生活的真面目后,依然热爱它。”那么,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载,依然豪情不改,发出了“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达观壮语,这是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韩愈虽含冤被贬,但心中无悔,依然忠君忧国,喊出了“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赤胆豪言,这是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邓州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道出了“ , ”(《岳阳楼记》)的家国忧思,这是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纵观历史,你是否猛然发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里都有着一股强烈的英雄情怀,此刻,英雄的种子也许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生长……
-
5、《岳阳楼记》同步巩固练习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或许)异二者之为 ,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会提问题往往比找到答案更重要。一个好问题能启发我们思考,帮助我们突破思维的瓶颈、拨开心灵的迷雾……
请以“这是一个好问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不少于75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题目:这是一个好问题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城记
刘晓莉
驱车从深圳出发,赶到赣南石城大畲村时天色向晚。大畲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通天寨景区山脚下。元朝初年,尹姓祖先尹世高从宁都固村迁居于此,怀揣着“良田白米”的美好愿景,更名大畲,憧憬与寓意着丰收与希望。热情好客的乡亲们早已备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清亮怡人的排骨莲子汤、大如莲蓬的石城肉丸、色泽红亮的棋子块、粉糯透明的石城芋饺等当地十道特色美味,让人食指大动。
次晨,推窗便听到一阵叽叽喳喳的鸟鸣。通天圣石的丹霞岩壁,已然镀上赤橙色晨光,远山在薄雾中慢慢晕现一轮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轮廓,古村从睡梦中苏醒。抬头望,高耸的马头墙直指苍穹,透出岁月的沧桑与厚重。飘飘摇摇的炊烟点燃了一天的节奏,身处宁静祥和的村落中,连时光都放慢了脚步。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自古以来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的必经之地,素有“闽粤通衢”之称。石城因境内“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丹霞地貌,更是“客家摇篮”。石城县还是赣江发源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物候孕育了名闻遐迩的物产——白莲,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
石城的荷塘不似江南园林的精致,却像打翻的翡翠匣子——碧叶连天接地,莲蓬如星斗散落。一眼望不到边的荷田里,粉白相间的荷花星星点点。近看,荷叶又大又圆,挨挨挤挤,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亭亭玉立的荷花,明艳耀眼,千娇百媚。红如霞,粉似云 , 白若雪。有的菡萏浸润清露,粉瓣裹着金晖,像封印了朝阳的水晶盏;有的欲语还羞,蜻蜓振翅立其上,似闺中少女轻掀罗帐一角;有的金蕊吐流光,层叠裙裾起舞,恍若贵妃醉酒的霓裳翻卷;有的并蒂相伴而生,交颈鸳鸯映碧波,双影共婆娑。清香阵阵,馨香四溢。
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固有印象形成强烈的反差,眼前的荷花触手可及,唾手可得。揽过一枝,或在眼前端详,或在胸前爱抚,或在鼻前深嗅,让人不忍释手。荷花在碧叶间摇曳,远处赤红色的丹霞山体如巨幅屏风般屹立。随手一拍,便是荷花与山色共舞的彩色大片。
登上通天山顶俯瞰,集荷园、古村、丹霞山于一体,既有“荷花映丹霞”的诗意画卷,又有千年客家围屋的烟火气。薄雾缭绕时,荷香与山风交织,令人胸襟为之涤荡。
山脚下的村庄,得到时光的格外垂怜。老人坐在自家门前的竹椅上,手里编着竹篮,目光望着远方的田野;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得像叮咚的山泉。
走在石城的土地上,望着眼前的荷、脚下的水、对面的山,听着陌生又熟悉的乡音,忽然就懂得了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懂得了周敦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干净。他们何尝没有经历过世事纷扰?只是贤者懂得在纷繁中守住本心,在得失中保持豁达,在起落中笃定方向。一如此山,任风雨侵蚀,始终矗立如初;如此水,遇阻绕行,终究奔涌向前;更如此花,经霜露洗礼,依然绽放芬芳。
(选自2025年09月08日的《羊城晚报》)
(1)、【梳理内容】 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使景物与其特征对应。景 物
文中对应的特征描述(填序号)
荷花
丹霞山
客家围屋
石城白莲
特征选项:
① 赤红色如巨幅屏风屹立
② 粉白相间,千娇百媚,清香四溢
③ 千年烟火气,古朴厚重
④ 名闻遐迩,誉为“中国白莲之乡”
(2)、【品味语言】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红如霞,粉似云,白若雪。有的菡萏浸润清露,粉瓣裹着金晖,像封印了朝阳的水晶盏……
(3)、【赏析写法】 请分析选文结尾段引用苏轼和周敦颐诗文的作用。(4)、【文化参与】 石城县计划推广“荷花映丹霞”文化旅游项目,请结合选文内容和知识卡片,为该项目写一段推荐语。要求:突出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语言生动、有感染力。知识卡片
推荐语是用于宣传推广某一事物或活动的简短文字,通常突出其特色、价值,以吸引受众注意。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同学们,看,这是咱们校门口的人脸识别门禁。你们有没有想过,它是怎么精准认出每个人的?”在广东碧桂园学校国际高中的计算机教室里,老师赵茜拿着平板展示着学生们熟悉的场景。她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纷纷举手急于分享自己的观察。
在赵茜看来,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觉得有用、有趣”。基于此,她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摸索出“问题驱动-核心概念讲解-项目实践”的三段式教学法。而跨学科PBL(项目式学习)更是她的课堂“王牌”。
“我不规定项目主题,只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赵茜举例分享道,比如“可回收物智能分类”项目中,学生要先实地拍摄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饮料瓶、易拉罐图像,通过数据标注和增强技术,亲身体验数据质量对人工智能性能的影响,随后用轻量化模型在边缘计算设备完成训练,最终在真实场景中测试识别准确率。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目标检测技术,还深入讨论了人工智能在环保中的局限性,思考如何让低功耗设备运行模型,从而理解技术与社会需求的真实连接。
提到人工智能教育,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老师是最能感受其中变化的任课老师。“最早教孩子们熟悉电脑操作,后来教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应用和简单的图形化编程,现在教孩子们怎样跟人工智能交朋友、具备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活素养。”广东省特级教师、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副校长边永明,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已经执教18年。和其他信息技术老师一样,他经历了多次教学内容的转变,甚至连学科名字都变了两次——从“信息技术”变为“信息科技”,再到现在又分化出人工智能。
边永明认为,老师在人工智能教学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符合课标的要求下,老师可以重组教学板块,琢磨怎么丰富和优化内容,条条框框比较少。“语数英等学科知识体系非常完整,每学期每堂课教什么、进度节奏都相对固定。但人工智能不一样,它是不断变化的未来生活,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会随之变化更新。”
(选自2025年09月10日的《羊城晚报》)
【材料二】
具体到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应该如何开展?熊璋认为,人工智能教育是要教会学生和人工智能打交道,驾驭人工智能,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去研究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
对于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认识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做什么事。
对于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从认知人工智能向理解人工智能转变,要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理解人工智能的一些简单原理。
对于七、八、九年级的学生,则要应用人工智能去探索、创新,学会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多种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潜质,也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下的社会发展。
人工智能教育要符合人的成长过程,要瞄准未来的社会需求。不能指望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做出一个很伟大的科学发明或是工艺,而是让他们知道,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做一些新的、不一样的东西。等学生们未来投入社会工作时,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的潜质会发挥作用。
【材料三】
熊璋还指出目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存在的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也是最大的误区,就是误把人工智能教育当作传统课程去教。不能把人工智能当作传统的知识传授课程,不能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来教,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个误区是把人工智能孤立于其他学科,人工智能要蔓延和辐射到所有学科。
第三个误区是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感悟和自我学习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贯彻从体验到感悟再到认知,从认知到理解再到应用,从应用到探索再到创新的“螺旋式上升”教学梯度设计。
第四个误区是把人工智能孤立在智育上。人工智能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一个学校的人工智能教得好不好,不是看学生背术语或是解题快不快。要看学生思想健不健康,价值观对不对,人工智能有没有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心理打造上发挥作用,人工智能有没有让学生更加尊重和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工智能有没有让学生适应未来型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人机协同型的劳动。
第五个误区是把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内容强加给中小学生。老师教给学生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不要把知识、概念、术语看得过重。
(选自2025年09月10日的《羊城晚报 》)
(1)、【信息辨析】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教育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 B、边永明老师认为,人工智能教学内容应保持固定,不应随技术发展而变化。 C、熊璋指出,人工智能教育应避免孤立于其他学科,并需辐射到所有学科领域。 D、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梯度设计。(2)、【思路梳理】 请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首先通过赵茜老师的教学案例,说明人工智能教育应注重①和②;接着以边永明老师的经历为例,指出人工智能教学内容的③特性;最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较大的④空间。
(3)、【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小学低年级(一至三年级)和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人工智能教育的主要目标。(4)、【学以致用】 请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链接材料中艾青诗歌《太阳》的意象特点,并说明其与人工智能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共通之处。【链接材料】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艾青《太阳》(节选)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欧阳公,幼孤 , 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节选自陶渊明《饮酒(其五)》)
(1)、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丧父,与“鳏寡孤独”中“孤”的意思相同。 B、“教以书字”的“书”,指书写,与《与朱元思书》中“书”意思不同。 C、“及”,等到,与《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的“及”意思相同。 D、“惟读书是务”的“务”,指任务、事务,与《与朱元思书》中“经纶世务者”的“务”意思相同。(2)、【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正确的三处是( )。及其稍长A而家无书读B就闾里士人家C借而读之D或因而抄录
(3)、请将【甲】【乙】两文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4)、【甲】【乙】两文分别展现了欧阳修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5)、【甲】【乙】【丙】三篇诗文中人物的共同点让人联想到“乐”一词。请结合三篇诗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10、【活动三:写讲稿 绘青春梦】同学们参与了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选段。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科研工作者小陈带领年轻团队大胆创新,终于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许多像快递小哥小王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风雨无阻地奔跑在路上 , 方便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边防战士小陈十年如一日守卫祖国边疆,做忠诚的戍边卫士……
(1)、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本次演讲以“平凡的伟大”为主题,以同学们为听众。选段中快递小哥小王的事迹是否适合作为演讲素材?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有同学在演讲稿中提出:“真正的坚强,是在逆境中依然能坚守自己的信念。”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这一观点。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艾青(《艾青诗选》)
-
11、活动二:诵诗歌 感力量 同学们参与了朗诵爱国诗歌的活动,下面是有关资料。
导读
朗诵这些诗篇,我们的内心会受到强烈的①zhèn hàn,为诗人那宽广的胸怀和赤诚的情感所打动。虽然那段艰难的岁月已然远去,但我们应该能从中②jí qǔ精神力量,奋然前行——请大声诵读,我们每个人都是传承人。
诗歌选读: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选自《艾青诗选》
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请根据导读部分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①zhèn hàn②jí qǔ
(2)、请结合诗歌朗诵资料,仿照【活动一】的句式,为活动二拟写名称。活动二:【 】
-
12、请你参与班级开展的“诗文中的人生智慧”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活动一:集诗文品古人情】 同学们分组梳理了诗文中蕴含哲理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困境,需乐观豁达。① “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② “ _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都展现了古人通透的达观。
第二组
坚守,是初心不改。它表现为李白③“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那种冲破阻碍的豪迈,李商隐④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无题》)那种至死不渝的执着,范仲淹⑤ “____, ____”(《岳阳楼记》)那种不计得失的豁达,辛弃疾⑥ “欲说还休,却道‘____’”(《丑奴儿》)那种饱尝辛酸后的淡然。
第三组
孤寂,常寄情于景。读张岱《湖心亭看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辽阔雪景,我们能感受到他⑦ “____,____”的文人雅趣。读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边秋夜色,我们能体会他⑧ “ ____,____”的思乡忆亲之情。
【小结】诗文传千古,我们应养____气,做明理人。
(1)、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2)、下列词语适合填在【小结】横线内的一项是( )。A、鸿鹄 B、浩然 C、蓬舟 D、金樽 -
13、假如,你将开启一段孤独的旅程,没有电脑,没有网络,能陪伴你的,只有一本书。你将选择哪一本书,它会给你怎样的陪伴?
请发挥想象,以“有你陪伴的旅程不孤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75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题目:有你陪伴的旅程不孤独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州行
火玫力
高州,岭南一角令人魂牵梦萦的土地,那片绿、那山红、那江水、那轮月……总在呼唤我归去。暮秋时节,金风送爽,应友人相邀,我们组了队、租了辆5人车回去看看。一提起高州,最先撞进心里的是两股暖烘烘的劲儿——一股是刻在石头里的硬气,一股是裹在日子里的热乎气。从冼太庙的红砂岩到罗传经故居的旧军帽,从邓天冒老人院里的月季到勇哥手里的软苹果,从浩田农庄邓总的荔枝鸡到老林夫妇的干货,这些人和事串起来,才是高州最动人的样子:敬英雄、重情义、守实在,把“好”字刻在行动里,从不是嘴上说说。
第一次站在冼太庙前,55米红砂岩浮雕看得人挪不开眼。阳光斜斜打在石面上,冼太夫人骑马练兵的身姿竟泛浅光——这位南北朝俚族首领,是岭南少有的巾帼领袖。当年岭南四分五裂,她领兵统一各部、平定匪患,以“保境安民”促成俚汉相融,让百姓重归家园,耕种技术、手工艺都在交流中融合,让岭南有了“仓廪实”的安稳。
她常说“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这“好心”是为百姓扛风险的“责任心”,是处理民族矛盾的“包容心”,更是把民生放首位的“同理心”。浮雕上铠甲纹路迎着当年的风,马鬃弧度透着冲劲,她眉眼间“护一方水土”的坚毅清晰可辨。正殿里百年木雕座像端正,香火中有人念叨“学冼太,守本分”,这份敬重,是敬她扛下守护岭南的重任,敬她的精神成高州人骨子里的准则。后来才懂,这不是简单祭拜,是高州人把“好心精神”揉进血脉,一辈辈传得扎实:就像她当年护百姓,如今高州人护英雄、守本分,都是“好心”的延续。
去罗传经故居那天,木门“吱呀”推开,带着旧时光的沉缓。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玻璃柜上,旧军帽虽显岁月褶皱,红星却依然浅淡而明亮;泛黄文件纸薄脆,指尖划过字迹,似触当年温度。他的儿子指着老照片,轻声说:“父亲总说,做事要对得起脚下土地,别让人戳脊梁骨。”后来听故事才知,精神早开了花——三代立功,晚辈冲扶贫抗疫一线,裤脚沾泥没喊苦;姑娘冲进车流救儿童,高州的“红”向来鲜活。
见99岁的邓天冒老人时,院子里月季正盛,花瓣落了几片在扶手上。勇哥拎着纸袋笑说:“老人牙口不好,特意买了软苹果。”他每年来看邓老十次八次,路不算近,来了就陪老人唠往事,熟稔得像家人。邓老坐在藤椅上,轻敲木纹说:“朝鲜战场冷天里,手冻得握不住枪,脑子里就想回高州闻荔枝林味儿。”高州人对英雄的好,从不是摆排场,记在心里、落在日常。
早年在高州师范求学的日子,每段都裹着“踏实”的甜,回忆里带着龙眼香。校园门口青石板路雨后泛光,同伴总带我们钻小巷,就为吃街口5毛钱一碗的荔枝冰粉——冰碴裹果肉,撒上桂花,吸溜一口驱暑热,老板娘多舀一勺:“读书辛苦,多吃点甜!”徐校长、邱书记是“老高州”,晨读时递来刚摘的龙眼说:“读书要像龙眼,扎根深才结甜果。”邱书记讲党史不照本宣科,提冼太谈老果农,叮嘱“别学浮萍飘,要学荔枝树扎稳根”。“老教头”徐校长如今93岁,像“老顽童”:拍的碧桂园山水照比专业的还好看,群里发照片逗乐、转校友诗文满是“我学生真棒”的自豪,讲养生像拉家常,他一冒泡群便热闹。最暖的是他的记性——我当年参加文学社、毕业六十年校友的名字,他都记得。这次见他,老人坐在老树下聊执教往事,话里满是对学生的牵挂,风混着他的声音,是高州最暖的景。
这趟回高州,特意去了浩田农庄,邓总正忙着给客人盛荔枝鸡汤。“我们家鸡喂发酵荔枝渣和自种水稻糠长大,肉质紧清甜。”他掀开砂锅,乳白色鸡汤冒热气,鲜味满室。端上桌的荔枝鸡,鸡皮泛琥珀光,咬一口弹牙多汁,骨头缝里都浸着香。邓总说:“做生意和做人一样,得实在,不掺假糊弄人。”回家后顾老师感慨:“高州人肤色普遍红润,是有好鸡、桂圆、龙眼干滋润;而且会吃、舍得吃、心态好,骨子里藏着一流养生之道!”
这趟高州行,“柔”与“刚”的风光都入了心,不是“打卡”,是走进便觉舒服的契合。岭南凤凰园满是古雅,青瓦飞檐下铜铃“叮铃”响,朱红廊柱刻着缠枝纹,摸来满是岁月温润;池塘边荷花映古亭,凤凰木红花落青石板,如未干的画。我们攥着花瓣沿九曲桥走,锦鲤溅起凉丝丝的水珠,呼吸都慢了——这里的雅不刻意,坐廊下木椅能听见风拂树叶、鸟鸣的静……
回中山那天,我们买了12只荔枝鸡、30斤米、当天下的50个鸡蛋,还买了几十斤老林夫妇家的荔枝干、龙眼干。手机“叮”地响了,是勇哥发来的消息:徐校长“祝一路平安”,末了附张睡莲照片,他说“上午散步拍的,送你”。看着照片突然明白,高州的好,不是靠惊艳景致、稀有吃食,是靠对英雄的真心敬重,像勇哥年年陪邓老;是靠对做事的本分坚守,像浩田邓总的荔枝鸡、老林夫妇的干货;是靠对精神的代代传承,像罗家人的接力、徐校长的叮嘱。
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想起高州心里就格外踏实。它教我的不只是“扎根”,是待人热乎、做事实在、敬人真心——难时念邓老的韧劲儿,相处学勇哥的暖劲儿,做事记邓总、老林夫妇的实在劲儿。高州分明是我生活的“标尺”,待人、做事、敬人,一比就知方向。往后啊,还得常回来:去邓老院儿坐坐,喝浩田农庄的鸡汤,拎老林夫妇家的干货,摸冼太庙的红砂岩。这里藏着最朴素的道理,也藏着我最珍贵的做人底色,想起来安稳。
人人尽说高州好,此心安处情未了!
(1)、【梳理内容】 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使人物与其事迹或精神对应。人物
事迹或精神
冼太夫人
①
罗传经及其晚辈
②
邓天冒老人与勇哥
③
田农庄邓总、老林夫妇
④
A. 保境安民,促成俚汉融合,其“好心精神”代代相传。
B.做事实在,坚守本分,体现高州人经商的诚信之道。
C.三代立功,晚辈奋战在扶贫抗疫一线,见义勇为。
D.对英雄的敬重体现在日常关怀中,情义深厚。
(2)、【品味语言】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2段中画线的句子。阳光斜斜打在石面上,冼太夫人骑马练兵的身姿竟泛浅光——这位南北朝俚族首领,是岭南少有的巾帼领袖。
(3)、【赏析写法】 请分析选文以“人人尽说高州好,此心安处情未了!”结尾的妙处。(4)、【文化参与】 高州冼太庙是当地重要的文化地标。学校研学小组计划前往参观,需要一份讲解要点。请结合选文内容和知识卡片,为冼太庙撰写讲解要点。要求:突出冼太夫人的历史贡献与“好心精神”的内涵,条理清晰。知识卡片
讲解要点是为讲解员提供的提纲,需围绕核心内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明了。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博主“累子”用特效分饰母子两角,用一碗丝瓜汤做道具,演绎了一场“超典型”中式家庭对话。视频中,妈妈拼命劝儿子喝汤,儿子连连拒绝,几番拉扯之后,话题没有推进,矛盾没有解决,妈妈用一句“你现在肝火太旺了,喝点丝瓜汤降降火”收尾。本来应该用沟通解决的问题,最后却归结为“养生”。
热梗爆火,播放破亿。很多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说这碗丝瓜汤照见了我们共同的情感创伤,长辈总是单方面“为你好”,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好像,大家都有沟通问题,被一碗汤噎住了。
要是只在“丝瓜汤”里看到矛盾,看到隔阂,看到无奈,就会越喝越苦。可如果真的那么苦,又为啥火遍全网呢?仅仅把它解读为“父母不懂孩子”的悲情共鸣,恐怕低估了现代年轻人的创造力。玩这个梗,不只为了吐槽爸妈,还是化解冲突的社交技巧。
年轻父母辅导功课、暴跳如雷的时候,甲方爸爸反复挑刺、作天作地的时候,同事之间有矛盾、想吵架的时候,我们与其咆哮硬刚,不如缓缓送上一句“喝碗丝瓜汤补一下”。既表达不满,又避免冲突,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可能就一笑而过了。搬出网梗,其实是启动一种非对抗沟通模式,降低心理防御,输出情绪价值。
更有趣的是,当年轻朋友们主动教父母玩梗,请他们也多用用,这碗强调代际沟通问题的汤,还会有改善亲子关系的作用。有朋友发消息回家:“妈,今天老板冤枉我了”,妈妈回复:“快回家吧,陪你一起吐槽,丝瓜汤管够”。原本略带压迫感的关心,变成了亲昵的家庭暗号。
这也许就是“丝瓜汤”的特殊功效,让两代人笑着达成微妙的和解。父母开始理解子女“被倾听”的诉求,子女试着体会父母“为我好”的初心。要想好好沟通,有时候轻松的表达,比正确的表达更重要。细细去品这碗汤,你不再觉得窒息,反而感觉有点温暖,还能尝到几分素淡的鲜甜。
【材料二】
这种沟通模式看似“和风细雨”,其实是一种温柔的暴力,忽视了平等交流的重要,否定了人的真实感受。正如歌曲《想自由》中唱的,“人和人的沟通,有时候没有用”。这句歌词恰似“丝瓜汤文学”的注脚——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不会爱;不是因为不关心,而是关心的方式错了。
能把“丝瓜汤”变成梗,意味着年轻人开始有能力正视并尝试着改变这种“单向输出”的沟通模式。从前或许难以启齿的代际矛盾、家庭问题、职场困难,能够通过玩梗的方式笑着说出来,便也是对父母、对上司、对朋友、对所有交流对象的一种“喊话”。既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又显得不那么尖锐,可以说是一种温和的反抗,也充分表达了对于平视和尊重的渴求。
“丝瓜汤”这个梗的走红,或许能让更多人读懂背后的意味,反思自己是否也曾端起汤碗、回避真实。它提醒我们,在下次说出“你肝火旺,喝点丝瓜汤”之前,先认真聆听一下对方的声音,试着问一句“你是不是不开心?”如果说人与人之间,能因此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简单否定,多一些“好好说话”、少一些“默默闭嘴”,多一些“被听到”、少一些“被安排”,那么这碗“丝瓜汤”,其实也是美味、营养的。
(选编于网络)
(1)、【信息辨析】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丝瓜汤”梗爆火,播放破亿,是因为它仅能让人们产生“父母不懂孩子”的悲情共鸣。 B、材料一指出,“丝瓜汤”梗可用于多种冲突场景,能启动非对抗沟通模式,降低心理防御。 C、材料二认为,“丝瓜汤”代表的沟通模式忽视平等交流,否定人的真实感受,是一种温柔的暴力。 D、两则材料均围绕“丝瓜汤”梗展开,材料一侧重其积极作用,材料二则辩证分析其问题与意义。(2)、【思路梳理】请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首先介绍网络博主“累子”用丝瓜汤演绎中式家庭对话的视频内容,引出“丝瓜汤”梗;接着提及部分人对梗的悲情解读,指出其低估了年轻人的创造力;然后阐述“丝瓜汤”梗在①和②中的积极作用;最后总结“丝瓜汤”的特殊功效,强调③的重要性。
(3)、【内容理解】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对“丝瓜汤”所代表的沟通模式的看法有何不同?(4)、【学以致用】在《艾青诗选》中,“土地”是核心意象之一,请结合材料一、二关于“沟通与表达”的观点,分析艾青通过“土地”意象想要传递的情感,以及这种表达对读者产生的影响。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张岱,字宗子,山阴人。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节选自张岱《自为墓志铭》)
【丙】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节选自柳宗元《江雪》)
(1)、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少时,与《狼》“少时,一狼径去”的“少”意思不同。 B、“好”,爱好,与《与朱元思书》中“好鸟相鸣”的“好”意思不同。 C、“亡”,灭亡,与《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亡”意思相同。 D、“布衣”,指平民,与《出师表》“臣本布衣”的“布衣”意思不同。(2)、【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断句,正确的两处是( )。年至五十A国破家亡B避迹C山居。
(3)、请将【甲】【乙】两文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4)、【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张岱不同的人生境遇,请简要概括。(5)、【甲】【乙】【丙】三篇诗文中人物的共同点让人联想到“孤”一词。请结合三篇诗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17、【活动三:写讲稿濡养青春梦想】同学们参与了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选段。
作家王蒙曾说:“阅读包括浏览,但浏览不等于阅读,更不等于苦读、攻读、精读。信息不等于学问,更不等于见识、智慧与品质。被传播不等于真正接受与收获。”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旧需要读书,而且比以往更需要读好书、多读书。
新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但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历久弥新。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读书,让我们的生命更加辽阔。
(1)、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本次演讲以“阅读充实生命”为主题,以同学们为听众。选段中的王蒙的话是否适合作为演讲素材?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有同学在演讲稿中提出:“行万里路,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读万卷书,也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这一观点。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艾青《艾青诗选》
-
18、【活动二:____】
同学们参与了有关读书的活动,下面是一些资料。
爱读书的人比不读书的人,额外多出一个guǎng mào的精神世界。爱读书的人,不只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爱读书的人,看到飞鸟掠过江水,会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能说“好多鸟”;爱读书的人,登上山顶会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不是只能说“山可真高”。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总是受困于时间和空间,只能看到眼前的鸡毛蒜皮,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受困于算法和大数据推送的片面信息。而一个爱读书的人,拥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超能力”,可以màn yóu无数个不同的世界,与千百年前的先贤哲人对谈。因此,爱读书的人,往往从容通达,不偏执、不固执。
(1)、请根据导读部分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①guǎng mào②màn yóu
(2)、请结合资料,仿照【活动一】的句式,为活动二拟写名称。 -
19、请你参与班级开展的“情系家国与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小题。【活动一:品诗文感悟古人情怀】同学们分组整理了诗文中蕴含不同情怀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人生遇挫,当胸怀希望。李白《行路难(其一)》中① “ 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二组
家国之情,藏于字里行间。杜甫《月夜忆舍弟》中③ “露从今夜白,____”,借月色抒发对弟弟的思念与对战乱的忧虑;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④ “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表达了虽遭贬谪仍心系国家的忠诚;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⑤ “ ____ ,____”,彰显了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
第三组
人生感悟,引人深思。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⑥ “____ ,____”,道出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豁达;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⑦ “醉能同其乐,____ ,太守也”,充满得意和自豪;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的⑧“____ ,湘水无情吊岂知”,写出了诗人溯古思今,道出了千古文人的北军命运。
【小结】【小结】品读诗文,我们应____前行,踏平坎坷路。
(1)、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2)、下列词语适合填在【小结】横线内的一项是( )。A、悲戚 B、达观 C、忧愤 D、淡漠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陪伴,无时不在。它可以是亲朋师友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也可以是放学路上与陌生人的短暂相伴。可以是窗外的一棵树,墙缝边的一株无名小草,地铁站自助花柜的一朵玫瑰花和街头巷尾店铺中传来的一两声吆喝,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力量,陪伴着我们。也可以是一直激励着我们的一句话、一本书、一个历史人物等。陪伴也要讲究方法,否则也会带来烦恼。
请你以“陪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叙述陪伴的经历或故事,也可以发表对陪伴的思考和建议。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⑵文中不得出现与个人信息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