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名篇名句默写。
(1) ,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3)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
(4) 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5) 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6)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7) 子曰:“饭疏食,饮水, ,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8) 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想象着自己在春天与妻儿一起回家的句子是:。
(10)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规劝蜀汉后主刘禅“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潮
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 , 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释】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伍子胥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1)、下列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描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时,涛声震天、浪花飞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写潮水仿佛因伍子胥的冤屈而激荡、怒号,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古人就据此确定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是诗人的感慨: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一唱渔歌过远村”则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2)、“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为什么?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①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 至尽乃已。
②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邀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③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三十年不辍 辍:收拾 B、众人异之 异:认为……奇怪 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假:借 D、凡有欲染皂者 皂:黑色(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C、子瞻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 D、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以买纸。
(2)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中学生对古典诗词是一种什么认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特地在全市所有中学生中进行了专题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中学生喜爱古典诗词。 ① 从总数看,喜欢和很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9%,想学习或非常想学习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4%。 ② 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 ③ 没有分别。 ④ 值得注意的是, ⑤ 报刊刊登的多是新诗,但表示更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占59%,高于喜欢新诗的33%的比例。
①
②
③
④
⑤
A
因为
而且
几乎
特别
尽管
B
由于
既然
或许
但是
既然
C
所以
并且
肯定
尤其
也许
D
因此
但是
似乎
或许
虽然
A、A B、B C、C D、D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漂泊了半个世纪的老科学家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刚下飞机,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家乡的沧海桑田。 B、李教授讲得十分精彩,为本届“城市论坛”开了个好头,他的抛砖引玉 , 让本次论坛碰撞出了更多的智慧火花。 C、面对美国的制裁和威胁,伊朗安之若素 , 立即加强与其他大国的联系,还主动改善和邻国的关系,以打破封锁。 D、立夏以来,北部山区天气变化多端 , 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老百姓出行更加困难了。
-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阑珊 阴晦 鞠躬尽瘁 左右逢源 B、虬枝 潸然 书声琅琅 按步就班 C、滞留 取谛 黯然失色 提纲挈领 D、缀学 横亘 纵横决荡 姹紫嫣红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qí)篡改(cuàn) 明眸皓齿(mú) 弄巧成拙(zhuō) B、蚊蚋(ruì) 嗔怒(chēn) 丢三落四(là)纨绔子弟(wán) C、拾级(shí) 排闼(tà) 坦荡如砥(dǐ) 俯首帖耳(tiē) D、拘泥(nì)纤维(qiān) 略胜一筹(chóu) 教学相长(zhǎng)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人各有所长,成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你以爬树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此生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傻瓜。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9、“硬控”是2024年度流行语之一,指拥有魅力和吸引力。请仿照示例,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原著内容,说说其能“硬控”读者的原因。
A.简·爱(《简·爱》)B.燕青(《水浒传》)
[示例]朱赫来以革命者的硬核魅力“硬控”读者——作为保尔的精神导师,他传递“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信仰,点燃保尔的革命理想;他组织铁路工人罢工,在艰苦的条件下带头抢修铁路,展现钢铁般的意志;他在被押送时镇定自若,在保尔突袭押送兵后迅速加入战斗,体现革命者的无畏气魄。
-
10、致远学校的小华同学在整理有关中国古典名著中“真假之辨”的读书笔记。请根据提示,帮助他把内容补充完整。
阅读书目
真假之辨
具体情节
思考探究
《西游记》
(1)
六耳猕猴假扮悟空,如来识破将其收服
实为孙悟空“二心”的具象化,象征(2)的斗争
《儒林外史》
真假牛布衣
(3)
暴露封建社会中“名声”的虚妄价值
小结:“真假元素”不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更承载了深刻的人性反思与社会批判
-
1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①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②所以疑③ , 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④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贼:这里指作乱的人。②本:先前。③疑:迟疑。④拯:救助。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与成语“后会有期”中的“期”意思相同。 B、“相委而去”中的“委”与“王欲舍所携人”中的“舍”意思相同,都表示“抛弃、舍弃”。 C、“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与《出师表》中“奉命于危难之间”中的“难”,都有“灾难”的意思。 D、“纳”有“收进、接受、享受、缴付”等义项,“既已纳其自托”中的“纳”是“接受”的意思。(2)、将短文【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短文【甲】【乙】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相同点?(4)、短文【乙】结尾说“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优劣”的理解。 -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 ,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 , 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注释]①吴钩:古代吴地所造的一种弯刀。②凌烟阁: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③若个:哪个。
这首诗后两句与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不足道
肖复兴
①近些年来,深秋时节,我几乎每年都到潭柘寺,看那两株千年银杏。这一对母女,也几乎是年年都会来这里看这两株老银杏。今年,我们才偶然相逢。茫茫人海中,素不相识的人,擦肩而过的居多,能够拥有一份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算是缘分。
②满北京城,银杏的灿烂金黄,让萧瑟的秋天打了鸡血似的亢奋起来,人们到处寻找银杏打卡地,纷纷涌来,拍照,发朋友圈。香山的红叶,已为旧景,遍布京城内外的银杏,遮蔽了它。北京的银杏,以我看来,潭柘寺的无疑拔得头筹。因为哪里的银杏也赶不上它们年头古老,枝叶蔽天,满树金黄的叶子,如同老天爷特意打碎金子的碎片,肆意漫天挥洒在人们的头顶。
③这样的想法,这一对母女也点头认同。
④这一对母女,坐在天王殿后身,画两株银杏树的水彩画。那里离银杏树有一段距离,可以画树高大参天的全景。女儿画的是两株银杏,和银杏树中间隐约的大雄宝殿,以及殿前影影绰绰拾级而上的红男绿女。母亲画的是东侧的一株银杏,被称为“帝王树”,最为粗壮,树龄已有1400年。有意思的是,母亲特意画了满地的落叶如金,以及踩在落叶上争先恐后拍照点彩式的朦胧人影。
⑤我就是在这里结识的这一对母女。母亲有六十岁上下,女儿三十多岁。我站在她们身后看她们画画,看了很久,慢慢搭上了话。
⑥我知道了,前几年,一场意外的车祸,父亲丧生,女儿残了半条腿。一个家庭承受了这样灾难式的打击,想象不出母亲是怎样坚强,拉扯起因车祸雪上加霜失恋的女儿,面对现实的残酷。她对我说,就是从那以后,每年秋天,她带着女儿到潭柘寺画画,画这两株银杏。她说:“我们两口子都是中学的美术老师,没别的本事,只会画画,而且,画了一辈子也没画出什么名堂。女儿从小和我们学画,也没画出名堂,初中毕业,连美院附中也没有考上。”
⑦母亲让女儿重新拿起画笔,带着她到北京各处画画,每年秋天,必要到潭柘寺画银杏,觉得还是这里的银杏最好。潭柘寺的这两株千年银杏,如同伸出两只温暖而有力的臂膀,搀扶着她们相依为命,度过最灰暗惨淡的日子。这样的心思,居然在这对母女之间达成共识和共鸣并坚持几年,让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画画,居然能让她们母女相互慰藉和自我救赎吗?
⑧母亲对我讲了劳特累克。我知道这位法国画家,意外让他14岁双腿瘫痪,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画画,帮助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还成为有名的画家。
⑨母亲说:“我并没有奢望让孩子也像劳特累克一样成为画家,我只是希望能用画画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日子。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喜好,这样的喜好就像小鸟藏在林子里,可以飞走,也可以飞回来,帮助你。”
⑩于是,母亲便搀扶着女儿来到潭柘寺。大自然,对于人有一种特异功能,抚慰你的创伤,滋润你的心灵。
⑪面对这两株千年银杏,人真的是非常渺小。我们谁能活到这样大的岁数?只要想到我们自己的渺小,人生中出现的那些磨难,即使再痛苦不堪,其实也都是微不足道的。谁不渺小?谁没有一点儿磨难?母亲继续讲:“我对女儿说:你看这银杏树,够灿烂的吧?那么多人围着它们拍照,它们的叶子不也会落下来,被人们踩在脚下?怎么样呢?它们就不活了吗?即使一树的叶子都落光了,它们明年开春不是照样长叶,到了秋天照样一片金黄,让人们跑到这里拍照?”
⑫我称赞她:“您简直是哲学家了!”
⑬母亲笑笑,摆摆手说:“这是最微不足道的道理。”
⑭女儿坐在一旁,也笑笑,没有说话。
⑮一阵风吹,眼前银杏叶如一片金雨纷纷翻飞。树下拍照的人们仰头惊叫了起来。潭柘寺的钟声幽幽飘来。
(选自《今晚报》2024年12月07日14版,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等多个角度刻画人物,着重表现了这对母女在困境中的精神力量。 B、母亲画中的“落叶”与“踩叶人影”等细节,照应了后文她用银杏叶落重生来感悟人生。 C、女儿因未考上美院附中彻底放弃绘画,在她遭遇变故后,母亲再次鼓励她重新拿起画笔。 D、文中反复描写的潭柘寺银杏,既是故事的背景,也是串联人物情感与情节发展的线索。(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满树金黄的叶子,如同老天爷特意打碎金子的碎片,肆意漫天挥洒在人们的头顶。
(3)、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微不足道”的理解。(4)、有人认为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脱离“银杏”写“潭柘寺的钟声”是旁逸斜出,应该删去。你认为这句话可否删去?请简要说明理由。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玩手机会损害你的阅读能力吗
贝小戎
①1964年,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区分了热媒介和冷媒介:热媒介提供的信息多,使用者的参与程度较低,冷媒介提供的信息少,需要使用者更多的参与。电影和书籍是热媒介,电视、讨论会是冷媒介。
②读上面这段话时,你要动脑子想想才能明白,所以文字也不是特别“热”,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
③读严肃的书还是需要很多参与的。普鲁斯特在《阅读的时光》一文中说,跟交谈不同,“读书时,我们每个人在接受他人思想交流的同时仍然保持孤独,即继续享受我们在孤独中享有的智性力量”。
④按照麦克卢汉的区分,短视频是热得不能再热了,受众只要拿着手机就等于参与了。人们经常看短视频,好像也能获取不少信息,但脑子是用进废退。10月19日,《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珀在一篇文章中说,深度阅读的时代结束了。如今批判性阅读、自觉阅读、慢阅读、长阅读减少了,人们大多在屏幕上读东西,这是肤浅、零散的阅读,“在手机上进行深度阅读就像用手机打网球一样困难”。而失去阅读能力的人也会失去思考能力,习惯于给复杂的问题提供简单的答案。
⑤屏幕似乎鼓励更多的略读:当我们滚动时,我们往往比按顺序从一页到另一页读得更快、更浅。因为网上有太多页面、太多文章,我们只能以提高阅读速度来应对,而不会停下来思考任何一个想法。
⑥对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读书是我们所经历的最深刻的专注形式。当我们在屏幕上阅读时,阅读不再是一种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愉悦,而变得更像是在一个繁忙的超市里跑来跑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离开。当我们从书本转向屏幕时,我们开始失去一些从书本中获得更深层次阅读的能力,而这反过来又使我们不太可能继续读书。
⑦有人要反驳了:在网络出现之前,人们也经常略读。作家阿城就说,看书时可以对角线式地阅读,斜着看关键字,基本上一页讲啥就心中有数了。
⑧如果很重视一本书,那最好还是去读印刷版,《纽约客》的文章说,读纸质书时,一本书的实体存在——它的重量,它的感觉,它的页面的顺序,可能不仅仅是纯粹的情感或怀旧意义,实物本身的性质对阅读和理解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当你需要在阅读材料中建立更牢固的基础时,印刷页面的实体感可能会对你的阅读体验产生影响,而电子阅读没有同样的触感。
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帕特里夏·格林菲尔德和她的同事发现,如果学生在电脑或平板电脑上阅读时,又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会减慢阅读速度,但理解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真正受影响的是他们随后撰写的综合阅读报告的质量:如果他们在没有互联网接入的纸上或电脑上阅读原文,他们的最终成果要优于那些有互联网接入的同学。如果在线读者在纸上做笔记,上网的负面影响就会大大减少。影响理解的不是屏幕,而是互联网上多任务处理的诱惑。
⑩牛津大学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爱玛·史密斯认为,在网络时代,我们的专注力也许并没有降低,只是转移了方向。深入阅读也是时代的产物,而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深入、专心的阅读也是习得的行为,是一种新媒介技术的结果,那就是小说。18世纪中期,印刷铺印制的长篇小说也引发了道德恐慌。现在人们担心孩子不读书,而我们的先辈担心的是他们对小说上瘾,跟现实世界脱节,降低他们的视力和品德。”
⑪在18世纪的阅读革命之前,人们是深入细致、反复地阅读少量作品,通常是道德或宗教劝诫的文字,这也是特定的态度和媒介决定的:在书页的边上写笔记、索引的出现帮助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页面,让人们能够像喜鹊一样阅读——收集那些闪亮的部分。
⑫16世纪的读者很少从头到尾看书,也不关注其复杂的叙事,而是摘录其中的金句和思想。“现代人对长篇电视剧和多集播客的狂热表明,我们并没有失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只是把注意力转向了不同的媒体。当我们想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就会集中注意力。与专注相比,分心带来了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更少的可能性。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并不高尚。”
⑬史密斯教授有些过于袒护当代人了。读书时我们会掩卷沉思,你看见过有人息屏思考吗?手机有电,屏幕不息。
(选自《意林·原创版》2025年第02期,有改动)
(1)、下列有关“媒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媒介与冷媒介不仅靠媒介提供的信息量的多少来区分,还要看用户的参与程度。 B、麦克卢汉认为书籍是热媒介,但作者主张文字需要读者思考,具有冷媒介的特征。 C、短视频是热媒介,受众参与度极低,这一媒介的流行宣告了深度阅读时代的终结。 D、媒介影响阅读习惯,如18世纪小说的出现使更多读者开始沉浸式地从头到尾读书。(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屏幕鼓励更多的略读,我们读纸质书时也经常略读,所以无须对屏幕阅读感到担忧。 B、人们对纸质书的喜爱,不仅是出于怀旧,更是因为纸质书的实体感会优化阅读体验。 C、如果我们在电脑或平板上阅读时关闭网络,所得到的阅读效果不会比阅读纸质书差。 D、像喜鹊一样阅读,只读精彩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本质上是一种零散肤浅的阅读。(3)、文章最后写道:“史密斯教授有些过于袒护当代人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如此说的原因。 -
15、诗词歌赋,源远流长。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关雎》中,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女子兼具仪态美与内在美的诗句是:。
(2)从《曹刿论战》的“ , , 必以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子。
(3)古人常借“雁”这个意象来寄托情感。请写出含“雁”字的连续两句古诗词: , 。
-
16、非遗手艺,推陈出新。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乔雪是非遗乔家手工皮艺传承人。2020年,乔雪和团队在短视频平台做了200多场直播,一场直播最多同时在线人数过万,累计卖货近300万元。目前,乔雪的短视频账号已经吸引了57.1万粉丝,获赞298.7万。她还创立了自己的皮艺制品公司,并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乔师傅”。
②制作手工皮艺制品是一件耗时又耗精力的事情。一件手工皮艺制品的打造,需经过绘图72个小时、雕刻10万刀、敲击60万次、上色3360分钟,共计126项工艺流程。自从学习手工皮艺开始,乔雪便坚定地坚持手工技艺的打磨。“手工缝线形成的纹理,是现在最先进的仪器都达不到的。”乔雪说,让年轻人把传统手艺“背”在身上,才是真正的传承。
材料二 据统计,在某短视频平台,每3秒钟就有一条非遗视频产生,有超1500万个非遗内容创作者在平台上生产非遗相关内容的视频,他们一起创造了超2245亿的视频播放量,获得超67亿点赞,创收超15亿元;平均每个视频至少被6263个人看过,被187个人赞过。某短视频平台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10日,平台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数量超1.4亿,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平台涵盖率达97.94%;濒危非遗相关视频在平台获赞超1亿次。
材料三 许多非遗传统手艺脱离了现在的百姓生活,成为专门传习的技艺,一些小众且地处偏远的非遗文化渐渐被大众遗忘,绚烂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非遗项目的传承愈显艰难。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后继无人,非遗产品产业化程度低、价格高、竞争力不强。非遗产品销量不佳,极大地影响了非遗技艺的传承。互联网大潮中,非遗如何传承创新,不仅是非遗传承人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
(以上材料摘编自《非遗+短视频,让传统老手艺“破圈”》,《光明日报》2021年09月12日05版)
(1)、小文同学根据以上材料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下列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A、乔雪通过短视频直播取得成功,这意味着非遗传承人都能依靠网络直播获得高收益。 B、乔雪创立皮艺制品公司并打造品牌“乔师傅”的初衷,主要是提高产品知名度。 C、短视频平台具有直观快捷的特点,在展示、传播传统手艺方面有独特优势。 D、非遗产品产业化程度低是因为其制作工艺复杂,从而导致价格过高、竞争力不强。(2)、如果你作为记者采访乔雪,请根据材料,结合语境,补全采访内容。记者:(1)?
乔雪:我之所以坚持这么复杂的手工制作流程,是因为每一道工序都是皮艺文化的传承,手工制作能赋予作品灵魂,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记者:您在短视频平台直播推广皮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您认为短视频平台对非遗传承最大的帮助是什么呢?
乔雪:(2)。
-
17、古街古巷,古韵悠长。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漫步古街古巷,仿佛穿越千年时光。那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______(①硬邦邦 ②光溜溜),每一块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街边的古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处处zhāng显着古人的______(①匠心独运 ②独树一帜)。墙角的青苔,在细雨的润泽下,愈发显得绿意______(①葱葱 ②茵茵),宛如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在这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让你能静下心去感受传统文化那如陈酿般醇厚悠长。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时光”放在“仿佛”之后。 B、删掉“让”字。 C、将“感受”改成“感悟”。 D、在“悠长”后面加“的韵味”。 -
18、请结合下面的材料,联系你在阅读活动中的经历与思考,以《读书如破茧》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在光明中学“书香致远,墨韵流芳”读书节开幕式上,校长讲了蝴蝶破茧的故事:幼虫挣扎破茧,有人却好心剪开茧,导致蝴蝶因翅膀发育不全无法飞翔;而靠自身努力挣脱的蝴蝶则能振翅飞舞。
听到这里,小语说:“读书如破茧,不钻研难获真智慧。”
小文对于读书,也有自己的理解:“读书如破茧,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对他人的指导形成依赖,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写作时注意以下要求:
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
②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
③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19、阅读下面摘编自《简·爱》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下了楼梯,走过了楼底下的一段路,毫无声响地开了和关了两道门后,到了另一排楼梯,拾级而上,迎面就是谭波尔小姐的房间。门锁孔里透出一道光来,门下面也是,四周一片寂静。走近一些,我发现门开着一条缝,也许是为了让密不通风的病房里透进一点新鲜空气。不愿意多犹豫,又满心迫不及待,——心灵和感官都焦急痛苦得直打战,——我把门推开,探进头去。我的目光一边在寻找海伦,一边唯恐看见了死亡。
【材料二】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段时间。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吓呆。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有被排斥在同聪明、能干、高尚的心灵交往的一切机会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罗切斯特先生,一旦感到我非得永远跟你生生分开,真叫我感到害怕和痛苦。我看出了非分手不可,但这就像看到了非死不可一样。”
【材料三】
①他伸出手,颤抖着抚摸我的头发、脸庞,似乎要通过触摸来确认我的存在。“简,我以为我失去你了,永远地失去了。”
②“不,你永远不会失去我。从今天起,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了。我们要一起面对未来的一切。”我靠在他的肩头,感受着彼此的心跳。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对简·爱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毫无声响地开了”“拾级而上”等,生动地展现出她为了能见到朋友而十分小心谨慎,体现了她勇敢的品质和对朋友真挚的情感。 B、材料二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表现了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很痛苦是因为在那里有着她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美好回忆,他们有着精神层面的深度交流。 C、材料三主要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描绘出罗切斯特因简·爱的归来而流露出的惊喜与难以置信,以及简·爱坚定陪伴的决心,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感情。 D、这三则材料都直接体现了简·爱对平等爱情的执着追求,无论是在寻找朋友还是在面对爱情抉择时,她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2)、在原著中,简·爱历经诸多波折,始终追求平等交流和精神共鸣。材料三中简·爱在罗切斯特残疾且失去财富地位后依然选择陪伴在其左右。请结合材料和原著说说这一情节是如何体现简·爱的成长的,以及这一情节对小说主题深化起到怎样的作用。 -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① , 遂通五经 , 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②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衡善机巧③ ,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⑤ , 共为不轨⑥。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⑦三年,上书乞骸骨⑧ , 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张衡传》,有删减)
【注释】①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时开始设立。②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③机巧:指器械制造方面的巧妙。④历算:指推算年月日和节气。⑤豪右:豪族大户,指权势盛大的家族。⑥不轨:指违反法纪的事。⑦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⑧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中的“属”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连也”,此处意为“连缀”,引申为“写作”之意。 B、“莫不逾侈”中的“逾”和成语“逾规越矩”中的“逾”意思相同,都是“越过、超越”之意。 C、“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再”与“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中的“再”都是“第二次”的意思。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论语》。(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B、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C、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4)、《张衡传》记载,张衡在科技领域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文学方面创作了《二京赋》等佳作。请结合文本,谈谈他的经历对你在阅读中实现自我成长有哪些启示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