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习语文,不仅在课堂上,也在生活中。请你积极参与“我的语文生活”专题活动。(1)、【活动一:寻找“最美对联”】小组成员在收集对联时,因粗心大意,导致对联中出现了几个模糊不清的字。请根据对联的特点,选出填入口里最恰当的一项( )
上联
下联
门对千竿竹
①家藏万__________
②两岸__________
一园春雨杏花红
台榭漫芳塘,莲动柳摇,曲曲层层皆入画
③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__________
A、①卷书 ②纸鸢摇春风 ③是美 B、①斤纸 ②纸鸢摇春风 ③宜人 C、①卷书 ②晓烟杨柳绿 ③是美 D、①卷书 ②晓烟杨柳绿 ③宜人(2)、【活动二:调查研究】语文组对七年级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了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现象?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条合理建议。七年级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统计表
兴趣对象/兴趣程度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观看影视作品或综艺节目
57%
40%
3%
阅读经典书籍
42%
39%
19%
调查与记录生活街区的语文现象
16%
36%
48%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由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得,一向鲜为人知的他一下子成为了焦点人物。 C、个人的力量和团体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
3、阅读回答问题。
英雄人物是永不熄灭的灯塔。两弹元勋邓稼先矢志报国,在戈壁深处攻克技术难关;民主战士闻一多英勇无wèi,以热血呐喊呼唤民族觉醒;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憎恶虚伪,用深邃思想勾勒人性之光;花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以坚rèn不拔的毅力直面困境,以舍生忘死的气节守护信念。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
(1)、给加点字注音。①憎恶: ②当之无愧:
(2)、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英勇无wèi: ②坚rèn 不拔:
(3)、仿照前文,给文段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花木兰,。
-
4、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
张燕峰
①19世纪,住在巴黎乡下的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养成了一种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即怀着虔诚的心,每天按时看日出。经年累月与最壮观的自然景象亲密接触,福楼拜学会了敬畏自然,懂得了敬畏生命的伟大神秘。相隔一个多世纪,世界各地的读者,仍能从他的著作里咀嚼出纯净明快的味道。
②一个精神灿烂的人,首先是精神强健的人。鲁迅先生曾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③精神强健,就是宠辱不惊,不受名缰利锁的束缚,也不受恩怨是非的奴役,心灵轻盈澄澈。身处逆境,不悲观不绝望,像一粒深埋于泥土中的种子,在无边的黑暗中,暗暗汲取营养,当春风吹拂大地,则以不可遏制的力量蓬勃而出。顺境中,不得意不张扬,而是以平常心态,心无旁骛,努力生长,就像森林中的参天大树,在明媚的晨光下,在凉爽的晚风里,尽情舒展枝叶,沐浴阳光雨露,从不争名夺利、标榜自我,只为变得更加强大。
④沈从文先生曾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他默默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后来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较有影响力的专著。在文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个精神强健的人,总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看淡得失成败,坚守自我,执着坚定地朝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⑤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也是心怀悲悯的人。正如哲人所说:“悲悯就像一条善良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风尘。它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也不一定济世,但一定有光,一定伴着感动。”心怀悲悯,就是内心柔软慈悲,不冷漠不自私,不存恶念,不藏歹意。
⑥漂母是秦汉时期淮阴地区的一位普通劳动妇女,以帮人洗衣为生,当看到食不果腹的韩信面黄肌瘦时,心生悲悯,甘愿分给他一口饭吃,才让韩信活了下来,才有了大汉史册上叱咤风云的关键一页。一个底层劳动妇女的施食之举,体现的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生命的无私大爱。当别人处于困境的时候,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不会漠不关心、袖手旁观,更不会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是竭尽所能施以援手,助他一臂之力,帮他尽快走出低谷。即使无力提供帮助,最起码也会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同情他们的遭遇、理解他们的苦楚、尊重他们的无奈、保护他们的尊严,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轻视他们,冷酷无情地倾轧他们,恣睢肆意地践踏他们的尊严、加剧他们的苦难。
⑦一个精神灿烂的人,还应具备勇敢正直的思想。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任何时代任何人都应该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玩弄伎俩,干出损人利己的勾当;不会为了一己恩怨,而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更不会屈从某种力量而出卖灵魂,阿谀奉承,做出丧尽天良的坏事。每颗心灵理应感恩,敬畏天地,尊崇真理。为了公平和正义,铁肩担道义,甘洒一腔热血,“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牺牲自己也无所畏惧。
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每天都活得通透豁达,迸射出明亮温暖的光辉,就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小太阳,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和爱带到哪里。所到之处,给软弱者以信心,给无助者以力量,给悲观者以勇气,给绝望者以希望,给孤独者以友爱。
⑨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因自己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明媚、温暖,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幸福。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是茫茫红尘间的自我修行,也是生而为人的责任和使命。
(1)、文章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文章标题中“精神灿烂”有哪些具体含义?(3)、小语认为,我们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不需要关心在意他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劝说她。 -
5、【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
【乙】
不孝完淳①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②见背③ , 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一旅才兴,便成齑粉④。
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家人,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慈母!但慈君推干就湿⑤ , 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⑥ , 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节选自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注释】①夏完淳:原名复,明末松江华亭县人,少年抗清英雄,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②严君:作者的父亲,已牺牲。③见背:指父母或长辈去世。④齑粉:粉碎。⑤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形容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⑥太虚:指死后回归天地。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死亦我所恶 恶: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3)父之所遗 遗: (4)令人痛绝 绝: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下列对甲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 C、甲文孟子善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D、孟子善用排比和对比展开论述,气势雄健,锋芒毕露,朗读时宜语气昂扬顿挫。(4)、甲文开头提出了的观点,这个观点与乙文中“”所表达的内涵一致。(5)、中国传统文化中,“义”常常与其他观念紧密相连。比如“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在儒家思想里,“仁”是核心,“义”是遵循“仁”的准则。请结合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说说“义”与“仁”在这两篇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的。 -
6、古诗文填空
(1)半卷红旗临易水,。
(2) , 君子好逑。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 , 白露为霜。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
(6) , , 国恒亡。
(7) , 再而衰,。
-
7、“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我们留下很多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班级开展了“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仿照活动一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讲一讲学习历程
活动二:
活动三:
(2)、【探究材料】活动中,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地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
-
8、名著阅读。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 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书中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儒生形象:有穷困潦倒、卑微怯懦、庸俗虚伪的腐儒范进;也有欺世盗名、狭隘狡诈的无德小人; 还有兼济天下,被誉为贤人群体领袖的真儒 其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 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突出了他醉心功名的丑态。又如严监生 的情节,表现了他 。
-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作品,选自于《欧阳修全集》。 B、“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C、卞之琳,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 D、顾拜旦,英国教育家,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我们学过他的《变色龙》。
-
10、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中式”设计的出现,是中华美学追求现代表达、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必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中式”设计找准这一切入点,以现代设计手法转化传统中式风格,删繁就简,化简为繁,形成繁与简之间新的动态平衡。
①中华美学精神中的雅、静、简等审美特质,与现代设计理念存在深度关联
②然而,在经过近百年发展后,现代设计正面临创新瓶颈
③如今,现代设计以及由现代设计发展而来的极简主义等艺术与设计理念,正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④随着国风国潮的兴起,把中华美学精神和现代设计追求结合起来,成为许多设计师的自觉选择
⑤大到城市规划、桥梁建筑,小到家居陈设、服装饰品,无不渗透着现代设计思维
A、③⑤②④① B、③②④⑤① C、④⑤①②③ D、④①③⑤② -
1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被称作“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它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短视频具有传播速度快、社交能力强。现在已经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C、广州旨在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近年来引进了多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 D、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改造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对当局政府诬蔑这些学生是“暴徒”的无耻谰语作了有力的驳斥。 B、青年学生应该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绝对不能因受人撺掇 , 就去做些违法乱纪的事。 C、课堂上,他回答问题常常能语出惊人、怪诞不经 , 深得老师赞赏。 D、吴伯箫的《灯笼》信手拈来古人古事入文,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可谓化用典故入文的范例。
-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追溯 斡旋 决别 穿流不息 B、馈赠 帷幕 篡改 雕梁画栋 C、瞥见 瞻养 敦实 鸠占雀巢 D、竹蔑 静谧 流逝 相辅相承
-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阔绰(chuò) 干涸(hé) 两栖(xī) 戛然而止(jiá) B、亢奋(kàng) 静谧(mì) 绮丽(qǐ) 风雪载途(zài) C、匿名(nì) 孕育(yùn) 蓦然(mù) 义愤填膺(yīng) D、惬意(qiè) 娴熟(xián) 媲美(bì) 相形见绌(chù)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文笔塔矗立在红梅公园的绿树丛中,塔的形状如同一支直指苍穹的巨笔,寓意“文笔通天”,寄托了古人对文化、学问的崇高追求。②塔周围的碑刻和题字中,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诗词佳作,展现了常州文人的才情和风(gǔ)______。③红梅与古塔相映,阳光朗照,营造出龙城富有诗情的意(jìng)______。④游客______(即使/无论)是登塔远眺,还是在塔下漫步,都能感受到这座古塔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之美。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风(gǔ) 意(jìng)
(2)结合语境,从第④句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结合以上文段和上联,完成下联。上联:文笔通天 寄托文人崇高追求
下联:
-
16、请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简体楷书临写在田字格内。
-
17、为了缓解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学校拟开展“每日体育半小时”活动,但班级整体积极性不高,许多同学认为“马上中考了,参加体育活动浪费时间,不如刷题”。作为班长,请你写一篇600—700字的文章,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写作提示及要求:
(1)自拟作文标题;
(2)既可以叙述自身经历,也可以多角度说理;
(3)如果叙述事件,充分表现最能起到“鼓励”作用的事件过程;
(4)如果阐述道理,理由充分,思路清晰,能够达成沟通目的,避免空洞说教;
(5)注意语气措词得体,尊重同学;
(6)符合生活常理,内容积极向上,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18、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来临之际,学校打算开展相关非遗活动。多位非遗技艺传承人带着绝活走进中学校园,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非遗文化。(1)、请根据内容判断,下列标语最适合作为活动横幅的一项是( )A、活动点燃智火,科技启发童心 B、非遗走进校园,文化润泽心田 C、传承运动精神,挥洒青春汗水 D、了解航天故事,探索宇宙奥秘(2)、活动当天,志愿者在入口处为同学们介绍本次非遗体验活动课程安排,你作为其中一员,请结合下表,参与介绍。注意表达简明、连贯、通顺。
课程
时间
课程地点
彩塑技艺
上午9点—10点
一楼活动大厅
画作历史
上午10点10分—11点
木版年画印制
上午11点10分—12点
(3)、活动结束后,校学生会要对该活动进行报道,下面是某同学写的新闻稿片段,其中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①活动现场,学校邀请了众多非遗技艺传承人,他们带来了多样的非遗活动课程。②其中一位传承人将各种颜色融入面团,捏出许多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动物。③另一位传承人向同学们讲述了隐藏在一幅幅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④还有一位传承人不仅向大家展示了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但是在现场印制出一张张精美的年画。⑤他们的精彩讲解与技艺展示,让非遗技艺以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在同学们眼前。⑥捏面人、听画作历史、制作木版年画,在活动中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
19、香山避暑二绝
(唐)白居易
其一 其二
六月滩声如猛雨,香山楼北畅师房。 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夜深起凭阑干立,满耳潺湲①满面凉。 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②睡中归。
【注释】①湲(yuán):水流动的样子。②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
(1)、结合两首诗歌内容判断,诗人在香山避暑,他最可能( )A、听见滩流湍急的声音 B、看见灯火通明的香山 C、触摸木纹斑驳的窗台 D、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2)、有人认为,“凉”字除了指气温凉爽,还能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
20、吴瑛传
吴瑛,字德仁,蕲州蕲春人。年四十六,即上书请致仕。公卿大夫知之者相与出力挽留之,不听,皆叹服以为不可及,相率赋诗饮饯于都门,遂归。
蕲有田,仅足自给。临溪筑室,种花酿酒,家事一付子弟。宾客至必饮,饮必醉,或困卧花间,客去亦不问。有臧否人物者,不酬一语,但促奴益行酒,人莫不爱其乐易而敬其高。尝有贵客过之,瑛酒酣而歌,以乐器扣其头为节,客亦不以为忤。视财物如粪土,妹婿辄取家财数十万贷人,不能偿,瑛哀之曰:“是人有母,得无重忧!”召而焚其券。门生为治田事历岁,忽谢去,曰:“闻有言某簿书为欺者,谊①不可留。”瑛命取前后文书示之,盖未尝发封②也。盗入室,觉而不言,且取其被,乃曰:“他物唯所欲,夜正寒,幸舍吾被。”其真率旷达类此。
【注释】①谊:应该。②发封:开启。
(1)、本文记录了与吴瑛相关的多件事,结合文章内容,判断这些事应发生在( )A、吴瑛求学时 B、吴瑛为官时 C、吴瑛辞官后 D、吴瑛过世后(2)、当时的人广泛称赞吴瑛,认为他率真豁达、不拘小节。请结合选文第二段,概述其符合该评价的两件事。(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皆叹服以为不可及 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B、有臧否人物者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C、瑛哀之曰 已而之细柳军(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D、忽谢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