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同学在网上搜到了下面的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今年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理应增强劳动习惯,将劳动融入学习生活中,以劳动促进成长。

    (1)、【甲】处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2)、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材料补充完整。

    劳动课程内容对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就像古代对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称谓一样,比如“豆蔻”指① , ②“”指男子20岁,泛指成年。

  •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失败有奖

    刘继荣

    ①这些天,儿子蜘蛛似的整日黏在网上。下线之后,他也是若有所思。

    ②谜底终被揭开:他见我经常发表文章,便下定决心要与老妈比个高低。于是,他将自己的作文贴在一家儿童刊物的约稿网里。一次、两次,不停地失败。终于,有一篇被留用。

    ③班里老师允诺,一看到杂志,就给他颁发“创作之星”奖。可是,杂志却迟迟不来。儿子日日巴望着,快递一来,他总最先迎上去,然后落寞地走开。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久才出来。他告诉我,编辑在网上留言,那篇文章始终没过终审。他默默地吃饭、写作业,洗漱。我抱着一盆漫画书,敲开他的门。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我说:“这是奖品,是失败奖。”他惊讶地睁大眼睛,薄薄的单眼皮涩涩地重叠着,很显然他哭过。我诚恳地说:“我要奖励你,你勇敢地向妈妈挑战,又勤奋地练习写作、作文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儿子,我真的为你骄傲。”他抬起头,顿时眉宇舒展开来。

    ④第二天放学,他开心极了,说大家都羡慕他有这么酷的妈妈,居然给孩子发失败奖。而那个失败在孩子们眼里,竟然也变得光彩夺目了。我做饭,儿子翻看着桌上的《读者》,里面转载了我的《亲人节快乐》一文。儿子发现杂志里设了一个“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可以通过发短信投票。他一下振奋起来,预备在亲朋好友间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说:“儿子,这不好吧,如此兴师动众,万一失败了,妈妈该多不好意思啊!”他笑了:“妈妈,别怕失败,失败了,我也给你发奖!”我暗自惭愧,我们这些大人指导起孩子来,个个都很权威,一旦遇到同样的事,最缺乏勇气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⑤新一期《读者》上市了,儿子拉着我,急急地去看获奖名单。看一遍,没有我,再看一遍,仍然没有。他呆住了,半晌才说:“妈妈,我们又失败了。”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原来,有爱的人在旁边,连失败都有甜蜜的滋味。

    ⑥第二天,我刚起床,儿子就开始发表庄严的颁奖演说。可是,刚开头就忘了词,他满脸尴尬,干脆直接把奖品塞给我。那是一个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婴儿此起彼落的娇憨、无邪的笑声,极富感染力,我们俩争着去捏,笑声满屋。

    ⑦儿子的生活,竟渐渐变得精彩纷呈,隔些时候就有最新消息播报——数学测验成绩不佳、口语比赛获奖、乒乓球赛惨遭淘汰、竞选音乐课代表大获全胜……胜了,由学校发奖;输了,由妈妈发奖。他愈战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战,都有无穷乐趣。

    ⑧没多久,我接到一个远从珠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去年大学刚毕业,曾在儿子的班里试教。那天早上由于扁桃体发炎、高烧,再加上紧张,课上得一团糟。他在学生们面前告解:“这节课太失败了,我知道自己不会被录用,我们提前下课吧。”忽然,我的儿子举起了手,对新老师说:“我们家有个失败奖,无论谁失败了,都可以领奖。因为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奖励,收集很多的失败,就可以换到一个成功。”新老师顿时傻了。儿子给新老师的奖品,是一首流行歌。而那位新老师,在向孩子们鞠躬时,已是泪流满面。他说,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奖品,他发誓,一定要成为最好的老师。

    ⑨不久,我收到一本杂志和一张浅绿色的汇款单,附注栏写着——“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我急忙翻开书,我竟然是第一名,原来,获奖名单要隔两期才会公布。

    ⑩“我们都成功啦!”儿子用他的鼻尖,紧紧抵住我的额头。只要有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的是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丰厚的恩赐。

    (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本文内容作答。
    (2)、按要求赏析句子。

    (1)这个礼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却倔强地扭过头去不接。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听到这个脱口而出的“我们”,我心里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阳光,洒落心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⑧段插入那位老师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只要有颗勇敢的心,无论遇见的是什么,都是生命一场又一场的丰厚的恩赐”的丰富含义。   
  • 3、根据《经典常谈》,在下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序号,使主要内容与书目相符的一项是(     )

    书目

    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

                                               

    《战国策》

                          

    《尚书》

                          

    《诗经》

                                              

    ①这部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书。

    ②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收录在这本书里。

    ③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收录九千个汉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并提供了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依据。

    ④由于各诸侯国关系紧张,战争频繁,担负外交的策士受到重用。策士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他们的言辞被此书收录。

    A、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 令老仆艺蔬自给。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 , 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 , 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 , 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由是怨颇兴。帝犹优诏奖瑞。

    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大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①署:代理。②脱粟:糙米饭。③艺:种植。④斋醮(jiào):斋,斋戒;醮,一种祭祀之礼。⑤佥(qiān)都御史:古代官职名,执掌纠察百官纪律。⑥飚发凌厉:气势猛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淳安知县(2)左右曰

    (3)无使得(4)素大户兼并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

    (2)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

    (3)、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 5、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分析颔联中的意象有什么作用。
    (2)、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一支粗犷豪迈的英歌舞,点燃了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一幅穿越千年的瑰丽画卷,隐藏着人类对广阔时空的无尽想象;一株傲然挺立的白杨树,触发了茅盾对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精神的礼赞;一个青布棉袍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几只傍晚归巢的乌鸦,撩拨了马致远思乡念归的心弦……

    人虽凡,物虽微, 事虽小,景虽常,用心去看见,往往能有不一样的感悟。

    请以“看见                    ”为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自强为学 厚德立业

    王希勤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①今天,清华园迎来了9000多名研究生新同学。你们是清华园里为学立业的新生力量。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②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新的学业之路,要对“学”“业”有新的认识。为“学”就是要深刻理解本学科的知识架构与形态,不断提升认知能力,传承和创造知识。立“业”就是要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本专业的问题,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以聪明才智服务国家和社会。你们要自强为学、厚德立业。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独立与合作”“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③为“学”须自强,重在创造知识、追求真理。为学首先要处理好自我创造与向他人和前人学习的关系。《墨子》中说:“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意思是知识有三类:闻知、说知、亲知。做学问首先要懂得把深入学习和调查研究获得的闻知,与亲身实践获得的亲知经过反复辨析领悟统一起来,再经过思考和推理获得说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④为学还要不断打破自身成见、实现自我革命。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颠覆了牛顿力学的时间空间观念,以光速不变为前提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物理学的一次深刻革命。可他没有固守已有成果,经过十年的努力后,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立“业”须厚德,重在解决问题、服务人民。立业首先要有为民情怀、以国家为先、人民至上。我国著名桥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茅以升学长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怀着科学救国的志向毅然回到祖国。他主持设计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他也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立业还要胸怀宽广、团结他人,共同攻坚克难,成就更大的事业。

    ⑥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综合,仅靠单一学科往往无法有效解决,必须依靠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综合运用。为学要搜集多领域的实践资料,懂得取精用宏,并回到行业接受检验。立业要会聚多学科知识,懂得博采众长。学问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因此,“学”“业”须会通。

    ⑦同学们,站在新的人生起点上,希望你们自强为学、厚德立业,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人文日新的精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挺膺担当、奋勇争先!

    (1)、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列填空。

    自强为学厚德立业

    为“学”重在创造知识、追求真理。

    (1)

    打破自身成见、实现自我革命。

    (2)

    要有为民情怀, 以国家为先、人民至上。

    (3)

    “学”“业”须会通

    (2)、下列对第⑥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阐述了为“学”和立“业”间的辩证关系。 B、本段告诉我们如今单一学科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C、本段强调了无论为“学”还是立“业”都要博采众长。 D、本段画横线的句子是本段其余内容的原因。
    (3)、文章第③④段和第⑤段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

    (1)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

    (2)风休住,!(李清照《渔家傲》)

    (3)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

    (6)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7)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8)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B、尔而与之                 蹴:踩踏 C、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 D、是亦不可以乎          已:已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B、此之谓失本心                 真不知马也 C、所识穷乏得我与             至于负歌于途 D、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和“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和“义”的选择,通俗易懂。 B、孟子认为人们不可以忍受屈辱去接受那些关乎生命的东西,应该保持本心。 C、孟子通过举例论证,从正面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和“义”。 D、孟子文章注重推理,逻辑严密,语言善用比喻,排比,富于文采和气势。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10、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阔别多年的老朋友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 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B、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同学们终于对这道题大彻大悟了。 C、绿柳如烟,春光无限,令游人瞻前顾后 , 流连忘返。 D、当看到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凯旋时,一种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 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硕果       镌刻       人迹罕致 B、响午       燎原       藏污纳垢 C、狩猎       飘逸       彬彬有礼 D、赞誉       统筹       语无仑次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wō)       新(cù)        随声附(hé) B、(xià)       候(shì)       堂大笑(hōng) C、(hè)          沼(zé)       装作样(mó) D、(chén)       席(yán)          教学相(zhǎng)
  • 13、作文

    这学期,我们通过教材领略了邓稼先、闻一多等杰出人物的风采,也跟随作者走进了阿长、妞儿等平凡百姓的生活。他们或默默奉献,或勇敢,或质朴,或善良……这些人在内在精神方面都有特别之处。在你的成长路上,也有这样一个值得被你铭记的人吧,他/她伴你成长,是你成长路上的同行者。

    请以“成长路上的同行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得抄袭、套作。(5)字数不少于600字。

  • 14、作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景、事、物,因为他们的各种美好而让我们心生赞叹。

    请以“________,你最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作文内容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套作。字数不少于600字。

  • 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注释】①借:陪同。②为:被。③实为:实在是。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联系常见成语

    陶后有闻

    (1)

    结合字形推测

    濯清而不妖

    (2)

    迁移课内字词

    便欣然忘食

    (3)

    查阅字典法:①从高处往下看。②来到、到来。③对着、靠近。④将要、快要。

    湖赏荷

    (4)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水陆草木花,可爱者甚蕃。

    A、何陋有? 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者不如乐之者。 D、湖中荷花尽作飘摇态。
    (3)、请给【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从内容上来说是一首 , 题目中“之”的意思是
    (2)、意象是诗中寄寓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这首诗中,“天涯”这一意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挂满父爱的梨树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是院里梨树上的梨子熟了,让我摘点儿进城吃。还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他早送梨进城了。

    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敷衍着回答他,等休息时抽空回家。可我心里却冷漠地想着,回家特意摘些梨进城,像城里没有梨似的。更何况妻子听父亲电话如此说,更是不以为然,还帮我算起账来: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水分大。因而我未把父亲的电话放在心上,忙自己的事去了。

    ③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突然瘸着腿出现在我家门口,身后还背着一只蛇皮口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口袋,挺沉!父亲跟在我身后进屋,嘴里不住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你轻点儿放下,别碰伤了。

    ④一听父亲是送梨进城的,我有点儿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大老远送梨来,干吗?你腿还未痊愈,至少进城前先打个电话,好让我去车站接你呀!”

    ⑤父亲突遭一番埋怨,傻愣住了,良久,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坏掉呀!再说,中秋节也该用梨敬月呀!”父亲几乎涨红了脸来表白进城送梨是一百个正确的。

    ⑥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她的心情和我同样,她刚要说上几句,被我使眼色阻止了。不过她还是冷冷地撂下一句:“爸,你以后再这样,我们不管你了。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3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噎得没一声言语,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⑦或许因为我们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午的饭他吃得很少。午后,他把蛇皮口袋里的梨一个个拾出来,平放在餐桌上,执拗地回乡了。送父亲去车站的路上,父亲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皱着眉头,耷拉着头,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可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不时地用手抹自己的眼窝。突然,我感到一阵心酸,有一种愧疚的感觉袭来。我想挽留父亲住下,他还是犟着走了。

    ⑧回到家,我看到餐桌上一个个硕大的梨。眼前浮现出十几年前父亲和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谁知,正当我沉浸在对梨树的追忆时,妻一声“把梨送给邻居吧”,惊醒了我。我木然地拒绝:“不!”说完我随手拿起一个梨,皮也未削张口就咬,一嚼,一股甘泉直涌心田,妻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梨肉递给我,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梨更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真削了一个吃起来。然而,她只吃了一口,便也惊讶得停住了手说,这梨咋这么甜?一点儿不像市面上卖的!

    ⑨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心里想着,父亲不知是用何种方法才让家里的梨树长出如此甜津津的梨。

    ⑩一日,我和妻回乡看望父母。父亲去了屋后的田里,只有母亲在家。母亲热情沏茶后,我悄声地说起父亲送梨的事,又顺带了一句怪母亲的话:你怎么让父亲一人送那么多的梨进城?谁知,母亲听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今年的梨树呀,你父亲费了神了,他早从天气预报中听说今年雨水多,一开春,他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了四根竹篱。待梨树挂果,再逢雨天,他总是拉上塑料纸替树遮雨,说是这样长熟的梨依然原汁原味。他呀,把这棵梨树当成自己的命根子,有虫也不喷洒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上,踮着脚跟儿捉虫,施肥也是农家肥,说是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产品。一天天,他看着梨长大成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人老了,不能为子女做些什么,而子女对我们这么孝顺,唯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⑪我再也听不进母亲的话,眼中温热起来。走到院中,那梨树周围依然静立着的竹篱,顿时像几束爱的光柱直插云霄。

    ⑫我终于泪流满面。而身旁的妻,眼睛也早已湿了。

    (1)、结合选文,补全下面表格。

    段落

    事件

    “我”的态度/心情

    ①—②

    父亲让我回家摘梨,“我”忙自己事未回。

    A

    ③—⑥

    父亲进城送梨,“我”和妻子斥责父亲。

    埋怨、冰冷

    B

    辛酸、愧疚

    ⑧—⑨

    “我”拒绝妻子送梨提议,吃梨感受梨的甜美。

    C

    (2)、(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

    送父亲去车站的路上,父亲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皱着眉头,耷拉着头,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

    那梨树周围依然静立着的竹篱,顿时像几束爱的光柱直插云霄。

    (3)、选文第⑩段写母亲的话有什么作用?
    (4)、请分析标题《挂满父爱的梨树》的作用?
  • 18、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两个词里——希望和等待。”请结合与祥子有关的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9、班里举行“《骆驼祥子》中‘洋车夫’形象”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洋车夫形象整理的表格。

    人物形象

    人物名字

    人物结局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的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祥子的大人。

    祥子

    开始游戏人生,吃喝嫖赌。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

    在他醉了的时候,他一点情理不讲。在他清醒的时候,他顶爱体面。因为爱体面他往往摆起穷架子,事事都有个谱儿。买了新车身上也穿得很整齐,他觉得他是高等的车夫,他得喝好茶叶,拉体面的座儿。

    打死老婆,逼迫女儿小福子作暗娼

  • 20、古诗文默写。

    古人是浪漫的,也是多情的:

    “(1) , 明月来相照”,王维与明月相伴。(《竹里馆》)

    “此夜曲中闻折柳,(2)”,李白借笛声抒情。(《春夜洛城闻笛》)

    “故园东望路漫漫,(3)”,岑参望长路悲吟。(《逢入京使》)

    “(4) , 关山度若飞”,木兰明大义报国。(《木兰诗》)

    在《陋室铭》中用类比方式,引出“(5) , (6)”的主旨,刘禹锡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刘禹锡《陋室铭》)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