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家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图所示为北极狐,推测理由是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至少答出两项).
  • 2、请根据你学习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和[]
    (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昏暗的实验室里,应选用(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3)、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4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____。
    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
  • 3、柳州北部生态新区的农作区里有水稻、稻螟虫、青蛙、蛇。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
    A、水稻-稻螟虫-青蛙-蛇 B、水稻→稻螟虫→青蛙→蛇 C、稻螟虫→水稻→青蛙→蛇 D、水稻→青蛙→稻螟虫→蛇
  • 4、某初中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分组 

     

     实验材料及处理 

     

     水温 

     

     呼吸频率(次/分)平均值 

     

     1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

     

     25℃ 

     

     97(每条金鱼测3次) 

     

     2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中加热水

     

     35℃ 

     

     97.5(每条金鱼测3次) 

     

     3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中加冰块

     

     15℃ 

     

     35(每条金鱼测3次) 

    (1)、实验所用的金鱼日常生活在号环境中,该实验的变量是:。 
    (2)、实验时能不能只有一条金鱼作为实验对象?为什么?。 
    (3)、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时,你应该怎么做?____。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4)、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金鱼应该怎么样处理?。 
    (5)、在自然环境中,还有哪些因素影响金鱼的呼吸频率?。 
  • 5、依题意回答装片制作过程和显微镜使用等相关问题。 

     

    (1)、图一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正确操作顺序是(填图中数字)。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若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在清水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进行观察。此操作中的两个明显错误是:① , ②。 
    (2)、图二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表示植物细胞的是(“左图”或“右图”)。 
    (3)、盘锦“碱地柿子”深受广大市民喜爱。那味道独特的果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不具有的结构是(填以下选项序号)。 

     ①细胞壁②叶绿体 

     ③线粒体④液泡 

    (5)、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情况下能看到细胞的结构是。 
  • 6、某同学借助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滴池水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产生。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若物像模糊,应调节。 
    (2)、所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标注的倍数分别为10×和40×,则看到的血细胞放大了倍,若要将图二C中的细胞放大成图D,应该转动转换器选择镜;若将图二C中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选择“左”或“右”)移动玻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为使视野变亮应该选择调节图一[](选择“平面”或“凹面”)和遮光器上的。 
  • 7、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草属于 , 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于。 
    (2)、如果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土壤,这些有毒物质在体内含量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流动的。图中共有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5)、生物与生物常见的是关系和关系。 
  • 8、如图是显微镜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 B、转动④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①与②的放大倍数之和 D、若将视野中左边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将玻片向左移动
  • 9、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横切面装片时,目镜的视野太暗,此时应进行调整的是( ) 
    A、大光圈、平面镜 B、小光圈、平面镜 C、大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 10、在用显微镜观察叶片表皮细胞的气孔时,由甲→乙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使①在视野的正中央 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转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D、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 11、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在树林中的林蛙体色呈褐色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B、狐与兔是捕食关系 C、炎热的夏天,树荫下特别凉爽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 12、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中共生活学习90多天,以下哪些生态因素是航天员在空中生活所非必须的( ) 
    A、淡水 B、氧气 C、适温 D、土壤
  • 13、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 ) 
    A、10千米 B、5千米 C、15千米 D、20千米
  • 14、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这说明( )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 15、某同学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你觉得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 ) 
    A、温度 B、水分 C、土壤 D、蟋蟀数量
  • 16、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 
    A、选取样本抽样调查 B、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C、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D、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 17、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即使是夏季,也会有一些变黄的树叶从树枝上脱落,这种现象说明( ) 
    A、植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植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C、植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植物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 18、“老鼠发现猫以后迅速逃跑”,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具有的哪一特征(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进行呼吸
  • 19、根据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症状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对患者应隔离治疗,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能有效预防该病。

    资料二:蛔虫病是由蛔虫引起的一种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患蛔虫病的人常常厌食并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时腹泻。预防蛔虫病:①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净、饭前便后洗手;②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腮腺炎病毒和蛔虫都称为。与蛔虫相比,腮腺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组成。
    (2)、对资料二中预防蛔虫病的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3)、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属于(填“抗体”或“抗原”),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
  • 20、已知豌豆花的颜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颜色,不同的豌豆性状杂交后的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杂交组合

    亲代

    子代花的颜色及数量

    紫花

    白花

    甲(紫花)×丙(白花)

    45

    47

    乙(紫花)×丙(白花)

    73

    0

    甲(紫花)×甲(紫花)

    52

    18

    (1)、豌豆花颜色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 它们由DNA上的控制。
    (2)、第一组子代中决定紫花的遗传信息来自亲代中的
    (3)、豌豆花颜色中是隐性性状。
    (4)、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甲的基因组成是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