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福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2025年6月、深圳市洪湖公因“荷花展”上荷叶田田、荷花朵朵。市民在欣赏荷花美景的同时,还能学习生物学知识。

  • 1. 夏日炎炎,荷花通过哪种生理作用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 2. 小福将白色荷花插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白相间,此时把茎纵向切开,可以观察到被染色的结构是(        )
    A、表皮 B、导管 C、筛管 D、形成层
  • 3. 为探究莲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小田设计了四组实验(实验所用莲子本身均具备萌发能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组对照,探究的条件是空气 B、乙、丙组对照,探究的条件是温度 C、甲、丁组对照,探究的条件是空气 D、乙、丁组对照,探究的条件是水分
  • 4. 下列选项跟莲子能否萌发无关的是(        )
    A、胚完整 B、胚是活的 C、没有光照 D、种子度过休眠期
  • 5. 为来年栽培和育种做准备,园工采收部分优质莲子保存到种质库中。种质库保存莲子的合适环境条件是(        )
    A、低温、干燥 B、高温、湿润 C、高温、干燥 D、低温、湿润
  • 6. 小田同学尝试在家用莲子种植荷花,对其种植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选种——用图中的莲子心作种子 B、播种——莲子萌发时胚芽先突破种皮 C、移栽——幼苗带土移栽可提高成活率 D、育苗——塘土为幼苗提供生长所需有机物
  • 7. 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荷叶细胞内的两个生理活动,甲乙分别为该细胞的某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荷叶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①②过程 B、甲是线粒体,①过程能够分解有机物 C、乙是叶绿体,②过程需要有光才能进行 D、①和②过程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 8. 莲藕采挖后,常用低温冷链运输,其主要原因是(        )
    A、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积累 B、破坏细胞结构,释放更多汁液 C、杀灭表面微生物,延长保质期 D、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 9. 带壳的莲子(结构如图)是由花的哪个结构发而来的?(        )

    A、子房 B、花药 C、柱头 D、胚珠
  • 10. 下列对荷花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荷花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 B、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全身 C、莲藕中的淀粉可作为人体的备用能源物质 D、荷花花瓣鲜艳,可吸引昆虫作为传粉媒介
  • 11. “鱼戏莲叶间”老师指导小田用显微观察了小鱼尾鳍内血管和血液的流动情况,图中A为实验示意图,B为显微镜下的观察视野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选取尾鳍色素多的小鱼 B、实验后小鱼应尽早放回荷塘 C、图A可用干燥纱布代替湿棉絮 D、②为静脉,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二、响应国家“科技兴农”与“双碳”战略号召,让我们跟随生物兴趣小组走进农业科技示范区,在智瑟农业场景中开展实验探究,致敬科学巨匠的贡献。

  • 12. 小组成员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做了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        )

    A、步骤④烧杯中盛有酒精进行脱色 B、步骤③可形成对照,变量是光照 C、本实验正确操作顺序为①③④⑥②⑥⑤ D、步骤⑤可以观察到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 13. 我国科学家利用光能,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了淀粉。图是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该装置产品仅生成淀粉 B、该技术可减少碳排放 C、“生产设备”模拟线粒体 D、该过程的实质是释放能量
  • 14. 图是小组成员探究大豆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过程,甲瓶内是萌发的种子,乙瓶内是煮熟的种子,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呼吸作用产生水 B、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C、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 15. 智能化管理蔬菜大棚的科学系统,正逐步改变传统蔬菜种植面貌。以下能有效提高产量的是(        )

    A、适时增补二氧化碳 B、降低大棚内光照强度 C、缩短蔬菜光照的时长 D、调控温度减小昼夜温差
  • 16. 为比较不同农产品的能量,小组成员通过测量农产品燃烧释放的热量来测定其能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名称 

     大米 

     黄豆 

     花生仁 

     核桃仁 

     质量/克 

     20 

     20 

     ① 

     20 

     水体积/毫升 

     50 

     50 

     50 

     50 

     水温上升/℃ 

     1.3 

     1.4 

     2.2 

     3.0 

    A、①处的食物质量应为20克 B、该实验的变量是各组水温不同 C、实验结果表明花生仁含能量最多 D、农产品燃烧释放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 17. 科学家的贡献不仅拓展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边界,还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下列科学家与其主要贡献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林巧稚——“万婴之母”

    A、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B、王振义——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C、哈维——完成第一例肾移植手术

三、人体宛如一座巧夺天工的“生命之城”,请跟随题目指引探索人体的奇妙之处。

  • 18. 人口关系民族的未来。图为人的生殖过程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附睾 B、②表示子宫 C、③表示受精卵 D、④表示输卵管
  • 19. 孕妇适量补充铁元素可预防胎儿缺铁性贫血。胎儿从母体获得铁元素的部位是(        )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 D、胎盘和脐带
  • 20. 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各个部分的消化情况,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消化道各部分都有消化功能 B、X是淀粉,最终分解为麦芽糖 C、口腔分泌唾液参与蛋白质分解 D、部位D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 21. 我们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人体内痰形成的部位是③ C、①能温暖和湿润吸入的气体 D、④有软骨做支架保证气流通畅
  • 22. 图是小福同学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下列的说法合理的是(        )

    A、从M点到N点是吸气状态 B、剧烈运动时的呼吸状态是B C、从M点到N点膈肌是收缩状态 D、相同时长,A状态的耗氧量大于B
  • 23. 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穿过肺泡壁进入血液 B、甲处氧气浓度大于乙处 C、甲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乙处 D、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
  • 24. 图是采用3D生物打印与细胞定向分化技术制造的心脏模型,心脏壁厚度最大的心腔是(        )

    A、左心室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右心房
  • 25. 某同学患严重小肠炎,医生通过输液进行治疗。结合血液循环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输液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动脉 B、药物随血液运输,只到达小肠 C、药物要经过左心室才能到达小肠 D、药物无须经过肺可直接到达小肠

四、我们要通过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等方式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 26.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某班级召开了“青春无悔”主题班会,以下是四位同学在交流环节中的发言,你不赞同的是(        )
    A、小深:遇到事情时应和家长及时沟通 B、小圳:青春期心、肺等功能明显增强 C、小福:对异性产生好感后不与其来往 D、小田:第二性征的发育与性激素有关
  • 27. 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5)》中特别提出“建议每周摄入鱼、虾、贝类等水产品1~2次,成年人约为300~500克。”这样有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        )
    A、糖类 B、脂肪 C、维生素 D、蛋白质
  • 28. 小田总爱大量喝碳酸饮料,最近体检发现骨密度偏低,有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他要改掉这个习惯并注意补充的营养成分是(        )
    A、铁和维生素B B、钙和维生素A C、钙和维生素D D、碘和维生素C
  • 29. 妈妈为临近期末考试的小福设计了一份晚餐食谱:米饭、炒猪肝、消蒸鲫鱼。为了均衡膳食,请补充一种食物使食谱营养更合理(        )
    A、豉油鸡 B、煲仔饭 C、粉丝蒸扇贝 D、清炒菜心
  • 30. 磁控胶囊内镜是一颗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受检查者只需口服即可完成消化道检查。该设备不适宜用于检查(        )

    A、 B、肝脏 C、小肠 D、大肠
  • 31. 排泄有助于将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或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下列不属于人体排泄的是(        )
    A、排便 B、排汗 C、呼吸 D、排尿
  • 32. 取某位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进行检测得到如下数据,其中甲物质最有可能是(        )

     成分(克/100毫升) 

     血浆 

     原尿 

     尿液 

     甲 

     8 

     0.03 

     0 

     乙 

     0.72 

     0.72 

     1.1 

     丙 

     0.03 

     0.03 

     1.8 

     丁 

     0.1 

     0.1 

     0 

    A、葡萄榶 B、蛋白质 C、无机盐 D、尿素

五、非选择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52分)

  • 33. 2025年3月深圳首次发现“国保级”花榈木野生种群,这一发现为滨海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珍贵样本。项目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守护花榈木——保护珍稀植物保卫战”的项目式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任务一】前期调研,揭秘花榈木濒危原因

    查阅资料发现花榈木种皮坚硬致密,种子萌发时难以最先突破种皮,因此萌发率较低。

    (2)、【任务二】设计花棕木种植实验装置

    花榈木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自然繁殖困难。项目组成员为此设计了以下装置,通过模拟花榈木生长所需的特定环境条件,为花榈木生长发育提供适宜保障,从而实现人工繁育。

    ①为保证花棕木的正常生长,营养液应含有水和等物质。花棕木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叶片上的(填结构名称)散失。

    ②气泵的主要作用是泵入 , 供花棕木进行作用,制造有机物。

    (3)、【任务三】守护珍稀花棕木

    保护濒危生物,你我共同行动,我们可以这样做:(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34. 在中国“问天”空间站,航天员成功实现了番茄从种子播种到收获的全周期培养,且植株生长良好。

    (1)、 航天员会用注射器给图中的栽培基质注入空气,是为了满足番茄根的
    (2)、 图中番茄根尖主要吸水的部位是[]
    (3)、 番茄生长到一定时期会开花,图甲中的[⑥]和[⑦]是番茄花的主要结构。从甲到乙,必须经过传粉和两个过程。当切开图乙时,发现里面含有许多种子,说明③中有许多[②]
    (4)、 番茄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 , 有助于保持空间站空气清新。
  • 35. 2025年被定为“体重管理年”,为探究食物和运动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实验后的结果如图。

    (1)、 阶段Ⅰ(11周前),将随机均分的两组小鼠,分别用标准饲料和高脂饲料进行喂养。

    ①参与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脂肪消化后的产物主要在被吸收。

    ②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③做出的假设是:小鼠吃高脂饲料,它们的体重会

    ④除变量外,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目的是

    (2)、 阶段Ⅱ(11周后),将高脂饲料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仍用高脂饲料喂养,但乙组小鼠每天游泳1小时,甲组小鼠不游泳。

    从阶段Ⅰ和阶段Ⅱ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有效的体重管理需要和科学运动相结合。

  • 36. 七年级同学参加了一场科普活动:①脱险归来的登山运动员分享高原反应的经历②医生讲解高原反应对人体的影响及救治方法。
    (1)、解读血液检查报告(表1):

     中文名称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白细胞 

     5 

     ×109/L 

     3.5~9.5 

     红细胞 

     6.8 

     ×1012$/L 

     3.8~5.1 

     血红蛋白 

     185 

     g/L 

     115~150 

     血小板 

     280 

     ×109/L 

     125~350 

    淋巴细胞绝对值 

     3.0 

     ×109/L 

     1.1~3.2 

    请分析:高原环境下红细胞增多的意义是 , 小福上山时皮肤意外轻微擦伤,流血一会儿就止住了,主要是的功劳。

    (2)、先进的生命支持设备—体外膜氧合器(ECMO)。若突发呼吸衰竭,ECMO可暂时替代人体

    部分器官的功能。打开开关,ECMO就可以将患者体内输给的血液泵入氧合器,氧合器可以往流经的血液中添加氧气并清除二氧化碳。请分析该设备的功能:

    ①“血液泵”组件通过节律性摊动模拟(填器官)的泵血功能,维持全身血液循环。

    ②“氧合器”则模拟(填器官)。

    (3)、尿量减少也会引发生命危险,医生解释这与肾功能调节有关。为了让同学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医生制作了简单肾单位模型。

    ①在这个模型中,半透膜模拟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②这个模型还不够完善,肾单位除了滤过作用,还能进行。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塑料瓶中的液体(填“能”或“不能”)模拟尿液。

    (4)、基于这次学习经历,请你替代小田为准备登山的人提出一条科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