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诗句中都有月亮的别称,照例子找出来。
    例: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 2、课外阅读。

    望月(节选)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本文作者:赵丽宏)

    (1)、选文描写的画面中不包括(    )。
    A、月亮升起图 B、月洒江面图 C、星光闪烁图 D、两岸风景图
    (2)、选文主要从(听觉 视觉)角度写景,作者笔下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的。朗读选文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

    A.轻柔缓慢    B.庄重严肃    C.急促不安    D.激情澎湃

    (3)、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安详”赋予了月亮人的情态,表达出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B、“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写出了月光的静态美 C、“镀”字说明了月光和岸边的景物融为一体 D、从“银色的花边”可以感受到月光的色彩美
    (4)、想一想,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月景?有过什么样的感受?简单写一写。
  • 3、下面是小全对本课的理解,你认为有误的是哪一项?(    )
    A、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场景。 B、课文描绘了“月亮升起”图、“月下溪景”图、“月下田园”图、“月亮牵星”图四幅美好画面。 C、“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感受到了丰收的快乐。 D、“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贯穿全文,流露出“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愉悦。
  • 4、照样子,写句子。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雪花悄悄地从天上飘下来,落在了 , 落在了 , 落在了

  •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团团    汩汩    习习    闪闪

    外婆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个小果园。夜晚,河水 , 微风 , 水面上月光 , 小果园里月影 , 此情此景令人陶醉。

  • 6、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夏天的夜晚,星光闪(suò shuò),我们漫步在 hé chuáng____上,踩着被水táo xǐ____干净的é luǎn shí____,听着róu hé____的风吹过 zhuāng jia____地发出的沙沙声,闻着将要chéng shú____的 dào____(suì shuì)散发的香味……我如同搭载着小船,穿梭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字词,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解释填空。

    “搭载”中“载”的读音是 , 意思是(填序号);“一年半载”中“载”的读音是 , 意思是(填序号)。

    载zǎi ①年;②记载,刊登。

      zài ③装载;④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⑤充满(道路);⑥又,且。

  • 7、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由于“蝠”和“福”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一直是福气、幸福和吉祥的象征,例如,蝙蝠飞临有“福临”的寓意,蝙蝠倒挂有“”的寓意。
  • 8、课外阅读。

    蠕虫的高级黏合剂(节选)

    美国科学家发现,沙塔蠕虫建筑“公寓”所用的黏合技术就是目前人类苦苦寻觅的骨科黏合的高级技术。此前人类对骨骼裂伤的弥合普遍采用的是金属加固技术,但这迫使一些金属不得不长时间或永久留在伤者的骨头里。此外,人类发明的骨头黏合剂也不尽如人意,这种黏合剂不但在肌肉组织中牢固度差,而且还会引起生理免疫反应。

    但看看沙塔蠕虫所使用的黏合剂,不但牢固性好,持久耐用,而且可以在液体——海水中进行黏合操作。如果能把它们的这种“高科技”引进到人体骨骼黏合领域,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本文作者:赵力)

    (1)、科学家们由蠕虫的黏合技术想到要发明什么?(    )
    A、骨科黏合技术。 B、金属加固技术。 C、骨头黏合剂。 D、海水黏合技术。
    (2)、此前人类对骨骼裂伤的弥合存在哪些不足?请分条目叙述。
    (3)、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答。

    ①针对内容提问    ②针对写法提问    ③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提问角度:    问题:

    解答:

  • 9、小全读完课文,提出了以下问题,请选出对应的提问角度。
    A.针对课文内容    B.针对课文写法    C.联系生活经验
    (1)、飞机能在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联系呢?    
    (2)、作者把在屋子里到处乱撞的蝙蝠比作没头苍蝇,有什么好处?    
    (3)、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 10、阅读专栏报道,完成练习。

    老鹰的眼睛特别____,(    )在万米高空,(    )能看清楚地面上的猎物。一旦发现猎物,它就从高空迅速冲下,动作____,用爪死死地抓住猎物。就算有横七竖八的障碍物,也妨碍不了它。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
    (2)、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敏捷  灵敏 B、敏锐  敏捷 C、敏锐  灵敏
    (3)、下列哪个场景可以让人想到词语“横七竖八”?(    )
    A、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举起了手。 B、操场上正在进行队列表演,那精彩的表演不时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C、狂风暴雨过后,路上到处是掉落的树枝。 D、我把妈妈新买的花瓶打碎了,心中忐忑不安。
  • 11、阅读下面的报道,根据拼音写字词。

    事实 zhèng míng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líng qiǎo的“蚊”式飞机、“yíng眼”照相机、jí jiāng到来的无人 jià shǐ时代……这一切无不xiǎn shì出科技的伟大力量。

  • 12、小全在这个专栏遇到了一个多音字,加点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B、 C、 D、鞋带
  • 13、小全观察月亮的变化并拍了照,请替他给照片配上合适的诗句。(填序号)

    时间

    八月初二

    八月初八

    八月十五

    照片

    诗句

    A.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C.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14、东东从本课中学会了如何观察,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____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一把,使它紧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____。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1)、阅读画横线的句子,想想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选一选。(    )
    A、 B、 C、
    (2)、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完成练习。

    ①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横线上。(填序号)

    A.巴    B.贴    C.触    D.爬    E.拉

    ②这些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     

    (3)、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一词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枯萎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仅进行了细致观察,还进行了的观察。
  • 15、阳阳通过学习本课,作了如下总结,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他还写过童话《稻草人》 B、通过学习本课,可以看出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细致的、连续的观察 C、“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在风中的样子,由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D、本课启发我们只有细致地观察事物,才能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
  • 1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画线部分从三方面描写细丝,把爬山虎的脚写得栩栩如生,可见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2)、仿照例句,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下图的葡萄藤。
  • 17、读一读小全的观察心得,完成练习。

    你知道pá shān hǔ____的 nèn____叶叶尖一顺儿朝下的原因吗? 你知道蜗牛xì xiǎo____的chù jiǎo____的巨大作用吗?你知道蚂蚁是怎样凭hén jì____认路的吗?你知道葡萄藤为什么弯曲生长吗?你知道屋檐下的蜂窝能修建得如此牢固的原因吗……那就仔细观察,认真探索吧!你会在实践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字词。
    (2)、下面词语中的“曲”与其他三项读音不同的是(    )。
    A、曲折 B、弯曲 C、曲调 D、曲线
    (3)、“一顺儿”的意思是(    )。
    A、一路沿着 B、同一个方向或顺序 C、一起跟随 D、一起理顺
    (4)、画线句子中的“牢固”不能用下面哪个词语替换?(    )
    A、结实 B、顽固 C、坚固 D、牢靠
  • 18、钱塘潮可分为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冲天潮、半夜潮、丁字潮、鬼王潮等类型,仔细观察两幅图,完成练习。
                        
    (1)、我知道图①属于潮,图②属于潮。
    (2)、给两幅图配上诗句,将序号填在图下的横线上。
    A.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B.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 19、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____,____,____,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照课文原文在横线上补充内容。
    (2)、在“人群又沸腾起来”中,“沸腾”的意思是。(填序号)

    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②形容情绪高涨

    (3)、作者是按照(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大潮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填序号)

    ①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声音    
    B.形态

    (5)、潮水开始时像 , 后来形成 , 奔流到近前时犹如 ,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 20、读句子,想象画面,完成练习。

    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这句话从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刮大风时,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听到什么声音?写一写。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