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读到“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不明白“簌簌”的意思。下列哪种做法最能帮他理解这个词?(    )
    A、忽略这个词,继续往下读。 B、直接询问同学词义,不自己思考。 C、结合句意来推测,“簌簌”可能指风吹叶子的声音。
  • 2、冬冬在摘抄本上积累了一些有新鲜感的词语,其中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
    A、形容春天:春光明媚、花红柳绿、生机勃勃 B、形容冬天:寒冬腊月、鹅毛大雪、冰天雪地 C、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昂首挺胸、神采飞扬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多音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mò)盘上的麦粒慢慢被(mó)成了粉。 B、(jiǎ)期间,我和弟弟常去公园的(jià)山旁玩耍。 C、她仔细(tiāo)选颜料,准备(tiǎo)战创作一幅画作。
  •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凉爽    阵雨    放睛    聂响 B、狂欢    招呼    炎热    亮晶晶 C、明郎    油票    丰收    松果
  • 5、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织(cù)    子(jú)    毛(róng) B、过(nuè)    贵(ǎng)    野(huāng) C、(liè)    尺(jiè)    晨(lín)
  • 6、轻松习作。
    (1)、题目一:很多名家都写过自己的老师,如鲁迅、贾平凹、莫言、王蒙、季羡林、汪曾祺等。想一想,哪些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一写自己最敬爱的老师,可以写其性格特点、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情、想对老师说的话等。
    (2)、题目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它是什么样子的?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迹工整,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 7、按要求做一做。
    (1)、仿照例子,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开辟①开创,创立。
    例: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②开发(荒地等)。
    例:这块地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收获①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②比喻心得、战果等。
    (2)、观察下面同学的行为,针对这些情况,你想制定什么样的班级公约?
  • 8、请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舍弃

    ①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巧妙的方法,在战车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②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③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应征。

    ④亚历山大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⑤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成功者有时仅仅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断的取舍。

    (1)、短文围绕了“舍弃”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舍弃
    (2)、有人认为,孩子果断地用镰刀割掉中毒的脚趾很不值得。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阅读短文后,小龙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其中有一句感悟与本文主题不相符,请你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A.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
    B.放弃,是一种境界,往往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C.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另一种获得。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9、请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且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文字。现代汉字是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演变发展而来的,在这一过程中,留下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这些字体各具美感,是书法艺术赖以存在的基础。小篆笔画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笔法瘦劲挺拔;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书写流畅迅速;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草书笔势流动的特点,又有楷书端正平稳的特点。可以说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

    【材料二】软笔书法采用刚柔并济的毛笔作为工具,使得书法的线条粗细、干湿、浓淡变化万千,极富表现力,这种在书写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痕迹之美就是书写美。书法是造型美和书写美的高度统一,在中国写意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材料三】书法学习有利于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书法碑帖的临摹中,人们通过观察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心摹手追,训练既久,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提高。其次,书法学习能培养想象能力。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笔法之理,正是书法艺术有利于培养想象能力的例证。再次,书法艺术能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在临摹古代书法时,很多辩证统一的思想贯穿其中,如行笔中的提按、墨色的浓淡、行笔速度的快慢、起笔时的顺锋与逆锋等,都构成了矛盾统一的现象。另外,学习书法对人的专注力、耐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下列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且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B、书法艺术存在的基础是汉字演变过程出现的包括隶书、楷书等在内的各具美感的字体。 C、书法在中国写意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欣赏书法可从造型和书写入手。 D、书法线条粗细、干湿、浓淡的变化既体现书写美,也体现书法艺术的矛盾统一。
    (2)、阅读【材料一】,将下列“福”字与相应的字体连线。

    楷书

    小篆

    草书

    隶书
    (3)、阅读【材料二】,可知软笔书法采用为工具。书法的美是美和美的高度统一。
    (4)、读到【材料三】时,抓住“”这一关键语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因为这则材料就是围绕这一关键语句写的。
    (5)、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从【材料三】中得出的书法能够培养的能力是(    )
    A、观察事物的能力 B、想象能力 C、辩证思维能力 D、临摹能力 E、专注力、耐力
  • 10、请阅读《桂花雨》节选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缠”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缠绕;②纠缠;③应付。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缠”应选第种解释,从中可以看出“我”(心情)地希望摇桂花。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联系上文我知道这里的“下雨”指的是 , 之所以说雨“香”是因为
    (3)、我能给画线的内容拟个恰当的小标题:。品读着画线的语句,我仿佛看到了那热闹的情景:。从中我感受到了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
    (4)、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她说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B、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树长得不茂盛,也没有家乡水的滋润,所以不如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C、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D、两地的桂花本身没有区别,但这里母亲不是用嗅觉区分它们,而是用情感来体味它们。
    (5)、母亲对桂花的情感与下面的诗句(    )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A、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咏桂》)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 11、根据提示填写名言警句。

    时间就是生命,陶渊明告诫我们:“ , 一日难再晨。。”珍惜时间,我们就要行动起来,“莫等闲,”!

  • 12、默写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

    书写提示:①书写内容:诗题,诗人朝代、姓名,诗的内容。②写要求:写楷书,规范、端正、整洁。居中写,注意每行诗句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

  • 13、下面的句子与例句在描写方法上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A、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B、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C、暑期里,当大多数孩子在玩耍、休息时,深圳的小孩哥已经在帮助外卖员爬楼送外卖了。 D、深圳的南山荔枝妃子笑果实近圆形,皮薄肉厚,清甜带香。果实挂满枝头像一串串彩色灯笼。
  • 14、给加点的字依次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透:①渗透,穿透;②暗地里告诉;③透彻;④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⑤显,露。
    ⑴“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⑵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⑶这朵花白里红,美极了。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
  • 15、英雄机长刘传健驾驶3U8633航班飞往拉萨,在挡风玻璃突然爆裂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地处理险情,完成了“史诗级”备降。获救的乘客们想送一面锦旗给他,请你帮他们选一句赞美的话写在锦旗上。(    )
    A、一心为民,廉洁奉公。 B、英勇无畏,忠于职守。 C、维护正义,恩重如山。 D、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光阴。
  • 16、下列语句描述的情境表现的是“奋不顾身”的一项是(    )
    A、河水卷着孩子往下冲,他甩掉外套纵身跃入,冰冷的浪头拍得他睁不开眼,却死死攥着那只小手往岸边游。呛了好几口浑水,脚被碎石划破也浑然不觉,直到把孩子托上岸,自己才瘫在泥里直喘气。 B、我换鞋时,妈妈的话就没停:“围巾围好,手套带了吗?午饭在书包侧袋,记得吃热的……”我“嗯”个不停往门口走,她又追上来:“上课认真听啊!” C、左手捏着要交的作业,右手攥着同学递来的请假条让他帮忙捎给老师,上课铃响了,他看看讲台方向,又瞅瞅教室后门,急得鼻尖冒汗。 D、深圳湾的滩涂上,白鹭单腿立在浅水里,尖喙埋在翅羽间打盹。偶尔有小鱼游过,它也只是慢悠悠抬抬眼皮,它却像定在画里,连羽毛都懒得抖一下。
  • 17、桂花常在农历八月盛开。古时科举考试一般在秋季,此时恰逢桂花盛开,由此可猜测“蟾宫折桂”代表(    )
    A、考试失利 B、考试中榜 C、命运悲惨 D、得道成仙
  • 18、下列对选段内容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读书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提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陶渊明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朱熹倡导:“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A、名人读书的方法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B、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 C、孔子、孟子、陶渊明、朱熹的主张。 D、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
  • 19、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合理的一句是(    )
    A、知识是无价之宝 , 它可以让我们更加聪明和有智慧。 B、他的收藏品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下来。 C、天上的星星不计其数 , 宛如一颗颗明亮的珍珠洒落夜空。 D、这片土地长期干旱缺水,农作物理所当然长得茂盛。
  • 20、默读文段,根据拼音依次选出正确的词语。(    )

    他总说自己对guì huā____的ài mù____是三分热度,却在每个秋日用竹篮收集落瓣, jiān chí____了二十年。当那罐沉淀出琥珀色的桂花蜜摆在我面前时,我捧着它,指尖触到的不仅是黏稠的甜,更是连时光都nán yǐ zhì xìn____的深情——原来最动人的告白,从不在唇齿间,而在年复一年的低头捡拾里。

    A、桂花    爱幕    竖持    难以置信 B、桂花    爱慕    坚持    难以致信 C、桂花    爱慕    坚持    难以置信 D、桂花    爱墓    坚持    难以至信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