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读材料,下面哪一项诗句和材料表达的情感不符?( )
1935年9月17日,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上,老校长张伯苓发出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让爱国青年热血沸腾。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2、课内阅读。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有志者当效此生”中的“此生”指的是 , 这句话的意思是。(2)、“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抱负和胸怀”是指“”。(3)、“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的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周恩来才十二三岁,竟能有这样远大的志向,让校长吃惊 B、周恩来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这让校长震撼和赞赏 C、周恩来回答的声音又清晰又响亮,让校长精神一振(4)、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
3、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了哪三件事情?先补充完整,再简要概括出课文内容。
①立志“振兴中华” ② ③
主要内容:周恩来之所以 , 是因为。
-
4、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②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1)、句是反问句,句是疑问句,能表达强烈语气的是句。(2)、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骄傲。(改为反问句) -
5、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热闹 ②不解 ③所思
(2)、与画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反的是( )。(多选)A、茅塞顿开 B、恍然大悟 C、若无其事 D、不可思议(3)、中秋节,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大家说说笑笑, , 只有爷爷坐在窗前,望着远方,一副的样子。(选词填空,填序号) -
6、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对钱学森、邓稼先等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来说,(震 振)兴中华是他们远大的____,为国 xiào lì____是他们清(析 晰)的目标。他们xiōng huái____祖国,顾全大局,都是值得被 chēng zàn____的英雄。对于他们的付出,我们永远不会 wàng huái____。
(1)、根据拼音写词语,再从括号里选出使用正确的汉字。(2)、下列词语中的“顾”与“顾全大局”中的“顾”意思相同的是( )。A、三顾茅庐 B、不屑一顾 C、两者兼顾 D、环顾四周(3)、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A.抱负 B.报复),它的近义词是。 -
7、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崛起(qū) B、艰难(nán) C、惩罚(chěng) D、训斥(cì)
-
8、小艺演唱了歌曲《中华好少年》,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将对话补充完整。
刻苦读书凿壁借光,为父温席甘受寒凉,搬石砸缸遇事不慌,梨分大小懂得谦让。
我知道歌词中的少年依次是、、、。
如果将《王戎不取道旁李》编入儿歌中,我会这样写:。
-
9、小悦搜集了有关曹冲的历史故事,读一读,完成练习。
曹冲称象(节选)
时孙权曾致①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③ , 咸④莫能出其理⑤。冲⑥曰:“____,____,____,____。”太祖悦,即施行焉⑦。
【注释】①致:送。②太祖:曹操。③群下:手下群臣。④咸:都。⑤理:办法。⑥冲:曹冲。⑦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访之群下 ( )
A.拜访
B.询问
C.访问
②咸莫能出其理( )
A.出现
B.外出
C.想出(2)、我能推测称象的步骤,并把下面的句子填入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则校可知矣
②而刻其水痕所至
③置象大船之上
④称物以载之(3)、梳理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曹操得到了 , 想知道它有多重,。(4)、结合故事内容,发挥想象,续写故事。曹操用这个办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操 , 群臣。
-
10、小全做了故事卡用来提示讲述的内容。
王戎的时候,。看到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都跑去摘李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大家摘来一尝,。
-
11、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练习。
诸儿竞走取之 , 唯戎不动。人问之 , 答曰:“____”取之 , 信然。
(1)、按原文填空。(2)、句中三个加点字“之”依次指、、。(填序号)
A.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B.李子树
C.李子(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B、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C、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D、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4)、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下面说法不符合的一项是( )。A、善于观察 B、善于思考 C、理智分析 D、勤劳能干 -
1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1)、尝与诸小儿游。( )A、辨别滋味。 B、试探。 C、曾经。(2)、诸儿竞走取之。( )A、一种运动。 B、争着跑过去。 C、争相往外逃。(3)、取之,信然。( )A、的确如此。 B、的确相信。 C、这样相信人。
-
13、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cháng】妈妈经带我去旅行,品各地的美食。
【jìng】在这次作文赛中,我然得了一等奖。
-
14、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王róng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他与嵇康、阮籍等zhū wèi名士并称“竹林七贤”,七人中wéi有他年龄最小。
-
15、文体阅读
雪梅(其二)
【宋】卢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1)、《雪梅》是南宋诗人卢钺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本诗是其二。本诗中写梅与雪之间关系的诗句是“”,写雪与诗之间关系的诗句是“”。(2)、课文《雪梅》中的“三分”形容差得不多,“一段”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本诗中也有这样的词语,请找出来,它在诗中的意思是。(3)、想象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16、主题阅读
茅以升的故事
①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一生致力于桥梁研究和工程教育。
②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家庭,从小学习刻苦勤奋,天资聪慧。一年暑假,爷爷亲自教他学习古文,让他先把文章从头到尾抄录一遍,____抄写____讲解,抄完之后再练习背诵讲解。这样,一个暑假小以升就背诵了上百首古诗和十几篇古文。
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南京秦淮河上要赛龙船,因为看龙船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文德桥挤塌了。不少人掉进了河里,有的人不幸被淹死。小以升惊呆了,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长大以后要为人民造桥,造非常结实的大桥。从此以后,茅以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他____见到桥,____注意观察桥面桥桩,久久不肯离去。
④1916年,茅以升20岁。他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他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mǎo)钉、漆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⑤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有美国朋友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虽然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⑥1920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还担任了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主持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⑦茅以升为祖国的桥梁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我国古桥建筑从技术上作了总结,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书,为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1)、端午节时,小以升看到秦淮河上的文德桥被挤塌了,而且淹死了人。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一边……一边…… 只要……就……(3)、填一填。A.“修”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修饰。②写;编写。③(学问、品行方面)学习和锻炼。④兴建;建筑。
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修撰”的“修”字应选第种解释。
B.“天资聪慧”在文中的意思是。
(4)、先想想短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讲了茅以升哪几方面的事情,再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5)、品读句子,回答问题。①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 , 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他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漆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从加点的部分可以看出茅以升。
②茅以升回答:“虽然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通过对茅以升语言的描写,你体会到茅以升怎样的决心?
(6)、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A、勤奋聪慧 B、热爱祖国 C、贡献巨大 D、爱看热闹(7)、茅以升小时候刻苦学习古文的经历,让你想到了自己的哪一件事?简要写下来。 -
17、将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____。
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1)、补充诗句。(2)、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既有对友人的不舍,还表达了对友人的。A.惋惜和伤感 B.劝慰和激励 C.仰慕和尊敬
(3)、最后一句中“君”指。写出这句诗的意思: -
18、四(3)班要举行“家国情怀”演讲比赛,小全正在撰写演讲稿。(1)、下面是演讲稿中的一段话,请你把画横线的词语补充完整。
读到“精忠”这个词语,我眼前浮现出面对侧刀凛然的刘胡兰,面对日寇的包围英勇的杨靖宇,面对敌人的诱惑而如归的王若飞,在敌人法庭上不阿的夏明翰,还有年少时就志存的周恩来。他们是祖国的脊梁,让那个时期的国人看到了祖国的希望。
(2)、读下面两个句子,并完成练习。A.没有革命先辈们的流血牺牲,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B.没有革命先辈们的流血牺牲,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①演讲时需要表达强烈的情感,要加重语气,你建议演讲稿中用句。
②想一想,在下面情景中小全要怎么说才能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看到电视画面上汗流浃背、在抗洪现场忙碌的人民子弟兵,我由衷地说:“”(强调出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
-
19、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1)、借助文章的题目,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爬天都峰》。(2)、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当文章写了多件事时,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这样不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20、文体阅读
“历史人物故事知多少”调查
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四(1)班的同学们发起了一项名为“历史人物故事知多少”的调查,以下是对整个四年级500名学生调查的数据统计。
图表3:阅读历史人物故事原因统计图
(1)、从图表1和图表2中,可以得知( )。(多选)A、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较多(5个以上)的历史人物故事 B、大多数学生是通过书籍或网络了解的历史人物故事 C、不知道任何历史人物故事的学生家里没有相关书籍或不能上网 D、有一小部分学生是通过看电视剧了解的历史人物故事(2)、从图表3 中能看出( )。A、一半以上的同学是由于老师、父母的要求才阅读的 B、被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是同学们阅读的主要原因 C、大多数同学阅读历史人物故事是因为想通过故事学历史知识 D、同学们普遍希望在历史人物故事中学习更多的生字(3)、图表3显示有140位同学是在老师、父母的要求下进行阅读的。你觉得读历史人物故事有什么好处?把你的心得分享给这部分同学,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至少写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