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先根据拼音补全和“目”有关的四字词语,再完成练习。
    (1)、

    ①怒目圆zhēng

    ②耳闻目dǔ

    ③目dèng口呆

    (2)、观察补充的汉字,我发现“目”作偏旁的字大多与有关,我知道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还有等。
    (3)、读下面的语段,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和小猫咪在家玩耍。小猫咪不小心把桌子上的小鱼缸打碎了。我____了这一切,吓得____,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妈妈跑过来,看到满地的玻璃碎片和地板上蹦跳的鱼儿,顿时____。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 2、课外阅读。

    在牢房里,要得到一张纸一支笔,是很不容易的。妈妈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弟弟。弟弟九岁生日那天,黄伯伯送他一支铅笔。这可太珍贵了,他在上课的时候才用,平时练习就用小石头在地上画。不管夏天多么闷热 , 冬天多么寒冷 , 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

    (1)、画线的句子可以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2)、从加点的词语“不管……总是……”可以体会到“弟弟”是一个的孩子。
    (3)、仔细阅读选文,厘清其中的内容。

    地点:

    主要人物:

    (4)、请你为选文中描写的画面命名:
  • 3、照样子,补充句子。

    赵一曼看到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我看到 , 不禁想起  , 想起 , 想起……

  • 4、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换个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
    (2)、通讯员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一个碗,就连忙给她送来。
  • 5、 “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中“充”的意思是(     )。
    A、满,足 B、填满,装满 C、当,担任 D、假装
  • 6、小全讲赵一曼的故事时用了下列词语,哪一项的加点字他都读对了?(     )
    A、(zí)        察员(zhēn) B、(huán)        子(gāng) C、日(kàng)        台(zhào) D、(shù)        满(zān)
  • 7、下面是小艺写的一段感言,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完整。

    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是教师的阵地,是运动员的阵地,是学生的阵地……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生, , 才是坚守自己的阵地。

  • 8、读一读指导员的故事片段,完成练习。

    书领到了,我们俩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往回走。我们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没等指导员喊完,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我只觉得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头部受伤了。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只是被鲜血染红了。

    (选自《珍贵的教科书》)

    (1)、选文主要讲了“我”和指导员(     )的经过。
    A、盼书 B、领书 C、护书 D、发书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说明了 , 加点词说明了

    ①炸弹爆炸的速度极快        
    ②指导员的声音被炸弹声掩盖了

    (3)、仔细读选文,根据事情的经过,体会“我”的心情变化,填一填。
    领到书往回走敌机投下炸弹“我”受伤,指导员一动不动
    (4)、文中的“指导员”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写一写。
  • 9、下列关于课文题目“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白求恩坚守岗位、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B、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白求恩大夫不会不顾伤员,独自离开 C、当时白求恩大夫的手术台离阵地很近,炮火蔓延,手术台也成了阵地 D、白求恩大夫把动手术抢救伤员看得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 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将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战士们听到炮弹声和弥漫的硝烟。

  • 11、小艺为大家介绍了白求恩的事迹,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____的齐会战斗期间,眼球上已布满(xiě xuè)丝的白求恩(dà dài)夫还在挨着火线不远的小庙里,救治伤(shì sì)严重的战士们。枪林弹雨中,火苗扑向 shǒu shù tái____,(dàn dān)架队xùn sù____抬起伤员向后方转移,而他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 qǔ chū____弹片,丢在pán zi____里。到战斗结束,他已____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2)、选出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下列词语填入文段横线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热烈 连续 B、激烈 连续 C、猛烈 继续 D、强烈 继续
    (4)、画波浪线部分中,“仍然”一词可以替换成词语“”。我通过的方法,知道了“争分夺秒”的意思是
  • 12、读了童第周和詹天佑的故事,你是否明白了什么是“争气”?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怎么做才能“争气”呢?请你写写自己的想法吧!
  • 13、阅读下面关于詹天佑修铁路的故事片段,完成练习。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kān)测线路。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工程的许多地方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的计算。詹天佑经常对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1)、语段主要讲了詹天佑(     )的事。
    A、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 B、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C、勘测京张铁路具体线路 D、设计京张铁路工程
    (2)、最后一段话中,“竣工”的意思是 , “这件事”指
    (3)、当遇到困难时,詹天佑是怎么想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品质?
  • 14、《一定要争气》文中多次讲到童第周下决心要争气,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按要求填一填。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童第周具有的品质
  • 15、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要争气》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的灯下学习。”这句话中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童第周悄悄出去时的动作。

    读了“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借着校园的路灯看书”这句话,我可以想象到这样的画面:

  • 16、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哪一项?(     )
    A、童第周的家乡非常偏僻 B、童第周的精神激励着我们。 C、校长请求童第周退学或降级。 D、即使生活富裕 , 我们也要刻苦学习。
  • 17、读对童第周的介绍,完成练习。

    出生于浙江省一个偏僻山村的童第周,小时候家里不富(yú yù),在中学niàn shū____时,kǎo shì____成绩(chā chà),píng jūn____成绩才45分。经过他 zài sān____恳求,校长才同意他继续学习。后来他liú xué____时,通过(nài lài)心 kè kǔ____的钻研、nǔ lì____,最终完成了 nán dù____很大的实(yán yàn),震惊了(ōu ō)(zōu zhōu)同行。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2)、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语段中有两个“才”字,请你从选项中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填序号)

    ①才能

    ②方才

    ③仅仅

    píng jūn 成绩45分

    校长同意他继续学习

  • 18、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名人,他们在儿时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你连一连。

    孔融

    王戎

    匡衡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西汉大臣,官至丞相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四岁让梨

    不取道旁李

    凿壁偷光

  • 19、阅读下面关于文彦博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③浮出。

    【注释】①穴:洞。②谋:设法。③遂:于是,就。

    (1)、以下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群儿击球(一群孩子) B、群儿谋取(指树洞) C、不能(得到,获得) D、彦博盆取水(用)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课内运用】根据故事内容为下面的图片排序。
    (4)、从上文可以看出,文彦博是一个的孩子。
    (5)、如果你在现场,你还能想到哪些办法?试着写出你想到的一种做法。
  • 20、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阅读课文可知,“”是故事的起因,“”是故事的经过,“”是故事的结果。

    ①儿得活 
    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③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从司马光面对险情的做法,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
    A、知识丰富、智慧过人 B、聪明机智、沉着冷静 C、勇敢顽强、胆大妄为 D、天真可爱、调皮贪玩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在庭院中玩耍也有危险,我们不能去那里玩了 B、遇事要沉着冷静,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C、不能在庭院里随意地玩耍,因为庭院中的瓮很危险 D、瓮里不要盛水,以免小孩遇到危险
上一页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