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1)、

    ① 不可估 

     为命

     

    ③天南 

    ④诗情

    (2)、通常用于赞美那些能够引发人们美好联想和深刻感受的艺术作品、自然 景观或生活场景的词语是
    (3)、这个年轻人从小就离开了他的父母,现在他和爷爷
  • 2、在括号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务 (rèn rén)

     (xǐ qī)

     (gěn kěn)

     (shuǎi āi)

     (shū sǒu)

     (yǎo chú)

  • 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在那金碧【huī huáng】的大殿之中,皇帝神情凝重,他紧紧握住即将启程 的将军的手,语重心长地【dīng zhǔ】道:“爱卿,此番出征,务必将那些胆敢 侵犯我国边【jlǎng】的敌人,一一歼灭,守护百姓安宁。”将军领命后拜别家人, 他将生病的【qī】子【tuō】付给爹娘照顾,随后,跨上战马,如离弦之箭般疾驰 向前线 , 心中立下【shì】言:定要让那些入侵者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

    (1)、根据拼音写字词。

    huī huáng

    dīng zhǔ

    jiāng

    tuō

    shì

    (2)、下列加点字与语段中“凝重”的“重”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加点字与语段中“领命”的“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领带 B、领头 C、领土 D、领受
    (4)、下列与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什么是真正的勇气?是面对困难不退缩。 B、山,静默而庄严;水,潺潺而温柔;云,悠然而自在。 C、雨点儿在我的肩头跳跃着:滴答、滴答…… D、她的笑,如春日暖阳一般温暖人心。
  • 4、题目:记一次

    要求:①题目可填写“参观、劳动、中队活动、演讲活动”等;②按一定的顺序写出全过程;③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 5、课外阅读。

    ____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则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平平,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他十七岁丧母,独自一人承担起教育两个弟弟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即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开始,贝多芬耳朵日夜作响,听力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朱丽埃塔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时期的作品(《幻想奏鸣曲》《充勒策奏鸣曲》)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逮弃了,未婚妻和别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强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但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宠,亲朋好友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的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乐坛当时轻浮的作风。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富裕——

    漂亮——

    增长——

    幸福——

    (2)、贝多芬在最悲惨的时期经历了哪些痛苦与磨难?
    (3)、读完全文,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说出你的理由。
    (4)、给本文起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6、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荡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选文描写了升旗仪式、的场景。
    (2)、“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人们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的气氛。
    (4)、文中加点的“瞻仰”一词能否换成“注视”?为什么?
  • 7、课文回顾。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春天,看到万紫千红、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不禁想到朱熹《春日》中的“ , 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夜,看到鹊飞、听到蝉鸣,我脱口而出的便是辛弃疾的“”;雨天,看到乌云密布、雨珠四溅,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苏轼《六月二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
    (3)、“捐躯赴国难,”是曹植坚定的报国志。
    (4)、《七律·长征》中“”。统领全诗。
  • 8、按要求写句子。
    (1)、妻子桑娜对渔夫说:“我可替你担心呢。”(改为转述句)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改为双重否定句)
    (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太平淡无味了。(改为反问句)
  • 9、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老汉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3)、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 10、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

    A.即使……也……
    B.如果……就……

    C.不仅……而且……
    D.因为……所以……

    (1)、__明天下雨,运动会__推迟举行。
    (2)、__他下了一番苦功,__能练出一手好字。
    (3)、__你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__不能骄傲自满。
    (4)、这个文具盒__美观,__实用。
  • 11、给下面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 12、选择正确的读音。,

    (wēi wěi)

    (méng měng)

    斩钉(jiē jié)

    (chā cī)

    (nìng níng)

    别出心(cái zāi)

  • 13、读拼音,写词语。

    tuí rán

    xuán yá

    páo xiào

    rì kòu

    zāo gāo

    jiǎn yuè

    róu měi

    sù jìng

    shēn yín

    jǔ sàng

  • 14、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特异功能,能听懂小动物的语言:两只小鸡为去哪儿捉虫争吵不停,喜鹊妈妈正在教自己的宝宝飞翔……你会和哪个小动物之间发生有趣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编一个故事。

    要求:①根据上面的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感情要真挚;②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5、课外阅读。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张君燕

    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摆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②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住校时,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④到周三时,天空竟然真飘起了雪花。谁能想到十月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去厕所的路上,我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想起来问:“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⑤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倔强的不懂事的孩子。那天和同事们闲聊,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来。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1)、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你阅读第③④两段,参照示例,填入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词语。

    周末回家,老妈交代“我”多带点衣服,;回到学校,突然下了小雪,(后悔);课间发现老妈给“我”送衣服,(感动);看着老妈逐渐衰老的样貌,

    (3)、请按要求赏析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描写方法)

    (4)、请概括选文中母亲和女儿的人物形象。
  • 16、课内阅读。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请用横线画出选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请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一处表示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3)、选文中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不包括(   )
    A、渲染紧张气氛 B、增强故事悲壮色彩 C、使语言精练 D、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选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 17、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校园中,经常能看见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踩踏草坪、攀折花木、在课桌或墙壁上乱涂乱画等,针对这些行为,有的同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把它放在一边不管)”,有的同学正是不文明行为的实施者,请你用委婉的语言劝说他们,号召大家维护好校园环境。

    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同学说

    对做出不文明行为的同学说

  • 18、回顾所学课文内容填空。
    (1)、春色是无处不在的,朱熹在赏春时,描绘了“胜日寻芳泗水滨,”的春景。
    (2)、“儿童相见不相识,”写出了归乡游子的怅然。
    (3)、通过阅读《宇宙生命之谜》,我们了解到,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①适合生物生存的;②必要的水分;③适当成分的大气;④足够的光和热。
    (4)、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一文是按照顺序来介绍故宫的。
    (5)、《穷人》一文主要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不顾自己家庭的困难,准备抚养女邻居的孩子的故事,赞扬了他们的品质。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2)、咆哮着的山洪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势不可挡地从山谷里狂奔而来。(缩写句子)
    (3)、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用加点词语造句)
    (4)、看了《穷人》这篇文章,使我陷入了沉思。(修改病句,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0、下列关于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比喻) B、风掀起她的围巾,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夸张)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D、老汉吼道:“你还算是个共产党员吗?”(设问)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