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经历研学之旅,再品读课文,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雪白的蓑毛,那 , 那 , 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 , 黛之一忽则嫌黑。
    (2)、我们要做一个高洁的人,做一个不需要外在的依靠就能声名远播的人,正像虞世南在《蝉》一诗中所写的:“。”
    (3)、《落花生》一文的作者是 , 课文是从种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来写的。
  • 2、小全在旅行活动中和同学们就沿途景物进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
    (1)、下面是同学们对不同景物发表的看法,这三句话都运用了(   )的手法。

    ◇植物园前那碧绿的藤叶所构成的装饰比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可爱多了。

    ◇白杨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枝干挺拔,充满向上的力量,不像藤萝那般依附于高墙。

    ◇石榴花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

    A、比喻 B、拟人 C、对比 D、反复
    (2)、我能用同样的手法来描写一个事物。
  • 3、小全记录了自己欣赏到的小草,下面这句话插在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你看,那一丛丛的小草,连成一片,宛如一张碧绿的毯子,铺在地面上。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扎根在大地上,给大地增色。②小草长在湖畔,使湖边的风景更加优美;小草长在路边,给道路镶上了绿色的花边;小草长在密林深处,使密林显得更加茂盛、葱茏;小草长在高山之巅,使高山充满生机。③小草,就是以这“寸草心”默默地拥抱大地,装点大地,表达它对大地母亲的炽热的爱,深沉的情。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之后
  • 4、小艺品读下列语句,发现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语句是(   )。

    ①我们来到花园,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②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③青松啊,漫长的严冬,你傲视风霜,绝不低头折腰。

    ④红树林和北国沙漠中的黄柳一样,是植物世界里具有奉献精神的卫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同学们在交流游览见闻,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菲菲:白鹭站在水田中央,不动声色地盯着一条黑色的小鱼。 B、鹏鹏:这种花的香气非常浓郁,而且香飘十里 C、敏敏:他是一位出色的素描画家,他的作品可谓神气十足 D、婷婷:这种植物美中不足的是开花时间太短。
  • 6、在小艺介绍成都的这句话中,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的蜀锦铺路,可爱的蓉宝做伴,      的川剧变脸,浪漫的芙蓉花开……从宣传片到开幕式,这种      的设计处处皆是,让成都大运会成为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

    A、精致  精彩  精美 B、精美  精彩  精巧 C、精致  精细  精巧 D、精美  精致  精心
  • 7、同学们写了游赏自然风光所得,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lù)        弃(xián)        入(qiàn)        咐(fēn)        好(shì) B、(mǔ)        舌(zā)        小(ǎi)        州(háng)        筐(lóu) C、(wàn)        心(xī)        儿(chú)        子(guì)        受(xiǎng) D、火(liú)        着(bā)        眼(jiǎn)        子(mú)        会儿(dāi)
  • 8、下面是小全游学扬州的感受,请你仔细阅读,完成以下任务。

    扬州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的雅称。这里不仅zǎo chá____闻名天下,而且lán huā____酥、荷花酥等gāo bǐng____更是美味。扬州的园林,tíng tái____简朴幽雅,漫步园中赏景,每处景物都是一幅xiāng qiàn____在huà kuàng____里的风景画,散发着古典yùn wèi____。游赏在扬州,漫步园林楼阁,徜徉山水自然,jìn rùn____诗意人文,实在是一大乐事啊!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2)、“闻”甲骨文表意,象人侧耳细听之形。本义为听到、听见。下列词语中,“闻”字的意思与本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名已久 B、鸡起舞 C、趣事 D、不如目见
    (3)、语段中“实在”一词的意思应选第种解释。根据“实在”的另一个意思,用“实在”写一句话。

    实在:①诚实;不虚假。②的确。

    (4)、这段话中有一处病句,请你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 9、你在本次活动中发现了哪些破坏自然或保护自然的现象?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感触最深刻的事件写下来,要写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哟!

    要求:①中心突出,内容完整,语句通顺;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300字。

  • 10、阅读理解

    带刺的朋友(节选)

    我家北屋旁边,有个草棚子。平时,里边堆着杂草和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只有我家的芦花母鸡爱到那里的草窝上去下蛋,除了妈妈去拾蛋,是很少有人去的。从刺猬的脚印来看,我断定它就住在那里边。

    我在草棚里慢慢地寻找着。墙角的草堆里,传来窸(xī)窸窣(sū)窣的声音。我一阵惊喜,只见两只大刺猬像两个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有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呀,这不是小刺猬吗?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觅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嗡的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没有吃的,小家伙还能不饿?再说,听爸爸讲,刺猬一旦感受到有人入侵了领地,它们就会搬家。眼下,带着孩子,它们能搬到哪儿去呢?望着刺猬身边铺着的碧绿的树叶、鲜嫩的青草,以及从角落扯来的一撮苔藓,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猛地,手指尖触到鼓囊囊的衣兜。对,带来的礼物还没拿出来呢。我忙把衣兜里的红枣儿大把大把地掏出来,轻轻放在它们的身边。

    直到离开草棚,我的心还在怦怦地跳:刺猬呀,吃了我送的红枣儿,你们还会搬家吗?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里。

    ⑴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

    ①犯罪。        ②前来侵犯或进犯。

    ⑵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觅食 , 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①吃东西。        ②寻找食物。

    (2)、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 “我”一阵惊喜,是因为终于找到刺猬住在哪里了。

    ② “我”感到内疚,是因为担心刺猬不肯离开“我”家的草棚。

    (3)、下列对短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1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第1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大刺猬的外形。 C、这两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大刺猬具有防备心。 D、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厌恶。
    (4)、对第3自然段中“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找了太久刺猬,感觉头变大了。 B、“我”为自己不小心吓到刺猬感到自责。 C、“我”找到了刺猬的家,十分高兴。 D、“我”看到小刺猬后感觉心里很害怕。
    (5)、读画横线的句子可知,作者感受到了 
    (6)、吃了“我”送的红枣儿,刺猬还会搬家吗?顺着故事情节进行预测:刺猬(会不会)搬家,它们会想:
  • 11、阅读理解

    人间最美是西湖(节选)

    ①西湖,一直荡漾在我的记忆深处。它是孩子们课文中的优美文字,是文章插图中那颗镶嵌在天堂里的明珠。

    ②在这个早秋晴朗的午后,我终于站在了柳丝飘拂的西湖边。课文中的句子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西湖果然犹如一片硕大的银镜,不过时有微风吹过,湖水便如起了折皱的浅绿色软缎,在阳光的照耀下跳动着绮丽的光。放眼望去,湖的三面皆是连绵起伏的山峦,绿色参差,浓淡相宜。远望山峰并不太高,秀气典雅,却与湖水相映成趣。

    ③西湖边的柳丝最妙。柳丝长长,浓浓,好像豆蔻年华的女子一头靓丽的秀发,微风吹过,便有如阳光般的笑靥(yè)浮上面颊。柳丝慵懒地垂着,临着湖水扫眉,我抚着柳丝,便如触了她的眉眼,左顾右盼皆是卓越风姿。风吹起我绿的轻薄的裙裾(jū),我恍若也变成了湖边的柳丝,在风中摇曳了……

    ④西湖水果然绿得澄澈,绿得气度不凡。我所住的小城亦是城中有湖,湖中有岛,素有江北水城的雅号,但二者似乎又有什么不同。家乡小城的湖一如它的名字——胭脂湖,妩媚雅致,婉约有姿;西湖与之相比,更多了江南的山水神韵,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柔,湖水浩渺,自有雍容大度之态。⑤西湖初看好像只是因大气取胜,待细细走来,才知西湖内蕴厚重广博,人文积淀深厚,非一般景物所能比拟。单说湖水,绿如流淌的翡翠,纯如碧色的水晶,在山色空蒙中自有荡涤心胸的力量。高处的蓝天白云,远处的绵延山色,近处的柳丝垂绦,与这一望无垠的碧水皆入了画面,只随处一瞥,便忍不住定了足步,凝了双眼。

    (1)、文中有多处对湖水的描写,优美生动,请摘录三个你最喜欢的词语或短语:
    (2)、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以及加点词语,让你想到了苏轼笔下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3)、第③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描写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4)、下列与作者表达的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西湖犹如一片硕大的银镜。 B、西湖如碧色的水晶,以妩媚婉约取胜。 C、西湖内蕴厚重广博,人文积淀深厚。
    (5)、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生动的一句话,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佳句:

    感受:

  • 12、诗歌鉴赏

    望天门山

    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

    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我还知道《》《》也是他写的。
    (3)、这首诗通过“ 、”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天门山的美景。
    (4)、诗中的“此”指的是(   )。
    A、天门山 B、日边 C、江岸 D、船头
    (5)、下列对“孤帆一片日边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句话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B、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辞亲远游的孤独和寂寞。 C、“日”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
    (6)、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字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画面。
  • 13、诺诺勾勒了一幅美景图,想用诗句进行描述。请你帮帮她。

       我觉得这幅图用王昌龄的《》来搭配最好。从诗中“”可知,图中女子所穿罗裙的颜色正好与荷叶的颜色一致。

  • 14、天天发现下面这种说法很有趣,请你照样子帮他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蓝天下是碧绿的森林,

  • 15、乐乐也写下了优美的语句。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海棠花一串一串地挂在枝头,像一串串糖葫芦。 B、大自然真的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啊! C、夜里,青蛙在稻田边唱着丰收的歌。 D、风儿吹过,稻田翻起金色的波浪。
  • 16、婷婷记录了自己眼中的大自然。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站在山顶俯瞰,狂风起时,林中的树木摇摆呼号,像是波澜壮阔的绿色海洋。 B、柿子树上结满了橙色的柿子,它们排列得井然有序 , 给人以美的享受。 C、秋高气爽 , 正是外出旅游的时节。 D、美丽的水仙娇而不艳,在一众繁花中显得超凡脱俗
  • 17、同学们走进自然,倾听了自然之声。请你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大自然是一位出色的yīn yuè  jiā , 你听,他又在演(秦奏) měi miào的乐曲了:唧哩哩,那是草丛里的小虫在míng jiào;叽叽喳喳,那是(má mǎ)雀低空盘(xián  xuán)时的hé chàng;呼——呼——,那是风儿对树叶的(nán nān)低语;滴滴答答,那是水滴敲起了打(击激)乐器……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工整。
    (2)、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读音。
    (3)、下列词语中的“呢”与语段中的“呢”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他呢 B、呢子 C、呢绒 D、毛呢
    (4)、“滴滴答答”这种形式的词语还有:
  • 18、请你抄写下面这两句诗,注意字迹工整。

    昂首湖光看不厌,千秋惟有一鼋头。

  • 19、美在笔尖流露。

    你一定有喜爱的动物或植物吧?它们或可爱,或伶俐,或优雅,或清香……请选择一种动物或植物,写出它的特点吧。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300字左右。

  • 20、阅读理解

    材料一:

    养蚕观察记录表

    生长阶段

    外形特征

       

    扁圆形,先是浅黄色,后来变成紫黑色

    不动

    不吃

    8天

    幼虫

    圆筒形,有节,青白色

    爬行

    吃桑叶

    25天

    纺锤形,褐色,有节,被白丝包裹着,形成茧子

    受刺激才动

    不吃

    13 天

    白色,有翅膀,像蝴蝶

    不会飞,但会振动翅膀移动

    不吃

    5天

    材料二:

    养蚕观察日记

    ×月×日  星期五 晴

    蚕宝宝们在一天天地长大,它们已经脱去了那身紫黑色外衣,换上青白色外套。它们胃口可好了,如果你仔细听,还能听到它们吃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它们的嘴就像锯一样,所到之处,桑叶都被锯得凹凸不平。有的蚕宝宝更调皮,直接从桑叶中间挖了个大窟窿。

    (1)、阅读材料一,想想空白处应填入什么内容,选一选。(填序号)
    A.进食情况  B.活动情况  C.生长周期
    (2)、观察图片,选择对应的生长阶段。(填序号)

    A.蛾        

    B.幼虫

    C.卵

    D.蛹

    (3)、阅读材料二,可以知道这篇日记写的是蚕的____阶段。
    A、 B、 C、 D、幼虫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养蚕观察日记中画横线的句子把蚕当作人来写,把它外表的改变说成是换衣服,十分生动有趣。

    ②阅读养蚕观察记录表可知,蚕处于卵和蛹的生长阶段时不会动。

    ③作者观察得可真仔细,不仅用眼睛看,还用耳朵听,所以才能把蚕宝宝的变化写得细致生动。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