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面是读书节开幕式上校长的致辞。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读书,是一种能让我们始终bǎo chí____初心的活动。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yōu rán____自得地漫步于字里行间。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心血的fèng xiàn____,在这里,我们可以bǎo lǎn____不同的风景。从描写古代王朝jīn bì huī huáng____的宫殿的史书,到充满人间温情的生活故事;从细腻地刻画情感、令人心生ài mù____的情感诗篇,到展现智者哲学思想的名家巨著。这些书籍汇聚在一起,如同温和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在这个读书节,尽情地màn yóu____在书的海洋里,汲取知识的力量,丰富我们的心灵,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亮丽的色彩!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下列词语中的“温和”与语段中加点的“温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目光温和 B、性情温和 C、态度温和 D、气候温和
  • 2、布衣暖,菜羹(gēng)香,诗书滋味长。书中滋味,酸甜苦辣咸,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请你以“读书滋味长”为题写一篇习作,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读书滋味,抒发读书感受。
  • 3、阅读作家的读书故事,可以丰富阅读体会。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最是读书滋味长(节选)

    ①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②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

    ③读书须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本“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

    ④读书须入心田。作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当然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用心读,问前须学,学后要思,即古人所说的“好学深思”,效果自然好。不用心读,即使坐拥书城,也所获不多。

    ⑤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把读书当作兴趣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自然不错。但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转化为创造力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长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⑥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关于读书的箴言,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是读书滋味长,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文化的涵养定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本文作者:金采薇)

    (1)、阅读短文,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捕捉有用的信息,补充思维导图。

    (2)、下面关于短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左拉的话告诉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使人聪明 B、短文告诉我们,要学会区分书的高下,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对自己有益的书 C、“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或者硬着头皮办差。”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必须得舒服,而在考试或硬着头皮办差的情况下,心情过于紧张,不适合读书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读书当学以致用”的观点一致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只有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有一位著名的百岁将军,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了多本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要加强读书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①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的观点。

    ②假如学校邀请了材料二中的这位百岁将军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会上有一个互动环节:介绍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请你来说一说。要求:说清楚你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作品,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至少说两条理由)

    ③如何理解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你结合短文和上面的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 4、阅读下面的材料,领悟读书方法。

    【材料一】

    读书之法(节选)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取舍于其间。

    ——【宋】朱熹

    【注释】①大抵:大概。②皆:都。③勿:不要。④遽:匆忙。

    【材料二】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材料三】

    毛主席的读书方法是“三复四温”和“不动笔墨不读书”。他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到了晚年,他对所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阅读时,他总是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符号,或是作批注,或是写读书笔记,或是在原书上改错纠正。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好像,如同) B、然后可以有尔(心得,收获) C、学而不思则(欺骗,蒙骗) D、虚心静虑(也)
    (2)、材料一中谈到的读书之法是
    (3)、读材料一,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4)、梳理材料内容,材料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有(   )。(多选)
    A、熟读精思 B、三复四温  C、不动笔墨不读书 D、略读法 E、读不同的书 F、好问
    (5)、读表格,针对同学们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材料,提出改进建议。

    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改进建议

    有的同学只看漫画书,阅读面窄

    有的同学只是走马观花地读,收获不大

    结合毛主席的读书方法,建议同学们对所喜爱的同一本书反复研读,边读边圈画、作批注,还可以写读书笔记,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有的同学只是读,不思考,认识肤浅

    (6)、你平常会采用哪种读书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一谈。
  • 5、冰心告诉我们要“读好书”,下面不是她的“好书”标准的一项是(   )。
    A、能引发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B、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 C、写得朦朦胧胧,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 D、感情真挚质朴
  • 6、关于读书的方法,许多古今名人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从他们的论断中学习吧。

    古人读书有法: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 , 他在《观书有感》中写道:“。”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知识就像方塘里的水需要不断更新。孔子对学习之法也有独到见解,他说“吾尝 ,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认为思与学要结合起来。他还用“学如不及,”告诉我们,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

  • 7、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读书方法讨论会上的发言,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枣,少数书应该细嚼慢咽,融会贯通。____。

    ①否则,经过提炼的书就犹如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了。

    ②有些书可以请人代读,也可以读其节选部分。

    ③但这只限于那些不够重要的论述和粗制滥造的书。

    ④换言之,有些书可以阅读,但不必谨小慎微;少数书应该悉心通读,刻苦研习。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 8、小艺从本单元课文中总结了一些读书方法,请你将语句与总结的读书方法对应,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读书需要日积月累。    B.读书需要对比挑选。

    C.读书需要入情入境。    D.读书需要勤勉好学。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我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4)、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 9、小全想推荐《九成宫醴泉铭》楷书字帖,他可以抓住(   )的主要特点来讲。
    A、平和自然,委婉含蓄 B、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C、横长竖短,一波三折 D、方正有力,气势雄浑
  • 10、小全收集了几幅书法作品,下面是欧阳询的作品的是(   )。
    A、 B、 C、 D、
  • 11、同桌想让你帮他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其中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从小学习认真,酷爱读书。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A、鲁迅先生从小成绩优异 B、鲁迅先生从小学习认真,酷爱读书 C、鲁迅先生从小爱吃辣椒 D、鲁迅先生从小爱买书籍
  • 12、涵涵想知道下面关于文言语句的说法中哪一项正确,请你帮她选一选。(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字的读音都相同。 B、“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中“漫浪”的意思是浪漫。 C、“吾尝终日不食”和“余尝谓”中的“尝”都是“品尝”的意思。 D、“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 13、下面是东东读书时写下的一些批注,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汤姆的情绪分外激动,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B、女儿去了国外求学,母亲每天都在为远在异国的女儿牵肠挂肚 C、故事中的主人公一遇到问题就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啊! D、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 14、小艺说自己不太理解下面的词语,其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不  惹人讨 B、下问  奇大辱 C、而好学  动作灵 D、学问无无穷无
  • 15、小全说自己认不全下面的字音,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cháng)  美(chā)  羞(chǐ)  呕心血(lì) B、(jiàn)  敌(kòu)  石(cí)  无病而(shēn) C、(xiào)  直(bēn)  天(jīng)  如似渴(jī) D、赠(guì)  子(diàn)  素(bǔ)  默而之(zhì)
  • 16、小全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收获,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书是精神的食粮,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知识。真正喜欢读书的人,必然会从suǒ suì____的事务中抽身,沉浸在书中读得jīn jīn yǒu wèi____,乃至废寝忘食,获得wú xiàn____乐趣,忘却xīn suān____往事。读书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领略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读书能使我们成长,当我们陷入困境时,不会胆怯,不会yàn fán____……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bào kān____来读,还可以bèi sòng____其中的优美句段。这样,我们精神的仓廪会更加丰实。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2)、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可知,“廪”的读音与(   )相似。
    A、广 B、 C、 D、
    (3)、联系生活实际可知,“废寝忘食”的意思是。与“废寝忘食”一样形容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有等。
    (4)、在你的眼中,书是什么?仿照画线句子写一写。

    书是

    (5)、小全想在家里的书房贴一句名言,请你给他推荐一句。
  • 17、本次研学之旅活动后,校报向全校五年级学生征集借物抒情的佳作,请你认真阅读征稿要求,写一篇习作投稿吧!

    汪曾祺有一本书叫《人间草木》,书里的草木山川、花鸟虫鱼、乡情民俗与美食,十分动人。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很多好玩的事物,请你介绍一种你认为有趣的事物,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题目自拟。

  • 18、请你帮小艺解决问题。

    在研学之旅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回到教室,小艺却发现班级的“生物角”一片荒凉:花草或枝叶被折断了,花朵被摘了或“渴”得蔫头耷脑,宠物小乌龟也饿得趴着不动了……

    班级公约

    ①守纪律,不喧闹,听课要认真。

    ②讲文明,讲卫生,垃圾不乱扔。

    ③敬老师,爱同学,互敬又互爱。

    ④____

    ⑤____

    (1)、针对这种情况,请你帮小艺在“班级公约”中补充两条。
    (2)、团团和浩浩经常为了一点儿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好几次大打出手,对照“班级公约”,我想对他俩说:“
  • 19、在研学之旅中漫赏油菜花开,完成练习。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节选)

    ①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更因为在我眼里,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②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从来没有置身于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

    可以发现,油菜花的烂漫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座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③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

    ④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

    ⑤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但明亮、健康、泼辣,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纯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感觉到这种美好。

    ⑥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本文作者舒翼,选入时有改动)

    (1)、作者围绕“油菜花”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简要概括,补全思维导图。

    (2)、作者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A、油菜花承载着“我”对故乡和童年的美好回忆 B、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陶醉于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中 C、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贴切 D、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正是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
    (3)、品读关键句,体会本文描写过程中的感情。

    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但明亮、健康、泼辣,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这句话借油菜花写出了 ,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4)、短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在文中找出一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对比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

    (5)、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与结尾互相照应,让文章结构浑然天成,又深化了情感 B、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 C、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说明在作者的眼中,油菜花并不美,没有观赏价值 D、画横线的语句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现生活之美
    (6)、短文和《桂花雨》表达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它们都是运用什么写法来表达感情的?
  • 20、在研学之旅中领略观鸟之趣,完成练习。

    走,观鸟去!

    【材料一】

    观鸟笔记

    大白鹭

    在中国见于东北、河北、江苏、云南、广东、海南、台湾等地。以鱼、虾及水生昆虫、贝类等为食。

    繁殖期为4~7月,一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最常见的为4枚,卵为天蓝色。

    每年深秋初冬时节,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珲(hún)春敬信湿地陆续迎来南迁越冬的候鸟。白鹭、东方白鹳、秋沙鸭等候鸟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出发,经历漫长飞行后,来到珲春敬信湿地驻足、觅食、休憩,为12月上旬的南迁越冬做准备。

    珲春敬信湿地是南北迁徙候鸟的重要一站。这里鸟翔鱼跃,有充足的食物链。每年春秋两季都有数十万只候鸟在此停歇。候鸟“衔”来“生态流量”,敬信湿地周边的村庄和景点成为观鸟旅游热门打卡地,迎来一波又一波观鸟客流。

    (延边广播电视台2024—11—20)

    【材料二】

    “当我们开始关注鸟类时,就跳脱了人类的视角,以整个生物圈共同体的视角看自然。”在观鸟爱好者裴鹏看来,仰起头,每一次鸟儿飞过,都在心间留下生命跃动的足迹。“一只白腹鸫(dōng)跟我捉迷藏,每当我前进一步,它就换一个枝头,扭头看着我;一只田鹀(wú)直接跳到我跟前的树枝上,让我近距离地观察它的英姿。”一位从湖南来到江苏盐城条子泥的观鸟爱好者在观鸟日记中这样写道。

    【材料三】

    2024年5月19日,在2024年北戴河国际观鸟节闭幕式上,《2023年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和观鸟组织本底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根据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末,中国大陆有统计的省区市以鸟类观察为主的爱好者约有34万人。记者注意到,上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开展于2018年,统计到各地观鸟组织观鸟推广影响人数合计14万多人,也就是说之后的5年时间,各地观鸟人群数量快速增长,净增约20万人。

    (选自《济南时报》)

    (1)、阅读材料一,下列关于大白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形较大,有修长的颈和腿 B、一年繁殖一窝,每窝产4枚天蓝色的卵 C、以鱼、虾及水生昆虫、贝类等为食 D、东北、河北、江苏、云南等地能见到
    (2)、小全想为大家朗读材料二观鸟日记中的话,应用(   )的语气。
    A、平静 B、豪迈 C、喜悦 D、自豪
    (3)、阅读材料三,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你写出两条。
    (4)、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

    ①每年深秋初冬,白鹭、东方白鹳、白腹鸫等候鸟会来珲春敬信湿地越冬。

    ②珲春敬信湿地有充足的食物链,因此是南北迁徙候鸟的重要一站。

    ③《2023年中国内地观鸟爱好者和观鸟组织本底调查报告》正式发布于2024年。

    (5)、有人认为,看鸟真没意思,观鸟没什么意义。你认同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材料谈一谈。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