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鸿遍

     

    生灵 

    金碧 

     失所

  •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在森林的深处,有一个yīn bì之所。那里有一座看起来并不hóng wěi却十分神秘的小木屋,各种各样的小动物yōu rán自得地穿梭在木屋周围。在小木屋的旁边,还有一棵大树,大树下长着一种xī han的小蘑菇,色彩斑斓。许多孩子都对这个地方充满了ài mù之情,觉得这里就像童话世界一样。不过,也有些孩子因为lǎn duò , 不愿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还有些比较dǎn qiè的孩子,害怕森林中未知的事物。

  • 3、听录音,完成练习。
    (1)、当今世界性的十大环境问题,有9项是因绿色植被遭破坏而直接导致的。请写出其中1项:
    (2)、根据你听到的内容判断对错。

    ①据保守统计,全世界每年有200万公顷森林横遭盲目砍伐,有近5万个物种濒临灭绝,有近2700公顷的农田蒙受沙漠化之灾,就连海底也日趋沙漠化。

    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威胁着生态平衡,使绿色锐减。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

  • 4、学校将举办心爱之物展示会,请将你最喜欢的一件物品介绍给大家。

    要求:描写它的样子,能让同学们借助这些描写想象出它的外形;交代清楚你喜爱它原因,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400字左右。

  • 5、课外阅读

    虎门销烟(节选)

    ①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②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③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④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顶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⑤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大约15丈的方形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抛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⑥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义正词严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朝廷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朝廷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⑦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赞不绝口:

    趾高气扬:

    (2)、阅读第⑤自然段,写一写销毁鸦片的过程。

    (3)、联系上下文,为什么曾经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英国人在禁烟这天一片寂静呢?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如何在生活中远离毒品?(至少写两条)
  • 6、课内阅读。

    冀中的地道战(节选)

    ①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子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②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1)、下列对选文第1自然段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冀中人民是如何应对敌人破坏地道的行为。 B、冀中的地道出现的原因。 C、地道里的人是如何了解地面情况的。 D、冀中人民在地道里作战的原因。
    (2)、阅读第②自然段“无线电”指的是 , “有线电”指的是
    (3)、根据选段内容,敌人采取了哪些破坏方式,冀中人民运用了哪些应对方法,请完成下表。

    敌人破坏方式

    冀中人民应对办法

    火攻

    放吊板挡住

    (4)、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为冀中人民想出什么新的办法来打击敌人?(至少写出两种)
  • 7、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书香校园,学校举办了一场“我爱民间故事”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吧。
    (1)、话剧社的同学将一个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改编成了话剧,想让同学们在话剧表演中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下面是该话剧的剧本,请你据此完成练习。

    剧本(局部)

    A:“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

    B:“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

    ①根据剧本内容我推测人物A是 , B是

    ②下列是该剧本中的几幕剧,请你根据故事情节排序。

    听到灾难消息

    劝乡亲搬家

    救小白蛇

    获得宝石

    热心助人

    变成石头

    (2)、中国民间故事中有很多个性鲜明、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他们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爱。请选择你喜欢的人物形象,将相关信息填写在表格里。

    阅读推荐卡

    主人公:故事名称:

    喜欢的理由(结合故事情节):

  • 8、课文内容填空。

    中国梦,我的梦。作为中国少年,我们不能忘记祖国曾遭受的民族屈辱。诗人陆游临终示儿:“。”面对社会沉闷的局面,龚自珍仰天长啸:“。”圆明园的毁灭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正如梁启超所言:“。”

  • 9、仿照例子,选择一个词语,把词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例:悠然自得:忙完秋收秋种后,大家终于闲下来了。村民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品着刚泡好的茶,吃着新炒的花生,闲话家常。望着院子里堆满的玉米棒,别提多开心了。

    兴高采烈   难以置信   焦急万分   心满意足

  • 10、下列句子在描写方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B、(白鹤)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C、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D、或许对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茫茫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 11、小军做作业遇到难题就不想做了,下面哪句名言劝他最合适(   )
    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B、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C、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部分用四字词语代替,正确的一项是(   )

    ⑴敌人听闻自己的碉堡被我军炸毁了,鼻子都气歪了

    ⑵李军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前怕狼后怕虎 , 犹豫半天也拿不定主意。

    ⑶有时候,我们与他人交流时要打开天窗说亮话 , 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

    A、心高气傲  优柔寡断  快言快语 B、气急败坏  畏首畏尾  直言不讳 C、气急败坏  裹足不前  直言不讳 D、心高气傲  畏首畏尾  快言快语
  • 13、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舒适  温暖  茂密  爱慕 B、隐约  希疏  熟悉  篷松 C、文豪  享受  淘气  细贰 D、胸铺  美好  互换  绒毛
  • 14、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便宜(pián)好(sì)入(qiàn)堡(lěi) B、(kuàng)等(dài)绕(chán)监(yù) C、(jiá)顶(guì)子(móu)灰(jìn) D、(dài)谢(chóu)落(shuāi)烟(cuī)
  • 15、拼拼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翻开家庭相册,感受时光穿梭,看着一张张照片,脑海里熟悉的画面一帧帧闪过:爸爸妈妈带我攀登hóng wěi的长城,参观故宫那金碧huī huáng的diàn táng , 玲珑剔透的tíng tái lóu gé。妈妈一手挽着爸爸,一手牵着我,我沉浸在甜蜜的爱里: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和爸爸妈妈坐在快艇上,真是太开心了;回乡下老家,吃着wài pó买给我的gāo bǐng一脸满足······

  • 16、我能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要求匀称、美观。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 17、让生活更美好

    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这次习作。从“微笑、诚信、梦想、创意、运动、集邮、旅行、种花。。。。中选一个话题写,也可以写其他话题。写之前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500字左右)

  • 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选项(只填序号)。

    理由: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福建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0%

    52.90%

    35.50%

    6.70%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0%

    35.50%

    5.90%

    35%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 19、课外阅读

    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叮——咚——叮——咚……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量词。

    歌谣

    岩石

    树叶

    音符

    (2)、读选文第5自然段,理解填空。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 , 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 , 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 ,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美。

    (3)、选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默写一句描写雨景的诗句。
  • 20、课内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怒吼——

    惊恐——

    奸笑——

    爱戴——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势不可当:

    你拥我挤:

    (3)、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拟人句。
    (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突出了
    (5)、山洪来临,村民们惊慌失措时,老支书的表现怎样?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