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又是一年重阳节,爷爷想起远方的亲人,忍不住举杯吟诵:“(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2、下列四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A.姿势 酒落 随风 相提并论
B.欣赏 创举 修健 争奇斗艳
C.倒应 哎呀 模型 掩耳盗铃
D.迅速 继续 负责 刻舟求箭 -
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唠(láo)叨 灵敏(mín) B、纤(qiān)细 脊(jǐ)背 C、电线杆(gǎn) 承(chéng)认 D、不禁(jīng) 零(líng)食
-
4、根据语境,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天空的珍藏是jīn càn càn____的太阳,是变幻的huǒ shāo yún____,是夜空闪耀的qún xīng____,是风劲(jīn jìng),雨密来,大地的珍藏是溪水liú tǎng____过树林,是小鱼使劲(jīn jìng)儿pū teng____着尾巴,唱起一首首(轻巧 轻快)的歌曲,是微风chuī fú____过水面,(荡漾 飘荡)起一圈圈的涟漪,这是多么奇妙的世界啊!
(1)、看拼音,将正确的字填写在横线上。(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
5、请你将下面这句话工整地抄写在格子里。
大自然如此奇妙,留心观察,我们会有新的发现。
-
6、拥抱自然,参与竞赛,野外探险,学做家务……留心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是课堂。这样的课堂丰富多彩,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能增长才干,锻炼体魄,能增进友谊,赢得情感……请你以“生活处处是课堂”为题目,选取让你印象深刻的一次经历,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语句通顺,内容真实具体,情感真挚。②书写规范整洁,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①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②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③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制的风筝逐渐兴起。④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⑤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⑥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摘编自周彬)
【材料三】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六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高在空中;一小童正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高在空中的风筝。(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考清明民俗》)
【材料四】
(1)、以上四则材料分别介绍了风筝哪方面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风筝的图案
(2)、阅读四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A.根据文献记载,中国的风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的风筝叫“纸鸢”。
B.风筝上绘制蝙蝠,因为蝙蝠与“遍福”“遍富”谐音,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思想。
C.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
D.风筝由骨架、风筝面、放飞线和飘带四部分组成。(3)、【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第一句话。(4)、以上四则关于风筝的材料,你更喜欢哪一则的介绍方式?写写你的理由。 -
8、方志敏狱中著文
①1934年11月底,方志敏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1935年1月,部队在重返赣东北途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包围,经过七天七夜的战斗,弹尽粮绝,方志敏不幸被捕。
②敌人高兴得发了狂,在南昌城召开“庆祝会”。敌人把方志敏推到台上“示众”。方志敏面无惧色,挺起胸膛,向群众大声喊道:“我们中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要谋生存,要救中国,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敌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审判方志敏的会场,会变成方志敏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宣传的阵地,吓得慌了手脚,连忙喊:“拉回去,拉回去!”不准他再讲下去。
③敌人把方志敏关进监狱,用各种酷刑折磨他,但怎么也不能使他屈服。敌人又用官位、金钱来诱惑他,方志敏斩钉截铁地说:“我不爱官,也不爱钱,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④在牢房里,方志敏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利用敌人让他写“交待”所提供的条件,开始写作。当时正是盛夏,狭窄的牢房里热得像蒸笼一样,蚊子嗡嗡直叫。方志敏戴着沉重的镣铐,拖着虚弱的身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文章。他在狱中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
⑤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⑥从弹尽粮绝被俘到英勇牺牲,方志敏用在狱中的半年多时间,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不朽名篇。这是一位共产党人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内心独白,字里行间流露着共产党人对信仰的绝对忠诚,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关爱。(作者:佚名,有删改)
(1)、阅读选文,提取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2)、阅读短文第②自然段,完成练习。这段话中的“”描写了方志敏的神态,“”描写了他的动作,这段话还运用了“”描写。这三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方志敏“”的革命品质。
(3)、读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方框里写出方志敏当时的内心想法。面对酷刑折磨,方志敏想:
(4)、读文中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方志敏愿意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一切。 B、这句话是方志敏写给国民党反动派的。 C、华丽的房屋、美味的食物、令人羡慕的富贵都不是方志敏追求的目标。 D、只要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的成功,方志敏什么苦难都能忍受。(5)、当今社会,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短文、阅读链接写写你的看法。【阅读链接】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会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
9、解码汉字“行”
①汉字就像一台机器,能拆解成零件二三。解字好比侦探破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码汉字“行”。
②“行”字本来的读音应该是“háng”,是个名词。从甲骨、金文所画的字形来看,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它的含义是道路,是四通八达的路。《诗经》上说“置彼周行(háng)”,“周行”就是通向周王朝都城的大道。《诗经》上还说“遵彼微行”,“微行”就是小路。
③“行”的本义是道路,所以由“行”字构成的字也都和道路有关。如“街”“衢”这两个字,都是道路的意思。
④“行”字的含义是道路,道路自然就成了人多的地方。而路的两边也是天然的交易场所,所以有很多人聚在路的两边做交易,路旁的店铺也就称为“行”了。比如,银行就是路边存钱的地方,商行就是路边做买卖的地方,粮行就是路边卖粮食的地方。进而又引申出“行情”“行话”等词语。“行情”就是市面上商品的一般价格。“行话”就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用语。
⑤路是人走的,所以从道路的“行”引申为“行走”的“行”,是很自然的事情。读音也变成了“xíng”,词性也变成了动词。
⑥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行”字解码中即可见一斑!
(1)、按要求填一填。①读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我能猜出“车行”是。
②《诗经》上说“置彼周行”和“遵彼微行”中的“行”都表示的意思。
(2)、文章②-⑤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行”字的相关知识,以下对四个方面的概括不够完整的是( )。A、“行”字本来的读音。 B、“行”字构成的汉字,都和道路相关。 C、由“行”引申出的词义和词语,也与道路有关。 D、从道路“行”又引申出新的读音、词义和词性。(3)、下面表述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是世界上流传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字。 B、解码汉字纯粹是为了好玩,没有实际意义。 C、解码汉字可以随意把汉字拆成一些零部件。 D、从“行”字的解码中,就能看出汉字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的说明方法。(5)、在本学期“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一定发现了汉字的许多奥秘!请运用短文中的说明方法写一写。 -
10、按课文内容填空。(1)、诗歌孕育情怀。“黄沙百战穿金甲,”中蕴含的是将士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情怀;“ , 南望王师又一年”是刻在陆游心中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渴盼;“剑外忽传收蓟北,”是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捷报后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2)、名句蕴含哲理。欣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十分羞愧,正如《朱子语类》里说“ , 则能有所不为”,我们相信她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了。《孟子》里“恻隐之心,”告诉我们怀有一颗同情心是成为仁爱之人的开始。
-
11、同学们围绕《西游记》开展了丰富的阅读活动,根据情境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1)、初读“大圣见了,飕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 , 冲天而去”时,不懂“大鹚老”的意思,我会。(2)、看回目“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就能猜出这一回的故事情节是:。(3)、《西游记》中还有很多精彩的情节,我对这部分内容印象深刻,因为。
-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用修改符号改一改下面这段话。(至少找出四处)
“手指”作者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虽然内容有意思,而且语言幽默。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刻画了五个手指形象的鲜明,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2)、选择一个情景,写一写景物的动态或静态美。夕阳落山 菜地里的蔬菜蓬勃生长 清晨的校园
-
13、五(1)班同学分组展示复习成果,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组同学梳理《田忌赛马》中孙膑的思维过程是:观察现场——分析实力——作出判断(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赢得比赛。 B、古诗文复习中,二组同学搜集了许多古今异义字,如:“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现在指青年时代,美好年华;而在诗句中指“明媚的春天”。 C、三组同学发现古人描写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词语真有意思,按照从小到大,可以这样排列:及笄——豆蔻年华——弱冠——而立——不惑——花甲——期颐。 D、四组同学整理了文章如何通过细节来选择典型材料,如:《两茎灯草》通过写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节省油灯这件事,表现了他的吝啬。
-
14、和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表达的主题不一致的是( )。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C、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D、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15、下面词语或成语运用不当的是( )。A、拔河比赛快开始了,运动员们一个个摩拳擦掌 , 毫不示弱,都准备在赛场上大显身手。 B、即使这支舞蹈的节奏很快,她也能手忙脚乱地跟着音乐的旋律把它展现得很好。 C、别看他其貌不扬,实际上技艺了得,可以说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D、我们“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你来参加活动,就得服从组织者的安排。
-
16、下面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盾之坚 坚固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禽兽 C、甚聪惠 价格实惠 D、冀复得兔 重复
-
17、甲骨文“岳”的字形
的上方和下方都是隆起的山峰,形象生动,由此推断,“岳”的意思最可能是( )。
A、山丘 B、高山 C、山坡 D、山坳 -
18、下面各组的读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寒漪(yī) 澄澈(chéng) 牲畜(chù) 绰(chuò)哨棒 B、放肆(sì) 秽物(huì) 揩(kāi)眼泪 露馅(xiàn)儿 C、慰问 妒忌 水瓢 养尊处优 D、挺拖 衔接 附庸 龇牙咧嘴
-
19、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我zhōng xīn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AI可以给我们带来zhǎn xīn的校园生活。它不仅会cāo zòng智能教学设备,还可以做我们tè shū的助教,甚至还能为老师chū móu huà cè。
-
20、书写下面一段话,做到正确规范、行款整齐、工整美观,书写有一定的速度。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