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中的“规矩”不同的一项是( )
例: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A、《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规矩。 B、淘气的弟弟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很规矩。 C、出门时必须戴口罩,这是妈妈给我定下的规矩。 D、我们要按规矩办事,不能胡作非为。 -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童年的往事让我开心,让我回味,让我难以____。
②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____的成果。
③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妈妈的____和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A、忘记 丰富 慰藉 B、淡忘 丰收 抚慰 C、忘怀 丰硕 安慰 D、忘本 丰硕 安慰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妖怪(yǎo) 冲着(chòng) 瘦长(shòu) 恰好(qià) B、撵走(niǎn) 宫殿(diān) 呼啸(xiào) 丝缕(lǔ) C、覆盖(fù) 鲸鱼(jīng) 拽住(yè) 砌墙(qì) D、搂住(lǒu) 矢车菊(shǐ) 亲昵(nì) 抚弄(fǔ)
-
4、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又是一个xìng fú的周末,乐乐跟着妈妈来到了xiàng rì kuí花田。她正想摘一朵花戴在头上,妈妈指了指旁边“jìn zhǐ采摘”的警示牌,乐乐的liǎn jiá火辣辣的,明白自己的jǔ dòng太zì sī了。
-
5、你的同桌由于基础差,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以致上了四年级后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请你写一枚书签送给他,激励他努力学习,不要轻易放弃。要求:字距均匀,格式正确。
-
6、我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奇思妙想,想发明一些神奇的东西。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生活中的一种事物,发挥想象,写一写你想发明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功能。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
7、恐龙的灭绝
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经有很多生物种类出现后又消失了,这是生物演化史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为什么会突然之间从地球上消失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种种猜测。
在 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科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地球在那个时候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因为平地上长出许多高山来,沼泽便减少了,气候也变得不那么温暖湿润了。恐龙的呼吸器官不能适应干冷干热的空气,而且一到冬天,恐龙的食物也没有了,所以恐龙走上了绝路。有的说是超新星爆发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强烈变化,温度骤然升高后又降得很低的缘故。还有的说是恐龙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恐龙的食量又很大,所以中毒而死。证据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有花植物……总之,真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
科学家在 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这种高浓度的铱只有在太空的陨石中才可以找到,地球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直径约10千米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的直径能超过100千米。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得到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 180千米至300千米之间。科学家根据这些信息对此次事件进行了细节过程的推想——____。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生物史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有改动)
(1)、科学家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些看法?请分条概括出来。(2)、在下列有关画波浪线句中,选择“大约”一词的作用的正确说法( )。A、“大约”一词表示估计,说明这个数据并没有经过准确计算,不一定准确。 B、“大约”一词表示估计,说明这个强度就是“里氏10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3)、在阅读过程中,有个同学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陨石撞击说被大家普遍认可?请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理清相关段落的内容。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 , 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
第二步:确定答题范围,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出现在第自然段。
第三步:认真读该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概括作答。
(4)、恐龙灭绝之谜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请根据提示,展开合理想象,将恐龙灭绝的具体情形写在短文中的横线上。(5)、学贵有疑,读下面的小组问题清单,完成填空。小组问题清单
会提问
①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
②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灭绝的推想?
③
解决方式:
A.联系上下文
B.联系生活经验
C.查找资料
D.请教别人
会解决
我采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①,答案是。我采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②,采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③
-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诗中表达作者赏花时心情愉悦的句子是“ , ?”(2)、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中,我知道了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例如;从《琥珀》一文中,我知道了琥珀的形成需要这些条件:①将苍蝇和蜘蛛包裹;②海陆发生巨大变迁;③经历漫长的。
-
9、按要求完成练习。(1)、根据语境,给下面的字加上恰当的偏旁组成新字,将句子补充完整。
①【中】 他的脚被座碰了一下,了起来。
②【廷】 在立的荷花上,立着一只蜻。
③【冈】 这座铁厂可以提供三万多个就业位。
(2)、蜘蛛划动腿,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把句子写具体,至少扩两处)(3)、对比下边的两张图片,用作比较的方法写一写,突出火箭的巨大。(4)、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注意加点词语,照样子,写句子) -
10、下面是阳阳搜集的一则新闻,请据此完成练习。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的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组件顺利转移到问天实验舱的生态实验模块中。据介绍,由斑马鱼和金鱼藻组成的小型密闭生态系统,将首次实现我国在太空中培养繁殖脊椎动物,为开展空间先进水生生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支撑。
(1)、小雨想把这则新闻分享给朋友,下列做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分享时不随意更改新闻内容。 B、查清新闻的来源,把新闻讲清楚。 C、恰当表达自己对新闻的看法。 D、夸大部分事实,把新闻说得生动。(2)、小雨读到新闻中的“密闭生态系统”时,心想:在这个密闭系统中鱼是怎样呼吸的?她想了解相关知识,可以读哪一本书?( )A、《十万个为什么》 B、《灰尘的旅行》 C、《看看我们的地球》 D、《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
1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该选项允许快速关闭电脑桌面上打开的所有窗口。A、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 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 B、上完网课,我把习作通过微信窗口发送给老师。 C、春运期间,客运站增加了三个售票窗口。 D、一阵清风从窗口徐徐吹来,令人感到惬意极了。 -
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上成千上万只和平鸽一起飞上蓝天,场面壮观极了! B、恐龙化石的残缺部分终于修补好了,大家震耳欲聋地欢呼起来。 C、这句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 认识深刻,发人深省。 D、这件事我无能为力 , 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
1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澎湃 膨大 B、着陆 着急 C、表率 概率 D、挣扎 扎针
-
1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及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松脂(zhǐ) 渗透(shèn) 响午 轮番 B、琥珀(bò) 崭新(zhǎn) 冲刷 遂道 C、乒乓(pīng) 炉灶(zào) 开辟 凌空 D、拂拭(sì) 繁衍(yǎn) 低炭 未期
-
15、读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这篇文章①xiáng xì____地②miáo shù____了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③bīng xiāng____使用一种纳米涂层,就会具有杀菌(jūn jǔn)、除④chòu____的功能,能够延长⑤shū cài____的保鲜期;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一些⑥jí bìng____,如癌症(zèng zhèng)的早期(检测 预测)和⑦yù fáng____,让人们更加⑧jiàn kāng____。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猜测 推测)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1)、在文段的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读音和词语。(2)、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和语境,正确、规范地书写字词。 -
16、许多发明源于生活中的奇思妙想,这些发明创造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你在生活中有过什么奇思妙想?想发明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请按一定的顺序把所想象事物的样子、构造、用途等介绍清楚。题目自拟。
-
17、无处不在的灰尘不仅仅有令人生厌的一面,它还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让我们到科普作品中,去揭开它的奥秘吧!
【材料一】
【材料二】
《灰尘的旅行》收录了高士其先生创作生涯中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共分为三个部分,即菌儿自传、细菌与人、细胞的不死精神。每一个部分都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这些故事内容生动,语言通俗,通过对细菌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说明,让读者对细菌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更详细地了解细菌对人类的好处与坏处,是一部优秀的科普名作。
【材料三】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才能够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可以看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根据检验的结果,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田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一千多粒灰尘;在城市街道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十万粒以上的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还要多得多。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旅行,对气象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来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它们会帮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也没有大雨和小雨了;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无法降低。这是灰尘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选自高士其《灰尘的旅行》,有改动)
(1)、下列各部分不是《灰尘的旅行》中的是( )A、菌儿自传 B、细菌与人 C、房间旅行记 D、细胞的不死精神(2)、判断下列关于三则材料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①《灰尘的旅行》的作者是高士其。
②《灰尘的旅行》是一部科普名作。
③《灰尘的旅行》出自科学小品《细菌与人》。
④这部书介绍了细菌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3)、根据材料三,按照空气中灰尘含量的多少对下列地点进行排序。(填序号)①海洋 ②住宅区 ③城市街道 ④田野和高山
>>>
(4)、读下面的文段,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结合材料三完成填空。例: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 , 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 , 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 , 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 , 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 , 以植物为食。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的动荡而漂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明亮的室外,无法用看清灰尘;在太阳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时,才能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田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灰尘;在城市街道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的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
(5)、有名同学在阅读材料三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列出了问题清单。请你试着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照样子列出自己的问题,将下表补充完整。问题
解决方法
答案
他的问题
①“显微镜”有什么作用?
查找资料
显微镜是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至被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
②为什么说“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
我的问题
-
18、开启太空探索之旅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八号乘组3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开启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探索之旅。
(1)、说新闻时要能准确表达信息。下列对这则新闻说得最好的一项是( )A、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3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开启太空探索之旅。 B、人民网报道,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3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开启太空探索之旅。 C、人民网报道,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点火发射,3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开启太空探索之旅。 D、人民网报道,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3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开启太空探索之旅。(2)、读完这则新闻,我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看法是:。 -
19、走进信息化的课堂
①桌面 ②克隆 ③多媒体 ④文件夹
____教学已广泛应用在我们的课堂中。你看,老师打开电脑____上的____,再打开课件,接着选中课件里的兔子图像,点击“____”按钮,然后多次拖动兔子,课件上马上出现了许多只兔子。
(1)、依次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③①④②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2)、文段上面的词语中是近几十年出现的是;在原有含义基础上有新的意思的是。(填序号)(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克隆”的意思是。 -
20、读文段,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
漫步植物园中,在春光中竞相开放的桃花,给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令人不禁吟诵起杜甫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