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全词语,选词填空(填序号)。(1)、补全词语
①同协 ②伦之
③ 细雨 ④ 情深
(2)、我们全体队员 , 最终取得了这次拔河比赛的胜利。(3)、春雨悄然而至,在中我们享受着春的气息。 -
2、读一读,连一连。
芝麻开花
七上八下
有雨山戴帽
云深不知处
一日无书
节节高
只在此山中
无雨半山腰
十五个吊桶打水
百事荒芜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不知则问
不能则学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
3、小力写字时发现自己的橡皮丢了,他想向同桌借用橡皮,应该说( )A、把你的橡皮借给我。 B、我要用一下你的橡皮。 C、请你把橡皮借我用一下,可以吗?
-
4、下列加点字在词语中都读轻声的一项是( )A、胆子 样子 B、哥哥 车站 C、喜欢 北京 D、粽子 故乡
-
5、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个偏旁的是( )A、鲈、鲫 B、猫、猴 C、鸡、羊 D、蝴蝶、蜻蜓
-
6、外面电闪雷鸣,小语一个人在家很( )A、高兴 B、生气 C、害怕 D、难过
-
7、下列选项中,全都先写点的一项是( )A、床、间 B、书、它 C、我、学 D、卡、冬
-
8、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1)、只要一有空(kōng kòng),她都(dū dōu)会拿起书来读。(2)、树先生身披着绿(袍 抱),结(jiē jié)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子。(3)、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你(己 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得(děi dé)把文具收拾好,(在 再)出去玩,记(住 往)了吗?”
-
9、看拼音,写字词。
春风chuī
, yáng guāng
好,小伙伴们去郊游,一路qián xíng
, 来到河边。花儿盛开像小sǎn
, 小蜜蜂kuài lè
地cǎi蜜……画面多么měi
好!
-
10、照样子,写出下列汉字的音序,并完成排序。
①霜
②圈
③遍
④摇
⑤轮
(S)
按音序的先后顺序排序:(③)→→→→(④)。
-
11、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想象的翅膀愈发有力。小鱼有了翅膀,飞向了蓝天;小蚂蚁的个头变 得比树还大……你是否也想变成一棵大树,听小鸟快乐地对话?是否想变成一朵云,与鸟儿一起飞 舞,与雨滴为伴……请你以“我变成了▲”为题,大胆想象,告诉我们你想变成什 么,会发生哪些好玩的事儿?记得把故事写消楚哦,题目自拟,不少于250字。
-
12、阅读(二)创办“科技之光”校刊
导语:学校准备围绕“科技之光”出一期校刊,邀请同学们积极参与校刊编辑工作,让大家进 一步感受科技的魅力与力量。
材料一:校刊简介
校刊定位:探索科技前沿,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与创新精神。
校刊受众:主要面向学生,同时也兼顾教师和家长等潜在读者。 科技之光
内容策划:
●科技前沿:介绍人工智能、航天探索等最新科技动态。
●发明创造:展示学生的小发明、小实验。
●未来对话:探讨科技如何改变未来生活。
材料二:科技前沿
1. 量子计算机
中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九章三号”量子计算机,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一亿倍。这项突破可能在密码破解、药物研发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2. AI智能卫星
全球首颗AI智能卫星——中国“天智系列”智能卫星搭载AI处理器,在应对地震等灾害时,可自主优化拍摄计划,克服云层遮挡问题,将灾区影像分析时间从3天大幅缩短至1小时,极大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展现了AI与航天技术的深度融合。
(1)、阅读材料一,选择合适的选项。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科技之光”校刊的定位?( )A、探索科技前沿 B、回顾历史事件 C、培养创新思维 D、激发科学兴趣(2)、阅读材料一,选择合适的选项。 下列哪一项内容不适合放入本期校刊?( )A、学生设计的智能垃圾桶模型 B、关于恐龙灭绝的化石研究报告 C、火星探测器的科普图解 D、学校编程比赛的获奖作品(3)、阅读材料二,判断正误。① “九章三号”量子计算机的突出优势是外观颜色漂亮,体积小。
②中国“天智系列”智能卫星这项技术适用于地震等灾害应急响应。
(4)、科技改变生活。请联系生活,将下列科技产品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连线。科技产品
生活应用
1. 扫地机器人
A.足不出户看全球医生
2. 在线医疗
B.解放双手打扫房间
3. 无人机配送
C.按需打印个性化营养餐
4.3 D打印食物
D.山区快速运输物资
(5)、联系生活,你想发明什么?在生活中会有什么用呢?写一写,向校刊投稿。 -
13、阅读(一)回忆童年乐趣
【选文一】
肥皂泡(节选)
①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而上乱转。若是扇得快,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恶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选文二】
类在颜色(节选)
①配颜色变魔术是很有趣的游戏。挤点儿瓦蓝在小瓷碟里,再配点儿鲜黄,用毛笔点儿水和一和,变成了草原叶子的绿;挤点儿瓦蓝,加上点红,和一和,成了小姑裙摆上的秋香;深绿加浅绿,也是绿,但是沉稳的窗纱绿;不过这儿深绿的分量要多些。墨绿若增上深蓝就有了浩海洋的波涛,若添上了漆黑,就有了蒜秋枯叶的萧条,搁进了浓黄,又回到了春临大地的明丽。
②我可以坐在书来前变整整一个下午的颜色魔术。变,变,变,变出了西红柿红、鞭炮红、辣椒红和樱桃红;变,变,变,变出了海军蓝、马补(guà)蓝、法瓷蓝和土耳其蓝。我走进了色彩的探险速宫,觉得它们是种仙也是妖怪,让人在一分钟之内,蹦出了三百个惊奇泡泡。
(1)、读选文一 , 了解“肥皂泡变化”的过程,完成思维图。(2)、读选文二 , 了解了“颜色变魔术”的过程,完成思维图。(3)、读选文二画横线的句子,想想还能变出什么颜色,照样子写一写。例:变,变,变,变出西红柿红、鞭炮红、辣椒红、樱桃红、海军蓝……
仿写:变,变,变,变出了和。
(4)、请你结合理解难懂句子的妙招,根据题目意思完成练习。(填序号)。我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选文一中的这句话: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 形式,頻巍巍的,光影零乱。下列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在不断变化,没有规则。
B.这句话主要描写肥皂泡破裂时发出的消脆声响。
C.“颤巍巍”表现了肥皂泡在空中摇晃、不稳定的状态。
读选文二中的这句话: “我走进了色彩的探险迷宫,觉得它们是神仙 也是妖怪,让人在一分钟之内,蹦出了三百个惊奇泡泡。”通过联系上下 文,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
A.颜色会变成真的神仙和妖怪。
B.调色时会产生很多泡泡。
C.调色过程像探险一样充满惊喜和意外。
-
14、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练习。
6月1日上午,在学校科技馆,三(1)班小艺丢失了智能错题本。
小艺说: “我的智能错题本落在科技馆了,封面印有‘AI 学习助手’字样。请帮我找找吧!”
(1)、请你向同学们转述小艺的话。(2)、第二天,小艺找不到智能错题本,请你帮她写一则寻物启事吧。 -
15、 请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星期五,做了小实验一项。我先将白醋倒入塑料瓶中,再在气球中装入大约适量的小苏打粉末,然后把气球套在塑料瓶口上,最后提起气球,气球中的小苏打分分进入塑料瓶,气球神奇地变大啦!
-
16、 根据学过的课文、诗词和日积月累填空。
【诗句里的春光】诗与春相遇,美得令人心醉。苏轼用“竹外桃花三两枝,” 闪现灵动:杜甫用“迟日江山丽,”定格惬意;而白居易以“日出江花红胜 火,”道尽江南眘色的绚烂。
【名言里的智慧】小林不小心弄坏了同学的科技小发明,主动道歉并赔偿。老师夸赞道: “你做得 对!正如《左传》中所说, ? , 善莫大焉。”
【寓言里的生活】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是《》,它 让我们明白。
-
17、 补全成语,并从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语境(填序号)。(1)、
① 邯郸学
②自矛盾
③井之蛙
④ 画添足
⑤滥竽充
⑥掩耳盗
(2)、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各小组表现亮点纷呈:团队配合默契,创意新颖独特,展示时条理清 晰,令人称赞。同时,评委老师也提出宝贵的建议:想创新,要时刻关注前沿科技,不能如同 , 仅仅局限课本知识;如果盲目模仿他人,那就是 , 反而丢了自己的优势;在展示成果时, 前后说法要一致,不能 , 也不能硬加入多余内容,结果。这些宝贵的建议让每个 人都收获了创新的经验。 -
18、 下列对诗句、传统节日及习俗的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消明节,吃月饼、燃爆竹 B、“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挂艾草、贴窗花
-
19、 关于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B、寓言故事的道理都藏在故事结尾的总结句里,直接摘抄就可以理解寓意。 C、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D、读寓言时,要关注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因为它们往往代表生活中的一类人。
-
20、 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B、面对数学难题,他总是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态,逐个击破困难。 C、他轻易相信谣言,妈妈提醒他: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凡事要亲自验证才行。” D、小张做事常常犹豫不决,连过马路都要反复确认,真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