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最后 , 我把衣服上的水拧掉,用衣架撑着,挂在晾衣绳上。

    ②一连这样冲洗了几遍,终于把衣服洗干净了。

    ③我把脏衣服放到盆里,然后打开水龙头接水,直到盆里的水没过衣服。

    接着在衣服上____肥皂,用手来回____,特别是领口、袖口和衣角处,要多____几遍。

    ⑤搓完就把衣服上的水____掉,把盆里的脏水也____掉,再把衣服____盆里,用清水来回____。

    (1)、在横线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把洗衣服的过程写清楚。
    (2)、注意加点词,按一定顺序给上面的句子排序:
  • 2、观察图片,想象你也在现场,填一填。

    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 3、同学们正在讨论“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全:要把事情写清楚,就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B、小乐:描写事情时,要把时间、地点和人物交代明白 C、小艺:写事情时,必须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D、小威: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能把事情写得更清楚
  • 4、你知道“三山五岳”指的是我国的哪些山吗?查阅资料,选一选。(填序号)

    三山            

    五岳    北岳:    南岳:    西岳:    东岳:    中岳:

    ①泰山  ②庐山  ③嵩山  ④雁荡山  ⑤衡山  ⑥黄山  ⑦恒山  ⑧华山

  • 5、课外阅读。

    ①这次登黄山,使我感慨万千的却是一对雄赳(jiū)赳的父子。

    ②上山途中,父亲对儿子说:“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帮你!”奶声奶气的儿子则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许你帮我——咱们说好了的!”

    ③在即将登临天都峰的那段最困难的途中,我目睹了这对父子的悲壮。

    ④先是儿子摔倒,父亲要扶他,满头大汗的儿子摆摆手,拒绝了。可毕竟摔得挺重,摇摇晃晃的难站稳,父亲又想伸手扶他,但又毅然地把手收了回来。

    ⑤我怦然心动,我看到一道风景,一道用父亲与儿子画就的最美的风景!

    ⑥一步一个脚印,就这么勇敢坚定地向前走。终于,他们登上了天都峰。

    ⑦山很高,在呼啸的山风中,我为那深刻的父爱肃然起敬,我当然更不会怀疑那个奶声奶气的孩子,他肯定会长成一只真正的鹰。

    ⑧此时此刻,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把孩子交给磨难的爸爸,才是真正理智的爸爸。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位父亲深谙这个道理。

    (1)、本文是按照“”的顺序写的。
    (2)、根据短文填表,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将父子俩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人物

    怎么说

    怎么做的

    父亲

    儿子

    (3)、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次登山过程中作者的心情:
    (4)、你是怎么理解短文最后一段中“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句话的?
  • 6、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这篇课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2)、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天都峰的过程写清楚了。
    (3)、本文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要及时向别人求助的道理。
  • 7、读句子,完成练习。
    (1)、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①下面哪个词语不能形容第一句话的意思?
    A.高耸入云    
    B.九霄云外    
    C.直插云天    
    D.耸入云霄
    ②画线句子体现出“我”的心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这些词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了。请你运用动作描写,写一写哥哥投篮的过程:

  • 8、选择使用正确的字词。
    (1)、这次(辫  辩)论会上,六年(极  级)那个梳着马尾(辫  辩)的女孩,表现出了(极  级)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去年连200米都跑不下来的小全,(果然  居然)获得了400米跑步比赛的冠军,看来这一年的锻炼(果然  居然)有用啊!
  • 9、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再完成练习。

    爬上华山后,小艺写下了自己的感受:jià rì华山美无边,层层shí jí直通天,手握 tiě liàn心 fā chàn , fènlì攀爬勇往前,到达顶峰留 jìn iàn

    “攀”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还有画,第五笔是。语段中“攀”的意思是(填序号)。

    攀 pān ①抓住东西向上爬:~登|~岩|~树。②设法接触;牵扯:~谈|~交情。

  • 10、和“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中“相”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 11、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屠格涅夫在《麻雀》原文的最后写道:“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这种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和材料所体现的主题一致的诗句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12、课内阅读。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敏锐 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挖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保护 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文中画线句子用“石头”比喻 , 突出了
    (3)、事情的起因是猎狗要攻击小麻雀,经过是 , 结果是
    (4)、从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你想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呢?
  • 13、读句子,学习如何写清楚一件事。
    (1)、例: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

    句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请你试着写一件事,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

    (2)、①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②它准备着一场搏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上面句子中,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了下来。作者看到了 , 听到了 , 想到了。写一写你来到热闹的操场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 1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猛烈    ②激烈    ③热烈

    大家被操场上的篮球比赛吸引了,一班面对二班的攻势,毫不畏惧。他们凭借高超的球技屡屡进球,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 15、观察下图,下列哪个选项是下图对应的字?(    )
    A、 B、 C、 D、
  • 16、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再选出括号中使用正确的汉字。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老麻雀用自己的shēn qū yǎn hù从巢里掉下来的yòu xiǎo的孩子;母爱是母狼用尽自己的lì liàng转移小狼崽,独自面对(宠 庞)大的敌人;母爱是黑熊为了救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yá chǐ和爪子跟老虎(博 搏)斗……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 17、下面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救     B、巴      C、觉     D、哑    
  • 18、《昆虫记》中介绍了100多种昆虫,给其中一些昆虫选一选有趣的别称吧。
    A.美丽的杀手    B.田园提琴家    C.清洁卫生小能手    D.勤勉的歌唱家
  • 19、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斜坡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以下不符合蟋蟀住宅特点的一项是(    )。
    A、靠近水源,潮湿 B、隐蔽,有青草 C、清洁、干燥
    (2)、读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平台”在这里指
    (3)、蟋蟀出来吃草,绝不碰出口那一丛草的原因是(    )。
    A、那一丛草很好看 B、那一丛草可以遮阳 C、那一丛草是记号 D、那一丛草可以遮蔽出口
    (4)、选文中作者的观察顺序是(    )。
    A、由远到近 B、从整体到部分 C、从外到内
    (5)、“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 20、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

    ②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两句话都写了蟋蟀鸣叫,第句语言活泼,第句语言平实。
    (2)、请你运用句②的修辞手法,写一种小动物的某个活动。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