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开会”的读音为(    )
    A、kāi huì B、kāi hì C、gāi huì D、kā huì
  • 2、选择符合拼音的图片:dài shǔ。(    )
    A、 B、
  • 3、选择符合拼音的图片:mèi mèi zài kū。(    )
    A、 B、
  • 4、选择符合音节的图片:hēi qī qī。(    )
    A、 B、
  • 5、补一补,抄一抄。

  • 6、读一读,再给加点字注音。

    小白兔,穿皮袄

    奶奶买菜回来了

    妹妹在读书

  • 7、同学们,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害羞的含羞草、眼睛会变色的猫、美丽的晚霞……请你选择一种美好的事物或一处美丽的场景写下来。

    要求:①仔细观察,把你观察时的发现写出来;

    ②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③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 8、阅读理解

    神奇的猪笼草

    奶奶家的阳台上养了很多花草,我最喜欢的是那盆会捉虫的猪笼草。

    猪笼草长得很奇特。笔直的主干上没有分枝,两侧伸出很长很长的叶柄,叶柄上端是又宽又平的假叶,假叶尖伸出一根又细又长的卷须,卷须上还有一个会捉虫的花罐,花罐口上长着一片桃形的叶子,花雄内壁光溜溜的,底部积了一些“水”,听奶奶说,这些“水”还会“吃”虫子呢!

    猪笼草不会走动,怎么能捉到虫子呢?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偷偷地躲在阳台上观看猪笼草捉虫。一会儿,一只蝴蝶不慌不忙地落在花罐口,尽情地吮吸着什么,吸着吸着,突然蝴蝶掉进了花罐里,花罐口上的那片叶子马上将它盖住。我赶紧跑过去,撤开“盖子”一看,只见蝴蝶正在花罐底部的“水”面上无力地拍打着翅膀……我好奇地在花罐口摸了摸,又把手指头放进嘴里吮了吮。哦,我明白了,原来猪笼草能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汁来招引昆虫。昆虫只要嘴一馋,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即使是飞翔本领很高的昆虫也无法逃脱。

    自那以后,我常常去看那盆有趣的猪笼草。

    (1)、短文中的“我”细致观察了猪笼草的(多选)(   )
    A、根须 B、样子 C、花朵 D、捉虫的过程
    (2)、阅读第2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猪笼草的特点:
    叶柄花罐

     

    (3)、猪笼草是怎样捉虫子的?用横线画出来。
    (4)、“我”为了观察猪笼草如何捉虫子,采用的方法有(多选)(   )
    A、用耳朵听 B、用眼睛看 C、用手摸 D、用嘴吮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对比阅读

    【甲】搭船的鸟(节选)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乙】翠鸟(节选)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如果给甲文中的翠鸟拍摄视频,应该怎样展现它的外形特点呢?填一填。

    (2)、甲文第2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三个问号,写出了翠鸟突然出现给“我”带来了
    (3)、甲文描写了作者在看到一只翠鸟,乙文写的是作者在观察到的翠鸟,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之情。
    (4)、比较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表格。

    短文

    描写翠鸟动作的词

    、衔、、吞

    蹬、

    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①画横线的句子都表现了翠鸟的机 警敏捷。

    ②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 会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③两处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是为了突出 表现翠鸟喜欢吃鱼的特点。

    (5)、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从多个角度观察、介绍了翠鸟,请你根据内容选一选。(填序号)

    A.看到的         B.听到的         C.想到的

    ①翠鸟鸣声清脆。 

    ②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③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材料二】蚕宝宝们已经脱去了那身紫黑色外衣,换上了青白色外套。它们的胃口可好了,如果你仔细听,还能听到它们吃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呢!它们的嘴所到之处,桑叶都被啃得凹凹凸凸。

    【材料三】只见月亮已经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也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1)、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写了杨梅成熟前后的颜色变化。 B、材料二不仅写了蚕宝宝的身体变化,还写了它们的进食情况。 C、材料三写了有趣的月食现象,观察时抓住了月亮的形状变化。
    (2)、比较以上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表格。

    描写对象

    观察方法

    杨梅

    用眼看、用手摸、

    月亮

    (3)、仿照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写橙子的外形。

    橙子圆圆的,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搭船的鸟》一文中,“搭船的鸟”指的是 ,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在自然中的和谐。
    (2)、经过仔细观察,“我”终于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早上,草地是 , 因为蒲公英的;中午,草地是 , 因为蒲公英的;傍晚,草地是 , 因为蒲公英的
  • 12、词句综合练习。

    猫捉老鼠时十分灵巧。只见猫小心翼翼地____在地上,用两只灯泡似的眼睛,直勾勾地____着洞口,像随时准备____上去似的。稍有动静,猫便一____而起,____住老鼠喵喵喵地____起来。

    (1)、请你从下面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语段括号内。

    叫   扑   趴   跃   按   盯

    (2)、观察时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请用“◯”圈出文中的拟声词,再用恰当的拟声词写一种你听到过的声音。
  • 13、下列句子中,作者对事物描写的角度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A、天下着雨,雨点儿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B、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C、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 14、亮亮写的习作片段存在一些问题。下列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嫦娥八号》预计在2028年前后发射,它的首要任务就是去验证怎么在月球上盖房子。我国研制的世界第一台月壤打砖机,可在月表就地取才,打印出不同规格大小的“月壤砖”,利用月壤在月球上盖房子。

    A、把“嫦娥八号”外面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B、把“才”改为“材”。 C、把“规格”改为“格调”。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刚买的衣服颜色鲜艳,格外引人注目 B、街上静悄悄的,人和车川流不息 C、弟弟学着老师的样子,一本正经地教我读诗。
  • 16、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在寒冷的冬季,蜡梅花开得最旺 B、道路两旁都是高楼大厦,呈现出一片繁的景象。 C、这次的晚会十分隆重,所有人都装出席。
  • 17、读语段,根据拼音写字词。

    我和弟弟非常xǐ欢在草地上wán shuǎ。他有时pī着一件斗篷跑来跑去,斗篷随着他的跑动时而zhōng kāi , 时而hé lǒng;他有时会摘一朵蒲公英,假装打hā qian , 把它的茸毛shǐ jìn地cháo我liǎn上吹,真是太调皮了。

  • 18、题目:我的新发现

    提示:通过仔细观察,你有了哪些新发现?是在草地上快乐生活的昆虫,还是绽开了美丽笑脸的花儿?……请你选择一个,抓住重点,详细地写一写。

    要求:①突出发现的过程及发现后的收获;

    ②不少于300字。智能批改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发现了太阳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一天中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望了望自己的影子——咦,影子怎么缩短了?比往常短了好多呢!难道影子会自己变小?我疑惑了,便去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没有回答我,让我自己去想。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对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进行了观察。一个晴朗的早晨,7点整,我在地上找了一个点,做了一个标记,然后把竹竿的一头对准标记,竹竿和地面垂直,淡淡的阳光照在竹竿上,我用粉笔把影子画了下来,影子在竹竿的正西面,是竹竿长度的两倍。到了9点,外面开始热了起来,这时候的影子大概和竹竿差不多长,位置在竹竿的西北面。中午12点,烈日当空,强烈的阳光照在竹竿上,竹竿的影子清晰可见,长度大约只有竹竿的四分之一,位置也发生了变化,转移到了正北面。下午3点,阳光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了,这时的影子分明又变长了,影子的位置转移到东北方向。下午5点,太阳要落山了,这时的影子和早晨7点的影子一样很长。真没想到影子在一天中竟有如此大的变化,影子真神奇呀!

    经过一番苦思冥(ming)想,我终于想出了一点儿眉目:影子的长短与阳光有关。影子就像冰雪一样,早晨不怎么热,就不会缩小;而中午很热,影子一点儿一点儿缩小,最后就变粗了。

    我十分兴奋,为自己能发现影子的秘密而感到自豪。直到有一天,科学老师讲起了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可影子变化的原因却与我的发现截然不同——影子的长短是随着太阳的角度变化而变化的。

    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当年那份发现的快乐却是永远忘不掉的。

    (1)、给短文加上一个题目,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快乐 B、我的发现 C、我的影子
    (2)、根据短文第3自然段,填写右面的表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时间

    影子所在方向

    上午7点

    中午12点

    下午3点

    (3)、下列对短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一开始因为发现了影子的长短和阳光有关而感到兴奋,后来被科学老师否定后又感到失落。 B、“我”虽然弄错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但影子的神奇之处还是很有趣的,让“我”感到很快乐。 C、“我”虽然弄错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但在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4)、短文中“我”的心情是(   )
    A、疑惑→失落→兴奋 B、疑惑→兴奋→失落 C、失落→疑惑→兴奋 D、兴奋→疑惑→失落
  • 20、填空题
    (1)、《搭船的鸟》一文通过对翠鸟的过程的描写,表达了“我”对翠鸟的之情。
    (2)、读了《金色的草地》一文,我知道草地颜色之所以产生变化,是因为
上一页 427 428 429 430 4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