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浣女(wàn) 嫉妒(jì) B、妒火(lú) 果实累累(léi) C、聒噪(guā) 秋暝(míng) D、瓷器(cí) 面面相觑(qù)
-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观赏量色时,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一起来看看古人笔下的美景吧!(1)、下面的景点恰好是本学期学习的古诗词中出现过的地方,把你想到的诗句写下来。



, ,
,
。
, ,
,
。
(2)、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 , ”写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表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之美。“ , ”这两句诗一静一动,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3)、《枫桥夜泊》中体现张继以一个客船夜泊者的身份来欣赏江南深秋夜景、抒写感受的诗句是“ , ”。(4)、纳兰性德的“ , ”运用整齐的句式,突出了路途的漫长和行军的艰难。“ , ”突出了天气的寒冷,环境极其恶劣。 -
3、下面是欢欢描写家乡美景的一个语段,阅读后完成任务。
春天的音讯已来临,看大雁南飞 , huà méi niǎo____ lù xù____从河畔(pàn bàn)大róng shù____的 shù shāo ____上飞起来,令人mù bù xiá jiē____;柳树上长出了许多新叶,绿得更(gēng gèng)加 yào yǎn____;木棉树上长满了累(léi lěi lèi)累的红色花骨朵,显得生机勃勃;各色的月季花悄(qiāo qiǎo)然开放,那淡雅的香味令人 xīn kuàng shén yí____,仿佛所有的忧愁都可以pāo____却。
(1)、选出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根据注音在括号中写出汉字。(2)、句中的“累”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 再查画。(3)、根据词典中读音和意思,选出下面句中“累”的读音和意思。(填序号)A.丰富的知识是靠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得来的。
B.小兰的脚扭伤了,为了不拖累大家,她退出了团体比赛。
C.妈妈又上班,又干家务,太劳累了。
D.今年,张伯伯家的果树上结出了累累硕果,果园获得了大丰收。
(4)、照样子,把语段中画线的画面写具体。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大雁南飞。
(5)、为了更好地宣传家乡的美景,欢欢打算写一则宣传语,请你帮她想一想。(6)、下面是乐乐为家乡的桃花园画的一幅图,将要在“家乡处处是美景”的专题宣传栏上展出,请你根据画面写一段解说词。 -
4、 美丽的大自然永远有让人欣赏不完的秀丽景色。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绿油油的小草;夏天,滂沱的大雨,婀娜多姿的鲜花;秋天,高悬枝头的果实,金灿灿的落叶;冬天,美丽的梅花,皑皑的白雪。一年中无论哪个季节,景色都是那么的迷人。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中大自然的景色写下来吧。提示:用上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方法。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5、 现代文阅读
赏秋
邓星汉
秋天是美好而又富有诗意的。江山辽阔,秋景各异。在我眼里,无论哪里的秋天,都没有我故乡的秋天美丽动人,富有生机,撩人情思。多少年来,故乡的秋天就如一幅精美的图画,镶嵌在我这个怀乡游子的心里。
故乡最美丽的秋是在色彩斑斓的树叶上。①层峦叠嶂的群山上 , 一棵棵松树 , 褐色的树干 , 足有碗口粗 , 笔直笔直的 , 满树的松叶绿得可爱。高大挺拔的枫树扎根于岩石的缝隙,遒劲有力,枫叶像点燃的野火般染红了群山,也染红了整个秋天。那满眼的叶子,载满了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茁壮,凭着强烈的追求,借助秋风的引发,实现了生命的升华。它们曾经以不同的姿态迎接阳光,现在又以不同层次的色彩,或黄绿、或紫红、或金黄、或鲜红,染遍了山林。
故乡最可爱的秋是舒畅自由。在高远的蓝天上,白云轻悠悠地飘动。早晚的炊烟随着微风袅袅升腾,像女子甩开的一条条水袖。牛羊在山坡上吃草,饱了就躺下来打着响鼻。鹅群在游水。②鸡群在屋前屋后觅食 , 不安分的公鸡时而挑逗一下母鸡 , 拍打着翅膀 , 靠到母鸡面前亮出它的嗓子。秋风托起岩鹰的翅膀,在田野上盘旋又俯冲,展示着搏击长空的生命力。
故乡最喜人的秋是丰收。禾田里成熟的稻谷翻着全黄的波浪 , 收割稻谷的打稻机发出令人欢快的轰鸣声。棉花灿然绽放,雪白的花朵如天上坠落的白云,飘晃得人们心旌摇动。高梁举着火把,玉米棒粗壮又饱满,瓜架上的南瓜又红又大,鲜艳的辣椒挂满了枝头,枣子红了,柿子熟了,板栗豁开口了……伴着秋风,你走进农家的小院一看,③屋檐下、廊子上挂满了一长串一长串的红辣椒 , 还有一嘟噜一嘟噜的玉米棒子。场院里,晒满了全灿灿的稻谷、玉米;屋顶上,晒满了红辣椒。家家都堆满了粮食和瓜果,但是,人们还是在忙忙碌碌。男人们挑着堆成一座小山一样的稻谷,一担一担地往家里奔,女人们背着一背篓一背篓的棉花、辣椒往家里赶。整个山野都运动起来了,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机。
让我们走出生活的藩篱,到劳动中,到原野里,到自然界去品赏秋天吧!
(有删改)
(1)、仿照短文第3自然段对牛羊和鸡群的描写,将“鹅群在游水”这一画面写具体。(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我们知道短文从秋天色彩斑斓的树叶、、三个方面介绍了故乡的秋,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之情。(3)、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将旁边批注框里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句话运用了(动、静)态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读句①、句②、句③,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句①为动态描写,写出了松树秋天时的生长状态。 B、句②为动态描写,将鸡群觅食时欢乐的场面描绘得生动有趣。 C、句③为静态描写,写出了农家小院的屋檐下,廊子上挂满红辣椒和玉米棒子的场景。 -
6、 现代文阅读
三峡之秋(节选)
方纪
①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显现的。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 , 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 , 正在由青变黄 , 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 , 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 , 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沽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山,峡谷里早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犹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 , 从山顶上 , 顺着直立的深深的谷壑(hè) ,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 , 一直泻到江面 , 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 , 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选文是按顺序来描写三峡在这天的景色变化的。(2)、选文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从和(感官)两方面对三峡秋天的和进行了描写。(3)、仔细阅读选文第②至⑤段,完成下面的表格。时段 描写方法 三峡特点 早晨 中午 下午(黄昏) 静态、动态 夜 静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生活中的语文。
走进美丽的风景区,你看到草丛中有人们随意丢弃的垃圾时,心里肯定很不舒服吧。
(1)、请你设计一条标语,提醒大家保护环境。(2)、面对此景,请从A组中选用两个词语,从B组中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A.美丽 陋习 唾骂 保护 破坏 B.因为…所以…… 如果……就……
-
8、想象下面的词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写下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9、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的悄无声息,是唤醒孟浩然的“”。夏天是什么?是毛主席眼里“”的七色彩虹,是令杨万里惊叹的“”的西湖风光。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E.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读A、B两个句子,完成练习。
A.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B.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1)、与A句相比,B句中运用了“、、”等叠词,从树干、、、四个方面描写了(静态 动态)的桂树,给人以画面感。这种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是。a.添加表示静态或动态描写的语句
b.增加恰当的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句
(2)、仿照上面B句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黄昏,天空中布满了五彩云。
-
11、下列句子的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12、根据图片和提示填写四字词语。

观察右边的图片,我可以用“” “”来形容图中茂盛的大榕树;“”来形容鸟的数量之多;用“”来表达鸟儿众多,看不过来的感受。
-
13、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秋天的早晨,为了到太湖东边的山上探险,他早早地起床,更 (gēng gèng)换好船桨 (jiāng jiǎng),就划着船悄 (qiāo qiǎo)无声息地出发了。登上山,他看到悬崖畔 (pàn bàn)的酸枣树上果实累 (léi lèi)累,和他上次在寒风凛 (lǐn lǐng)冽的冬天探险时看到的景象截然相反。
-
14、看拼音,写词语。(1)、傍晚时分,天空染上了hóng yùn , 显得yù fā美丽。慢慢地,太阳收起了yào yǎn的光芒,pāo xià云朵,溜到了后山。远处的gāo tǎ渐渐融入了qī hēi的yè mù中。江边凉风习习,令人xin kuàng shén yí。(2)、lí míng过后,天越来越亮,我们发现周围有许多光秃秃的shù zhuāng。
-
15、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好朋友,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就好像把好朋友介绍给他们一样。请你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好书吧。
要求:写清楚推荐理由,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把重要理由写具体,可以结合书中的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来说明你的理由,也可以转述或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
16、 课外阅读。
漫话读书
数着日历上最后的日子,不禁怅然。照例问自己:今年读了哪些书?这一问,心里竟惶恐起来,时光悄____(qiāo qiǎo)无声息地流逝,不觉中一年又过去了。想到这里,转而平静下来,又拿起了书。
读书是个苦差事。孙中山先生说:“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范文澜先生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面壁”也罢,“坐冷”也好,读书总是清苦而又寂寞的。窗外世界一片喧嚣,独守一隅潜心读书的人愈渐减少了,鲁滨逊受得了荒岛的严酷,却禁不起人际的虚无,寂寞的难耐更甚于荒岛的严酷。然而苦中有乐,能够吃苦才见精神。古语说得好:“不经磨砺千般苦,哪有芬芳次第开?”“力耕才有大获”,正是这个道理。
读书也有读书的乐趣。“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读书有修饰之美;“千载奇逢,无如好书相遇”,是说读书有兴会之喜。好书让人爱不释手,乐而忘忧。读好书可以怡神,也可以益智。有人喜欢散文□喜欢诗歌□爱它们的飘逸隽永□轻灵洒脱□有人喜欢哲学□喜欢历史□爱它们的厚重深沉□机趣睿智☑读好书让我们认识自己,也认识生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唯有乐读书才能体会读书兴____(xīng xìng)味。勤于思考,善于辨别,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人就能入乎书中而超乎书外,而不会为书所蔽。书可以买,可以借,非常珍爱的,还要苦心搜求,加以珍藏。“书非借不读也”,借来的书更应爱惜,有按时归还的限制,要尽快读完;书是借来的,还要尽可能做笔记,留待他日再来____(回味 回想)。图书馆是读书人的好去处,那里的书分类很细,查找方便,科目齐全,是个知识宝库,想要博览群书的人,总是离不开图书馆的。[▲]做专门的研究,一些孤本、善本图书[▲]非到馆里借阅不可,个人购书力量总是有限。著名作家、藏书家郑振铎先生是热爱图书的典范,[▲]是在国内,还是远赴欧洲,他[▲]是图书馆的常客,“我的学问是从图书馆里来的”,他的话里含着一种提醒,让我们知道图书馆是人类共同的朋友。
(选文有删改)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词语。(2)、在文中的“□ ”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在文中的方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短文围绕“读书”谈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5)、阅读短文,填空。①第2自然段中孙中山先生与范文澜先生的话说了;“正是这个道理”中“道理”指的是。②第4自然段中举了郑振铎先生的例子,说明了。
(6)、读书很重要,读书方法更重要。试着写两个你读书的方法。 -
17、 课内阅读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____越看越明白,____字音都读得 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这个片段选自作家写的文章 , 她在文中对儿童的读书指导是。(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果然 虽然 居然 忽然
(3)、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津津有味:
一知半解:
(4)、下列故事与《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有关( )。千里走单骑 温酒斩华雄 刮骨疗毒 败走麦城
A、诸葛亮 B、周瑜 C、关羽 D、张飞(5)、下面关于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其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是舅父教她怎样读《三国演义》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一些字读错,是因为她只学过这些字的一半。(6)、“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说明了什么?(7)、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阅读有哪些好处,试写出两条。 -
18、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②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③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④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
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B、学了《我的“长生果”》一文,我受益匪浅。 C、因为工作很忙,所以王叔叔坚持每天去培训班学习。 D、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
2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 B、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C、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D、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