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 综合性学习(1)、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策划的活动内容,请你评一评:你支持(或反对)哪位同学的活动建议?简要说明理由。
欢欢:在三味书屋举行一场小组同学间的古诗文背诵比赛。
乐乐:在百草园的白墙上留下小组同学的签名。
奇奇:全体小组成员与民族脊梁纪念碑合影留念。
(2)、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活动建议?请写出来。 -
2、阅读语段,选择正确答案。
鲁迅——“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他是“横眉冷对千夫指”、靠笔杆子怒斥敌人的斗士;他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关心贫苦人民的义士;他还是周晔笔下在饭桌上笑谈“碰壁”,幽默有趣的长者。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作品。对以“闰土”为代表的贫苦人民,他从不____,而是在____的人物刻画中寄托深切的同情。同时又用传神的描写,让“骑在人民头上”的那些人的虚伪面孔____。
(1)、依次填入语段括号中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①栩栩如生
②暴露无遗
③居高临下
④笔走龙蛇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2)、根据语境,对文中“孺子牛”这个词语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刚出生的牛。 B、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C、骑在人民头上的人。 D、特别疼爱子女的父母。(3)、请补全鲁迅的人物档案卡。鲁迅人物档案卡
①原名 , 字。他是伟大的文学家、家、家。
②代表作品:《故乡》《》《》。
③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④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杂志的编辑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
3、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鲁迅幼年时jiā jǐng不错,后jīng lì了家庭变故。他在《故乡》中塑造了一个头戴zhān mào、颈套银xiàng quān、害xiū却línɡ lì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鲁迅先生在之后的生活中经常怀念故乡,那篇《好的故事》中的景色就与水乡绍兴相似:河畔的事物cuò zōnɡ地倒映在chénɡ bì的水中,碧绿的pínɡ藻与游鱼一同dànɡ yànɡ , 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合,却在一shùn jiān又tuì suō , 复近于原形。我也好想去那幽静的水乡,去看一看鲁迅先生度过少年时光的地方。
-
4、 国内各大电视台曾流行的达人秀节目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高手在民间”。你知道什么是“达人”吗?“达人”就是在某些方面非常精通的人。作文写得好是“写作达人”,魔术变得好是“魔术达人”……想一想,你自己或身边的人是哪方面的高手?是什么“达人”?
要求:1.题目自拟;
2.通过具体事例,突出“达人”的特点;
3.书写认真,不少于450字。
-
5、现代文阅读
光明的心曲
赵丽宏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在我的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的新鲜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晴……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个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在浓浓的绿荫深处照射。我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一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荫翳——啊,竟是一个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歌声依然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抛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地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地方……从她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我知道,在她的懂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这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是不会黯然无光的。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听到了盲姑娘的歌声,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2)、下列对文章第6自然段中“心头一阵震颤”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我”终于见到盲姑娘,情绪非常激动。 B、“我”看到这个姑娘双目失明,感到很震惊。 C、“我”没想到这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能这么愉快地唱歌,因此感到很惊讶。(3)、下列对第8自然段中加点的“仿佛”一词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盲姑娘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她专注的神情使作者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B、盲姑娘实际并没有遥望远方,因为她看不见,她只是在做着这样的姿势,这样歌唱才会更优雅自然。 C、作者感觉盲姑娘和自己一样,她也在歌声中看到了流着清泉、飘着阳光、开满鲜花的地方。(4)、下列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闪着光芒的歌”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的是盲姑娘向往光明的精神。 B、指的是盲姑娘向往的光明灿烂的地方。 C、指的是盲姑娘那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
6、 现代文阅读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下面诗句中与选文画“横线”的部分所描绘的画面最接近的一项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海上明月共潮生 C、唯见江心秋月白 D、洞庭秋月生湖心(2)、选文中,皮鞋匠联想了三幅画面,它们分别是什么?① ② ③
(3)、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A、因为这些景象盲姑娘从未见过。 B、因为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但是她在哥哥的描述中能够“看到”。 C、因为盲姑娘心中的愿望是想见一见大海,自己在脑海中时常浮现这样的画面。 D、因为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但是她懂音乐,能感受、理解贝多芬弹奏的内容,也衬托出贝多芬钢琴技艺的高超。(4)、下面对《月光曲》旋律变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舒缓一悠扬一激越 B、抑郁一悠扬一激越 C、舒缓一突变一激越 D、舒缓—激越一突变(5)、皮鞋匠听着《月光曲》,联想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每当周一升国旗的时候,听着《义勇军进行曲》,你又想到了什么呢?请你展开联想,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
7、按要求完成题目。
张华想根据下面的说明书和图片制作一个羽毛球,但他发现“准备工具和材料”少了一部分,“制作过程”中有一个步骤表述错误,请你阅读说明书,完成练习自制羽毛球说明书准备工具和材料:剪刀、一个空饮料瓶、两只网套、一颗玻璃弹球
制作过程:

①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图①)②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到10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并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图②)
③将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将另一只网套裹住一颗玻璃弹球,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图③)
④取一个乒乓球,将其覆在瓶口上,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图④)
(1)、将缺少的“准备工具和材料”补充完整:、。(2)、“制作过程”中哪一个步骤表述有误?将这个步骤修改正确,写在下面。 -
8、读句子,完成练习。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1)、画线句子属于描写,写出了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请写一写。(2)、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对兄妹俩的之心。(3)、朗读这两句话时,应用( )的语调。A、悠然、快乐 B、激昂、高亢 C、舒缓、打情 D、赞美、惊喜 -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籁之音、黄钟大吕”这两个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声音的美妙、悦耳、动听 B、戏曲的四大行当为生、旦、净、丑。 C、人们常把学校称为“梨园”,把戏院称为“杏坛”,把医院称为“杏林”。 D、戏曲表演艺术有一个独特的招数,这就是演员表演的“亮相”。
-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B、《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苏轼,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C、钢琴曲《月光曲》是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学完课文《月光曲》之后,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钢琴技术的高超,对穷人的同情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D、中国的国剧——评刚,有丰富多彩的脸谱,用马鞭这种实在的道具表现骑马,用亮相来表现人物形象。
-
11、下面是关于做课堂笔记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录了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B、有了疑问,需要继续思考,或者查找材料的,我会认真记下来 C、我会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D、在课堂上我会就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
12、下面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联欢会上,节目精彩纷呈:古筝独奏如____,听后感觉____;书法表演____;名人模仿秀____……联欢会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
A、余音绕梁 高山流水 惟妙惟肖 笔走龙蛇 B、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 笔走龙蛇 惟妙惟肖 C、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 惟妙惟肖 笔走龙蛇 D、余音绕梁 高山流水 笔走龙蛇 惟妙惟肖 -
13、“这位剪纸艺人剪出的小猫、小狗……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如果把画横线部分替换为成语,下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A、栩栩如生 B、巧夺天工 C、妙笔生花 D、画龙点睛
-
14、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日/曝书画。 B、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C、汤汤/乎若/流水。 D、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
15、下面与戏曲有关的画线词语中,用的不是词语本义的一项是( )A、在戏园子里,两个戏班为了争抢观众,便会唱“对台戏” B、一出戏固然需要男女主角,但跑龙套的也必不可少。 C、压轴的戏一般都由戏班里最好的演员来演。 D、刚刚结束冬训的国家女排,今晚在福建省体育馆首次亮相。
-
1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曝晒(bào) 抽搐(chù) 菜茵河(lái) 荒谬(miǔ) B、恬静(tián) 驰骋(chěn) 虚拟(nǐ) 人场券(quàn) C、仆人(pú) 尴尬(gà) 蜀国(shū) 锣鼓(luó) D、婢女(bi) 戛然而止(gá) 嵩山(sōng) 拊掌(fǔ)
-
17、看拼音,写词语。
从yōu jìng的茅屋中,传出了duàn duàn xù xù的gāng qín声。小明táo zuì其中,他的手指在黑白的琴键上起舞,仿佛看到了花园里迷人的jǐng xiàng。虽然小明shī míng了,但是弹奏手法依然非常chún shú , pǔ xiě的曲子也催人奋进。
-
18、 以“文明上网”为话题,写一份倡议书。可以是号召同学们浏览健康网站,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有用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开阔视野,也可以是号召同学们不打游戏,或者少打游戏……
-
19、 现代文阅读
新的发电形式
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料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用这种方式发电,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白白浪费,并且还带来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雌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重力势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的。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的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短文的主要观点是( )A、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B、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D.人体生物能发电的作用巨大。 C、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多样。(2)、短文介绍了、和三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利用矿物燃料的火力发电”这一发电方式存在的弊端是:、、。(4)、短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作用是具体说明。(5)、“人体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什么?(6)、请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拟一则宣传语。 -
20、 现代文阅读
手“穿”拖鞋的植树人
①这是一个冬天的早晨,邱厚福开始向山上走去,望着远处那片林子——近60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12万多株树迎风摇曳,他心中洋溢着激情和幸福。
②邱厚福5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并落下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站立和行走。可邱厚福不甘心做一个“废人”。双腿不能支撑行走,他就用双手代替双腿走路。刚学走路时,双手经常被泥沙擦破,他就在双手上套上拖鞋或缠上布带。慢慢地,他学会了种田、裁剪衣服、骑摩托车、开拖拉机……
③山里人对山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看着家乡的荒山增多,邱厚福觉得太可惜了,正好碰上国家提倡生态林和退耕还林,于是他就萌发了植树造林的念头。从此,每天天一亮,他就用自己改装的小三轮驮上工具,带着午饭爬行到山里,一干就是一整天,直到天快黑了,才从山上爬下来。垦地、挖坑、栽种,日复一日,邱厚福左手“穿”着拖鞋撑地,其他活全靠右手完成。他挥洒着汗水有时拖鞋被竹子截穿了,刺破了手,他就挖把泥在伤口上一擦,接着干活。
④不久,邱厚福就把自家的荒山全种上了小杉树。接着,他又找到村支书说:“我活了四十多年,无妻无儿,是村里的乡亲们照顾我,帮了我不少忙。我想为村里种点儿树,也算是对乡亲们的回报。”
⑤邱厚福又承包了村里的50多亩荒山,连续三个月,他每天带着饭到山上种树。50多亩荒山种好了。自己村的荒山种完了,他又开始承包其他村的荒山,50亩,100亩,150亩……一直到600亩,而他被戳穿的拖鞋也从1双增加到27双。邱厚福的行为激发了村民们的种树热情。“现在石子坝村80%以上的村民都种树了。”村民尹忠发说。
⑥眼下正是万物萧瑟的冬天,而由邱厚福种植的600亩荒山却酝酿着无限的生机。
(选自株洲网,有改动)
(1)、读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我体会到。(2)、短文中,邱厚福不比其他人逊色,他学会了哪些本领?创造了怎样的奇迹?(3)、根据短文内容,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第④段邱厚福对村支书说的话中,我们能够看出他是一个朴实、懂得感恩的人 B、第⑤段中列举了大量数字,让我们对邱厚福种树之艰辛、种树面积之大、对村民的影响之大有了直观的认识,使我们对邱厚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C、短文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了邱厚福幼时的不幸遭遇和在600亩荒山上种树的过程,略写了他四十多年的生活。(4)、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5)、邱厚福的言行展现了他独特的“美”,请说说他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