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填空。(1)、在“诵经典诗词,品传统文化”活动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民风民俗的知识,如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迎新;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中秋节吃月饼,寓意。(2)、《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孙悟空的“”、林冲的“”等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
2、现在许多年轻人选择了“躺平”,他们认为奋斗太辛苦,没有意义与价值。你可以用“( )”来劝导他们。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3、一切景语皆情语。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小鱼儿在我脚边欢快地吐着泡泡。 B、一堆堆深灰色的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C、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D、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B、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D、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
5、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正确但刺耳的批评,我们应虚心地接受,因为“忠言逆耳利于行”。 B、小明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是多么浅薄,不由感慨“读书须用意 , 一字值千金”。 C、听了老师的分析,我茅塞顿开,真是“听君一席话 , 胜读十年书”。 D、俗话说“路遥知马力 , 日久见人心”,相处久了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本性。
-
6、在阅读的过程中,小文积累了很多成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因为使用激素类药物,体重急遽上升,身材臃肿,满脸横肉。 B、这样富足的生活他依然不满足,奶奶劝他说:“知足才能常乐,你这是焉知非福!” C、他退休在家,一下子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反而感到无所事事 , 很不适应。 D、两个歹徒践踏生命,最终被判死刑,真是死得其所!
-
7、学校读书长廊的展板上运用了下列词语,其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依偎(wēi) 挑剔(tì) 徘徊(huái) 炊烟(chuī) B、挪动(nuó) 无聊(liáo) 腊八(nà) 网络(luò) C、薄雾(báo) 搅和(huo) 燕山(yān) 间断(jiàn) D、坚劲(jìng) 倾覆(qīng) 蚯蚓(yǐn) 一声不吭(kēng)
-
8、老师为本次读书节活动设计了“故事我来讲”和“好书我来荐”两个栏目,你准备推荐《》,理由是:。
-
9、读书节开幕式上,大队长宣读了阅读倡议书,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
读书之乐,乐在“绿满窗前草不除”。jì mò的时候,书给我们以kuān wèi;chén yù的时候,书给我们以míng mèi;jīng huáng的时候,书给我们以ān dìng。读书之美,美在“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各类shū jí , 我们能变得làng màn ,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开卷有益,书中有zhēn lǐ的召唤,有líng gǎn的碰撞,有热情的勉励,有真诚的提醒,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
10、大千世界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人,他们可以是父母,是老师,是同学,也可以是与我们只有一面之缘的陌路人。这些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或许会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请选一位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描写人物;叙事有条理;有真实情感。
-
11、文学类文本阅读。
逐 梦
①每个人都会做梦,梦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伴随人的一生。梦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梦既虚无缥缈 , 又真实可见。
②关于梦,从古到今始终有一层神秘的色彩。大脑到底如何形成那些无拘无束的梦呢?迄今为止,众说纷纭。目前公认的观点是:从生理上看,人的睡眠总是处于有规律的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交替之中,梦是快波睡眠的一种表现。人在此阶段,供给大脑皮质的血流量增加,耗氧量也增多,这时不仅呼吸加快,心跳和血压也出现波动。这说明此时人虽处于睡眠状态,但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仍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梦就发生在这“动乱”之际。从心理上分析,就如古人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确,梦的内容与白天发生的事情有关系,但梦绝不都是日常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内容经过“伪装”后的产物。比如,梦见从山上掉下来,可能预示着害怕失败或者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但要记住,梦是经过“伪装”的,现实只是梦形成的基础。
③正是因为梦所具有的这种特殊的“现实性”和“理想性”,广大仁人志士更乐于用梦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情感追求。李白借用“忽复乘舟梦日边”,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南朝乐府《西洲曲》吟出:“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唐代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感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游子的思乡之苦黯然销魂 , 也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甚至毛泽东都感叹:“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④梦,不仅让我们充满希望,更激发我们的斗志与追求。如今一个响亮的词汇——“中国梦”,正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激励着每一个华夏儿女。千百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领着我们不停地在寻梦、追梦。他们以①____的使命与责任,以②____的创新精神,以③____的悲壮与豪迈,以④____的一腔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虚无缥缈:
黯然销魂:
(2)、仔细阅读第②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梦形成的原因。(3)、为了说明梦的形成,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中国梦”的理解。(5)、根据短文内容,第④自然段的横线上分别填下列哪句名言诗句更合适?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① ② ③ ④
(6)、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不仅是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也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和情感的追求。 B、梦一般来说都是日常生活的翻版,是生活内容经过“伪装”后的产物。 C、人在做梦时不仅呼吸加快,心跳和血压也出现波动,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仍处于紧张的活动状态。 D、短文以“逐梦”为题,言简意赅,主旨鲜明,激发了每一个中国人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热切向往。 -
12、文言文阅读。
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____。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①之,曰:“汝莫忧,吾教(jiāojiào)汝出。”主人亟②问:“法何?”老人曰:“____,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____,既杀驼,____,如此痴人,为(wéi wèi)世人所笑。
【注释】①语(yù):告诉。②亟(jí):同“急”。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顺序为。
A.以刀斩头
B.而复破瓮
C.首不得出
D.汝当斩头(3)、“之”在文言文中经常指某人、某物或某事,下列句中的“之”指的是什么?请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A.老人 B.主人
C.骆驼 D.瓮
有一老人来语之 自当出之(4)、骆驼主人“为世人所笑”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5)、下列关于这个故事的寓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A、做事循规蹈矩,不知变通,就会闹出笑话。 B、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C、对待事物要懂得看到它的本质,不要只看表面。(6)、要让骆驼的头从瓮中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请你为骆驼的主人出出主意。 -
13、古诗阅读。
新 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照应了诗中“”一词,用了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柳条的优美。(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4、语言实践。
周末,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位外地游客,他向你询问你家乡的情况。请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游客:小朋友,听说你们这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人杰地灵,那你们这里有哪些可以游览的地方呢?
我:
游客:好的,我知道了。我这次来,朋友们让我带点你们这里的特产回去,你能向我推荐几种吗?
我:
-
1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先补充诗句,再选择与诗句相对应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连线。
连线:诗句
主题
表现手法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
高洁品格
直抒胸臆
② , 要留清白在人间。
依依惜别
融情于景
③ , 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念之愁
托物言志
(2)、古代诗人常常托物言志。李贺通过“ , ”来抒发自己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雄心。郑燮用“ , ”来表达自己不畏艰难、刚正不阿的品质。(3)、古人还总结了许多具有劝勉意义的俗语来指导我们为人处世。当我们对批评感到不满时,应谨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忙于生计,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要牢记“树欲静而风不止,”。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写夸张句。
例:这橘子酸得我牙都快掉了。
关键词:激动 高兴 伤心 安静
(2)、根据下列句子中的加点部分续写句子。洗手的时候 ,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 ; , ……
-
1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腊八粥》一文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体现了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是本文的线索。 B、《那个星期天》一文中,作者借助“跳房子”“看着云彩走”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而又兴奋的心情。 C、《为人民服务》一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结合当前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论点鲜明,条理清楚。 D、《匆匆》一文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时间都会偷偷溜走,所以我们不用特别在意每天做了什么,有没有意义。
-
18、下列句子中的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我们的家乡真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因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今年端午节全家人坐在一起,我忍不住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为了促进消费,政府实施了许多举措,如发放消费券、县长直播带货等,真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
19、下列关于习俗寓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元宵节时吃汤圆:寓意长得白白胖胖。 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好运和幸福。 D、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
20、下列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走遍了五湖四海 , 我发现世界各地都有美丽的风景。 B、真正的哲学家都善于见微知著 , 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从而作出判断。 C、2024年初,龙爪槐遗址中的珍贵文物终于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重见天日。 D、我真是孤陋寡闻,这种昆虫竟然司空见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