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跟随书本去旅行”,途中的每一段风景,每一个瞬间,每一段经历都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接下来,让我们游走于字里行间,用笔尖捕捉旅行的精彩瞬间,让回忆在纸上绽放。(1)、涵涵同学携书同行,漫步在旅途的风景里,记录下了这些内容,请将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赏山水之美:站在海塘大堤上,我看到“那条白线很快地 , 逐渐 , 变粗,。”行走在洒满月光的乡间小道上,我感到“细细的溪水,流着和的香味,流着。”日暮时分,漫步在江边,我见到“一道残阳铺水中,。”靠近旁边的山林,我欣赏到“ , 复照青苔上。”
品诗词之妙:《鹿柴》中“ , ”以人说话的声音反衬出了空山的寂静;《雪梅》中“ ,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梅、雪为“争春”互不相让的情态;《题西林壁》中“ , ”则蕴含着“不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很难认清事物真相和全貌”的道理。
悟生活之道:立秋之后,天气会渐渐变凉,正如谚语中所说“ , 。”而且每下一场秋雨后,天气就会降温一次,难怪奶奶平时经常说“ , 。”不过,霜降后的果实却非常甜。通过查阅资料,老师讲解,我们会发现那是因为作物受低温影响的结果。看来,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 , , , , 笃行之。”
晓书中之事:读“女娃游于东海, , 故为精卫, , 以堙于东海。”我知道了《精卫填海》的故事;读“嫦娥应悔偷灵药,。”我了解到《》的神话传说。
(2)、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积累经典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学素养。跟随书本去旅行,鹏鹏同学摘录下了这样的经典诗句来丰富自己的学识,请将空缺的诗句补充完整。马上相逢无纸笔,。 , 二月初惊见草芽。
, 日夜东流无歇时。长安回望绣成堆,。
时人不识农家苦,。百啭千声随意移,。
-
2、关于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蝴蝶的家》是一篇散文,文中的“我”为雨中的蝴蝶深感担忧,不断寻找蝴蝶的家,最终找到了蝴蝶的家,表达了作者对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B、《雪梅》中,诗人难以评议雪、梅的高下,是因为它们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怕评议不好得罪它们。 C、《普罗米修斯》一文主要讲述了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勇敢“盗”取火种,遭受到大力士残酷的惩罚,后来得到宙斯的救护,终于获得自由的故事。 D、《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是因为小姑娘受到豌豆的鼓舞渐渐好起来,母亲也因此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
3、下列句子的表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B、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啊?我真为蝴蝶着急。 C、蝙蝠是靠什么进行夜间飞行的呢?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D、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一进来,吵闹的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B、即使他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也难逃法律的制裁。 C、他喜欢随遇而安 , 总想去改变世界,做生活的强者。 D、校园里的紫藤花开了,一朵挨着一朵,一串连着一串,密密麻麻。
-
5、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梅雪争春未肯降(服输) B、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 C、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惜) D、但闻人语响(听)
-
6、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按照 奥密 曾今 刀枪不入 B、既使 僵硬 苍蝇 横七坚八 C、滋润 均匀 违抗 毫不可惜 D、茂盛 架驶 严历 人声鼎沸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花蕊(xīn) 霎时间(shà) 水篼(jiàn) 半明半昧(mèi) B、窗框(kuàng) 荧光屏 (yíng) 坍塌(tān) 未卜先知(bǔ) C、潜入 (qiǎn) 家雀儿 (què) 豆荚(jiá) 愤愤不平(fèn) D、气氛(fèn) 黑黝黝(yǒu) 骤雨(zòu) 惊慌失措(cuò)
-
8、开 场 白;同学们,“跟随书本去旅行”的研学活动即将开启,请大家认真阅读下面的一段开场白,并将其补充完整。
本次研学,活动多多,挑战多多,趣味多多。途中,你会跟随作者来到盐官镇,登上海塘大dī领略漫天卷地而来的钱塘江大cháo的浩荡气势;会和小伙伴qiān着手一起走在铺满鹅luǎn石的小道上欣赏月下的庄 jia地;会了解到科学家经过反fù研jiū发明出的雷达;会观察到爬山hǔ那长在jīng上叶bǐng 处反面的脚爬墙的整个过程;甚至会认识到用fǔ头pī开天地,并用身躯顶住天地,最后lèi得精疲力jié倒下去化身万物的巨人盘古。
-
9、“推荐一个好地方”是我们选拔宣讲员的重头戏。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独特的西双湖,还是丰收的田野……请你把它推荐给大家!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能把推荐的地方介绍清楚,推荐理由写充分。③书写规范整洁,350字左右。
-
10、阅读理解
海葵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葵有大有小。小的高约0.05厘米,直径约0.2厘米;大的高有30多厘米,口盘直径达60多厘米,如我们常见的绿侧花海葵。
②海葵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红的、绿的、白的、橘黄的……这些色彩来自何处呢?一是它们本身组织中的色素,另外来自赖以生存的共生藻。共生藻不仅使海葵大为增色,而且为海葵提供了营养。
③海葵的运动方式很特别。有的在缓缓滑行,有的靠触手做翻转运动,有的能在水中做短距离的游泳,还有极个别的会倒挂在水层中浮游。
④海葵的触手在水中不停地摇摆,像风中摇曳的花瓣。许多缺乏经验的小鱼、小虾常常好奇地游过来,却突然被海葵快速收缩的触手擒获,成了它们的口中美味。在受到强烈刺激时,海葵的触手也会收缩起来保护自己。
⑤海葵的触手虽然厉害,却能够表现出少有的宽宏大度。它们允许一种6~10厘米长的双锯鱼自由出入,并栖身其触手之间。海葵保护双锯鱼,双锯鱼为海葵引来食物,生物学家把这种关系称为共生关系。除双锯鱼外,与海葵共生的鱼还有十几种。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葵没有大小和颜色的分别。 B、海葵的多样颜色全部来自本身组织中的色素。 C、共生藻不仅为海葵增色,还能为其提供营养。 D、倒挂在水层中浮游是大多数海葵的运动方式。(2)、对文中“共生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双锯鱼保护海葵,海葵为双锯鱼引来食物。 B、双锯鱼栖身于海葵触手之间,为海葵增色。 C、海葵保护双锯鱼,双锯鱼为海葵引来食物。 D、海葵不许双锯鱼自由出入,栖身其触手间。(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中的“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 B、第③自然段中的三个“有的”说明海葵的运动方式非常特别。 C、第④自然段将海葵摆动的触手比喻成风中摇曳的花瓣很生动。 D、第⑤自然段中的数字“6-10”说明了双锯鱼游动的速度很快。(4)、短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海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海葵的大小 ② ③ ④⑤海葵的触手 (5)、读书贵有疑,请你细读文本,尝试从不同角度各提出一个问题。从角度来提,问题是:
从角度来提,问题是:
-
11、在这次“美景宣讲员”选拔中,有一个阅读分享的环节,请你阅读两篇文章,为本次分享做好准备,相信你和文文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海生煮海治龙王
①传说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东海龙王知道后,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树倒屋塌,被海水淹没。
②金藏岛东边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了东海龙王无端作恶,决心拯救黎民。她救下了幸存的村民,然后教大家织网,织出了一张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渔网织成了,可大家发愁了,派谁下海去斗龙王呢?这时,一个小孩子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坚定地说:“我去!”乡亲们一看是海生。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怎么能够下海斗龙王呢?
③纺花仙女拿出一套金线衣,给自告奋勇斗龙王的海生穿上,他便变成了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纺花仙女还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王的秘诀。
④海生拿起金线渔网,潜入海底,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在东海龙宫的百宝殿里拿到了煮海锅。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纺花仙女的指点,在海边支起煮海锅,舀来一勺东海水,倒到锅里,然后便点起了干柴,“噼里啪啦”煮起来。就这样,煮哇,煮哇,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之后,海水里有热气冒了出来;两炷香的时间过去之后,海水泛起了白泡泡;等到三炷香烧过之后,东海龙王被烧得直喊饶命,卜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⑤金藏岛终于又露出水面,重见天日。谁知,等海生端开锅,熄了火,东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了。海生急得直跺脚。这一脚非同小可,跺得地动山摇!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跺了出来,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成了一道金光闪闪的大海塘,任凭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纹丝不动。
⑥自此以后,东海龙王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金藏岛”也被人们改称为“金塘岛”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海龙王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想独吞金藏岛。 B、纺花仙女目睹东海龙王无端作恶,决心拯救黎民。 C、金线渔网织成后太重,村民便指定海生去斗龙王。 D、海生穿上金线衣,变成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2)、对第③自然段中“自告奋勇”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海生告诉自己要英勇,遇到困难就回来。 B、海生想变成巨人,才被迫去和龙王打斗。 C、海生为得到村民的认可,主动下海斗龙王。 D、海生不畏困难,主动承担斗龙王的任务。(3)、根据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起因 经过 结果 东海龙王想独吞金藏岛,用海水将岛淹没 海生在仙女的帮助下, (4)、神话故事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写出一处让你感到神奇的句子,并写出神奇在哪里?(5)、读了短文,你认为海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12、根据语境,填入恰当的诗文佳句。
“细细的溪水,流着 , 流着月光”那是乡村溪边的宁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是钱塘江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可怜九月初三夜,”那是白居易赏景所得;“ , 以堙于东海”那是精卫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是苏轼望庐山所悟。
-
13、下列诗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一道理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14、诵读诗词,是宣讲员必备的技能,让我们一起感悟经典的魅力!下列诗句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C、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D、若言琴上有琴声,何不于君指上听?
-
15、读下面的观察日记,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晴
天渐渐暗了,鸟儿归了,月亮升起来了,洒下皎洁的月光。阵阵秋风送来凉爽,真的是“____”。
A、洞;立了秋,把扇丢。 B、窝;二八月,乱穿衣。 C、巢;立了秋,把扇丢。 D、穴;二八月,乱穿衣。 -
1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飞机靠什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是雷达。 C、是谁盗取了火种?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 D、故乡的四季,难道不是生命中最美的画卷吗?
-
17、下列选项中人物或故事与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哪吒 (三头六臂) B、葫芦娃(未卜先知) C、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D、诸葛亮 (神机妙算)
-
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摇摇欲坠(落) B、溺而不返(溺水,淹没) C、山崩地裂 (倒塌) D、梅雪争春未肯降(下降)
-
19、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请写出两条。
①
②
-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繁忙的脚步和沉重的压力。
改为: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繁忙的脚步,没有沉重的压力。
妹妹开心、紧张和生气的时候都哭。
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