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课外阅读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样一样的动物。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说,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许多植物先天就有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了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理,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这就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二十世纪开始,科学家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畜禽,大大提高饲养效率。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质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1)、“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化学生物的克隆。”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列数字 C、打比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了什么作用?( )A、总领作用 B、承上启下 C、总结作用(3)、克隆技术有着那些诱人的前景呢?( )(多选)A、挽救一些濒危物种。 B、培植人体器官。 C、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和蔬菜。 D、使恐龙重生。(4)、“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一句中“装配”的意思是移植,如果把“装配”一词直接换成“移植”,好不好?为什么? -
2、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将下面四个词语填入选定括号内。
A.厉声呵斥
B.引吭大叫
C.严肃郑重
D.毫不相让(2)、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对比,表现鹅的叫声的特点;把鹅和鸭子的进行对比,写出了鹅的特点。(3)、想一想,写一写。①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好像在说:
②鹅在外有人走路,它也必然叫嚣,好像在说:
-
3、口语交际。
班长在办公室门口见到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对班长说:“明天下午第二节课,由于音乐老师请假不在,改上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笔。”
如果你是班长,该怎样向同学们转述张老师的话呢?
-
4、按课文内容填空。(1)、古代儿童多可爱。诗人杨万里用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来描绘儿童扑蝶飞的美丽画面;辛弃疾描绘了纯朴、和谐的农家生活:“大儿锄豆溪东,。最喜 , 溪头。”(2)、冰心写道:“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心中的风雨来了,。”在《绿》这首诗中,我们读到了“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3)、朱光潜说过:“诗和 , 。”罗隐借“ , 为谁辛苦为谁甜?”来赞美劳动人民蜜蜂般辛勤劳作的高尚品格,讽刺统治者的剥削。毛泽东主席借“ , 犹有花枝俏。”来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贞不屈的精神。(4)、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课本中我们学过他写的《猫》和《》;课外,你还知道他的《》作品。(5)、在诗人笔下,大自然是多彩的。在杜甫眼里,春天是深浅不一的粉红色,“ , 。”
-
5、按要求完成句子。(1)、许多古老的松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渗出厚厚的松脂。(缩句)(2)、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难道不值得孩子们感谢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3)、例: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体会冒号的用法,照样子补充句子)
活泼的小狗:。
(4)、例: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仿照加点字部分,照样子写一个事物)(5)、从那块琥珀可以推测猜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
6、补充完整四字词语,再选词填空(填序号)。(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毫干 ②一丝 ③趁不 ④点之
⑤依山 ⑥高林 ⑦生气 ⑧来迟
(2)、在这犹如仙境诗画般的地方,人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3)、这首诗中的“绿”字可谓是一字千金,是呀!(4)、请再各写一个描写城市和村庄的词语:、 -
7、查字典并填空。
“饰”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 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 再查画。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②装扮用品;③遮掩;④扮演角色。它在下列句子中的“饰”选择相应的解释:(填序号)
她在课本剧中饰演什么角色。
节日里,孩子们用彩灯和气球装饰教室,让教室洋溢着欢快的气息。
这家店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精美的首饰 , 每一件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人爱不释手。
-
8、下列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班的同学各具特色。王芳总是热心帮助同学,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是大家公认的( );张宇思维敏捷,遇到难题总能提出各种巧妙的方法,同学们都称他是( );而赵强表面上对什么都满不在乎,遇到困难却总是打退堂鼓,实际上就是个( )。
A、百灵鸟 铁公鸡 变色龙 B、小蜜蜂 智多星 纸老虎 C、小蜜蜂 智多星 哈巴狗 D、百灵鸟 应声虫 纸老虎 -
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琥珀(pò) 慰藉(jiè) B、狂吠(fèi) 开辟(pì) C、花冠(guàn) 乒乓(pāng) D、澎湃(pài) 遭殃(yāng)
-
10、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tíng
hé xié
jiě mèn
wū yán
tān wán
yōu lǜ
jiàn kāng
mǐn jié
-
11、题目:不一样的他。(她)
提示与要求:谁和平常不同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展的?他(她)当时的样子是怎样的?他(她)做了哪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他(她)说了些什么?周围人的反应是怎样的?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清楚,反映出他(她)的内心。400字左右。
-
12、课外阅读。
医生的心思
威廉·格里辛格是德国著名医学家。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为了能给更多的人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简练的习惯,他极不愿浪费自己和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可是许多病人不能体谅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添油加醋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唯有一个病人,令格里辛格难忘。
那是一天上午,诊所门被推开,进来了一位女病人,她一言不发地把手伸给了格里辛格。格里辛格审视了一下她的伤势,问道:“事故?”
“玻璃碎片。”女病人简短地答道。
“何时?”
“昨天早晨。”
“已处理过?”
“碘酒。”
“还痛吗?”
“感觉血液跳动。”
接着格里辛格又仔细地检查了她的伤口,迅速地进行包扎,前后仅花了几分钟。
□真令人高兴□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道□不用付钱□夫人□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①络绎不绝:
②笑容可掬:
(2)、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通过阅读短文,我知道“医生的心思”指`( )A、希望病人不要说话。 B、希望病人反反复复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C、为了能给更多的人看病,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的段意。(5)、格里辛格对那位夫人说“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是因为( )A、女病人反反复复地描述自己的病情,让医生很清楚病情。 B、女病人说话简洁,表意清楚。 C、女病人态度温和,说话有礼貌。(6)、格里辛格和女病人的对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
13、课内阅读。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武松一边闪躲,一边心想:____
(1)、该片段出自名著《》,其作者是元末明初的。(①罗贯中 ②施耐庵 ③吴承恩)(填序号)(2)、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梢棒”的意思是 , “撺将”的意思是。(3)、读名著时,可通过人物动作感受人物形象。请你提取关键动作,完成下列思维导图并填空。复述这个情节时,我会重点讲老虎进攻时的三招和武松防守时的三个动作,突出老虎的特点和武松的特点。
(4)、根据你的猜测,武松打虎时会想些什么?在片段中的批注框里填入合适的心理活动。 -
14、五年级(1)班正在进行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来鼓励大家了解汉字文化,感受汉字的魅力。
-
1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从军行》中,表现战士们视死如归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侧面表现诗人对战争胜利的喜悦的诗句是“ , 漫卷诗书喜欲狂”。(2)、学习了课文后,我们认识了的诸葛亮,的林黛玉,的武松,的孙悟空,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草船借箭》改编自《》,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是。我还会把有关四大古典名著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周瑜打黄盖———;照镜子———里外不是人。(3)、诗词能叙事,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诗词能绘景,王维说:“月出惊山鸟,。”陆游说:“ , 五千仞岳上摩天。”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我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2)、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运用上面的写法,描写“你与爸爸久别重逢”时的情景)(3)、汉字字体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缩写句子)(4)、太阳光茫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爬出地面来,蝙副不敢飞出来从黑暗的地方。(请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
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早期没有文字的时候,曾使用过“结绳记事”“物语”等方式进行表达交流。 B、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行书的特点是端庄秀丽。 D、“册”是一个象形文字,指用绳子把竹简编穿成册。
-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虽然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但是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B、沃克医生医术高超,手术做得非常特别成功。 C、通过消防官兵的努力,使台风造成的洪涝基本解决。 D、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
-
19、“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
20、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兽骨、龟甲上刻字,我们把这类文字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