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请你根据学过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1)、下列名著与书中的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姆·索亚历险记》——贝琪 B、《骑鹅旅行记》——尼尔斯 C、《三国演义》——贾宝玉 D、《红楼梦》——林黛玉(2)、在学过的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书中的主人公教会了你什么道理?
-
2、经典诗文默写。(1)、富有哲理的语句时时激励着我们。“莫道君行早,”告诫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读书须用意,”告诉我们读书需要用心,才能文采出众。于谦借咏石灰,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是“ , ”。(2)、诗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思。“ , 轻烟散入五侯家”流露出诗人对特权阶层的讽刺之情;“ , 脉脉不得语”表达了诗人对牛郎、织女相隔而无法交流的慨叹;“ , ”通过咏马,抒发诗人想要披甲戴胄上战场、建功立业的热切企盼。
-
3、词句段运用。(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凄凉(荒凉冷落):
②凄凉(悲惨):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过去的日子如 , , 如 , 。
-
4、学校准备举行“爱我国家,壮我中华”主题朗诵会。下列适合这一主题的名句是( )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④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5、下列句子中,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B、天一擦黑儿,鞭炮就迫不及待地挤上来凑热闹。 C、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 D、春风清唱着悦耳的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6、下列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7、下列与“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俗语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8、 选择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僻静 眈搁 至死不懈 锲而不舍 B、匪徒 绞肉 锋芒毕露 天崖海角 C、搅和 昼夜 奄奄待毙 能歌善舞 D、剥削 沸腾 翻箱捣柜 深恶痛绝
-
9、看拼音,写词语。
我爱读书,因为shū jí中有不畏惧jìmò、积极向上的拼搏者,有勤恳kě kào、兢兢业业的奋斗者、有为人民利益而xī shēng的革命者……我爱读书!
-
10、从小到大,你一定有过许多幸福的时刻吧!得到家人、朋友、同学无微不至的关爱是幸福;在学习生活中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也是幸福……这次就请你以“我眼中的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2.字数400字以上。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第9车厢一位读者为我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他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车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____,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的车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买第9车厢车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按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____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他在第1车厢!”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列车长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____,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笑出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儿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本来打算去旅游的!”
(1)、联系上下文,把词语填到合适的横线里。
A.惊慌失措
B.恍然大悟
C.莫名其妙(2)、梳理文章内容,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补全下面的情节。→再次售票,列车长安顿乘客→→摘掉前一节第9车厢→
(3)、文中三次写列车长“松了一口气”,请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一写列车长第二次“松了一口气”时的心理。(4)、读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你觉得发生的事情是: ____。当乘客得知自己的处境时,会怎样呢?下列词语用来形容乘客当时的神态、心理,不恰当的是( )。A、目瞪口呆 B、惊慌失措 C、喜出望外 D、怒气冲冲(5)、下列从文中得到的启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负责,否则会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B、判断问题时依赖惯性思维有时候会出现偏差,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C、别人遇到问题时,要有同情心,不能嘲笑别人。 D、遇到问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客观的分析,不能把错误简单归结到别人身上。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古代有“折柳送别”的文化习俗。 “柳”谐“留”意。赠柳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为不忍分别。恋恋不舍。二为永不忘怀。送别时还要吹笛。有时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感情。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还有《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说曲子。
【材料二】中国对联文化
【对联起源】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分类】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谜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对话春联】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____。”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
(1)、“折柳送别”中“柳”谐“”意,古人借“赠柳”表达之情。古诗中常把、联系在一起。(2)、下列诗句中与“折柳送别”文化无关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在【对话春联】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下联。(填序号)(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4)、 根据材料二,对联的起源可追溯至何时?最初的对联形式是什么?(5)、有人认为“折柳送别”和“对联”作为传统文化习俗,在现代社会已失去实用价值,只需保留其文化符号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 -
13、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如何跟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际过程中要有良好的习惯,注意倾听的基本礼仪:听人说话认真、耐心,尊重交际对象,不随意打断别人。 B、可以一边听,一边做简要的记录。 C、要边听边思考,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对有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可打断对方说话直接追问。 D、可以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
14、日常交际中,注重用语礼貌、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谦辞敬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B、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麻烦您一下”。 C、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也可以说“请您知晓”。 D、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以说“您老高寿”。
-
15、我国古代有许多文明用语,因汉字独特的表意功能,显得格外典雅而简洁。请选择相应的文明用语,填在横线上。
仰慕已久说“____”;求人指点说“____”;求人帮忙说“____”;请人接受说“____”。
A、劳驾 B、久仰 C、笑纳 D、赐教 -
16、根据情境填写合适的诗句:
乡村生活充满辛劳与温情,农人们日夜劳作,诗句“ , ”展现着忙碌而充实的日常;母亲的爱深沉无私,正如“ , ”道尽子女对母爱的感恩;边疆将士不消灭敌人绝不还家的壮志豪情在“ , , “中尽显;中原遗民的忧思与期盼,则于” , ”中流露;友人惜别的不舍,恰似“ , ”中的长江水般绵长。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想象例句中描写的情景,再照样子,从“吵”和“静”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写。
例:热——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脑袋,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2)、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例: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
久别重逢 心爱的水晶球碎了 和好朋友吵架
-
18、下面关于汉字的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从“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的过程。 B、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字体,代表书法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这样的歇后语是利用汉字音同或音近的特点创作的。 D、象形字是汉字的构字方式之一,其中日、月、木、凤、星、匣都是象形字。
-
19、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的园子》选择季羡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B、《军神》的主人公是刘伯承,课文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这样写的目的是正面烘托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C、“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的态度,体现了伟人博大的胸襟。 D、王昌龄是宋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内容多以田园生活为主。
-
20、下列情节与原著不符的一项是( )A、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一个孤傲清高的女子,与她有关的故事有“葬花”“焚稿”“倒拔垂杨柳”。 B、关羽字云长,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武圣”。 C、“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贾母喊她“凤辣子”。 D、《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大雷音寺,并取得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