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学们在了解了地道战的历史后,纷纷进行了总结,你也来一起完成吧。
    (1)、读句子,抓住关键词选择地道的特点。(填序号)

    ①容量大    ②不昏暗    ③牢靠    ④数量多

    a.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

    b.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c.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d.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2)、面对敌人的进攻,冀中人民是怎样应对的?请阅读课文,补全表格。

    敌人的攻击

    应对的办法

    火攻

    “孑口”上装吊板

    水攻

    其他方法

    转移到旁的村子

  • 2、老师介绍地道战遗址时,说了一段话,望望觉得可以用词语来概括,帮他选一选。
    A.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B.狡兔三窟,易守难攻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
  • 3、阅读下面对“地道战”的介绍,完成练习。

    日本 qīn lüè____军在冀中平原上修筑了许多(diāo zhōu)堡,任(jiū qiū)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dǎng____的领导下,挖xiàn____阱和(zhà chà)道,做好隐 bì____工作,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看拼音写字词,并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字义提示,给多音字注音。

    任:【rén】①用于地名;②姓。    任:【rèn】①相信;②任命;③负担或担当;④职务。

    a.丘的人民群众。    b.中国人民十分信中国共产党。

  • 4、根据本单元所学,完成情境式默写。
    (1)、岁月不饶人,珍惜时间是永恒的话题。陶渊明有诗曰:“盛年不重来,。及时当勉励,。”名将岳飞发出这样的感叹:“莫等闲,。”
    (2)、葛洪曾用“ , 不弃功于寸阴”告诫世人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要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用功;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用“一万年太久,”这样气势雄浑的语句激励我们把握当下。
  • 5、看拼音,写词语。

    guàn jūn

    dā chéng

    qīn    lüè

    xiū    zhù

    fěn    suì

    yǐn    bì

    xiàn kēng

    guǎi wān

    fā dòng jī

    shǒu diàn tǒng

    wú qióng wú  jìn

    nán  yǐ  zhì  xìn

    bú  jì  qí  shù

    tóng xīn  xié  lì

    lǐ   suǒ dāng rán

  • 6、看拼音,写词语。

    xùn  qī

    bào  fā

    jiàn  gé

    lǎn  duò

    píng héng

    xié  tiáo

    shì  yì

    jiǎ  rú

    zhào  jí

    dà  chén

    shāng  yì

    jiě  jué

    chēng zàn

    shāng liang

    yǔn  nuò

    diǎn   lǐ

    chéng nuò

    dé    zuì

    shì   ruò

    liè    bào

  • 7、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渐渐流行。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工具成为时尚单品,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每个人都要想办法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

    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材料二】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因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有用的书籍;二是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我认为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什么样的书最适合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周国平

    【材料三】

    2024年中国儿童阅读发展研究报告

    家长为儿童选购书籍看重的因素

    不同学段儿童喜欢的书籍类型TOP3

    儿童周均阅读时长分布情况

    (1)、读材料一,借助关键词句,填一填。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

    碎片化阅读的“忧愁”

    信息全、

    、容易

    (2)、阅读材料二、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据统计,大部分儿童周均阅读时长超过了3小时。 B、小学低段和高段的儿童最喜欢阅读漫画类书籍,最不喜欢阅读科幻科普类作品。 C、周国平认为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经典书籍最适合精神漫游。 D、家长为儿童选购书籍主要看重书籍的内容质量和内容是否适合孩子。
    (3)、同学们,一学期以来,你一定阅读了不少经典著作,请分享你最喜欢的一本,并结合书中的相关情节、人物等,分条列出你喜欢的理由,不少于两条。
  • 8、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①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②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 , 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朱熹)

    【注释】①得:收获。②纷错:纷繁杂乱,③遽(jù):仓促。

    (1)、朱熹说读书要经历三个阶段。请你读读①②,先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然后根据读书的三个阶段,完成下面的导图。
    有得
    (2)、读书过程中产生疑问时,朱熹的建议是什么呢?在文中找出来。
  • 9、【选做】同学们想要收集更多描写美景的素材,面向全班征集美文,仔细阅读征集令,完成练习。

    美文征集令

    赏美景,读美文,写美景。

    赶快拿起笔,学着巴金爷爷写鸟儿的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写你要推荐的美景吧!

  • 10、阅读下面描写美景的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会。可是你一只鸟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①第2自然段写了____的场面,运用了____(动态 静态)描写,让读者感受到____。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儿,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陆地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陆地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朦胧的雾,与周边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陆地幽暗的倒影。

    ②第3自然段运用了____(动态 静态)描写,让人感受到____。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粉红,在那边洒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1)、阅读选文,抓住关键词体会美景,并完成下图。
    (2)、阅读选文第2~3自然段,完成批注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的“这”指的是 , 这句话表达了
  • 1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鸟的天堂》的内容,做更优秀的推荐官。
  • 12、品析《鸟的天堂》中的句子,更好地了解“鸟的天堂”。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几句话是对大榕树的态描写,朗读时要读出的语气。“”字要重读,突出绿叶的层层叠叠、挨挨挤挤;“明亮”“照耀”“颤动”要读得响亮一些,让人感受到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 , 表达了“我”对“鸟的天堂”深深的赞美之情。

  • 13、读读同学们的对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进句子中。

    继续    陆续

    我们在鸟的天堂里跳上一只船。

    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 14、读景点基本信息,完成下面的练习。

    “鸟的天堂”是许多株茂盛的 róng shù____,繁茂的枝叶 jiū chán____着,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zhǎng cháo____的时候,河水会淹没 mù zhuāng____似的树根。早晨的时候,接连飞出树梢的鸟儿让人 mù bù xiá jiē____。“鸟的天堂”(de dí)____确是鸟(de dí)____天堂。

    (1)、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汉字,并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结合下图,给下列词语中的“数”字选择读音和解释。

    “数量”一词中“数”的读音是 , 意思是
    “不可计数”一词中“数”的读音是 , 意思是

  • 15、【选做】小温同学没有听完《猎人海力布》的故事,他很好奇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你来给他讲一讲吧。
  • 16、小宁准备的民间故事很有趣,你也来一起读一读吧!

    不知是多少年以前,大理坝子突然大旱。一个叫慧生的小伙决定上苍山找水,消除大理坝子的旱灾。可是,他历尽千辛万苦,也没找到一滴水。他仍不死心,继续找啊找。

    一天傍晚,慧生来到山尖,只见一个白胡子老人站在岩石上,凝望着远方。慧生上前施礼,向老人请教。老人慢吞吞地告诉他:“如果想找水缓解大早救百姓,只有上天去偷王母娘娘的仙水瓶。”慧生问:“可是怎么才能上天呢?”

    白胡子老人不答话,只留下一件破衣和一把破羽扇,慧生穿着破衣拿着羽扇竟然飞了起来。

    不一会儿,慧生来到南天门。许多天兵天将在这里把守,慧生只好壮壮胆子,硬着头皮过去。可也怪,天兵天将没有阻拦他,好像没有看见他似的。原来,那件破衣是件能隐身的宝衣。

    慧生好生欢喜,直往王母娘娘的瑶池奔去。王母娘娘出巡去了,大殿内的金桌上面放着两个银瓶。慧生料想是仙水瓶了,就急忙上前拿起一个银瓶,打开盖子,往凡间倒去。小小的瓶子不知装着多少水,总是倒不完,一直倒了十四天,雨水汇成苍山十八溪流向坝子,成了洱海,并永世不竭。

    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件事,命天兵天将把他囚禁起来,罚他永远坐牢。

    大理坝子的百姓们,靠着洱海水,又过上了五谷丰登的好日子。乡亲们世世代代铭记慧生的功绩,并自发地纪念慧生。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故事,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的结果

    大理坝子突然大旱,人们无法生活,急需水源。

    (2)、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请你以白胡子老人的口吻讲述他见到慧生的部分。
    (3)、由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慧生是个的人。
  • 17、读完《猎人海力布》的稿件,小杭想把故事梳理成更清晰的思维导图,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吧!
  • 18、稿件中有几句话很有趣,请你一起来读一读并回答问题。
    (1)、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从“每次”“”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海力布一直都把猎物分给别人,自己留很少的一份,表现出了他的优秀品质。

    (2)、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 19、在整理稿件的时候,小台想替换一些词语,下列括号中哪个词语替换得不正确?(    )
    A、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嘱咐) B、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着急) C、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海力布十分镇定 , 紧急协调人们撤离。(安定) D、据说现在还流传着海力布的传说。(听说)
  • 20、小台准备了一个民间故事的小片段,读一读,完成练习。

    为了(chóu zhōu)谢海力布,龙王将 zhēn guì____的宝石给了他。海力布借助宝石听到大山要bēng tā____,大地要被洪水淹没的消息,焦急地催促村民搬家,可即使他fā shì____,村民也不信他。他不顾小白蛇的 dīng zhǔ____,说出真相后变成石头牺(xī qī)牲了,村民们都非常后(悔 侮)。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2)、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3)、看下图中的解释,给“酬”字选择正确的字义。(填序号)

    ①为了谢海力布,……         

    ②最近爸爸有很多应

上一页 303 304 305 306 3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