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看拼音,写词语。
bān yùn
xiāo huǐ
zuì zhèng
fèng mìng
qīng xiè





qián fú
cháng shì
lún tāi
huáng shang
bù lǚ





zòng héng
biān jiāng
gū jì
líng yuán
tāng cháo





-
2、看拼音,写词语。
huǐ miè
sǔn shī
diàn táng
xiàng zhēng
fǎng zhào





jiàn zhù
màn yóu
bǎo lǎn
jìng jiè
hóng wěi





-
3、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诗词名句。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古往今来,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珍惜时间的。抗金英雄岳飞曾酣畅淋漓地说:“ , ,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慷慨激昂地说:“ , , , 。 , 。”田园诗人陶渊明曾有“ , 。 , ”的感叹。
请再写出两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 。
-
4、词句段运用,按要求写一写,选一选。(1)、读下面的语段,写出其主要意思。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澳门国庆牌楼回顾展”连续数月在市政署画廊展出,还在多个位置设立户外巡展,带领市民游客重温历史记忆,澳门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家国故事也就此展开。
(2)、从下面的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例全神贯注:巴黎奥运会上,黄雨婷和盛李豪自信地走上赛场,两人托起枪,凝神瞄准目标,周围的加油声此起彼伏,他们没有受到影响,依然聚精会神地盯着前方,然后果断扣动扳机,战胜对手,获得了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获得的首枚金牌。
津津有味 争先恐后 喋喋不休
-
5、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呢?在正确的说法用“正确”表示,在错误的说法用“错误”表示。(1)、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2)、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概括段落的意思。(3)、要提高阅读速度,就要带着问题读。(4)、一定要把不懂的词语弄明白后,再接着往后面读。
-
6、阅读《渔歌子》,完成练习。
渔歌子
西塞山前____,桃花流水____。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将词句补充完整。(2)、读了这首词,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多选)A、江南美景图 B、小儿垂钓图 C、渔夫垂钓图 D、夏季赏景图(3)、下列对词的前两句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A、这两句话采用的描写手法是动静结合。 B、作者对“西塞山”“桃花”进行了动态描写。 C、作者对“白鹭”“流水”进行了静态描写。 D、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有画面感。(4)、“斜风细雨不须归”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情趣。 -
7、词句段运用,按要求完成练习。(1)、设计海报,元旦就要到了,橙橙为元旦校园晚会设计了一个海报,请你帮忙补全相关内容。
(2)、任选一个场景,仿照例句,体会描写手法。把句子描述的画面写具体。例:月亮升高了,变圆了。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变圆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场景一:梅花迎着风雪绽放。
场景二:小猫追着毛线团玩耍。
-
8、阅读语句,完成练习。
A.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B.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乌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A句运用了(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B句从、、等词中可以看出运用了(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2)、写文章时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好处是。 -
9、请赏析下面的范文及亮点。
《猎人海力布》缩写
从前,有一个名叫海力布的猎人,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一天,他在深山中打猎时,救下了一条被老鹰抓住的小白蛇。原来,这条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报答海力布,龙王赠予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但他不能将此事告诉别人,否则会变成石头。
自从有了这颗宝石,海力布每次打猎都能满载而归,但他从不炫耀,反而更加谦逊地帮助村里的老人和孩子。然而,几年后的一天,他在深山里打猎时,听到一群鸟儿在议论,说大山要崩塌,山洪即将暴发,会淹没整个村庄。
海力布心急如焚,急忙跑回村里,告诉大家这个可怕的消息。但村民们并不相信,以为他在说胡话。为了救大家,海力布不得不违背誓言,说出了宝石的秘密和自己听到的一切。村民们看到海力布变成了石头,终于相信了海力布的话。他们含泪向很远的地方搬去。半夜里,果然山洪暴发,村庄被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海力布的名字成了无私与勇敢的代名词,他的石像也成为永恒的纪念,屹立在村庄的入口,提醒着人们铭记他的恩情与牺牲。
评语:这篇范文在写作方法上遵循了缩写故事的基本要求,如情节精简、人物突出、保持原意等,同时也注重了故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
10、下面是众众对课文《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缩写,请你阅读并完成练习。(填序号)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说她家有许多珍宝可以送给海力布。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1)、与原文对照,他保留了原文的 , 删减了。A.主要内容 B.次要内容
(2)、原文中的人物对话都换成了简短的 , 长句缩为。A.短句 B.转述句
-
11、想一想,你会如何缩写故事,完成下面小题。(1)、我在缩写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时,知道这个故事的重点内容是。这些重点内容应该保留,其余的内容要适当删减。(2)、我准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提纲如下:
-
12、下列故事不能作为本次习作的缩写目标的一项是( )。A、《牛郎织女》 B、《孟姜女哭长城》 C、《守株待兔》 D、《猎人海力布》
-
1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细读课本第44页,我知道这次习作的要求是缩写。我准备运用、、和等方法进行缩写。(2)、下列关于缩写故事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缩写时注意上下文的过渡,文章语言要通畅,衔接要自然。 B、缩写时要把握主要事件和主要材料,删掉次要事件和次要材料。 C、只要把长篇的故事写成短篇的故事就可以了。 D、缩写完成后与原文比较一下,看是否完整连贯。
-
14、根据本单元所学,完成情境式默写。(1)、“源头活水”这个词语出自“?”这两句诗。(2)、一个人要想能熟练运用知识,使艺术创作流畅自如,就要广泛地阅读大量的书籍,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其二)中所说:“ , 。”(3)、书里有方法。《论语》中的“ , ”告诉我们学习要多记多背,不知满足。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朱熹的诗句“昨夜江边春水生,”告诉我们书读多了,原本晦涩难懂的道理会变得清晰易懂。
-
15、看拼音,写词语。
bù chǐ xià wèn
qǐ yǒu cǐ lǐ
xīng wáng shèng shuāi



jīn jīn yǒu wèi
yì zhī bàn jiě
zhēn qíng shí gǎn



-
16、看拼音,写词语。
qǐ néng
yǒu xiàn
kǎi gē
tǒng yī
zhǎn duàn





zhū gě
mǒu rén
shuāi ruò
wú chǐ
xiàn zhì





-
17、看拼音,写词语。
jiù fù
yīng xióng
wú xiàn
shù shuō
yàn fán





huāng táng
xīn suān
fǎng wèn
shū kān
fán suǒ





zhì pǔ
kān wù
jiào huì
chēng wèi
lǎng sòng





-
18、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有删改)
【材料二】
立夏农谚表
分期
初候
二 候
三 候
物候现象
天气温暖,蝼蛄鸣叫
雨水丰盈,大地潮热,蚯蝴掘土而出
王瓜(药用爬藤植物)快速攀爬成长
农业谚语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谷子立了夏,生长靠锄把;立夏麦啊嘴,不能缺了水
注:立夏分为初候、二候、三候,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对节气进行的细分。
(选自《二十四节气画卷》)
【材料三】
“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一个完整的侧面人形,据考证这是威武的夏族人。《尚书》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可见,华夏民族以文章、服饰的华彩之美为华;以骚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有删改)
“夏”字含义丰富,有面向南方之意。夏季来临,古代帝王率文武百官在京城南郊行迎夏礼。而民间则是把蒽、蒜一类的荤菜系上红绳,挂在门窗上,目的是防避害虫。“称人”则是在村口或门里挂起大木秤,大家轮流称重。司秤人一面报数,一面讲着吉利话。这一风俗体现了百姓追求安乐吉祥生活的美好愿望。夏天潮热,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有吃凉面、凉皮的习俗,因为夏至时新麦成熟,吃面有尝新之意。
(选自《节日之书》,有删改)
【材料四】
对夏天的观察,也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唐代诗人刘禹锡观察到夏天雷阵雨骤来疾去,写出了《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名句。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荷香清夏图》是南宋画家马麟的作品,描绘了夏季的湖光山色。“夏”还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在古人看来,夏季是滋养万物生长的季节。同时,在春天被呵护哺育的生命,只有经受住夏天酷热的考验,才算真正成长于天地间。
(选自《从“夏”中领略成长之意》,有删改)
(1)、布谷鸟的歌声是向劳动人民传达什么讯息?( )A、把锄耕地 B、割麦插禾 C、灌溉庄稼 D、种黍种麻(2)、“夏”蕴含着对生命怎样的思考?( )A、滋养万物生长,给予酷热考验。 B、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C、追求安乐吉祥生活的美好愿望。 D、是大自然的语言。(3)、班级展开“夏之美”主题学习活动,下列哪一项关于夏天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 )A、农谚 B、习俗 C、形成的原因 D、哲思(4)、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大自然的语言就在我们身边,包括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B、立夏分为初候、二候、三候。 C、我国民间夏天挂葱蒜、“称人”、吃凉面和凉皮等习俗都有驱虫避害和尝新之意。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创作来源于对夏天的观察。(5)、适逢初夏时节,班级进行“夏之美”主题学习活动。某同学收集了以上四则材料,整理成下面的学习资料卡片。请你帮助他填写未完成的部分。“夏之美”主题学习资料卡
学习内容
学习思考
学习收获
“夏”之义
“大国日夏”有何深刻含义?
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
①
物候与农谚有何作用?
指导农事
“夏”之俗
民俗活动有何特点?
③
②
“夏”蕴含着对生命怎样的思考?
④
-
1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放在同一个意境中,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本诗中“ , ”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为我们描绘出的景象。(2)、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B、诗中用到了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 C、诗人初离乡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见月,寄情千里,触发了对家乡和君王的恋恋不舍。(3)、本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
20、【选做】这次参观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大家想通过影视作品更好地了解历史,你会给大家推荐什么呢?
影视作品名称:
最喜欢的人物:
作品主要内容:
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