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与“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蕴含的道理相似的俗语是(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选聘 生畜 至死不解 锲而不舍 B、调羹 绞肉 锋芒毕露 天崖海角 C、谣言 昼夜 奄奄待毙 能歌善舞 D、小楷 吩咐 一反即往 深恶痛绝
-
3、春游滕王阁途中,小赣的日记本上缺了部分词语,请根据拼音和语境补充完整。
①深秋的午后,我独自在落叶铺满的小径上(pái huái)。远处灰蒙蒙的天空压得很低,仿佛呼应着我(chén yù)的心情。正当凉风卷起枯叶时,手机突然响起母亲的声音:“孩子,遇到难事更要(xīn píng qì hé)地面对。”这句话像一缕暖阳,让我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②傍晚忽然刮起大风,冷意(qīn xí)全身,他(jīng huáng)地跑向车站,终于赶上了末班车。
-
4、请正确书写以下诗句,注意格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宋]文天祥
-
5、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万丈高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精细巧妙,这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建筑梦;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轮回,桃李芬芳自陶醉,这是我们普通而伟大的教师梦……没有梦想的人成不了大器,没有梦想的国成不了大国。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它们都找到了梦想,找到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自由空间,那么你是否有自己的梦想呢?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梦想。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条理清晰,450字左右。
-
6、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枣树
①在北京的朝阳里,枣树是最常见的树。往往一片平房屋顶,这儿一棵那儿一棵突兀出来,走近了看都是枣树。
②我小的时候,和爷爷奶奶住在胡同小院里。院子的西北角也栽了一棵枣树。它的树干大约有人小腿粗细,颀长而挺拔,树皮粗糙布满裂纹。枣树的主干在一人多高的地方分叉,然后再分叉,一直高过屋檐、房顶,再向上生长,如同巨人挺直身躯,然后缓缓伸展开枝叶,挂满椭圆形的果实。整个盛夏,枝叶间都是蝉鸣。你分不清是从这棵枣树上传来,还是来自邻家的那一棵。
③等到盛夏过去秋风起,树上已是硕果累累了。家家种枣树,户户满天星。就是那时,躺在树前下乘凉的我,盼着枣子变成了每日都会做的事情。
④“枣儿什么时候变红啊?"我问妈妈。
⑤“老话说,七月十五红圆儿,八月十五落竿儿。"母亲就是这么回答我的。
⑥那时开始,我此盼着八月十五。
⑦八月十五,多么神奇的日子。不光有月饼吃,忽然还添了甜美的枣子。原本青得翠绿的枣子,就在我的这种等待里慢慢变出一抹淡红,接着染上一圈儿红晕,悄悄长出鲜红的斑斑点点。等到月儿渐渐变圆起来,枣皮上的红也散开到半边天。
⑧哪里等得到八月十五啊。八月十五那么多事,谁有时间摘枣子呢?要提前几天,趁着晴好的天气,一家人就动起手来了。梯子、长竹竿、挎在胳膊上的编筐和家里最大的铁盒,等到这几样东西都准备妥当,就开始摘枣了。
⑨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子,是摘枣的主力。
⑩低处的枣可以踩歌凳子,直接伸手摘到提篮里。这时候大人在旁边,总不忘提醒小心“洋刺子”。“洋刺子”是一棵小小的毛虫,隐藏在枝叶间,能用身上的毛刺蜇人。要是不小心误刺了,又疼又痒会持续好几天。
⑪低处的摘完了,我就要上屋顶摘了。本来,屋顶是孩子的禁区,但是为了摘枣,规矩在这一天也可以例外。小孩子很轻,往往踩不裂屋顶的青瓦,况且万一孩子滑到,还有成年人守在屋檐下,随时能伸手接住。于是,上屋顶就成了我的事。上了屋顶摘不了多久,就要用到竹竿了。
⑫对我来说,摘枣只是游戏的前奏,打枣才是游戏中最有趣的高潮。
⑬一颗颗枣子摘到手里,还要小心洋刺子,还能有什么乐趣?但是屋顶上的世界可不一样,挥动手中的长竹竿,挨打着枣树间半红半青的果实,那感觉就像是挑乱满天的繁星。叮叮咚咚,一颗颗枣子从天而降,落在地上,落在屋瓦上叽里咕噜滚下去,或者直接落在大铁盒里发出一声脆响。哪有比这更有趣的事情呢?
⑭在这个瞬间,我站得比全世界还要高,挥舞着竹竿,仿佛在做一件捅破天的事,怎么能不骄傲呢?这可是连大人都做不到,只有我能做的事情!
⑮许多年已然过去了,当写下这篇童年记忆的时候,我搬上楼房已经几十年了,童年的枣树几乎已不复存在。可是妈妈说的那句“七月十五红圆儿,八月十五落竿儿”,我还是时时想起。我庆幸此时我不是在异乡,我也庆幸今天不是十五,否则,这时会红圆儿的,应该不只是两颗枣子吧。
(1)、短文围绕“童年的枣树”,按顺序写了四方面的答:在下面方补充相应的答。看枣树——————
(2)、短文描写枣子由青变红的过程是:青得翠绿→→染上一圈儿红晕,长出鲜红的斑斑点点→。(3)、短文第⑬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结合关键词句格这样写的好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下列对文中第⑭自然段作者感到“骄傲”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在树上挥舞着竹竿打枣,做了大人都不敢做的事。 B、“我”站在胡同小院里打枣,真的做了件捅破天的大事。 C、“我”能站在高高的屋顶上打枣,这是大人做不了的事。 D、“我”家的枣树很长挺拔,果实累累,“我”打的枣子最多。(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至少写出两个方面)(6)、短文中,枣树在作者的童年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顾你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事物也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又承载了你怎样的回忆和情感呢?简要写一写。 -
7、阅读课内文段和链接材料,完成练习。
【文段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当时很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法:“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此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此泰山还要重的。
【文段二】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能别人批评指出。②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③只要你说得好,我们就改正。④所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昌龄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链接材料: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还参加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群众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寨县(今延安市安寨区)执行烧炭任务,即将挖成的炭窟突然塌方,他为救战友而牺牲。
(1)、该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回忆上学期学过的《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我知道“给人民当牛马”的人的死就是“”的,这样的人物除了张思德、鲁迅还有;“骑着人民头上“的人的死就是“”的,这样的人都有。(2)、结合文段一、说说“为……而死与“替……去死”在表达感情上的不同。(3)、该文段二,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完成了画的思维导图。(4)、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前后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5)、请结合文段和链接材料,说一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
8、张梓昕读完同学们制作的这本红色诗集后,觉得受益匪浅,想推荐给身边的好友阅读。请你替他简要写上两条推荐的理由。
-
9、活动期间,同学们搜集了一首首红色诗词,制作诗集。下列诗词不适合收录在诗集中的是( )A、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B、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10、宣传委员王海正策划一期以“奋斗的历程”为主题的黑板报,以下材料不适合出现在课标报上的一项是( )A、《飞夺泸定桥》 B、《囚歌》 C、《匆匆》 D、《狱中联欢》
-
1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诗文中蕴含着传统文化。“ , 轻烟散入五侯家"描绘了寒食节的习俗,“ , 脉脉不得语”表达了诗人对牛郎、织女相隔而无法在一起的慨叹。(2)、诗文留世,表达人生志向。诗人李贺用“何当金络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愿:诗人于谦拥“ , ”表明自己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3)、警句在耳,值含人生哲理。名句“ , ”启示我们,不要总以为自己足够努力了,还有比自己更努力的人;“ , "劝导我们要及时行孝,陪伴父母;“ , 忠言逆耳利于行”告诫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
-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 , 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 , 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 , 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照样子,写一种大家喜爱的美食)(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作者运用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了李大钊先生面对敌人审讯时的形象,请你也运用这种方法从下面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几句话。
淘气的弟弟 温柔的妈妈 严厉的爷爷
(3)、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发挥想象,写一写人物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乐乐这次的单元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被老师当成范文展示,他走在回家的路上,。
乐乐和好朋友闹矛盾了,他走在回家的路上。
-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在诗句“荷尽已无孳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菊花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C、《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也完全相同。 D、《十六年前的回忆》)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根,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4、下列作家、作品、主人公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尔基《童年》——阿廖沙——和小茨冈成为好朋友 B、塞尔玛·拉格洛芙《骑鹅旅行记》——尼尔斯——到鬼屋寻宝 C、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解救“星期五” D、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带贝琪走出山洞
-
15、下列句子,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③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④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6、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拔得头筹。 B、他还没走进屋,就轻轻悄悄地嚷开了,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啊。 C、在卫国戍边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他们是死得其所的。 D、马上就轮到我们班进行拔河比赛了,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
17、下面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终日不成章(文章) B、人固有一死(固然) C、烈火焚烧若等闲(随随便便) D、轻烟散人五侯家(泛指权贵豪门)
-
18、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匍匐(fǔ) 嘹亮(liáo) 追悼(dào) 截然 心平气和 B、军阀(fá) 惆怅(chóu) 泪潸潸(shān) 肿胀 五湖四海 C、吹嘘(xū) 荒芜(wú) 商业簿(bù) 徘徊 念念叨叨 D、挑拣(jiǎn) 掺和(cān) 敦厚(chún) 依偎 焉知非福
-
19、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书有着神奇的力量,能diǎn rán你心中的希望,能让fá wèi的shí guāng充实起来。有书的日子里,生活处处充满了míng mèi的阳光。在书中,我们认识了许多gé mìng英雄,他们为了将人民从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在面对mó guǐ般的fěi tú时,毫不畏惧 , 经受住了yàn jùn的考验。他们的精神永远铭记值得我们。
(1)、根据语境,看拼音,将词语写在下面。(2)、与语段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但说法不同的四字词语还有:、。(3)、画线的句子是个病句,应改为:。 -
20、小鸡在河边的草地上看到了什么?它遇到了什么危险?是谁救了它?仔细观察图片,用几句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