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专项阅读(感受文章主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即定林寺。公元423年(南朝宋景平二年),僧人慧觉于今南京钟山创建定林寺。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作者落职闲居家乡。③绕:环绕,围绕。④杖:拐杖。

    (1)、下列对“临溪放杖依山坐”中的“临”理解正确的是(   )
    A、将要,快要 B、遭遇,碰到 C、挨着,靠近 D、从上向下看
    (2)、溪水环绕着房屋,青山在白云间,由此可知,诗人笔下的“溪”“山”分别具有的特点。
    (3)、诗句“溪鸟山花共我闲”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之情。

    A.纵享山水,闲适自得    B.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    C.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诗歌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结合注释,请你用生动的语句描述画面。
  • 2、下列有关课文《古诗三首》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用绝色美女来比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 B、王维的《鹿柴》这首诗能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C、《望天门山》中前两句诗写出了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D、这三首古诗中,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美好的山水美景。
  • 3、乔乔要完成一幅“诗配画”作品,下列诗句最适合拿来描绘右图的是(   )

    A、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4、请你运用多感官进行观察,下列诗句没有描写声音的一项是(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5、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门中/断/楚江开 B、两岸/青山/相对出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欲把/西湖/比/西子
  •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碧水东流至此(回旋) B、水光潋滟晴好(方向) C、返景入深林(夕阳下的景色) D、把西湖比西子(欲望)
  • 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①mā

    ②mǒ

    ③mò

    ⑴夕阳西下,天边出现一红彤彤的晚霞,美丽极了!

    ⑵在路人的指引下,我拐弯角终于找到这处名人故居。

    A、②③ B、②① C、③① D、③②
  • 8、综合性学习
    (1)、【鸟诗款款】下列诗句分别观察了鸟的什么特点?选一选。(填序号)

    A.外形    B.声音    C.栖息地    D.迁徙习性

    阴阴夏木啭黄鹂长风万里送秋雁爪利如锋眼似铃

    (2)、【鸟意深长】中国文化赋予鸟不同的象征意义,请你选一选。(填序号)

    A.吉祥如意    B.不祥与灾祸

    C.哀愁与思念        D.和平与安宁

    ①鸽子②凤凰

    ③杜鹃④乌鸦

  • 9、拓展阅读

    ①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当我看了灰椋鸟的录像,就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②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竹林和高大的刺槐林。同伴忽然喊道:“灰柿鸟!”我向西南边远远望去,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③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能听到它们“啁啁”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很快找到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④夕阳西沉,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梭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喳喳,整个刺槐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⑤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第①自然段简要写了灰椋鸟的两方面的特点,点明了它给作者的最初印象是
    (2)、文章描写了作者来到林场看到的情景,请照样子把示意图补充完整。

    (3)、下列对文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群整群”“浩浩荡荡”等词从视觉上展现了鸟儿归林时壮观的场面。 B、“啁啁”“叽叽喳喳”等拟声词从听觉上让人感受到鸟儿归林的热闹。 C、灰椋鸟“陆续投入刺槐林”中的“投入”表现了它们飞倦后想早点回巢安眠。 D、“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让人感受到鸟儿亲密友好的场景。
    (4)、结合全文,作者写灰椋鸟以及树林,是为了赞美
  • 10、专项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①正是鸟儿引伴呼朋交配孵化的季节。我找来一个纸盒立在窗台上,希望斑鸠能住进我为它们建造的简陋房子里。我在窗台撒了一把小米,相信鸟儿定然会来。

    ②第二天,我听见咕咕咕的叫声。两只斑鸠衔着树枝一前一后飞落在窗台上。以后数日,两只鸟儿一起营建它们的窝巢。不久后,两枚雪白的鸟蛋就静静地躺在窝巢微凹的中间,拇指大小,新鲜光洁,在西斜的阳光中,泛出如羊脂玉般温润的光泽。

    ③接着开始孵化。斑鸠是雄雌共同承担孵化任务的。它们每天轮换,护佑着两个小生命。阳光照过来,斑鸠沐在午后的暖阳里,神态安详,银灰色的毛羽熠熠生辉。

    ④雏鸟出壳了!斑鸠雏鸟像两颗椭圆的肉蛋儿,肌肤呈藏青色,浅浅地铺一层乳白色的绒毛,细脖子,大脑袋。两只亲鸟轮番衔食回来,鸟娃张开小嘴吱吱叫着。斑鸠将胃里的食物吐出来,雏鸟把喙伸进亲鸟嘴里吞食。我拉开窗户想要拍摄,鸟儿突然愤怒了,张开两扇翅膀,随时准备扑过来。我只好放弃。

    ⑤天地间生命无数,虽样貌有别,但每一种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并且被呵护。

    (1)、短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观察了斑鸠。
    (2)、仔细读第②自然段,斑鸠的窝主要材料是 , “”和“”写出了鸟蛋的颜色和大小,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观察非常
    (3)、作者为什么相信鸟儿定然会来?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作者放了纸盒在阳台。 B、因为正是鸟儿交配孵化的季节,需要食物、住所。 C、因为作者对鸟儿很友好。 D、因为作者撒了一把小米在窗台,可以引来斑鸠。
  • 11、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语句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   )红色的眼球闪闪发光,就像两颗晶莹的红宝石。

    ①隔壁李叔叔养了两只鸽子,浑身的毛就像披着一件雪白的风衣。②它们都有一双圆圆的眼睛。③眼球的周围还镶嵌着一圈金边。④看起来十分美丽。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 12、下列对课文《搭船的鸟》内容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生动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作者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对翠鸟的外形特征进行了细致观察。 C、作者在观察翠鸟时,不但观察了翠鸟的静态,而且观察了翠鸟捕鱼的动态变化。 D、本文描写了“我”在森林里观察翠鸟的过程,表达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 13、生活中从不缺少美,阅读乔乔的观察日志,完成练习。

    观察时间:2025年10月20日

    祖父的园子真美啊!你看,一丛丛菊花qiāo qiāo____绽放,姿态万千;你听,一声声鸟鸣____;你闻,一阵阵果香味扑鼻而来。鸟儿满身cuì lǜ       yǔ máo     一双翅膀扑扇着在阳光下闪着绿莹莹的光。母亲gào su____我,它bǔ yú____时非常敏捷,一俯一冲,便将鱼tūn____下去了。

    (1)、读拼音,在括号里填写正确的字词。
    (2)、下列词语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调皮可爱 B、悦耳动听 C、五彩斑斓 D、美丽优雅
    (3)、下列观察方法,在乔乔的日志中没有用到的是( )
    A、用耳朵听 B、用鼻子闻 C、用嘴巴尝 D、用眼睛看
    (4)、文中画横线句中,作者观察的重点是鸟儿的(   )
    A、大小 B、翅膀 C、形状 D、颜色
  • 14、【材料一】对于农民来说,秋天是成熟结果的季节,是享受丰收喜悦的季节,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从节气上看,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在我国使用已有两千多年之久。“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以及植物生长规律的变化,综合了天象、气象与物象,并通过对时间的掌握来指导生产,安排生活。

    (1)、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考虑了以及植物生长规律的变化,综合了天象、气象与物象,并通过对时间的掌握来
    (2)、请结合材料中描述秋分的语句,推断下列诗句中表现秋分景象的一项是(   )
    A、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饥。 B、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C、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D、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3)、请你想象秋收的景象,仿照下面《丰收》里的诗句,再写四行小诗。

    南瓜在地上滚来滚去,

    调皮得像邻家的小孩。

    秋天的欢乐啊,

    无处不在!

     

  • 15、除了登高,对古代的文人墨客而言,每逢秋天,不得不看的就是菊花了。

    菊花有着多重象征意义。其中一种是指代高尚、恬然的君子。“采菊东篱下”不仅是写诗人陶渊明采菊的动作,而且象征着他有像菊花一样清高的品格。白居易也在《咏菊》中写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赞美。

    (1)、菊花有着多重象征意义。从“耐寒唯有东篱菊”一句可知,诗人白居易赞赏了菊花的品格。
    (2)、从古至今,菊花一直深受人们喜爱。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完成练习。

    2025年10月18日,第十五届中国菊花展在开封开幕。展出的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蛟龙的爪子,张牙舞爪;有的像节日的礼花,竞相绽放   ▲      ▲   。娇美艳丽的菊花,为全国游客献上精彩纷呈的花卉盛宴。

    ①联系下文,我知道“千姿百态”是形容

    ②观察图片,仿照文中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句子,描写菊花的姿态。 

  • 16、在古人眼中,登高不仅能强壮体魄,更是一个赏秋色、吟诗对饮的绝佳机会。在登高时,诗人常常有感而发,即兴赋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而另一位白发老人也是“登高爱好者”,他就是杜甫。杜甫听着猿猴悲哀的啼叫,看着深秋的景物,生出了万千思绪,他想到自己年老多病,又漂泊他乡,能和自己做伴的,就只有“万里悲秋”,于是写下了《登高》这首诗。

    (1)、从材料中,我知道古人喜欢秋天登高的原因:
    (2)、乔乔要为同学们朗读下面的《登高》,根据材料内容,最合适的背景音乐是 (   )

    登高(节选)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A、舒缓悠扬的《日光海岸》 B、欢快愉悦的《小河流水》 C、激越有力的《江河水》 D、缓慢忧伤的《月光下的云海》
  • 17、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句子练习。

    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小狗,它们有着____般闪亮的眼睛。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能梦见它们。每当我匆匆离家,到火车站时,它们都会兴冲冲地想要跳上火车,但车窗没有打开,它们一次次滑落。在梦里我还能真切地听到它们急得用爪子抓挠火车车皮的声音,刺耳极了。后来,我得到消息,它们每天都走很远去车站等我,可是我再也没回去过。梦中那刺耳的抓挠声依旧在耳畔萦绕就像寂静夜晚里响起的风铃声让人辗转难眠

    (1)、根据提示,用比喻句补写语段中的句子,描写小狗的眼睛。
    (2)、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观察加点部分,仿写句子。

    (3)、从画横线的比喻句中,我们读出了作者对小狗的思念之情,请仿照句子并根据提示,把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我有一个妹妹,她特别爱说话,声音又好听,就像(写出喜爱之情)。但有时也让我很苦恼,我正在写作业,她却在我旁边说个没完没了,就像(写出厌烦之情)。

    (4)、读到语段中的“兴冲冲”一词,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
  • 18、感知冬的静美:下面描写冬天景象的句子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洁白的雪花轻轻地飘落在安静的屋顶,安静的屋顶边沿挂着亮晶晶的冰柱,____,家家户户的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

    A、亮晶晶的冰柱闪耀着五彩的光芒 B、洁白的雪花在空中快乐地跳舞 C、安静的屋顶下面是一片宽阔的雪地 D、亮晶晶的冰柱垂向家家户户的窗户
  • 19、发挥想象,续写句子。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 , 在。(照样子,续写句子)
    (2)、夏日炎炎,树叶打着卷儿,小狗热得吐出了舌头,热得热得。(照样子,续写句子)
    (3)、拇指姑娘的房间大变样了。这里有用草叶编成的小床,有 , 有。蜜蜂为她送来香甜的花蜜,荷叶为她送来甘甜的露水,鸟儿为她送来
  • 20、照样子,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事物。
    (1)、杨梅圆圆的,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照样子介绍一种水果)
    (2)、翠鸟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鹦鹉漂亮。(照样子描写一种小动物的一种外形特点)
    (3)、风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雨会在 , 雷云在。(照样子描写神奇的自然现象)
    (4)、美丽的南江世界闻名的光雾山,神奇秀丽的小巫峡,还有美味可口的黄羊。(仿照例句描写你家乡的特色)
上一页 257 258 259 260 2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