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山林之美”文案。
美在山林。美是横跨在天边的____,是徘徊在山顶的____,是缭绕在山谷的____,是回荡在林中的____。美是在草丛中的蟋蟀,美还是在花丛中的小蜜蜂。美是成群结队的大雁比翼而飞,美是五彩斑斓的蝴蝶翩翩飞动,美是急急匆匆的归鸦朝窠里飞去 , 美还是____。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案的第二句,使句子完整通顺。A.一抹夕阳 B.一缕云雾
C.一道彩虹 D.一声鸟鸣
(2)、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动词,让景物生动起来。(3)、运用修辞手法让表达更优美。下面句子与文案中加点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是哪一项?( )A、雪花飘洒,似仙女散花,似精灵舞蹈,又似袅娜地开放的花…… B、春天的庭院里,有形状各异的假山怪石,苍翠优美的花坛盆景,肆意攀缘的藤萝翠竹,漫步其间,怡然自得。 C、我仿佛能看到梅里雪山的雪峰,听到多瑙河里的声音,闻到塞纳河畔的花香。 D、他在思考石像的姿态,面目该怎样,小到一个手指、细到一根头发又该怎样。(4)、文案结尾,“美”还能是什么?仿照加点部分写一写。 -
2、“四季之美”文案。
lí míng____时分,天边泛起一抹 hóng yùn____,倏忽间,整个世界都亮了;yè mù jiàng lín____,不可计数的 yíng huǒ chóng____悄无声息地闪烁着,鸟儿鸣叫却不聒噪,给人以xián yì____之感。春日湖畔踏青,划桨泛舟;夏日旷野散步,园中野餐;秋日果实累累,层林尽染;冬日风雪更替凛冽漫长。四时景物令人yìng jiē bù xiá____,真叫人xīn kuàng shén yí____。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补全文案。(2)、给文案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湖畔(pàn) 悄无声息(qiāo) B、聒噪(guō) 不可计数(shǔ) C、划桨(jiǎng) 果实累累(lěi) D、凛冽(lǐng) 风雪更替(gēng)(3)、与“不可计数”意思最不相近的是哪一项?( )A、数不胜数 B、屈指可数 C、不胜枚举 D、不计其数 -
3、学校为本次活动开设了“,我想对您说”投稿通道。回忆过往点滴,相信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父母说。请你选择父母中的一个为对象,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聚焦你们之间最难忘的事,用书信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
4、梅干菜烧肉
①母亲是广东潮州人,会烧菜,能把豆腐和白菜帮子烧出红烧肉的色香味。但她很少有时间做饭。全家五口全靠她一人在废品加工厂做工的工钱糊口,每个月不足20元。那个厂离家有十几里路,她每天天亮前出门,晚上快半夜才到家。
②我念完初中,看着已经变卖一空的家,看着母亲干枯憔悴的脸,决定不读书出去做事——去一个沙洲农场种棉花,去了就是工人,每月可以拿工资,半年回家一次。
③过年的几天假期,母亲白天特别忙,除了忙一天两顿饭,还要料理我从农场带回的棉花,给我做被子。除了忙活这些,母亲还有些事总是在我们几个都睡熟以后才做。到我动身返回农场的那天早上,她指着一只堆得老高的竹篓说:“这是给你带去农场的。”“什么啊?这么多!”我很惊讶。母亲淡淡地说:“就是一床棉被。”
④我们早早赶到公交车站,却好长时间见不到车来。母亲口中说“莫急莫急”,我知道这是说给我听的,其实她心如刀绞——车票是预先买好了的,如果误了车,就等于废了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⑤好不容易到了火车站,一下公交车,母亲抬上竹篓,就飞快地跑起来。她在前,我在后,跑了几步,我就感觉到母亲的步子乱了,一个趔趄接一个趔趄,最后跑不动了。我不由得一个劲儿埋怨母亲:“不是说就一床棉被吗?这么沉?”母亲喘气说:“你一个人在外面,我照顾不到,能带就多带些。”等我们挣扎着进了站,发现还要翻过一座高高的天桥。此时,我坐的那趟车的预告汽笛忽然响了。母亲立刻像疯了一样弯下腰往天桥的台阶上爬。我在后面紧紧地抓着竹篓,生怕它压上前面几乎已经缩成一团的母亲。就在离下天桥还有几个台阶时,母亲忽然腿一软,栽倒在地上,她急忙叫道:“快,儿啊!就几步了!”我顾不得心疼,立刻冲到前面扯起竹篓,拖到车门下边,在列车员的帮助下,终于把竹篓弄到了车上。
⑥此时车窗外,母亲已经站起。列车开动时带起的风,卷起了她破旧的衣服和已经花白的稀疏的头发。她抱着月台上的站牌柱,失神地望着车开的方向。
批注:____
⑦到农场后,我打开竹篓,那床棉被下面居然有那么多的瓶瓶罐罐:砂糖、猪油……其中居然有那么大的一罐梅干菜烧肉!我终于明白了母亲在那些深夜的忙碌,心里顿时酸酸的。尤其是那些瓶瓶罐罐都已破碎,那是母亲跌倒时摔碎的。我怔怔地望着散在玻璃碎屑中的梅干菜烧肉,一夜无眠:……
⑧再次回家过年,我才知道,一年前那次跌倒,母亲胫骨韧带撕裂,难怪母亲当时抱着月台的站牌柱。
⑨在那之后,不管是陆地、海上、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满怀忧虑地为我送行。
(有删改)
(1)、结合文章第⑤~⑦段的内容,梳理场景和“我”的心理变化。
(2)、第③段中有多处内容与下文形成呼应,请结合相关内容补全表格。第③段内容
下文呼应的内容
母亲抬着竹篓跑不动
白天特别忙,在“我们”睡熟后还在忙
(3)、细节流露真情。对第⑥段中画双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写在下侧批注框内。(4)、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之后的旅途上都有母亲的身影?谈一谈你的理解。(5)、文章以“梅干菜烧肉”为题,有什么好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5、【选段一】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下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选段二】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这些动作,我感受到:____
(1)、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感人的场景,请分别概括场景的主要内容。选段一:
选段二:
(2)、找出选段二中描写父亲爬上月台的动作的词语,并在框内写下批注。(3)、两个选段都描写了父亲的背影,根据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选段一中描写“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是为了体现父亲的勤劳。
②选段二中“蹒跚”“慢慢”等词语写出了父亲的年迈、肥胖,表现了他的不易。
③两个背影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言却深沉的爱。
-
6、明明说勤俭节约的父母是他的榜样,这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小李表示,以前他花钱大手大脚时,父母教育他要“ , 戒奢以俭”。小丁深表认同,他说:“一粥一饭,;半丝半缕,”每一餐饭、每一丝线,都应珍惜,因为‘克勤于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7、不同的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怎么看待图中两位妈妈的做法?请发表观点,并说明理由。
诗歌朗诵比赛结束了,乐乐和华华的成绩都不理想。

-
8、宣讲活动后,班级打算围绕“父母之爱”出一期主题班刊,请你协助完成。(1)、给下面的导读语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②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责任心、高尚的人。
③从上古时期“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④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孝”则贯穿了整个社会发展史。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2)、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父爱是一把大伞,为我遮风挡雨;父爱是 , 为我;父爱是 , 。
(3)、从呱呱坠地到如今,父母陪我们走过了许多“第一次”,每个“第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选择一个话题,写一写你和父母某个“第一次”的场景。A.第一次和父母争吵
B.第一次心疼父母C.(自选话题)
我选择话题:
-
9、下面演讲稿中的句子都出现了省略号,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哪一项?( )A、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B、“你听话,要好好读书……”父亲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C、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这些父亲做的玩具,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D、记忆中母亲亲手为我缝制的那双布鞋是那么朴素,那么熟悉…
-
10、同学们的演讲稿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是哪一项?( )A、运动会期间,赛场上传来的锣鼓声和欢呼声震耳欲聋。 B、我回到家里,恋恋不舍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 C、弄丢了爸爸送的珍贵礼物,我失魂落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D、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不要失去信心,你写的文章精彩极了!”
-
1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组?( )A、严夏 教训 B、权利 抽像 C、偏辟 采排 D、谨慎 誊写
-
12、下面是某同学的演讲稿的一部分,读一读,完成练习。
《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父母之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kù shǔ____里,母亲máng lù____于缝纫(rèn rèng)机前给我挣(zhēng zhèng)钱,那shòu ruò____的jǐ bèi____让我心酸;父亲带我逛miào huì ____,给我缝补棉被,因xīn téng____我还要给我花冤枉(wàng wǎng)钱……这些不可mó miè____的琐屑(xiè xuè)小事,只要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发现,就能lǐng luè____其中的爱。
(1)、根据拼音,把演讲稿补充完整。(2)、为把演讲稿读正确,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
13、如果你想把上文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这个故事情节简要地讲给你的同学听,就需要让它变得短一些,简单一些。请你把这个故事缩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给你的同学。注意,缩写后的故事要完整,不能改变原意。
-
14、梁山伯与祝英台
【场景一:十八相送】
①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信中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祝英台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
②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③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前面来到一条河,河里游着一对鹅,公鹅就在前面游,母鹅后面叫哥哥。”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④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装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红装女啊!”
⑤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她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⑥他们相送了十八里,来到河边,二人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七月七日到祝家相亲。梁山伯远远望着河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了。
【场景二:化蝶双飞】
①花轿抬到半路,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丫鬟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②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进了坟墓,坟墓立刻合拢了。
③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出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蝴蝶,叫作梁山伯和祝英台呢。
(1)、阅读短文,从下面这套“梁祝”主题的邮票中,将梁祝故事中的这两个经典场景选出来。①十八相送是;②化蝶双飞是

A B C D E
(2)、请根据短文内容,将下面的场景补充完整,并给相应场景选择合适的配乐风格,填入配乐风格栏。(配乐风格:①欢快活泼 ②低沉悲壮 ③舒缓轻柔)
(3)、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请你从文中各挑一处简单概括。第一处:
第二处:
(4)、把场景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你真是呆头呆脑!”好不好?为什么?(5)、对祝英台给“九妹”和梁山伯做媒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A、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梁山伯。 B、想把梁山伯骗来再见面。 C、想让梁山伯来祝家向她提亲。 D、想要戏耍呆笨的梁山伯。(6)、结合资料袋及文中祝英台的行为,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祝英台?写出理由。【资料袋】在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常常是由媒人中间牵线,若双方父母同意,一桩婚事就算办成了,男女双方在婚姻大事上没有丝毫的自主权,他们甚至直至新婚之夜前都不会见面,连对方的高矮胖瘦也不知道。
-
15、八仙过海
【材料一】小徽章 大文化
北京冬奥会的徽章中,有一组是以八仙过海为主题的,这一组承载了文化意义。高台跳雪的曹国舅,单板滑雪的吕洞宾等,每个设计都寄托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景。
【材料二】《校园民间故事集》部分目录
第一章金牛和银蝉………………3
搁工鸟……………………8
雄鸡两只角………………12第二章牛郎织女……………………23
嫦娥本月……………………28第三章婆婆碗…………………………52
三兄弟淘金…………………55
卖汤圆…………………………61【材料三】
八仙过海的故事
王母听说世间有八位扶危济困的好神仙,就邀请他们参加蟠桃大会。八仙受邀,龙王非常丧气。他经常施云布雨,贡献也不小,若论功行赏,他凭什么不在邀请之列。蟠桃会后,八仙们来时路上的一片桑田竟变成滔滔沧海。吕洞宾提议:“咱们各显神通,漂过去怎么样?”只见汉钟离以芭蕉扇为舟,一跃站于扇上漂走了。其余各仙不甘示弱。铁拐李晃晃悠悠乘着铁拐杖。紧跟着,何仙姑驾着她的荷花,蓝采和乘着他的花篮,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曹国舅紧随其后。龙王异常恼怒,虾兵蟹将拿着武器浮上水面,将蓝采和拖入水中。“好个龙王!刁难不成,还捉我兄弟!”铁拐李气愤道。他解开葫芦,喊一声“收”,东海就干涸了。其余神仙搬来泰山,一下把龙宫压在山下,龙王费劲地钻出来。吕洞宾道:“龙王为何捉我兄弟?”龙王只好放人:“都是虾兵蟹将添乱,望谅解。”“这海水也是虾兵蟹将弄出来的吗?”龙王憋红脸深施一礼。众仙挪走泰山,霎时东海又波浪滔滔。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小徽章 大文化”指的是徽章结合了中国民间故事和冰雪竞技,寓意深远。
②龙王嫉妒八仙参加蟠桃大会,将桑田变为沧海,惹得众仙搬来泰山。
③八仙过海的目的是营救掉入水中的蓝采和。
(2)、材料三的故事将被选入《校园民间故事集》,可以把它收录在( )。A、第一章 B、第二章 C、第三章 D、都可以(3)、下列关于材料三的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小航发现爷爷讲的《八仙过海》和材料三的情节不同,就认定是爷爷讲错了。 B、我从“其余神仙搬来泰山,一下把龙宫压在山下”感受到了故事的不可思议。 C、八仙受邀蟠桃大会的主要原因是王母没有见过这八位扶危济困的好神仙。 D、八仙过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学会借助他人优势渡过难关。(4)、材料三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很简略,请发挥想象把这处情节写具体。 -
16、请你制作民间故事人物推荐卡,将这个人物推荐给同学们。
推荐卡
我向同学们推荐的人物是 , 理由是:
-
17、将第③首诗补充完整,并将诗歌序号填入对应故事下的横线上。
①山上桃花红似火,
一双蝴蝶又飞来。——史承豫《荆南竹枝词》②筑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贞妇啼呜鸣。——贯休《杞梁妻》③ ,
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牛郎织女》 《孟姜女哭长城》 《梁山伯与祝英台》
-
18、下面是同学们准备的连环画。读一读,按要求完成练习。
A B C D

相依为命 遇见织女 喜结良缘 鹊桥相会
【资料袋】连环画《牛郎织女》简介:《牛郎织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遥望星空展开想象的结果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1)、以上牛郎织女连环画中,画面与情节不对应的是。(填序号)(2)、下面是第一张图片的配文中牛郎说的话,读一读,改为转述句。
牛郎对老牛说:“我离开了哥哥嫂子,从此我们相依为命,一起生活。” -
19、关于民间故事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民间故事的情节夸张,充满幻想。 B、民间故事有很多异想天开的成分。 C、民间故事大多以书面形式传播。 D、民间故事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经久不衰。
-
20、简要概括下面的民间故事,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相传,济公算出来有一座山峰要从远处飞来,劝村民赶快离开,村民都不相信。济公急得背起正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民们气得追了出来。突然,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倒了整个村庄。大家这才明白济公抢新娘的原因。这座山峰就被称为“飞来峰”。
A、济公抢新娘。 B、济公智救村民。 C、山峰压倒村庄。 D、天降飞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