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我是星星,从苍穹坠(duò)落在绿茵中。 B、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yǐ nǐ)。 C、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fù yù)。 D、我婆娑(pó suō)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
2、填空题
《花之歌》的作者是 , 他是(国别)著名诗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在战场上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的炮火打着,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 , 最终壮烈牺牲的故事,歌颂了邱少云、、的崇高革命精神。
-
4、句子演练。(1)、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①加点词语表示____关系。下面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具体写出了志愿军隐蔽点与敌人的距离很近,容易被发现。
B.强调天渐渐亮了,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敌人的各种情况。②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2)、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写成陈述句) -
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宁愿……也不……
(1)、邱少云牺牲自己,破坏革命纪律。(2)、邱少云从火里跳出来,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痛:①悲伤;②极,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③疼。
(1)、我盼望痛痛快快地打一仗。(2)、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一定很痛苦。(3)、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把敌人狠狠打退。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地蜷腿
的战斗
的小山沟
的茅草
地打一仗
地响
-
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山坳
(ào yòu)干涸
(hè hé)蜷腿
(quán quān)伪装
(wèi wěi) -
9、《灯光》本文是按照“现在一过去一现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我”从回忆起(人物),再写的过程,最后又写回 , 表达了“我”对战友的之情。
-
10、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灯光”为题,表明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这样的人勇于牺牲,用生命点亮中华民族的解放之光,我们伟大的祖国最终才能迎来光明的未来。 B、“灯光”是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对灯光的描写,表达了先烈对光明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C、以“灯光”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天安门广场上无数盏灯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赞美。 D、郝副营长为了后代能在灯光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换来胜利,这灯光是生命之光,胜利之光,所以文章用“灯光”作为题目。
-
11、按要求写句子。(1)、广场上无数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2)、郝副营长说:“赶明儿胜利了,我一定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改为转述句)
-
1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
(1)、郝副营长只有22岁,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2)、战争胜利后,我们能用上电灯,能用上各种现代化家用电器。(3)、战士们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建筑
的围歼战
的沙柳林
的夜空
的亮光
的回忆
-
14、在正确的字形或拼音。
憧(chōng tóng)憬
电(纽 钮)
豫皖(wǎn wán)苏
围歼(jiān qiān)战
倚(yī yǐ)靠
璀璨(chàn càn)
黑魃(qū xū)䰧
千(均 钧)一发
(振 震)天动地
-
15、阅读理解
①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②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③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④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①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篮制服。②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③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④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⑤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⑥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⑦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⑧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⑨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1)、第1 自然段中总体描写的句子是第句,第2自然段中总体描写各兵种行进的句子是第句。(2)、第2自然段在描写各兵种行进时,分别从不同角度突出了不同兵种的不同特点:海军突出的是的特点,步兵突出的是方阵行进的特点,炮兵突出的是的特点。(3)、画横线的句子把战士们比作 , 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的形象。(4)、下面关于阅兵式场面描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开头”“接着”等表示顺序的词语依次介绍阅兵式,场面描写井然有序。 B、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让人感受到整个阅兵式的场面,又展现了各具特色的队伍。 C、注重描写人物的行为表现,渲染了喜悦、热烈的气氛,让人感受到人们激动的心情。 D、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使阅兵式场面描写丰富生动,读起来如同身临其境。(5)、阅读时,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完文段,你想到了什么?(不少于20字) -
16、读下列句子,对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②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A、句子①主要从会场布置方面衬托了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B、句子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阅兵式进行时现场的热烈气氛。 C、两个句子都写了动态的红旗,渲染了现场热烈的场面。 -
17、结合语境,根据后面括号内的提示写词语。(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形容力量强,声势大。)(2)、每当国歌响起时,每个人都会抬起头,这鲜红的国旗。(指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3)、这一天,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来的群众队伍。(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
-
18、根据拼音写字词。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huì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各国bīn客也都来到这里,参加开国大典。广场上旗帜飘扬,城楼檐下,八zhǎn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典礼开始了,毛主席xuān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zhèng fǔ今天成立了!”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掌声。接着,升国旗,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然后, yuè兵式开始,马蹄声, tǎn克声,飞机的 lóng lóng声⋯⋯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都无比欢喜和激动。
-
19、《开国大典》本文记叙了年月日在举行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的领袖风采。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宣告的宣告的掌声 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