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浙江湖州】乐乐发现,她不仅可以阅读纸质书,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碎片化阅读。请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事名称

    主人公

    经历的磨难

    结 局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王母娘娘阻挠,夫妻被银河分离在两边

    喜鹊搭桥,七夕相会

    《白蛇传》

    许仙、白娘子

    法海阻挠,白娘子被压雷峰塔下

    小青救援,全家团圆

    《孟姜女哭长城》

    范喜良、孟姜女

    丈夫被抓,为修建长城劳累而死

    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夫妻“相见”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祝英台

    祝英台被迫嫁人,梁山伯因思病逝

    变成蝴蝶,双宿双飞

    【材料二】

    光明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喜好调查表

    类 别

    文史类

    科技、科幻类

    故事类

    卡通画类

    学术知识类

    比 例

    2.7%

    13.8%

    45.8%

    32.3%

    5.4%

    【材料三】

    ①近年来,新的阅读模式逐渐流行。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②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很有好处的。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时事新闻,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③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会让人们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④碎片化阅读的好处和坏处是共生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每个人都要想办法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1)、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我们要学会在众多的书籍中进行选择。想知道如何选择一本书,应该重点读材料二。

    ②材料一中这四个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故事,结局大多是美好的。

    ③结合材料,我发现光明小学的学生课外阅读面很窄。

    (2)、阅读材料三,梳理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具体指什么,填写下表。

    碎片化阅读的好处

    获取快

    碎片化阅读的坏处

    容易形成思维惰性

    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得出的结论

    (3)、班级里开展了关于阅读的辩论。你支持哪方的观点呢?结合三则材料,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正方:我认为广泛阅读能汲取多方“营养”,让我们的知识面更广。

    反方:我觉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类书来读,读深、读透,收获更大。

    我支持的观点,理由:

  • 2、乐乐给妈妈复述了一节她很喜欢的民间故事选段。

    法海把许仙关在寺院里。①当白娘子得知许仙被法海抓走后,跑到金山寺请求法海放了许仙,可法海哪里肯听。②白娘子实在没有办法,③掀起滔滔大浪,浪潮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连忙脱下袈裟(jiā shā),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④任凭波浪再大,也浸不过去……

    (1)、乐乐在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时,在标明序号的①②③④处增添了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①白娘子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许仙。 B、②法海安慰白娘子:“许仙正在寺院闭关修炼,待出关便与你团聚。” C、③只好从头上拔下金钗,往空中使劲一挥, D、④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
    (2)、下列复述民间故事的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换一种人称来讲,这样更有新鲜感。 B、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C、可以把几个民间故事的情节融合在一起,进行随意混编。 D、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适当的“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 3、读了几则故事后,妈妈提出要考考乐乐。观察下列图片,按要求回答问题。
    (1)、给故事排序,填在图片下面的括号里。
    (2)、图三的内容让我联想到了《乞巧》中的诗句:“。”
  • 4、下面是妈妈和乐乐的对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与括号内的词语意思不同的是(    )。
    A、A B、B C、C D、D
  • 5、乐乐想向妈妈要一些零花钱买故事书,她正在和妈妈“谈判”,请你根据情境,完成习题。

    妈妈,我想申请一点零花钱来买民间故事书。民间故事是文学作品中的zhēn bǎo____,让我能在故事世界里穿梭、畅游。我可以跟随海力布,看他不顾小白蛇的dīngzhǔ____,执意在大山bēng tā____前拯救村民,最终牺牲;我还可以进入niúláng____织女的世界,看他们 jié hūn____,勤恳劳作,相互依偎、相互fú chí____……所以,请给我一点零花钱来买民间故事书吧!

    (1)、根据拼音在上面的括号中填入正确的词语。
    (2)、开场白中的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穿梭(chuān suō) B、牺牲(xī shēng) C、勤恳(qín kěn) D、依偎(yī wèi)
    (3)、“畅游”在词典中有以下两种意思,开场白中的“畅游”应该选第(    )种意思。
    A、畅快地游泳 B、尽情地游览
  • 6、根据歌词内容填空。

    歌曲《万疆》自发行以来就广受好评,根据上面的歌谱片段,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句改编自课文《》(节选)。原句是:“。”像这篇课文一样的爱国文章还有很多。有关爱国,林升如此质问:“?”陆游如此嘱托:“。”龚自珍如此期待:“。”梁启超更是让我们明白了“故今日之责任,”。

  • 7、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1)、魏征的名言“”,告诉我们尽管处在和平年代,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应该避免奢侈,注意节俭。《尚书》中的“”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2)、来到西塞山前,看到山青水绿、鸟飞鱼跃的景象,我不禁随口吟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两句词来。
    (3)、古人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山居秋暝》中“”道出了诗人的高尚情怀;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抒发了思乡之情;《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暗含着诗人的愁思。
    (4)、关于读书,《论语》强调“知之为知之, , 是知也”;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中“”告诉我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进步。
    (5)、老师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有三到,谓”。
    (6)、《白鹭》中描写白鹭瞭望的场景:“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 , 看来像是 , 而它却。”
  • 8、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1)、唐朝虞世南的古诗《蝉》中表现诗人高洁品质的诗句是:“。”
    (2)、表弟整天打游戏,你想用岳飞的话劝他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要到年老时徒自悲伤,你会说:“。”
    (3)、葛洪用“”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做最好的自己。听,陶渊明长叹:“及时当勉励,。”毛主席感慨道:“多少事,;天地转,。一万年太久,。”
    (5)、《乞巧》中“”表达了少女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6)、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就要到了,学校悬挂了这样一幅标语“”,提醒我们要常思农事的艰难,做到勤俭节约。
    (7)、弟弟花钱大手大脚,我想用司马光的“”来告诫他。
  • 9、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写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2)、七月初七这天,牛郎和织女终于见面了。(发挥想象,把情节写具体)
    (3)、这座电视塔高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它的外形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照样子,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图中松树的特征)
    (4)、银杏叶落在地面上。(把画面写具体)
    (5)、读下面的句子,思考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在横线上。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地方。
    (6)、试着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

    例: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 10、结合课文,下面对场景描写作用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A、让人感受到天气很热。 B、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工作环境很恶劣。 C、让人感受到房子里灯泡很多。 D、让人感受到房子里人很多。
  • 11、下列四篇课文的结尾中,与其他三篇结尾特点不同的是哪一项?(    )
    A、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忆读书》) B、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 C、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搭石》) D、……醒来,枕边一片湿。(《父爱之舟》)
  • 12、新橙同学准备在元旦联欢会海报上写一句宣传语,下列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欢乐今朝,畅想新年。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辞旧迎新,绽放活力。 D、欢乐迎新年,合力绘华章。
  • 13、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特点。 B、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C、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D、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 14、下列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他的声音像潺潺的溪水,轻柔而悦耳,让人感到无比宁静。 C、柔和的月光没有太阳那般绚烂夺目,但我却格外喜爱它的静美。 D、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 15、请选择一个词语,把词语的意思用具体的场景表现出来。

    气急败坏    畏首畏尾    应接不暇

    我选择的词语是 , 具体的场景:

  • 16、给下列词语归归类(填序号),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①足智多谋 ②诡计多端 ③处心积虑 ④呕心沥血

    ⑤兴高采烈 ⑥得意忘形 ⑦举世闻名 ⑧臭名远扬

    蕴含积极色彩:    蕴含消极色彩:

    选择词语 , 写话:

  • 17、请根据本学期所学,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填序号)。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①太平世    ②国民安

    ③夜不户    ④生灵涂

    ⑤家人亡    ⑥哀鸿

    ⑦流失所    ⑧人年丰

    (2)、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用实际行动,珍惜如今的
    (3)、《水浒传》中描述的那个年代,人们过着的生活。
  •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话与句尾括号里的词语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中国有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 B、阳阳在班级主题演讲中不敢上台,前怕狼后怕虎。(左右为难) C、阳阳每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去登长城。(望眼欲穿) D、敌人进村扫荡一无所获,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 1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A、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物了。 B、这个房间南北通透,空气很新鲜 C、妈妈在花店买了一束新鲜的百合。 D、会上,他提出的新鲜观点获得了一致好评。
  • 20、小尚整理了“强国梦”手抄报的语段,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袁隆平、孙家栋、黄旭华等科学家是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一生(zhuī zhú)____禾下乘凉梦,从未间断水稻研究。孙家栋爷爷带领科技人员不断(shì yàn)____,为“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作出了重要(gòng xiàn)____。黄旭华爷爷不辞辛苦,三十年如一日投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事业,最终取得成功,外国人对此感到(nán yǐ zhì xìn)____。

    正因为有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的祖国才挺起了(jǐ bèi)____,科学领域硕果累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继续(shù shuō)____中国故事,谱写(huī huáng piānzhāng)____,直奔美好的未来。

    (1)、阅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从未断:(    )A.jiān    B.jiàn
    ②核潜:(    )A.tǐn    B.tǐng
    ③硕果累:(    )A.léi    B.lěi
    ④直:(    )A.bēn    B.bèn
    (3)、小尚查了“辞”这个字,结合图片,他发现“辞”的本义对应的是第种解释。联系上下文,语段中“不辞辛苦”的“辞”应选第种解释。
    “2021年5月22日,敬爱的袁隆平爷爷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无比悲痛。”这里的“辞”应选第种解释。
上一页 194 195 196 197 1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