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读小全摘抄卡上的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持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衰。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佝一格降人材。

    (1)、卡片上有几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①“”改为“”②“”改为“”③“”改为“

    (2)、小全把“喑”和“擞”读错了,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是(    )。
    A、yīn shù B、ān shù C、yīn sǒu D、ān sǒu
  • 2、小全所在学校推出了“讲讲民间故事”主题活动,根据故事卡片,完成下面的题目。

    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jìn)声。她不住地哭,也不知道哭了多长时间,忽听轰隆隆一阵巨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这才露出万喜良的尸骨。

    正在一触即发之际,忽见金光闪烁,浊浪中闪出一条路来,原来曹国舅的竹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怀抱竹板在前开路,众仙在后紧紧跟随,任凭巨浪排山倒海,却奈何不了他们。四海龙王见此情景,十分恼火,又调动了四海兵将准备再战。

    于是,他藏在门后想看看是谁,结果发现一个很小很小的漂亮姑娘从柴堆里走出来,为他刷锅洗碗、扫地铺床,然后打开橱柜,拿出一块米糕吃了。

    (1)、根据故事卡片,我知道这三个故事分别是(   )。
    A、《孟姜女》        《八仙过海》        《白蛇传》 B、《白蛇传》        《八仙过海》        《刘三姐》 C、《梁山伯与祝英台》        《马头琴》        《田螺姑娘》 D、《孟姜女》        《八仙过海》        《田螺姑娘》
    (2)、关于讲述故事的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B、为民间故事来点儿小创作,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C、改变民间故事的结局,把一些或悲惨或凄凉的结局改成幸福而美满的结局,这样民间故事的主题才是积极向上的 D、变换故事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让故事更有趣
    (3)、课外,你读过哪个民间故事?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填一填。

    民间故事:《

    最喜欢的人物:

    喜欢的理由:

  • 3、仔细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它来源于牛郎与织女之间的故事。牛郎织女从相爱、jié hūn、离别,再到望眼欲穿等来一年一度的相会,这个故事jì tu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zhēn shì和向往。他们践行忠贞的爱情shì yán,相互扶持,勤恳踏实地过日子,酿造甜蜜幸福的生活。他们勤俭持家,相互依偎,诉说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向往美好的生活。七夕还被称为“乞巧节”。织女心灵手巧、善于fǎng shā织布,因此,民间女子拜祭她,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kěn) B、造(niàng) C、(jiǎn) D、(wèi)
    (2)、请你根据拼音,把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3)、小全认为“望眼欲穿”也可以换成俗语(   )。
    A、前怕狼后怕虎 B、盼星星盼月亮 C、吃水不忘挖井人 D、打开天窗说亮话
    (4)、小全介绍道:“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你看唐代诗人林杰在《乞巧》中就写道‘’,再现了民间女子乞巧穿红线的情景。”
    (5)、小全正在和同学们策划“鹊桥相会”舞台剧,请你帮忙把剧本补充完整。

    鹊桥相会

    道具:                                     
    主要人物:

    [七月初七这天,牛郎用筐挑着两个孩子,在鹊桥上与织女相见。]

    牛郎:织女,我们终于又见面了,你看咱们的两个孩子也长大了。

    孩子:

    织女:

    牛郎:

  • 4、古有英雄惺惺相惜,今有后人代代相传。小全摘录了一则与《将相和》有关的资料与同学分享,请你一起来阅读吧!

    2024年7月21日,话剧《将相和》在信阳市光山县的司马光剧院精彩上演,带观众重温了战国时期赵国丞相蔺相如与将军廉颇将相和好、同心辅佐赵国的历史故事。剧情围绕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廉颇的忠诚与自我反省展开。话剧版《将相和》凭借____的人物形象、____的戏剧冲突受到观众的喜爱。剧中,演员们在有限的舞台上,____出了“你追我赶”的戏剧性和紧迫感。剧情高潮迭起,让现场观众欲罢不能。

    (1)、阅读这则资料,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
    (2)、在分享资料时,小全漏掉了几个词语,请你帮他选一选。(   )
    A、灵巧        激烈        演绎 B、灵动        强烈        演绎 C、灵动        猛烈        演变 D、灵活        矛盾        演变
    (3)、分享资料时,小全还介绍课文《将相和》主要包含三个小故事,分别是
    (4)、小全还想了解更多有关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下列方法不适合的是(   )。
    A、阅读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网络搜索,输入“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然后点击相关资料阅读 C、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从中了解人物 D、去邯郸的赵苑成语主题公园学习那个时期的成语故事
    (5)、小全在搜集资料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段话,它描写的是以下哪个故事?(   )

    回车巷,位于战国时赵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现在是邯郸市着力打造的一处文化地标,以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典故为历史背景,是邯郸文化旅游必经之地。

    A、完璧归赵 B、老马识途 C、负荆请罪 D、声东击西
    (6)、小全搜到了一副与《将相和》有关的对联,上联:文相如顾全大局国为先。请你结合新闻以及课文内容,根据对联的特点,帮他找出下联。(   )
    A、将相齐心抗强敌 B、武廉颇勇改过错和为贵 C、国境线廉颇御强敌 D、一将一相同保社稷安康
  • 5、英雄丰碑不朽,历史警钟长鸣。学校正在举行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下面是学生代表小全的发言稿中的文字,请你仔细阅读,完成练习吧!

    九一八事变,这是每个中国人应当铭记的事件。千千万万同胞抵御qin luè,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zhù zào成钢铁chéng bǎo,换来如今的家国无恙。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狼子野心的体现,其背后有着详细的计划。他们gōng xiàn沈阳后,侮辱被俘的战士,真是可耻。此刻,庄严的残碑静静伫立,似无声诉说着那段苦难的历史。新时代下,jù jué忘记历史才能走得更远。九一八事变无时无刻不督促着我们自强奋进。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当胸怀天下以奋斗不息的进取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给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iè yù)        计(huá huà)        侮(rǔ rú)

    (2)、小全与同学交流这两段话。请你根据拼音依次写词语。

    (3)、听到发言稿中的“浴血奋战”,小艺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请你仿照例子帮她描述一下。

    例:左右为难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浴血奋战

    (4)、听了小全的发言,同学们纷纷抒发了自己的感受,请你将他们的发言补充完整。

    我读懂了画横线句子的主要意思:

    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 , 岁月不待人。”我们要想为祖国贡献力量,就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

    岳飞说:“莫等闲,。”我们要抓紧时间,奋斗不息,认真学习文化知识。

  • 6、准备绘制连环画,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哥嫂霸占家产,牛郎被赶走  ②互诉衷肠,快乐结婚  ③织女被抓,牛郎追赶

    ④身世凄苦,用心照看老牛   ⑤王母划河,夫妻相隔  ⑥得老牛相助,遇见织女

    ⑦初心不改,七夕相会   
    ⑧男耕女织,幸福生活

    ⑨王母惩罚其他仙女,派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上面的情节排序:
    (2)、小全发现,故事讲述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次要的人物、情节可以忽略,如上述情节中的可以忽略。
    (3)、小全准备给情节绘画,帮他补充画图说明。(如果你技高一筹,还可以画一画)

    画图说明

    画面中的景物:

    画面中的情景:

    为画面配文:

  • 7、梳理课文《牛郎织女(二)》的内容,填一填。

    读课文时,小全抓住故事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来把握事情的线索,如“从此、”等。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故事的脉络,最终梳理出:婚后幸福生活—

  • 8、读读下面拆分的重点情节,完成练习。

    【情节一:男耕女织,幸福生活】婚后,牛郎和织女男耕女织,勤劳节____(jiǎn liǎn),过上了美满的生活。晚上,孩子们就依____(wēi wèi)在织女怀里,听她讲天上的故事。这里虽比不上富丽堂皇的天宫,但一家人非常幸福。只可惜陪伴他们的牛日渐____(哀  衰)老,最后死了。

    【情节二:织女被抓,牛郎追赶】王母娘娘知道织女在人间的事,非常生气,发誓哪怕织女藏在大海中心的____(sān shān)____(hú hū)____(jiāo qiáo)上,也要抓到她,给她顶厉害的惩罚。织女被抓走,牛郎连忙披上牛皮,把孩子放到____(kuān kuāng)里挑起后追赶织女。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2)、结合下边“顶”的释义,为下列加点的“顶”选择正确的解释。

    顶:①用头支承;②面对着,迎着;③表示程度最高。

    厉害风作案天立地

  • 9、与故事相关的古诗同样值得品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与《》这个民间故事有关,诗中描写的相关故事情节是。其中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的诗句是“”。
    (2)、七夕节晚上,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诗句“”。
  • 10、小全在讲故事时遇到了一些难题,请你展开想象,帮他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

    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

    王大爷经常和牛郎一起放牛,可是这几天王大爷生病了,没有钱看病,儿女又不在身边。牛郎(动作),伤心地对老牛说:“。”牛听了,(动作),仿佛在说:“。”此时,牛郎心里宽慰了许多,他(神态)看向老牛,说:“。”

  • 11、讲故事时,小全运用了一些俗语,一起看看吧。

    鼻子都气歪了____

    打开天窗说亮话____

    盼星星盼月亮____

    吃水不忘挖井人____

    前怕狼后怕虎____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____

    (1)、在俗语后面的横线上写出与其意思相近的成语。
    (2)、选择恰当的俗语或成语填空。

    ①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填俗语),束手束脚。

    ②小明(填成语)地跑来对我说:“那道题我做了两小时还做不出来!”

    ③通过填写,我发现这两组词语的区别:俗语语言(A.凝练、文雅B.通俗、活泼),成语语言(A.凝练、文雅B.通俗、活泼)。

  • 12、同学们在分享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请帮他们补充完整。

    ①“添枝加叶”。如,讲《牛郎织女》,可以说说

    ②“巧为代言”。如,讲猎人海力布》,用的口吻来讲,会更加亲切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③“变换顺序”。如,《猎人海力布》的叙述顺序是:①救白蛇得宝石;②听到灾难将临的消息;③劝乡亲们搬家;④说实情,变石头。在讲述时可把情节(填序号)调到最前面讲,设置悬念吸引听众。

  • 13、欢欢被评为了“阅读达人”,请你读一读她的积累本,并补充完整。
    (1)、表弟学习懒散,每当老师嘱咐他好好学习的时候他都说:“我还小,还有很多时间,不着急。”我可以用岳飞的名句“莫等闲,”来劝说他。
    (2)、毛主席曾告诫我们“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工夫。这是葛洪的名句“”的意思。
  • 14、下面几位“速读达人”想要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读一读,完成练习。
    (1)、小全: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份阅读提速秘籍。请选出正确的阅读提速方法。(   )
    A、读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B、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思考。 C、边读边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艺: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的速度。

    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①这两句话中,“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写出了光的 , 因为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所以就和我们常看到的流星体的速度作了。通过抓住这些关键词,这两句话的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

    ②概括下面句子的主要意思。

    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小涵:想象画面也能帮我们提高阅读速度,来看我大显身手。

    ①我能想象画面,用成语概括下面语段所描述的情景:

    房屋已被烈火包围,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困在房内的一个女孩儿因为吸入太多烟尘已经昏迷。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橙色的身影迅速冲入火海,用尽全力抱起女孩儿,向门口冲去。

    ②我能仿照上面的语段,把“怒发冲冠”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 15、游玩结束,小全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爸爸的手机推送了一条消息。读一读,完成练习。

    昨日,闽江河口湿地核心区发现两只勺嘴鹬(yù),这是今年秋季迁徙期至今这里首次观测到这一野生动物。勺嘴鹬,因嘴巴形似勺子而得名。它小巧可爱,羽色随季节而变化——夏季,上体呈黑色,羽缘呈棕红色;冬季,羽背呈灰褐色,具有黑褐色羽轴纹。勺嘴鹬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据估算全球成鸟数量目前仅有443只,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物种。

    (《扬子晚报》2024-11-14)

    (1)、小全读完消息后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图片,请你为这幅图选一个合适的名字。(   )

    A、枝头独立 B、低空飞行 C、水上捕鱼 D、回首瞭望
    (2)、小全的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见到勺嘴鹬,因此在朋友圈中针对怎样保护它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消息和他们一起制定爱鸟公约。

    爱鸟公约

     

  • 16、欣赏完桂花,小全一家和小伙伴们做起了小游戏——“逛三园”。当妈妈说到“公园里有什么”时,小全脱口而出“蝉”,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唐】]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判断。

    ①这首诗写了蝉的外形、习性、声音这些方面。

    ②蝉的叫声传得很远,是因为它站得高。

    ③蝉生活在高高的树上,每天产生洁净的汁水。

    (2)、诗中“”两句告诉我们: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然能声名远扬。
    (3)、从古至今有很多像蝉一样品行高洁的人,其中不包括(   )。
    A、雷锋 B、袁隆平 C、吴孟超 D、秦桧
  • 17、周末,小全和爸爸妈妈去赏桂,让我们一起走进金桂飘香的九月去感受那份秋的美丽。

    9月份,桂花的香气氤氲整个城市,带着一丝绵甜,jìn tòu街头巷尾,展现着无穷的yùn wèi。

    桂花不似牡丹那么雍容华贵,也没有yōu lán那么清逸高雅,更没有玫瑰那么令人ài mù,但它却开得密密层层。难怪汪曾祺先生曾说:“桂花以多为胜。”想来如此,你看细细密密的花骨朵儿藏在枝叶里,一串一串,一眼望过去,必是数不清几枝几朵的。那一簇簇嫩黄色的小花挂满了枝头,似繁星点点,散发着芬芳馥郁的香味。闻着桂花香,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wài pó将jiǎn shí来的桂花放入luó kuāng里,正准备做我爱吃的桂花gāo bǐng。一想到这一幕,我的心便温暖起来。

    (1)、同桌不知道“氤氲”的读音和意思,联系上下文,小全告诉他正确的是(   )。
    A、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B、yān wēn形容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C、yīn yūn形容柔和美丽 D、yīn yùn形容人迷茫的样子
    (2)、小全与同学交流这段话。根据拼音,依次写词语。

    (3)、小全正在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他觉得语段中“温暖”的意思是

    A.暖和          
    B.使感到温暖

    请你根据“温暖”的另一种意思写句子:

    (4)、语文要素同学们对画横线语句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乐:这句话用对比的方法来赞美桂花,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明明:这句话将桂花与其他三种花进行比较,突出了桂花开花时繁茂的特点

    C.奇奇:这句话突出了桂花普通、不惹人喜爱的特点

    D.妙妙:这句话巧妙运用转折,自然引出对桂花特点的介绍

    我也能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5)、桂花不仅形美、味香,而且还会勾起人的某种回忆或情感。小全由桂花想到了 , 心中弥漫着浓浓的祖孙情。琦君的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从这句话我读出了
  • 18、小艺的心爱之物是“蝉”,她为自己的心爱之物配了一首古诗。请你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垂缕饮清露,

    ____。

    ____,

    非是藉秋风。

    (1)、补全古诗。
    (2)、再完成导图。
    (3)、用横线画出阐发诗人高洁志向的诗句。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清远的品行和志趣的赞赏 C、这首诗将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艺 D、这首诗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不需要借助秋风的力量
  • 19、小全在词典中查到了“柔和”的释义,请你根据要求,用“柔和”写句子。

    柔和:①温和而不强烈:声音~|光线~。②柔软;软和:线条~|手感~。

    (形容声音)

    (形容手感)

  • 20、一花一鸟总关情,大家对自己的心爱之物展开了讨论。

    ◇梅花不畏严寒,它正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而此时,百花已凋零衰败。

    ◇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却能在漆黑的夜照亮回家的路。

    这两句话都先写事物的特点,梅花 , 月光;然后再写与它们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百花 , 太阳

    这两个句子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第一句借赞美的人,第二句借赞美的人。

    我也能仿照这两句话的写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如:蜡烛

上一页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