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2课《汤姆 索亚历险记》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西门豹》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9课《孔子学琴》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小狮子爱尔莎》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麋鹿》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鲸》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鸟的天堂》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米芾学书》同步练习
- 语文S版2017-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寓言两则》同步练习
-
1、太阳和我们的关系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太阳和我们关系密切呢?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阳影响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人类的生活。
②太阳对气候的影响。③人类可以利用太阳光来杀菌,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
④太阳还影响煤炭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太阳的特点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读句子,了解其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完成练习。
A.太阳很大。
B.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①相同点:AB两句都写出了太阳的特点。
②不同点:A句笼统地说明了太阳的特点;B句则运用、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太阳的特点。
③根据图片,请你运用B句中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下鲸:
(2)、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这两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太阳与动植物的生存关系密切,其中详写的是(A.正面 B.反面)例子,略写的是(A.正面 B.反面)例子,突出了对动植物的作用。
-
3、太阳简介下面是对于太阳的介绍,读一读,完成练习。
太阳是一个表面温度有五千多shè shì dù____的大火球,____离我们很远很远,____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亲密 密切)。____没有太阳,地球上的动植物____不能生长和繁【zhí】。我们吃的liáng shi____,穿的棉、麻等也与太阳有关。____有了太阳,____méi tàn____等资源才能形成。太阳还与自然气候变化有关。地面上的水被太阳照射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温度下降时凝成小水滴(漂浮 飘浮)在空中,最终变成雨雪。太阳光能shā jūn____,能预防和zhì liáo____疾病。
(1)、根据语境和拼音,将正确的词语写在横线里。(2)、结合下面字义,哪个 zhí字填入语段中最合适?( )A、值:价格,价钱。 B、埴:黏土。 C、殖:生育,滋生。 D、植:栽种。(3)、选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4)、在语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 -
4、小全找到了关于守岛人的资料,请你仿照示例,将守岛夫妻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
资料: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不大,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和妻子王仕花一起以海岛为家,32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把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国家的海防事业。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我要致敬的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三代人,六十年,一件事。从一棵树到115万亩人工林,他们造就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绿色奇迹”。
-
5、小全把将军讲述的岛上故事记录了下来,并批注了自己的感想,请帮他把表格补充完整。
顺序
将军的讲述
感想
登岛
我发现在难以生长蔬菜的小岛上竟有一块菜地,它的土和菜种都是。
战士们用心良苦,这是他们对祖国和乡土诚挚的。
留岛
我看到面前这个队长的笑,心想:?于是我决定留在小岛上吃住一晚。晚饭时,我发现炊事员专门为我端上来一盘小白菜,战士们一个星期才能吃一次蔬菜,我很生气。队长急忙向我解释,并让我看窗外的菜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我非常感动,想把菜分给战士们,可他们却不肯接受。突然我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就。
将军感动于战士们对艰苦条件的毫无怨言,还将自己视如长辈,想让自己吃上蔬菜。但他只想与战士们一同分享蔬菜,这体现了他对战士们的。
离岛
第二天清晨,我离开了小岛,我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
这个“ ” , 是将军对守岛战士们深深的。
-
6、下面是小全在采访中记录下的语句,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里。
凝视 扫视
(1)、将军了一遍战士们,鼻子开始发酸。(2)、将军一阵沉吟,着那片绿色。 -
7、小全拟定的采访提纲中有的字音他拿不准,请你帮他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海域(yù yǜ)
哽咽(gén gěng)
搅拌(jǎo jiǎo)
舀汤(yáo yǎo)
-
8、在讲解过程中小全展示了遗址图片,请根据诗句,选择对应的图片。
①
②
(1)、西洋楼下生荒草,海晏堂侧遗石龟。(2)、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
9、下面是小全认为的讲解重点和他找到的资料,请和他一起完成练习。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 , 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 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资料一:绝代豪华,名园萃,瞬成灰砾。——李瑚
资料二: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yí)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冯亦同
(1)、下列诗句与片段描述的内容相吻合的是哪一项?( )A、今昔水法残垣破,琉璃山水皆无缘。 B、牡丹亭中观奇景,蓬岛瑶台养天年。 C、一俱焚灰终归尽,震人惊醒断心弦。 D、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2)、结合资料一中“绝代豪华,名园萃”,用四字词语概括你想象中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3)、课文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其目的不包括( )。A、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的情感 B、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C、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现在的毁灭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D、展示当时中国的富强,建筑造诣领先世界各国(4)、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语,请你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5)、读了不但写出了圆明园所藏文物历史悠久,还写出了文物的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强调了它的价值之高和收藏不易,说明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片段和资料二,作为中国少年,你有什么感受? -
10、定讲解顺序进行了解后,小全在确定讲解顺序时犯了难,请结合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内容帮他梳理。

-
11、知前世今生小全查找资料后,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读一读,完成练习。

小全
英法联军闯进jǔ shì wén míng____的圆明园,将不计其数的珍宝都掠走,不能搬运的全部破坏掉。为了xiāo huǐ____zuì zhèng____,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那些金璧辉煌的 gōng diàn____□风格各异的jiàn zhù____□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就这样统统化为一片灰烬。

小轩:通过你的描述,我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更加愤恨。
小彤:我想到了老师课上讲的“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
(1)、看拼音,写词语。(2)、下面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奉命(fèn) B、辉煌(huáng) C、灰烬(jìn) D、估量(gū)(3)、小全在朋友圈发表的这段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请用“◯”圈出来并帮他改正:( )。(4)、下列词语不适合形容 gōng diàn的是( )。A、天南海北 B、富丽堂皇 C、美轮美奂 D、雄伟壮丽(5)、帮助小全在这段文字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6)、结合课文和相关讨论,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家得知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时的心情。(7)、根据小彤的回复,完成下面的练习。①“不可估量”的意思是;作者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灭的之情。
②在读老师课上讲的这句话的时候,可以读得慢一些,语调一些,以体现的心情。
③仿照句子,用上“是……也是……”写一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
12、朗诵会结束后,老师让同学们去了解更多为国家富强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请你查找资料,选择一个你最敬佩的人物,设计一张人物名片。
姓名:
研究领域:困难:
贡献:
-
13、查找资料体会小艺在听了小全的朗诵后,找到了一些资料,读一读,完成练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片段中的多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请根据片段内容,选一选事物象征的少年中国的意义。资料一:周恩来少年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南开学校毕业时为同学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寄语……少年定下初心,之后为之奋斗终生。
资料二: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实施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三免一补”教育惠民政策,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事物 红日 河流 潜龙 鹰隼 奇花 干将 象征 ①发展无可限量 ②突然崛起 ③美好未来 ④冲天气势 ⑤灿烂前程 ⑥奋发有为
(2)、读了“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小艺描绘了她想象的画面:。同时小艺也理解了“乳虎”象征 , “百兽”象征。(3)、下列对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B、第1自然段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C、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当时那个贫穷、落后、衰弱的中国 D、第2自然段,作者既赞颂少年中国,又讴歌中国少年(4)、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结合上面的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
14、识记朗诵内容小全采用默写与理解结合的形式背诵,先补全语句,再完成练习。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____,少年独立则国独立,____,____,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先补全语句(2)、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的中国。(3)、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明了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4)、仿照这句话的写法,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少年则国 , 少年则国 , 少年则国 , 少年则国。
-
15、恰当运用语调下面对朗读语调提出的建议,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富、强、独立⋯⋯”朗读时语调可逐渐拔高,读出气势 B、“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朗读时应用有力的、赞叹的语气 C、“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要读出对少年中国顶天立地形象的歌咏 D、“美哉,我少年中国⋯⋯”朗读时声音要低沉,充满感情
-
16、撰写开场自小全在朗诵前撰写了一个开场白,请阅读并完成练习。
我们伟大的祖国jiāng____域辽阔,处处都让我们引以为傲。西部,古老的黄河从青藏高原一 xiè____千里。中部,宏伟的 huáng____家园林景色优美,建筑上的龙饰鳞爪飞扬。东部,美丽的大连港上航母初 shì____航行,如履平地;“蛟龙号”qián____入深海,探索海底奥秘。美哉!壮哉!今日中国之美丽离不开中国少年的努力。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写:“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今天,我为大家朗诵的篇目是——《少年中国说》(节选)。
(1)、根据拼音并结合语境帮小全写出正确的汉字。(2)、小全在练习时发现自己读不准“鳞”和“哉”,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是( )。A、líng zhāi B、lín zāi C、lín zhāi D、líng zāi(3)、“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大写字母 , 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再查画。“履”的解释有:①鞋;②踩,走;③脚步;④履行。“履”在“如履平地”中的意思是 , 在“削足适履”中的意思是(填序号)。(4)、联系积累,下列加点的“故”与“故今日之责任”中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 D、我与越山无一面,不知何故便情生 -
17、制作书签同学们搜集了其他的爱国诗句,并做成书签,请你也参与进来吧!
(1)、上边哪个书签的诗句让你感触更深?结合诗句谈一谈。 -
18、课下,老师又补充了一首古诗让大家品读。请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示 儿
【宋】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资料:陆游中年投身军旅,希望能收复失地,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多次被罢职闲居,收复失地的报国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在晚年回到故乡山阴农村,以清贫而自居。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这两个四字词语代表了北方的壮丽河山,而彼时的北方正处于金人统治之下,因此陆游在《示儿》一诗中发出悲叹。(2)、读完古诗,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将对话补充完整。《示儿》中,诗句“”写出了陆游的遗憾,诗句“ , ”写出了他的遗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诗句“ , ”写出了陆游的悲伤与无奈。(3)、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示儿》中的“悲”字表现出诗人去世前悲凉的心情,写出了诗人对死亡的恐惧 B、《示儿》前两句以万事之空来衬托一事的不能忘怀,表达了诗人的遗憾、悲愤之情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前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奇伟壮丽的山河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最后一句写出了遗民对南宋朝廷的失望(4)、结合资料,了解陆游的生平后,你觉得陆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9、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来理解古诗,请你一起完成练习。(1)、暖风 熏 得 游 人 醉,直把 杭 州 作 汴 州 。
资料一: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州,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朝廷并没有吸取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求苗且偏安,政治上腐败无能。
①用“/”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②诗中的“游人”指。
③结合资料一,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眼中的杭州,就像当年繁华的汴州一样,风景迷人,令人向往
B.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
C. “熏”“醉”二字把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D.国土失守,而南宋权贵们却醉生梦死,苟且偷安。诗人对国家的命运非常担忧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资料二:19世纪初期的中国,危机四伏,当时的清政府用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禁锢思想,许多有志之士壮志难酬。龚自珍主张革新,是近代思想的先驱。
这两句诗用了两个比喻,“”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结合资料二,我知道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渴望出现和的局面,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
20、下面是同学们摘抄的诗句,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死去元知万事空(同“原”,本来) B、西湖歌舞几时休(休息) C、家祭无忘告乃翁(你们的父亲) D、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