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运用“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进行辩论。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于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④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折旋:掉头转弯。②洲渚:水中小块陆地。③椎:捶击。④亟:立即,突然。
    【梳理辩论素材】

    (1)、请借助表格所给的方法,疏通材料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文言词句

    方法

    字词含义

    楚人有习操舟者

    联系成语法:操纵自如

    其始折旋疾徐

    联系成语法:眼疾手快

    惟舟师之是听

    课内迁移法:惟弈秋之为听

    遽谢舟师

    查阅词典法:①辞别,告辞;②辞去官职,推辞;③认错,道歉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填序号)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便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

    ①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②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3)、“学习是要敢于尝试还是要稳扎稳打?”请你作为赞成“稳扎稳打”的一方,结合材料内容,反驳奇奇的观点并陈述你的观点。(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奇奇:学习需要敢于尝试。在学习的道路上,敢于尝试能打开新的知识大门。敢于尝试意味着勇于挑战新的领域和学习方法,即使失败也能收获宝贵的经验,并且能让你在不断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实现更快的成长。

    你:

  • 2、梳理《学弈》与《两小儿辩日》的内容,学习其中“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方法

    《学弈》

    《两小儿辩日》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观点:____。

    事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jù____学, fú____若之矣。

    观点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事例:____。

    观点2:____。

    事例: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

    (1)、请根据拼音补写字词,补全表格中的具体内容。
    (2)、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加点字的释义。(课后2题变式)

    ①思弓缴而射          援:       之:

    ②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

    ③及其日中如探          汤:

    (3)、请借助课下注释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课后3题变式)

    ①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请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或课文内容将表格中空缺的“观点”及“事例”补充完整。(课后4题变式)
  • 3、在演讲稿的结尾,你想引用俗语使演讲更具感染力,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俗语。(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同学们,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传承发扬民族精神,正所谓“”,要常怀忧患意识,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 4、在撰写正文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难题,请你积极解决。(词句段运用)
    (1)、在论述“传承民族精神”这一部分时,你找到了下面的事例。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不幸在万县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地下党组织。然而浑身是血的她,眼神却异常坚定。她大声高喊:“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2)、在古诗词中,许多事物都被赋予了人的某种品格和志向。你想选择合适的事物及其所代表的品格或志向,来论证“奋斗”这一主题。下面合适的是(多选,填序号)。

    ①雄鹰(搏击长空、奋勇向前)             ②菊花(傲霜斗寒、不屈不挠)

    ③骏马(奔腾不息、锐意进取)             ④蝉(洁身自好、立身清白)

  • 5、一个好的演讲开头,可以先声夺人。下面是两个版本的演讲开头,你打算选用哪一个?请说明理由。(交流平台)

    我准备用版本 , 理由是
  • 6、甜甜分享了表达观点的方法,并列举了例子,请你尝试练习运用。(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引用名言警句

    ①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司马迁的“”这句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的观点。

    ②演讲时,引用“”这一名言,呼吁同学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③古语有云:“。”这充分说明变化发展的重要性。

    (2)、列举典型事例

    为论证“斗争是面对命运的绝技”这一观点,你认为下面事例中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

    A、海明威坚持每天早晨六点半开始写作,一直写到中午十二点半,偶尔还会延长两个小时。 B、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不仅自己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也要讲究俭朴。 C、海伦·凯勒因生病而残疾,但她不向命运低头,坚持学习,最终创作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7、妙妙在学习古诗文时,针对文言字词理解总结了四种方法,请你在练习中运用这些方法。(词句段运用)

    方法提示

    文言词句

    加点词语意思

    联系成语法:安知

    生而知之者

    课内迁移法:与诸小儿游《王戎不取道旁李》

    求古仁人之心

    语境推断法:结合“足跌”和“水”进行推断

    足跌水中

    查阅词典法:①放下,舍弃;②消除,解脱;③解说,解释;④融化,消散。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其耒而守株

    (填序号)

  • 8、奇奇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习惯,请你继续补充。(交流平台)
    (1)、课外阅读:多读经典、
    (2)、读书方法:读书时做旁批和笔记、
    (3)、习作修改:修改语言表达不通顺的地方、
    (4)、勤问勤查:随时向别人请教、
  • 9、除了以上介绍的节日美食外,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美食呢?请和同学交流。
  • 10、月饼,是寄托中秋浓厚思念的美食。请你根据下面的资料,为“月饼”这一美食栏目撰写介绍语。

    月饼琐记

    陈晓卿

    ①五十年前,尽管大家都不富裕,但月饼尚能吃到。老家的月饼,馅儿一般是红糖、猪油以及干果,瓜子、花生、芝麻什么的,还有冰糖,中间穿插着一种叫青红丝的果脯。苏东坡所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说的是不是这种传统的中原月饼,我不知道,倒是老家的月饼皮儿确是酥皮,有很多层,底下垫一层油纸,吃的时候,用纸托着,以免遗撒。

    ②尽管每年只能吃到一次,我对月饼却没那么感兴趣。一来,因为月饼过于油腻,同时吃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比如冰糖是硌牙的;二来,吃月饼意味着写作业,每年八月十五,总要写一篇关于月亮的作文。但读大学离家的第一次中秋,我和所有初次离家的人一样,开始怀念老家月饼的味道了。

    ③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只有当你远离它,才会发现它的美好,就像月饼,就像故乡的月亮。

    ④我喜欢月饼是在我工作以后。记得有一年,昆明电视台来了两位导演,他们带了几块月饼,表皮油酥,馅儿是云腿的,这叫云腿月饼。哇,月饼还能吃成的?火腿奇特的异香,统领着各种配料,惊为天人。还有一年秋天,有位朋友来北京,他下了火车直接到餐厅。一坐下,就从包里宝贝似的掏出一个纸包。“苏州早上做的鲜肉月饼。”他指着几块圆饼说。我两眼放光,刚要去拿,被他阻止:“不急。”他让店小二领着,到后厨拿了平底锅,把饼两面煎得焦酥,滚烫地拿回桌上。月饼还能吃烫的?又是一次新奇的体验。

    ⑤每年中秋,我们办公室的人都要因为月饼各抒己见。当时比较受欢迎的月饼品种就两个:一种是广式月饼,一种是鲜肉月饼。但有位同事两个都不喜欢,因为他是包头人,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月饼,是内蒙古的丰镇月饼,并且有一回真的背了几个过来。嚯,个头老大,而且很暄腾①,香。

    ⑥六七年来,我的纪录片镜头里,一直有月饼的存在,香港的冰皮、佛山的双黄……总有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月饼,还在等着我们发现。比如汕头既美味又匪夷所思的腐乳月饼,腐乳、花生、芝麻、水晶肉……竞有十几种馅料相佐。还有兰州的胡麻油蒸的月饼,切开它的剖面,能看到胡麻油、甜玫瑰、姜黄、胡麻子,一层一层叠加,既像雄浑的黄土高原上泛起的彩虹,又像古老丝路上反弹琵琶的舞姬飘散的衣袂。

    ⑦“月圆之夜,中国人的祖先把食物做得色形美好,装点每个生命的悲喜和祈愿。”中国太大,大到了在食物上千差万别,异彩纷呈。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生活样本——就像月饼,馅料和工艺的细小差别,让月饼从口味到口感南辕北辙,但无论差异多大,人们都约定在中秋这一天享用。相比美味,这更是一种文化认同。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暄腾:松软而有弹性。

    (1)、完成对“月饼”的介绍前,需要先从资料中提取出以下内容。

    ①作者家乡月饼的特点是馅(填写味道)、皮(填写口感)。

    ②除了老家的月饼,作者笔下还写了哪些种类的月饼?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种类

    云腿月饼

    丰镇月饼

    胡麻油蒸的月饼

    地区

    昆明

    内蒙古

    汕头

    兰州

    特点

    表皮油酥,① , 味咸

    个头大,②

    馅料丰富

    (2)、作者对月饼的看法经历了从“没那么感兴趣”到“喜欢月饼”两个阶段,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详写部分是如何写的?(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3)、(小练笔)请结合上面对资料的分析,撰写一段介绍语,向大家介绍月饼的多样性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不少于150字。
  • 11、“汤圆”这一美食栏目需补充一则“汤圆小知识”,请你在横线处填入“喜欢”的同义词,完成这一任务。(语文园地知识点)

    汤圆的口感丰富多样,有人黑芝麻的浓香,有人豆沙的细腻,还有人花生的香甜。但无论这一碗汤圆是什么口味,都饱含着人们对“团圆美满”的期盼。

  • 12、下面是“腊八粥”这一美食栏目的介绍语,请你修改定稿。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是一种由小米、红枣、杏仁、芝麻、莲子、板栗等多种食材敖制的粥。单是闻上一闻,就能让你不住地咽口水,更别说是将那甜甜腻腻的粥送入口中了。要煮一碗腊八粥,你需要在准备好食材后,完成以下几步。第一步,把准备好的豆类放在水中,泡发至仲胀;第二步,放水入锅,待水蒸腾后倒入所有食材,边煮边用筷子搅乱;第三步,开小火慢煮,待粥变浓绸时放入冰糖。冰糖融化后,一锅香浓的腊八粥就做好了。腊八一碗粥,明年好兆头,它寓意着年年有余。寒冬腊月最好的美食,大抵非它莫属了。

    (1)、你想给介绍语中易读错的字注音,方便同学们阅读。
    口水             甜甜           
    (2)、校对小组完成校对后,指出了介绍语中的三个问题,请你解决。
    ⑴下面是介绍语中的三个错别字,请你修改。
    ①敖 改正:  ②仲 改正: ③绸  改正:
    ⑵介绍语中“蒸腾”“搅乱”这两个词使用不当,请将其替换为更恰当的词语。
    ①蒸腾 可替换为_  ②搅乱 可替换为
    ⑶介绍语中有关腊八粥的习俗寓意表述有误,请你进行修改。(语文园地知识点)
    “年年有余”是这一习俗的寓意,而喝腊八粥的寓意是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想象的科学价值

    高崎

    ①人们常把“想入非非”“胡思乱想”作为贬义词用,认为想象脱离实际,毫无价值。这是一种误解。其实,想象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社会生活的进步,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想象,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从小就极富想象力,在他16岁的时候,他就想象:“假如我骑在一条光线上,追上了另一条光线,那将看到什么现象?”对这个似乎是荒诞不经的问题,他用了10年时间苦心钻研,终于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狭义相对论。

    ③有些想象内容,在当时看起来似乎是海外奇谈、痴人说梦,但对后人却有极大的启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想象变成现实。1870年,法国小说家凡尔纳出版了科学幻想小说《海底两万里》,他所想象的“鹦鹉螺”号潜水艇当时并不存在;而在1954年,美国第一艘核潜艇“舡鱼”号下水,人们才认识到凡尔纳简直是位先知者。《山海经》中的“星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天方夜谭》中的“飞毯”,虽然只是古人的想象,但在今天,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却已成为现实。

    ④想象,文艺创作的前提,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无一能离开想象。玄奘西域游学,并没有猴头、猪面的徒弟保护,也没有遇到白骨精要来吃他,吴承恩却驰骋想象写出了《西游记》。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没人批判他违背科学事实,因为这都是作者运用想象的结果。作家在刻画人物、事件时,只有运用想象全神贯注、心驰神往,才能描写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令读者如临其境。

    ⑤想象,运动训练的一条途径。著名的前苏联运动员鲍尔佐夫,在1972年慕尼黑的奥运会上,夺得了男子百米赛的世界冠军。他曾谈到,之所以能取得优异成绩,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在比赛中用了心理战——想象。比赛场上,如何使自己情绪不被扰乱,注意力不被分散?鲍尔佐夫的办法是,身在运动场里,思想却集中在河岸垂钓的情境中,他想象着自己站在河岸上,手执钓竿,若无其事;而在赛前5分钟,他又通过想象来激怒自己,达到一触即发的狂暴状态;当听到发令员喊各就各位时,他已经默默地想象自己正猛跑在跑道上了。这种心理上的“超前跑”,为他夺得了好成绩。

    ⑥国外许多运动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表明,运用想象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和实际训练同样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它对于运动员迅速而正确地形成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水平,排除心理障碍,取得优异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⑦综上所述,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大作用,具有相当充分肯定的科学价值。马克思把想象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让我们都来积极地运用这种伟大天赋,为人类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吧。

    (选文有删改)

    (1)、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又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2)、文章第③段,作者列举“‘鹦鹉螺’号”“星槎”“飞天”“飞毯”这些例子,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⑤段中“超前跑”一词的理解。
    (4)、下列这则材料放在文章第⑥段是否合适?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当短跑运动员想象他在参加比赛,举重运动员想象他举起杠铃,在前者的腿上和后者的臂上都可以记录到肌肉的明显变化。举重运动员想象中的杠铃愈重,肌肉紧张程度和电激活的强度也愈大。

  • 14、阅读下面列举的《骆驼祥子》中的相关语句,找出能体现老舍“京味儿”语言特色的词。
    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 15、阅读策划小组收录的有关其他地区春节习俗的文章,感受中国年俗的多姿多彩。

    材料一(山西):

    好时辰——年

    葛水平

    ①年味儿足的腊月天让大大小小的人儿充满了期待。从腊月初八给灶王爷上了腊八粥,人们就开始掐算着年了。腊月十几,家家户户都蒸上了白的馍,白的十二生肖,黄的米团子。腊月二十四扫除,风把去年的尘土刮走了,年近了,真近了啊。

    ②离年近得只有一天,三十晚上开始请祖宗了。旧时节,大户人家、官员可以兴建家庙,寻常人家祭祖,会在厅房或正房墙边摆一条长几,几上放置先人牌位,这些牌位均有木质外罩,并以镂刻为装饰,木罩内的木板上书写着自家祖宗。守岁守到五更天,给菩萨上香,放第一声“开门炮”,故乡的年就像炒豆子一样把年炒红火了。

    ③大年初一上午,迎喜神开始。家家都往篮子里放置牲畜要吃的东西,往出赶牲畜,迎喜神。迎喜神迎的就是乡下人的五畜六禽,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个活传统。一缕炊烟,几声畜禽的叫声,人就有了活下去的精气神。年三十晚人们吃了守岁饺子,大年初一就该五畜六禽吃“岁”了。迎喜神等于是大年初一和五畜六禽一起过年,故乡人敬重它们。

    (选文有删改)

    材料二(湖北三峡):

    娃娃过年

    叶 梅

    ①儿时在三峡一带住着,桔子红了的时候,大人们就会念叨,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又要过年了!听到这只言片语,娃娃们不由得欣喜若狂。俗话说:“大人盼种田,细娃盼过年。”还有什么比过年更让娃娃们期待的呢?

    ②首先是做糍粑,家家户户泡了糯米,蒸好之后放在石碓里,大人们轮流扬起木槌,嗵嗵嗵地打下去,打好的米团倒进一个个模子里,摁平整,倒出来就是标致的糍粑。接下来的欢乐是到乡下吃“刨汤”,挨家挨户都要杀年猪,把亲戚们接到一起吃刨汤。

    ③打糍粑、喝刨汤都只是前奏,真正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一天要打扫“扬尘”,屋里屋外,把家具倒腾开,扫帚伸进去将一年的尘垢扒出来,墙角上方的蜘蛛见势不妙,急急慌慌赶紧逃开了。家里打扫清爽之后,开始炒各种香嘴的吃食,花生、瓜子、蚕豆、板栗,还有三峡人爱吃的包谷花、苕片、洋芋片。腊月间还要炸丸子、蒸扣肉,提前把过年的硬菜准备好。

    ④团年的这天,家人们先祭拜祖先,然后依次上桌。席上虽也说笑,但不像吃刨汤那样随意,且是庄重的,娃娃的衣裳扣子被扣得规矩,听长辈们说着祝福的话,眼睛却在打量从哪碗菜下筷子。团年之后要守岁,娃娃年年都下决心,要跟大人们一样守着炉火说话,直到天明,但娃娃坐着坐着就不由自主东倒西歪了。等到醒来,却听窗外响着鞭炮,枕边放着新衣,还有一张小小的钱币,有时是一毛,有时是两毛,娃娃捏着压岁钱,心满意足。

    ⑤正月里,大人领着娃娃走亲访友,俗话说:“正月忌头,腊月忌尾”,不说不吉利的话,不做伤和气的事,娃娃们在这些日子里,就从来没有挨过骂。

    ⑥娃娃们在一起感慨,要是天天都过年,那该多好啊。

    (选文有删改)

    (1)、(信息提取)结合材料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
    (2)、材料二在介绍当地春节习俗时,分别详写了哪几个时间点?是如何详写的?(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3)、完成下面的表格,探究中国年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句

    文化内涵

    材料一:期待、家家户户、红火。

    材料二: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心满意足。

    家家户户为迎接春节精心准备,体现出①的氛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材料二:这一天要打扫“扬尘”……扫帚伸进去将一年的尘垢扒出来。

    人们在临近春节时去除旧污,为迎接新年做准备,体现了②的文化意蕴。

  • 16、
    “北京春节”习俗介绍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____(霄  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请根据词典释义,选择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霄: ①云;②天空。宵: 夜。

    (2)、请结合所给义项解释“日夜不绝”的意思。

    “日夜不绝”中的“绝”意思是(填写文字解释),“日夜不绝”在语段中的意思为: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极,最;④独一无二的。

    (3)、该语段节选自《北京的春节》,策划小组中有成员提出想将这段内容作为北京春节的重点习俗来介绍。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课后1题变式)
  • 17、请阅读策划小组制作的“北京春节”习俗页面,并根据要求修改补充。

    “北京春节”习俗一览

    (1)、请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填写正确的汉字。
    (2)、请将遗漏的习俗内容补充在图中横线处。(课后1题变式)
  • 18、为了进一步丰富文化墙内容,向大家展现古人的精神品质,文学社面向全校征集运用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诗歌。作为社员,请你也踊跃参与投稿。

    投稿人:(你的名字)

    投送稿件1:

    冻 鹊

    【明】于谦

    独占高枝立,天寒伴侣稀。

    明朝春意动,好向上林飞。

    投稿板块:

    投稿理由:

    投稿人:(你的名字)

    投送稿件2:

    次韵答人幽兰

    【宋】苏辙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

    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投稿板块:

    投稿理由:

  • 19、字词句进阶练 
    (1)、文化墙上有几句诗被遮挡着,请你补充:(课后1题变式)

    板块一被遮挡的内容为

    板块二被遮挡的内容为

    板块三被遮挡的内容为

    (2)、文化墙上的几个词语,你已经在课堂上学过,请你解释:(课后2题变式)

    词句

    方法

    解释

    粉骨碎身不怕

    成语推断法:身解数

    要留清白在人间

    查阅字典法:①言操行纯洁,没有污点。②封建社会中,凡未从事所谓卑贱职业的,称“清白”

    (填序号)

    快走踏清秋

    拆分组词理解法:清(清爽)+秋(秋季,时期)

    (3)、准备离开时,你发现板块一的主题名还在征集中。请你仿照给出的示例,为其拟写主题名并加以解读,提交给文学社的成员。(课后3题变式)
  • 20、活动四 读后感大舞台。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读过哪些经典好书呢?请以“遇见一本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吧。

    要求:①内容生动,语句通顺。②注意叙述有条理,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50字。

上一页 478 479 480 481 4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