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小明分别使用甲、乙、丙三种机械匀速提升物体M(绳长不变) ,使M上升高度均为2m,测得物体M所受重力和各拉力如表所示,则

    G

    F

    F

    F

    8N

    10N

    10N

    6N

    (1)、甲、乙、丙三种简单机械,其中属于省力机械有
    (2)、甲、乙、丙三种简单机械,机械效率最低的是
    (3)、甲、乙、丙三种简单机械,额外功最大的是
  • 2、如图1所示,在镀尺AB的7dm刻度处C点挂一重9N 的物体M,并在3dm刻度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3N的动力F使镀尺AB保持水平静止,硬尺AB的质量不计,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数据分析,支点的位置在杠杆的 dm刻度处;
    (2)、如图2,此时支点的位置在杠杆的0dm刻度处,如果动力F的作用点在3dm处。要使硬尺AB保持水平静止,F 的大小可能为(选填序号:①20N、②21N、③24N);
    (3)、根据第(2) 问,在图2中画出杠杆的阻力F2和最小动力F的力臂L
  • 3、如图甲所示,a、b两种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已知ma=mb , 得到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随着温度的升高,a和b的比热容均不变 B、要吸收相同的热量,a的加热时间比b长 C、升高相同温度a所用时间比b少,a的比热容比b大 D、相同时间内a升高的温度比b多,a吸收的热量比b多
  • 4、已知某电动机的工作效率为60%,圆的面积表示输入电动机的总能量,电动机输出有用的能量用灰色底表示,工作过程中损失的能量是内能。图中能量的形式以及大小最符合该电动机要求的是(     )
    A、 B、 C、 D、
  • 5、现在有一种神奇的纸通上电就发热,原来这种纸两端有电极,只要接通12伏直流电源,纸的表面温度马上就可达80 摄氏度左右。这种纸是不会燃烧的,因它是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制成的,用它可以包装面包等小食品。这种“发热纸”在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     )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内能转化为电能 D、电能转化为内能
  • 6、如图所示是某科技小组制作的实验装置,将试管中的水加热后,水蒸气从橡皮塞小孔冲出推动风车转动。在图所示的热机冲程示意图中(火花塞产生电火花未画出),与图5水蒸气推动风车转动原理相同的冲程是(     )

    A、 B、 C、 D、
  • 7、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均相等,下列组合中有用功最小的是(   )
    A、 B、 C、 D、
  • 8、甲、乙液体分别置于两个不同的恒温封闭环境中,质量保持不变。测得甲、乙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液体的分子运动随时间增加越来越剧烈 B、乙液体所处环境温度可能低于1℃ C、在1~4min内,甲液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小于乙液体放出的热量 D、在5~10min内,乙液体的内能不断减小
  • 9、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磨刀时,刀发热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C、卫星进入大气层时外壳发热 D、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下降
  • 10、甲、乙两个铁块在同一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的内能一定大于乙物的内能 B、若甲乙发生扩散,分子一定自发从甲物运动到乙物 C、甲物的机械能一定比乙物的机械能大 D、若甲乙发生热传递,热量一定自发从甲物传递到乙物
  • 11、如图所示,一只锥形瓶中灌入氨气,另一只锥形瓶内壁贴一条浸过酚酞溶液的试纸。打开活塞,一会儿就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红。这个现象主要表明 (     )

    A、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试纸的温度高 D、氨气的内能比酚酞试纸小
  • 12、如图为某台灯用于调节亮度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滑片P相连,转动旋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丝上同向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来改变灯泡亮度的 B、若只将B、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暗 C、若只将A、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 D、电位器与灯泡并联
  • 13、如图甲所示电路,若电源电压为3V,使用适当的量程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正确的是(  )

    A、小灯泡L1、L2是串联,电压表测的是L1两端的电压 B、小灯泡L1、L2是并联,电压表测的是L2两端的电压 C、L1两端的电压是5V,若开关断开,电压表示数为3V D、L1两端的电压是1V,若开关断开,电压表示数为0V
  • 1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4)、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选填“大”或“小”);
    (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情况可以用如下图________来表示;
    A、 B、 C、 D、
    (6)、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 , 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 , 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15、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s(提示: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

  • 16、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

    A、在0至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至40s时间内的速度小 B、在第40s时的速度为2m/s C、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20至4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4m/s
  • 17、汽车速度是36km/h,短跑运动员速度是12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自行车比汽车的速度小
  • 1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B、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19、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 20、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连接成实物图,要求向左移动滑片,灯泡变亮,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

上一页 1764 1765 1766 1767 17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