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吃早餐的时候,妈妈想用热水给小敏加热质量为250g的盒装牛奶,使牛奶的温度由20升高到40。【已知:c=4.2×103J/(kg)c=2.5×103J/(kg)

    (1)牛奶吸收的热量?

    (2)如果不考虑热量散失,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妈妈至少要用50的热水多少千克?(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 2、有甲、乙两电阻大小分别是12Ω和8Ω,甲、乙两电阻并联时,通过甲、乙的电流之比为;现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甲、乙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 3、在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的干扰,应(选填“增大”或“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因此墙面应选用(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
  • 4、如图所示,阳光下一本物理教材掉到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是因为

    A、阳光在教材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不同方向射出 B、阳光在教材上发生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小明和小红眼睛发出的光都射在书本上 D、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小明和小红的眼睛
  • 5、如图电路图,闭合开关后灯泡L1和L2都能正常发光,此时两只电流表的指针都指在如图所示相同的位置。求:

    (1)、通过灯L2的电流(要有简要推理过程);
    (2)、若灯泡L2突然断路,则电流表A1读数(选填“变大”或“变小”、“不变”),A2表读数(选填“变大”或“变小”、“不变”)。
  • 6、氢燃料新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效率高等优点,其热值为q=1.4×108J/kg。求:
    (1)、质量为0.3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用这些热量给质量为400kg,温度为15℃的水加热(不计热量损失),水的温度升高多少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 )
    (3)、某氢能源汽车以1.4×105W的恒定功率做匀速行驶,如果0.3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获得热量有50%用来做有用功,能使该汽车匀速行驶多长时间?
  • 7、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小星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2)、图乙实物图中,电流表测量图甲中(选填“A”“B”或“C”)处电流。
    (3)、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就可以测量B处的电流,请你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正确连接电路。
    (4)、在测量电流的过程中,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出现了如图丙所示的情况,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5)、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测量C处电流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6)、老师收集到几个组的数据如表,分析数据,可得出实验的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组别

    L1规格

    L2规格

    IB/A

    IC/A

    IA/A

    1

    0.12

    0.12

    0.23

    2

    0.15

    0.20

    0.35

    3

    0.12

    0.14

    0.26

    4

    0.14

    0.16

    0.28

    (7)、对于以上测量数据相关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两个是 ___________。
    A、第一组数据没有测量误差 B、选用不同规格的灯进行实验,可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C、分析多组实验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第4组数据的偏差可能是电流表未调零引起的
  • 8、
    (1)、在探究静电现象实验时,小华同学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够吸引轻小纸屑。

    ①根据你所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下列关于带电原因的猜想,正确的是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             C.由于质子发生了转移

    ②毛皮摩擦过塑料尺后,塑料尺 (选填“带”或“不带”)电;

    (2)、①小明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两根毛皮摩擦过橡胶棒靠近时也相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吸引,这说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是(选填:“同”或“异”)种电荷。

    ③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后,小明思考:自然界除了这两种不同的电荷,是否还有第三种电荷呢?于是他把其他各种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必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得出上述结论过程中应用到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模型法”或“实验推理法”、“转换法”)。

  • 9、请根据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在图乙的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 10、为实现接在同一电路中的两灯既可串联又可并联,小明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甲图中,闭合开关时,两灯串联;乙图中,要让两灯并联,开关S2应处于(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对比甲、乙两图的结构可知,(选填“甲”或“乙”)图的电路设计不会造成电源短路。

  • 11、如图是一台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使汽车获得动力冲程的是冲程;如果它的飞轮转速是3600r/min,则每秒钟对外做功次;坚持走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截止2023年我国处于使用状态的燃油车的数量突破3亿辆;每辆燃油车每年耗燃油1.8t,燃油车内燃机的效率平均值取35%;如果能把内燃机效率提高1%,则我国每年可以节约t燃油。

  • 12、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都是将各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虽然效率各不相同,但总能量是(填“守恒”或“不守恒”)的。如图所示为一种人们设想中的永动机,它通过高处的水流冲击叶片,叶片的转动带动砂轮转动打磨工件,同时又带动抽水机从低处将水抽到高处,从而循环工作,这种永动机 (填“能够”或“不能够”)永远工作下去。能源利用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因为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具有(选填“方向”或“往复”)性,所以,人类可利用的能量不断减少,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当务之急。

  • 13、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5℃,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5℃,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B两种物理的比热容之比为(  )
    A、2∶3 B、3∶5 C、4∶9 D、1∶2
  • 14、以下属于导体的是(  )
    A、煤油 B、盐水 C、纯净水 D、陶瓷
  • 15、图中的电动独轮车依靠电力驱动,低碳环保。当电源开关S闭合时指示灯亮起,独轮车处于待机状态,当人站在独轮车上时开关S1自动闭合,电动机工作,独轮车才开始运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A、 B、 C、 D、
  • 16、新能源电动车(如图)利用电池提供能量来驱动汽车。电池和汽油中蕴含相同形式的这种能量,该能量是(  )

    A、电能 B、内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
  • 17、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等水沸腾后,可以看到蒸汽把软木塞顶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水内能的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蒸气把软木塞顶跑的过程,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C、蒸气把软木塞顶跑的过程,相当于汽油机的排气冲程 D、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 18、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倒立的像。

    (1)、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将易拉罐向右移动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
    (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花乡公园的树林里,小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乙所示),这是(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选填“实像”、“影子”或“虚像”);
    (4)、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合理、不合理)的;

    ②为了研究猜想b,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B.

    C.D.

  • 19、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方竖直放一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白板组成,如图甲所示。

    (1)、如图,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中,在纸板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它上面的光路,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3)、实验过程中小明根据甲图测量的角度关系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请对小明的此探究进行评价:
    (4)、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_________。
    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 C、如图丁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CD为轴向后倾
    (5)、对于法线的理解,结合四幅图,下列正确的是_________。
    A、四幅图中,白板上的ON都是法线,法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并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B、法线是真实存在的一条光线,没有法线就不会有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C、法线有助于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同一个平面与镜面的垂直关系
    (6)、实验中透过平面镜看到它的下面也有“白板和光路”,这种现象形成的原理(是/不是)光的反射规律;
    (7)、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表明反射时
  • 20、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2)、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 这是为了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4)、经调整实验装置后,在玻璃的另一侧所成的像终于与蜡烛B完全重合,蜡烛B的火焰上,手指(填“会”或“不会”)被烫伤.
    (5)、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上一页 1753 1754 1755 1756 17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