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名初中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
    A、150帕 B、1500帕 C、1.5×104 D、1.5×105
  • 2、如图甲所示,一个棱长为10cm、重为9N的正方体物块M,水平放置在一个长方形容器中,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以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g=10N/kg)。求:

    (1)、物块M的密度;
    (2)、图乙中a的值;
    (3)、若在注水140秒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350Pa,此时将M向下完全压入水中后,水对容器压强的变化量。
  • 3、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2)、分析图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由丁、戊两图可知,浸入液体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有关。物体的密度是kg/m3
  • 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质量都相等。

    (1)、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此位置静止,这时杠杆(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测量
    (3)、如图乙所示,若在A位置挂两个钩码(一个钩码0.5N),为了让杠杆再次平衡,可以在杠杆右侧距离O点第2格的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如图丙所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由图中a位置移至b位置时,其示数(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5、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本实验通过比较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的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比较图丁、戊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3)、比较图两次实验,可知道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形状的原因;
    (4)、保持图丁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小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明显变大。小明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原因:
  • 6、下面是小郡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1)、让小球从斜面滚下在不同水平表面运动,是为了使小球运动时
    (2)、为了能通过比较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远近,来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应使每次实验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3)、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现象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并推理得出:若运动物体不受力,将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由此还能得出物体的运动(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 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容器高度为0.8m。若甲中水质量为2kg,则水的体积为m3。乙容器质量为m0 , 底面积为S0 , 则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用符号m0、S0、g表示)。若甲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6m,现向乙容器中加入深度大于0.6m的A液体,使得甲、乙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A液体的密度ρA的最小值为kg/m3

  • 8、用如图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80N,动滑轮重20N,10秒内物体升高2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9、如图,甲容器用木塞密封,甲、乙两容器(填“是”或“不是”)连通器。若向乙容器中持续缓慢注水,则容器水先溢出。

  • 10、少林功夫驰名中外。一武术爱好者练功时的姿势如图所示,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由于(选填“脚”或“地面”,下同)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武术爱好者所受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

  • 11、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甲比乙更容易拧动螺母,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建造房屋时,工人常常利用图丙中的重锤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 1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伞面被一阵大风吹翻,是因为伞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自制压强计随海拔的升高玻璃管内液面会升高 C、增大罐内气压后洒水车洒水更远,此时罐体与出水管是连通器 D、铁路的钢轨铺枕木上,是为了增大压强
  • 13、某同学利用装水的密闭瓶子研究压强问题,先后将瓶子正立、倒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大小关系:p>p B、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大小关系:F>F C、瓶子两次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p'p' D、瓶子两次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F'F'
  • 14、人们设计出的不同工具,方便、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下列工具在使用时可以省距离的是(  )
    A、开瓶器 B、斜面 C、翘棒 D、面包夹
  • 15、“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斤(500g)猪肉所受重力大约为50N B、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C、一位初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60N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g
  • 16、下列四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A、玻璃、陶瓷、人体 B、铁、大地、石墨 C、塑料、空气、橡胶 D、盐水、玻璃、蒸馏水
  • 17、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m=12kg,在拉力 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以及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并且绳子足够长,则( )

    A、物体 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 Ff的大小为24 N B、拉力 F的大小为12 N C、物体 A运动10 s的过程中,拉力 F所做的功为12 J D、拉力做功的功率是12 W
  • 18、如图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甲从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至B点,此过程绳的拉力对甲做的功为WAB;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重也为G的物体乙从C点匀速拉至与B等高的D点,在此过程中绳的拉力对乙做的功WCD。此过程斜面(  )

    A、总功为WAB B、额外功为WCDWAB C、机械效率为GHWAB D、机械效率为GHWCD+WAB
  • 19、如图,用动滑轮将重物M速提升2m,所用的拉力F是50N,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80%。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拉力F做功是100J B、有用功是160J C、额外功是40J D、重物M的质量是8kg
  • 20、如图所示,手用F1的力直接将物体B匀速竖直提升h,F1做功为30J;若借助滑轮组把B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滑轮组机械效率是30%,则(  )

       

    A、F1>F2 B、F2方向上,绳端移动的距离等于h C、F2做功为100J D、此滑轮组省力,却费距离
上一页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