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的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甲、乙的音调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 2、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加湿器与空气湿度。

    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如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颗粒,形成“白雾”,再用小风扇把“白雾”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指空气的干湿程度,取决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常用的描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另一种是相对湿度,用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之比表示,即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常用百分数表示。气象预报中的空气湿度就是指相对湿度。

    什么是饱和蒸气压呢?我们知道,水在任何温度时都会蒸发。从微观角度看,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蒸发时液体表面的部分水分子离开水面跑到周围空间,同时水面上方的水分子也会回到水中。当相等时间内回到水中的分子数等于离开水面的分子数时,水与水蒸气之间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此时水蒸气的压强叫作饱和蒸气压。温度升高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增大。

    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温度计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裸露在空气中,用来测量气温,称为干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用一块浸满水的湿棉布包裹,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下的相对湿度表如下表所示。

    相对湿度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1

    2

    3

    4

    室温/℃

    15

    90%

    80%

    71%

    62%

    18

    91%

    82%

    74%

    66%

    21

    92%

    83%

    76%

    68%

    24

    93%

    85%

    79%

    74%

    (1)、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
    (2)、关于加湿器和干湿球湿度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B、干湿球温度计不仅能测量空气的湿度,还能测量环境的温度 C、包裹湿球温度计玻璃泡的棉布不能用酒精沾湿 D、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当时空气越干燥
    (3)、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干球温度计是(选填“A”或“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
    (4)、某天早晨,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温度计示数为10℃。到了中午,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温度计示数为21℃。由此可判断: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早晨空气的相对湿度。
  • 4、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1℃,当该物体的温度升高10℃后,再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却偏高了0.5℃,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升高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填偏高或偏低多少℃),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者的示数差为℃。
  • 5、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加热,使烧杯和试管内的碎冰均完全熔化,实验过程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忽略试管内碎冰与空气的热交换,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 B、试管中的冰熔化过程用时约9分钟 C、第6分钟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第8分钟烧杯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 6、为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某同学模仿探究晶体熔化规律的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烧杯中和试管中都装有适量的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

    (1)、理论依据:
    (2)、推理过程:
    (3)、结论:
  • 7、小明用水煮鸡蛋时,猜想:在水中加些盐可以将鸡蛋更快地煮熟。他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了水和盐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安装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定铁圈(选填“A”或“B”)的位置。使用硬纸板的目的是
    (2)、实验中依据现象判断水开始沸腾。根据水沸腾前后的气泡特点可知,图乙中(选填“①”或“②”)所示的现象表示水正在沸腾。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30s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继续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得到如下表格,请你补充表头内容。

    (a)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b)

    90

    91

    93

    -

    95

    96

    97

    98

    98

    98

    补全表格表头:(a);(b)。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像如图丁所示。

    (4)、换用等质量的盐水重复刚才的实验,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地的大气压强(选填“>”、“=”或“<”)标准大气压强。对比图中两条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小明认为他的猜想(选填“正确”或“错误”)。
    (5)、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有点少,于是小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图能说明其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 8、冬天给道路上的积雪撒“融雪盐”(如图甲所示),可以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为了解“融雪盐”的作用,小明用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融雪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小雪将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易拉罐外部变化(如图丁所示)。

    (1)、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盐冰(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2)、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融雪盐能有效(选填“提高”或“降低”)道路上积雪的熔点;
    (3)、丁图中,发现易拉罐的上部有水珠,底部外有白霜形成,易拉罐外部的白霜是凝华形成的。在形成水珠和霜的过程中都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 9、小明同学在家发现妈妈洗完衣服后总是将衣服充分展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晾晒。结合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他提出了“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作出如下猜想:

    ①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

    ②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③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

    (1)、通过图甲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通过图乙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有关。实验中主要应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2)、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是否有关”,小明继续在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酒精消失了,水剩余较多,由此现象可以得出:
  • 10、为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安装了许多热棒。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下端插在冻土中,上端装有散热片,如图所示。热棒内部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利用氨的物态变化给冻土降温。在寒冷的季节,空气温度低于冻土层温度,利用液态氨与气态氨的相互转化,把冻土中的热量“搬运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中放热,使冻土层温度降低、厚度增加,从而使冻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B、正常工作时,气态氨在热棒上端转化成液态氨 C、氨在热棒上端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 D、氨在热棒下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 11、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自制温度计是利用瓶内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乙:人们游完泳上岸时感到冷是由于阳光把泳池水晒得比泳池上方的空气更热 C、丙:石油气主要是利用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 D、丁:在烧瓶底部浇冷水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说明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
  • 12、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所示,对于地球的水循环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汽化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变成小水滴——液化 C、小水滴与寒冷气流接触,变成小冰珠——凝固 D、水蒸气在寒冷高空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凝固
  • 13、把温度为10的固态镓放入图甲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加热,水的恒定温度为80 , 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的凝固点为30 B、镓的熔化持续时间为16min C、第12min之后,镓开始沸腾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 14、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有(  )
    A、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B、将湿毛巾展开晾晒 C、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 15、甲、乙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大致位置及产生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杯出现在杯子的整个外壁,汽化吸热 B、乙杯出现在杯子的整个外壁,液化放热 C、甲杯出现在外壁的液面下方,液化放热 D、乙杯出现在内壁的液面上方,汽化吸热
  • 16、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氮

    固态氧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210

    -218

    -117

    -39

    物质

    液态氮

    液态氧

    液态酒精

    液态水银

    沸点/℃

    -196

    -183

    78

    357

    A、在-190℃时氮是液态 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 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从开始直到液态氮完全变成气态的过程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 17、在碘的升华实验中,小星直接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小芳将试管浸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结果两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中的碘蒸气一定是升华而成的 B、乙装置中的碘蒸气一定是汽化而成的 C、乙装置中,水沸腾前,试管内就会出现紫色的气体 D、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凝固成碘颗粒
  • 18、如图所示,天气较冷时,戴近视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当他进入温暖的房间后,镜片又变清晰,下列与“变清晰”原理相同的是(     )

    A、教室里的积水“消失” B、衣柜樟脑丸“变小” C、西岭雪山树枝上的“雾凇” D、冬天汽车尾气管冒“白气”
  • 19、运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实际问题,下列热现象所涉及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防止菜冻坏 B、舞台上出现的白色薄雾,是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液化石油气主要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内 D、用久了的钨丝灯灯泡内壁会发黑是因为玻璃被灯丝的高温烧坏了
  • 20、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的形成需要吸热,a处“白气”较浓 B、它的形成需要吸热,b处“白气”较浓 C、它的形成需要放热,a处“白气”较浓 D、它的形成需要放热,b处“白气”较浓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