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电路中,要使小灯泡L1、L2串联,必须闭合开关;若要L1、L2并联,必须闭合开关;若同时闭合开关 , 则会造成电源短路。

  • 2、使用电流表时,所测电流不得超过它的 , 并使电流从它的接线柱流入(选填“正”或“负”),电流表指针如图所示,则所测的电流为安。

  • 3、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该现象说明分子间有。图A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图B实验说明同种电荷相互

  • 4、厨艺最讲究“火候”二字,如图甲所示的智能蛋糕机就是通过智能化技术控制制作时间和温度,制作出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的蛋糕。该蛋糕机的电路简图如图乙所示,其中R1、R2均为发热电阻(假定电阻不随温度变化),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求:

    额定电压/V

    220

    额定功率/W

    高温1100

    中温880

    低温______

    (1)、当开关S1断开,单刀多掷开关S2打到3时,蛋糕机处于挡(选填“高温”“中温”或“低温”);
    (2)、该蛋糕机以高温挡正常工作时,开关S1(选填“断开”或“闭合”),S2(选填“1”“2”或“3”),10min产生的热量是J;
    (3)、该蛋糕机正常工作时R2的电阻值Ω;
    (4)、该蛋糕机低温挡的额定功率是W。
  •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牛顿冷却定律

    当一个物体表面温度比周围环境高时,就会向周围环境散热,散热快慢可以用散失热量的多少与散热时间的比值来表示。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物体散热快慢与物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发现,在温度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小于15℃),这个结论符合实际散热规律,称为牛顿冷却定律。

    如果散热快慢用q表示,则牛顿冷却定律可以表示为q=k(t﹣t),其中k是散热系数,与物体的表面性质、表面积、周围环境性质等因素有关,和物质种类无关,如果上述因素相同,不同物质的散热系数就相同。由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即使散热快慢相同,它们降低相同温度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根据降温时间可以得到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进行比热容的测量。

    (1)、物体向周围散热,内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做 , 发生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具有
    (2)、散热快慢和下列概念中物理意义最接近的是(          )
    A、速度 B、密度 C、功率 D、效率
    (3)、一个物体温度为30℃,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此时物体的放热快慢为q;当物体温度降低到28℃时,散热快慢为
    (4)、如图甲所示,用两个同样的保温杯分别装满水和盐水,水和盐水的温度都是30℃,周围环境温度保持20℃不变,保温杯敞开口,水和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水和盐水的散热快慢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 6、用图甲所示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为4.5V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有4Ω、6Ω、8Ω、10Ω、12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1)、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选填“断开”或“闭合”);
    (3)、先接入12Ω定值电阻,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4V,同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断开开关,将12Ω电阻换成10Ω后,闭合开关,则应向A位置的(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选填“电流”或“电压”)表的示数与前一次相同,记录相关数据;
    (4)、依次改变电阻R的阻值,共测得五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系中描绘出I-R图象为曲线A;

    ①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根据题图乙中的图象可知,当电路中接入6Ω的定值电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应是Ω。

  • 7、实验桌上有一个电学器件,该器件由两个定值电阻R1、R2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a、b两点接电源。两电阻的额定电压均为6V,电阻R1的阻值为20Ω,当该电学器件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示数为0.45A,求:

    (1)、此时通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
    (2)、电阻R2的阻值;
    (3)、该电路正常工作10min消耗的电能。
  • 8、如图所示,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将重为480N的物体在20s内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这个过程中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拉力做功的功率;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动滑轮的重力。
  • 9、科技兴趣小组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正确连接电路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实验过程中根据需要可改变电压表的量程),测得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根据第次数据可知,电路出现故障,故障原因是 , 由此也可知电源电压是V。

    实验次数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灯泡亮度

    1

    1

    0.2

    较暗

    2

    2.5

    0.3

    正常发光

    3

    2.8

    0.32

    强烈发光

    4

    6

    0

    不发光

    (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兴趣小组的其中一位同学对灯泡的电阻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应将所测电阻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你同意该同学的看法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 10、“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释放,运动至木板上后与木块碰撞。通过改变小车释放时高度h、在小车中增加钩码和在木板上铺垫棉布的方法,得到了图乙虚线框内的四个实验场景。

    (1)、为探究小车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选用场景①和(选填“②”“③”或“④”)进行实验;本实验中,小车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
    (2)、为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让小车从斜面的(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滑;可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时,
    (3)、如果本实验中的水平面绝对光滑,则(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其原因是
    (4)、小江同学尝试改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思考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一: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用同一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至不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实验方案二: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关于小江的实验方案,________(填选项符号)

    A、只有实验方案一可行 B、只有实验方案二可行 C、两个实验方案均可行 D、两个实验方案均不可行
  • 11、
    (1)、如图甲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A;如图乙 所示电压表的示数是V;如图丙所示旋钮式电阻箱的阻值是Ω。

    (2)、引体向上是中考体育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该运动的规范动作是两手正握单杠,由悬垂开始,上提时,下颚须超过杠面;下放时,两臂放直,不能曲臂。这样上拉下放,重复动作,达到锻炼臂力和腹肌的目的。体育活动课上,小明连续做了15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表格,并测量一些物理量估测小明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

    a

    完成15个引体向上的时间t/s

    每次上升的高度h/m

    功率P/W





    (1)所需要的测量器材有刻度尺、体重秤和

    (2)表格a处应填写的内容为:

    (3)、写出小明做引体向上时功率的表达式:P=。(利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 12、
    (1)、小华家住楼上,最近正在装修房子,需要搬运装修材料,但有些材料由于楼道过窄不方便搬运,于是小华建议采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这样站在地上就可以把材料运上楼,请你帮助小华画出滑轮组的绕线示意图。

       

    (2)、如图所示,在〇内填入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符号,闭合开关后,两灯泡都能发光。

       

    (3)、小光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在实验室做“测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已知小灯泡上标有“2.5V,0.75W”。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完成电路连接。要求: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L亮度变暗。

       

  • 13、如图是2022年“3•15”晚会上曝光的劣质导线,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将多芯铜导线的根数从国家标准的32根减为26根,导致导线横截面积减小。家用电线采用铜制线芯,这是因为铜的(填物理性质)好;对于长度相等的标准导线和劣质导线,劣质导线的电阻(选填“较大”或“较小”),若在通有相同电流的情况下,相同时间内劣质导线产生的热量(选填“较多”或“较少”)。

  • 14、如图所示是小刚在中考体育测试中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铅球在b点离手,c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d点是铅球运动的最低点,整个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c 点时铅球动能为零 B、在b到c的过程中,小刚对铅球做了功 C、在c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在b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
  • 15、第十一届科博会上展示了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模型,让参展观众近距离观察到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奋斗者”号某次作业过程中,下潜的速度为1m/s,入水下潜60s后,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再经过4s后才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忽略潜水器自身的尺寸,求:
    (1)、接收到反射回的超声波,“奋斗者”距离水面的深度;
    (2)、发出超声波时,“奋斗者”距海底高度;
    (3)、“奋斗者”从入水到下潜到海底消耗时间。
  • 16、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2)、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
    (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质的温度是℃;
    (4)、在第8min时物质处于态,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min。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丙中折线ABCD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冰是;(选填“晶体”或者“非晶体”)
    (5)、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最终(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图丙中的DE段图像,此时烧杯中的气泡情况是。(选填“丁”或“戊”)
  • 17、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2)、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此时应该(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改正实验后继续实验;
    (3)、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4)、在测量AB段的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选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从A滑到C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
  • 18、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一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反射;看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反射。
  • 19、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用飞机将干冰撒到高空,利用干冰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滴,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 20、小亮演奏两种自制乐器时,两种乐器的波形图如图甲、乙所示,由图可知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相同的 , 不同的响度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