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B、光在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90° D、我们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到物体上时发生了漫反射
  • 2、判断下列哪一组物体都是光源(  )
    A、萤火虫和烛焰 B、电池和萤火虫 C、月亮和烛焰 D、电池和月亮
  •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手影 C、小孔成像 D、树荫下的光斑
  • 4、如图所示是临汾蒲剧院蒲剧团在梨园堂上演现代戏《红灯记》时的情景,观众在欣赏蒲剧时,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声速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 5、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快
  •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越大,s越大 B、v越大,t越小 C、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D、v与s,t的大小无关
  • 7、下列有关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错误一定是可以避免的 C、误差与错误没有什么区别 D、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可避免误差产生
  • 8、下列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太空中在预定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B、投篮时的篮球运动 C、正在进行百米比赛的苏炳添 D、正在乘自动扶梯上楼的晓丽
  • 9、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课桌高度大约0.8m B、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m C、人的心脏跳一次大约2s D、一张纸的厚度约8mm
  • 10、如图甲所示,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波的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v)—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多少s才能接收到信号?
    (2)、若另一次探测海水深度时从海面发射信号到接收到海底返回来的信号用了10s,求海水的深度?
    (3)、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什么?
  • 11、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国庆假期爸爸带小明到南宁动物园玩,他们7:00从柳城驾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到柳州站,然后乘高铁去南宁,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爸爸吩咐小明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如下所示的列车时刻表。求:

    车次

    柳州站开

    南宁东站到

    运行距离

    C8679

    08:44

    09:47

    212km

    C8661

    09:45

    10:48

    212km

    C8673

    10:30

    11:29

    212km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并依据列车时刻表,判断小明和爸爸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中途高铁列车以35m/s的速度通过一个长度为1200m的隧道,高铁列车全部通过隧道行驶的时间是40s,计算这列高铁列车的长度。
  • 12、盛夏来临,小明发现人们常常穿浅色的衣服,是不是穿浅色的衣服凉快?小明打算通过比较阳光下衣服的温度来作出判断,即探究衣服温度与颜色的关系。

    (1)小明将同款不同色的三件衣服同时放在太阳下晒,对于衣服温度的测量,他提出两个方案。

    方案1:用一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先后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

    方案2:用三支温度计在阳光下同时测量三件衣服的温度。

    你认为方案1是否可行? , 并说明理由;方案2需在实验室同一型号的多支温度计中选取三支,你选取的办法是

    (2)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环境温度为32℃)

    白色

    黑色

    红色

    5min

    38.7℃

    超过40℃

    超过40℃

    20min

    37.1℃

    36.9℃

    36.5℃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颜色的衣服在短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深色衣服本领强;当衣服温度较高时,向外放热使温度降低,衣服放热本领最强;

    (3)夏天在户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13、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一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了减小误差,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摆长l/m

    摆球的质量m/g

    摆动角度θ/

    摆动的时间30T/s

    1

    1.0

    30

    4

    60

    2

    1.0

    40

    4

    60

    3

    1.0

    50

    4

    60

    4

    1.0

    30

    3

    60

    5

    1.0

    30

    4

    60

    6

    1.0

    30

    5

    60

    7

    0.8

    40

    4

    54

    8

    1.0

    40

    4

    60

    9

    1.2

    40

    4

    66

    (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目的是

    (2)分析比较序号为1、2、3的实验,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比较序号为4、5、6的实验,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

    (4)分析比较序号为7、8、9的实验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填“大”或“小”);

    (5)本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14、如图所示,是小娜和张婷同学做“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响度与声源的有关,而且是越大,响度越
    (3)、探究过程中,采用(选填“转换法”、“等效法”或“类比法”)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成乒乓球的摆动。
    (4)、此实验在太空中(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完成,原因是
  • 15、作图题:
    (1)、小明练习使用刻度尺时测出一小块长方形木条的长度为2.00cm,请在图中将木条补画完整。

    (2)、小宇对着装了部分水的瓶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为了使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瓶中的水位应如何变化?请在图乙中画出水位变化后的液面所处的大致位置。

  • 16、某人在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长铁管另一端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1.9s,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从传来的,长铁管的长度为m(声音在空气中、钢铁中传播速度分别是340m/s、6800m/s)。
  • 17、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 。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

    温度(℃)

    10

    15

    20

    30

    50

    速度(m/s)

    338

    340

    344

    349

    360

  • 18、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s内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s时的速度为m/s.

  • 19、测量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进行可靠的(选填“定性”或“定量”)比较,因此要有统一的单位。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

  • 20、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1)、课桌的高度约为80
    (2)、一层教学楼的高度约为3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