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梦天”学习小组用硬纸板做了两个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如图所示。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 8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用它来观察远处的教学楼,他们发现半透明薄膜上的像太小,于是靠近教学楼,并(选填“增大”或“减小”)两纸筒间的距离,才看到薄膜上清晰的像,此时模型照相机的镜头与教学楼的距离16cm(选填“>”、“ <”或“ =”)。

  • 2、如图甲所示是在河南舞阳出土的8000 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吹奏时,手指按在不同的音孔上,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如图乙所示,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处减弱噪声。

  • 3、如图甲所示,横杆在铁架台上可上下移动,竖直硬质细杆(质量忽略)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固定在横杆上(力传感器可显示细杆受到力的大小),下端与底面积为40cm2、密度为( 0.4g/cm3的实心均匀长方体物块M 相连,M浸没在底面积为100cm2装有水的容器中,此时水的深度为40cm。让横杆匀速缓慢向上移动,力传感器示数F 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t2~t3时间段为6s;物块M始终竖直且不吸水,水的密度是1.0g/cm3 , 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为0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 2×103Pa B、0~t1时间段, 力传感器示数F1为14.0N C、t为0时与t3时相比,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量是100Pa D、横杆向上运动的速度为1cm/s
  • 4、如图所示是某学校路灯的智能照明电路。S为光敏开关,天暗时S自动断开,天亮时S自动闭合;R为滑动变阻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亮时,电磁铁的上端是北极 B、天亮时,将R的滑片P向上滑动,电磁铁磁性变强 C、天暗时,衔铁被电磁铁吸引,触点c与a接触 D、天亮时,电磁铁外部磁感线从上端出发回到下端
  • 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50N的物体M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1m,绳子末端拉力 F大小为40N,物体M所受摩擦力大小是物重的0.2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M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为3m C、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D、在绳子与滑轮间加润滑油可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6、如图所示是小刘家新建楼房的部分配电系统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控制电灯的开关安装在了零线上 B、电能表指示灯闪烁7200次,表示消耗了2.0kW·h的电能 C、电路正常工作时,用试电笔插入插座的左孔,氖管会发光 D、上月末电能表示数如图,本月用电100度,则本月末电能表示数是2028.1
  • 7、如图甲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和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灯L与电阻R串联 B、电路的总电阻大于电阻R的阻值 C、通过电阻R的电流是0.40A D、电源两端的电压为3.0V
  • 8、如图所示,对以下物理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图甲中,梳头发后的塑料梳子可吸引纸屑,说明塑料是导体 B、图乙所示的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图丙是小芳绘制的某路口正常运行的红绿交通信号灯电路简图 D、图丁中,闭合开关,只改变导体 ab左右运动方向,感应电流方向会发生改变
  • 9、如图所示是电影《哪吒1》中哪吒与敖丙踢毽子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敖丙对毽子的作用力改变了毽子的运动状态 B、敖丙踢出毽子后,毽子在空中飞行,是因为敖丙在持续对毽子做功 C、毽子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D、毽子从低到高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 10、 “问天”学习小组对物理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把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竖直高度差变大 B、乙:抽水机工作时,提起活塞,阀门B因外界大气压大于活塞下方气压而打开 C、丙:向两纸中间吹气,纸会靠拢,原因是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D、丁:人坐A船,用力推B船,能够把B船推开,而A船不动
  • 11、端午节,小梅随爸爸妈妈开车先去加油,随后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刚一进门,粽香扑鼻而来,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水常作为汽车发动机冷却剂,是因为水的热值大 C、小汽车内燃机的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小汽车内燃机的曲轴转动一周,对外做功一次
  • 1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其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柳宗元看到的“鱼”是潭中鱼的虚像 B、日光通过水面折射照射到潭底 C、日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石头上鱼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13、下列关于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升华成水蒸气 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滴 C、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放热凝固成小冰晶 D、部分冰晶下落吸热熔化成小水滴,汇聚成江海
  • 14、下列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半径是 6.4×102m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需要20s D、太阳能是二次能源
  • 15、国庆期间,小明一家从宁县自驾到庆阳市某景点游玩,导航给出了“推荐路线”“最短路程”“不走高速”三种方案,其信息如表所示。

    方案1:推荐路线1小时5分钟58公里

    方案2:最短路程1小时11分钟48公里

    方案3:不走高速1小时15分钟53公里

    (1)、若保持20m/s的速度按“推荐路线”方案中的路径匀速行驶,则全程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2)、若选择“不走高速”方案,且恰好准时到达,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若选择“最短路程”方案,汽车在途中经过一段长为25km,限速120km/h的区间测速路段,汽车经过该路段的两个监测点的时刻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的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 16、炎热的夏天,小华想消暑,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冰棒时,发现冰棒表面附有许多“白色粉末”;吃冰棒时,一不小心舌头被冰棒“粘”住了。请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
    (1)、冰样表面的“白色粉末”是怎样形成的?
    (2)、舌头为什么会被冰棒“粘”住?
  • 17、小邵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选填“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下列措施中,能使冰均匀受热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通过水浴法来加热试管中的物质
    (3)、小邵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试管内冰的熔化过程共经历了min;
    (4)、小高同学绘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老师发现小邵和小高两名同学所绘的图像略有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写一种即可)
    (5)、完成上述实验后,小高更换图甲装置中的部分器材,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①实验前,为了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你的办法是;(写一种即可)

    ②根据实验数据给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实验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 18、如图所示,这是汽车的速度表,其示数为km/h。小明同学按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的温度,其错误之处是

  • 19、小华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进行探究,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盒子内,再将闹钟分别放在两个盒子的中间位置,将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放在盒子外面(选填“相同”或“不同”)距离处测量,读出声级计的示数。如果装有泡沫板的盒子外面声级计的示数更(选填“低”或“高”),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更好。
  • 20、2024年9月25日,我国火箭军向太平洋成功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模拟弹头准确落入预定海域。如图所示,导弹发射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说明声音的大,同时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起大量白雾,这是现象。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