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
- 贵州都匀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统考试卷
-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福建泉州惠安县城北教研联盟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2017年广西百色市中考物理试卷
- 2017年广西来宾市中考物理试卷
- 2017年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中考物理三模试卷
-
1、噪声是污染环境的公害之一。某科技小组为了监测噪声的强弱,用学生电源、电压表、定值电阻R0、声敏电阻R 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其中R的阻值随声音强弱变化如图乙所示。某次测试中,当噪声为70dB 时,电压表示数为6V ;当噪声为40dB 时,电压表示数为3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0阻值为20Ω B、电源电压为24V C、电路中电压表示数随声音强弱增大而减小 D、当电压表示数为4.5V时,噪声强度为50dB
-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大小为0.6N的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一个动滑轮,使钩码上升10cm。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50g,g 取10N/kg,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A、该同学所做的有用功等于0.2J B、动滑轮自身重力为0.2N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40cm D、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66.7%
-
3、如图是2025年央视春晚机器人表演节目《秧BOT》时的场景,地面对机器人产生向上的支持力,这个力产生的原因是( )A、地面发生形变 B、脚部发生形变 C、地球的吸引 D、受空气的浮力
-
4、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有赛龙舟习俗,如图是龙舟比赛的一个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划龙舟时,桨是省力杠杆 B、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上运动员是静止的 C、龙舟在加速过程中,运动状态在发生改变 D、到达终点时,龙舟还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龙舟受到惯性
-
5、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习小组为某居民小区设计“图书自动借阅机”,通过刷卡(相当于闭合开关 或人脸识别(相当于闭合开关, 都可以使电动机工作,完成借阅服务;当天黑时,光控开关 闭合还可以提供照明。下列电路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A、
B、
C、
D、
-
6、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词描述的情景都与光现象有关。其中,蕴含着光的折射原理的是A、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7、如图所示,将两个端面平整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有吸引力 B、分子间有排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直径很小
-
8、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下列光学仪器与人眼的晶状体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平面镜
-
9、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杨梅,一会儿表面就出现了一层白霜,如图所示,这一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
10、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5g B、初中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6s C、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 D、适宜初中生沐浴的水温约为 60℃
-
11、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实现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是( )A、煤炭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
-
12、听到熟悉的人说话,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熟人的声音,这与声音的( )特性有关.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以上三个特性
-
13、某建筑工地用如题图甲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在20s内将480N的物体A匀速提升2m。该过程中,电动机拉绳子的功率恒定,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F与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及摩擦,此时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若电动机匀速拉动绳子的功率减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4、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甲图所示;让同一钢球从斜槽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乙图所示。(1)、通过比较木块被撞出的距离远近,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此探究方法是。(2)、甲图, 钢球质量越大,将木块撞得越远,对木块做功越 , 钢球的动能越 ,(3)、乙图实验得出:质量相同时,(选填“高度”或“速度”)越大,动能越大。(4)、若水平面光滑且足够长,木块将做直线运动,(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
15、科考队在野外发现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质量5000kg,为了知道石头的体积,队员用锤子敲下一小块,测得体积是8cm3 , 质量是20g,请估测大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
16、小林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制成一杆简单实用的液体密度秤,在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就可以直接“称出”该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当在容器中加满水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已知秤钩下的容器重为1.4N。问:(1)、该“密度秤”能测量的液体密度最大是;(2)、若只增大容器重不改变容器容积,则该密度秤的最大测量值 , 若只减小容器容积不改变容器重,则该密度秤的分度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小东、小津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某品牌酸奶的密度。(1)、将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天平指针摆动情况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2)、调节天平平衡后,小东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砝码的一番操作。当小东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___________(填序号);A、向右移动游码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3)、通过上述操作后天平平衡,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g;然后他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酸奶体积为;接着测出烧杯的质量为24g,计算酸奶的密度;(4)、小津发现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在第(3)步中,小津不再利用量筒测体积,而是改用针筒(如图丁)从烧杯中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则酸奶的密度为。(5)、小东、小津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上描出了对应的点A、B两点,其中A点是(小东/小津)画出的。(6)、细心的小津在实验中发现5mL针筒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偏大/偏小/不变)。
-
18、小雨用弹簧测力计及钩码探究物体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小雨所用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此测力计分度值是N,使用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某同学如图乙所示测钩码重力,要正确测量,应沿着方向使用测力计。(2)、小雨用此测力计分别正确测出1到6个钩码的重力,记录数据如表。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每次实验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都等于。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质量m/g
50
100
150
200
250
300
重力G/N
0.5
1.0
1.5
2.0
2.5
3.0
(3)、小雨想将盒中12个钩码全部挂到此测力计挂钩上测出重力。你认为是否可行?。(4)、实验中小雨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这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和测物理课本宽度时用同一刻度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19、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相同;
(2)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运动,最终小车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可观察到小车在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由此可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 速度减小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小车将保持运动状态;
(3)冰雪天气路面湿滑,阻力较小,结合该实验结论,开车时应才能保证行驶安全(写出一个合理答案即可)。
-
20、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如图甲,小潭发现向左盘和右盘加入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的。通过实验比较方案甲和乙,小潭发现采用方案 , 实验效果更好;(2)、用乙方案实验时,保持与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不能保持平衡,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3)、用丙方案实验时,卡片C要选择较(选填“重”或“轻”)的;(4)、在图甲中画出重5N的木块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