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将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缝ON折转。(2)、用作光屏的硬纸板应选择较(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光在这样的纸板上发生反射,使从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3)、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接着将(如图乙),则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在内。(4)、使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测量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实验次数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2
3
【拓展】光热电站利用追日镜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塔用于发电,图丙为上午某时刻的光路图,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推断,随着一天中太阳的运动,追日镜应沿(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反射光线射向吸热塔。
-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2)、调整好器材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液柱稳定后示数如图乙所示,应沿视线(选填“A”“B”或“C”)读数。(3)、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后,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时间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水的沸点是 ,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实验中观察到气泡如图丙中a、b的两种情形,其中图能反映水在沸腾时的情形。(5)、撤去酒精灯后,水逐渐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 -
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让小球从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并记录了小球在A、B、C三个位置的时刻;①实验时,小球从点到点的路程c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
②通过计算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2)、如图乙所示,使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不同,说明:。 -
4、一束阳光斜射入房中,小明在A点用平面镜把该光竖直反射向房顶,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反射光线。

-
5、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光与镜面成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
-
6、如图所示,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等降噪设备,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是;以正在起飞的战斗机为参照物,引导员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7、在运输海鲜类食品时,人们常在食品周围放置一些冰块,这是因为 , 可以防止温度过高、食品变质;在北方的冬天,人们常在存放蔬菜的地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蔬菜被冻坏,这是因为。(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
8、圭表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如图),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表在圭上影子的长度变化就能判断节气。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的 , 举出一个与此原理相同的生活现象:。

-
9、某同学某次在水上公园跑步时,看到自己运动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速”是利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B、表中“配速”的数值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C、本次跑步过程中,该同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该同学本次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5m/s -
10、打雷和闪电在远处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人耳与眼睛感觉的差异 B、光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C、光可以发生反射,而声音不能 D、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
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开凿隧道时,工人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C、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甲同学在一面平面镜中看到了乙同学的眼睛,那么乙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面镜子看到甲同学的眼睛
-
12、我国古代著作《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B、通过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像 C、将小孔改成正方形,所成像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D、将蜡烛靠近小孔,光屏上成的像将变大 -
13、如图所示,3D打印过程一般是将固态材料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材料,喷头按照3D图纸轨迹运动将液态材料挤出,材料冷却后形成立体实物的过程。在打印过程中,所用材料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凝华 B、汽化 液化 C、熔化 凝固 D、升华 凝固 -
14、某同学烧水时发现,水沸腾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的“白气”。“白气”的形成与下列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泼水成冰
B、
窗玻璃上的冰花
C、
雾凇
D、
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
15、我国古代战争中常用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击鼓声声音浑厚,震撼人心,能够鼓舞士气;鸣金声声音清脆,穿透力强,传播距离远,便于士兵清楚地听见收兵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击鼓声是由鼓面周围空气振动产生的 B、击鼓声和鸣金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士兵主要根据音色辨别击鼓声和鸣金声 D、“鸣金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岛效应,指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城市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气体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漗上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
(1)、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一: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多植树。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这主要是利用了水的的特性。(2)、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之二:人工蒸发补偿。解决城市大气热污染的首要办法是增大蒸发量,受城市安装条件的限制,采用喷雾系统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办法,这是利用了水(填物态变化名称)有(选填“吸热”或“放热”)的作用。(3)、研究表明,现在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机动车也是造成热岛效应的因素之一。以四冲程发动机小车为例,回答下列问题:实现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冲程;实现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冲程。在紧急刹车时,刹车片会发烫,这是通过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
-
17、龙骨水车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我国农业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探索学习小组以“揭秘并制作龙骨水车模型”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
(1)、南宋诗人陆游在《春晚即事》中写道“龙骨车鸣水入塘”,描绘了水车工作时水流源源不断的情景。滚滚的水流具有能,龙骨水车在历史上主要用于水利灌溉;(2)、踩动龙骨水车,大轮转动,相当于在使用一个(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刮水板匀速刮水上行时,水的能增大。当转动拐木的速度加快时,提升水的功率会变。(3)、旋转一周可将约20kg 水提升到离水源 4m高的田地中,所用时间为60s,做功的总功率为40W。该过程中龙骨水车所做的有用功为J,做的总功为J,机械效率为%(g取10N/ kg)。 -
18、如图为某款“迷你炉”,它将初温为20℃、质量为2kg 的水加热到 70℃,消耗了燃料丁烷0.02kg.| 求此过程中:
(1)、水吸收的热量;(2)、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迷你炉”烧水的效率。 -
19、利用斜面将一个重600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300N,拉动的距离s=5m,物体提升的高度h=2m。
(1)、对物体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拉力所做总功是多少?(3)、该斜面的机械效率? -
20、小雨进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用到的装置如图,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2
0.3
55.6%
2
2
0.2
1.2
0.6
55.6%
3
4
0.1
1.9
0.3
4
4
0.1
1.3
0.5
61.5%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图所示装置来完成的;(3)、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结果精确到0.1%);(4)、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上升高度选填“有关”或“无关”;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低与有关;(5)、小雨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他认为应该静止读数。老师说该想法是错误的,原因是忽略了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如果这样做,测得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更准确”。(6)、本实验中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A、从多次实验中选取最准确的数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从特殊现象中得到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