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实现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是( )A、煤炭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
-
2、听到熟悉的人说话,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熟人的声音,这与声音的( )特性有关.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以上三个特性
-
3、某建筑工地用如题图甲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在20s内将480N的物体A匀速提升2m。该过程中,电动机拉绳子的功率恒定,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F与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及摩擦,此时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若电动机匀速拉动绳子的功率减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甲图所示;让同一钢球从斜槽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乙图所示。(1)、通过比较木块被撞出的距离远近,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此探究方法是。(2)、甲图, 钢球质量越大,将木块撞得越远,对木块做功越 , 钢球的动能越 ,(3)、乙图实验得出:质量相同时,(选填“高度”或“速度”)越大,动能越大。(4)、若水平面光滑且足够长,木块将做直线运动,(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
5、科考队在野外发现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质量5000kg,为了知道石头的体积,队员用锤子敲下一小块,测得体积是8cm3 , 质量是20g,请估测大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
6、小林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制成一杆简单实用的液体密度秤,在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就可以直接“称出”该液体的密度,如图所示。当在容器中加满水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已知秤钩下的容器重为1.4N。问:(1)、该“密度秤”能测量的液体密度最大是;(2)、若只增大容器重不改变容器容积,则该密度秤的最大测量值 , 若只减小容器容积不改变容器重,则该密度秤的分度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7、小东、小津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某品牌酸奶的密度。(1)、将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天平指针摆动情况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2)、调节天平平衡后,小东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砝码的一番操作。当小东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___________(填序号);A、向右移动游码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3)、通过上述操作后天平平衡,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g;然后他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酸奶体积为;接着测出烧杯的质量为24g,计算酸奶的密度;(4)、小津发现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在第(3)步中,小津不再利用量筒测体积,而是改用针筒(如图丁)从烧杯中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则酸奶的密度为。(5)、小东、小津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上描出了对应的点A、B两点,其中A点是(小东/小津)画出的。(6)、细心的小津在实验中发现5mL针筒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偏大/偏小/不变)。
-
8、小雨用弹簧测力计及钩码探究物体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小雨所用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此测力计分度值是N,使用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某同学如图乙所示测钩码重力,要正确测量,应沿着方向使用测力计。(2)、小雨用此测力计分别正确测出1到6个钩码的重力,记录数据如表。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每次实验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都等于。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质量m/g
50
100
150
200
250
300
重力G/N
0.5
1.0
1.5
2.0
2.5
3.0
(3)、小雨想将盒中12个钩码全部挂到此测力计挂钩上测出重力。你认为是否可行?。(4)、实验中小雨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这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和测物理课本宽度时用同一刻度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
9、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相同;
(2)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运动,最终小车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可观察到小车在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由此可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 速度减小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小车将保持运动状态;
(3)冰雪天气路面湿滑,阻力较小,结合该实验结论,开车时应才能保证行驶安全(写出一个合理答案即可)。
-
10、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如图甲,小潭发现向左盘和右盘加入等重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的。通过实验比较方案甲和乙,小潭发现采用方案 , 实验效果更好;(2)、用乙方案实验时,保持与相等,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不能保持平衡,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3)、用丙方案实验时,卡片C要选择较(选填“重”或“轻”)的;(4)、在图甲中画出重5N的木块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1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该实验的测量工具除了刻度尺,还需要;(2)、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了,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
12、如图是一架遥控直升飞机模型,当它悬停在空中时,旋翼提供的向上的升力与重力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等”);当它匀速上升和匀速降落时,两次旋翼提供的升力是(选填“相等”或“不等”)的;在某次竖直加速爬升的过程中,若四个悬翼同时意外停转,则飞机模型将立即(选填“下落”或“上升”)。
-
13、如图a所示,一杯中已经装有的某种液体,打开龙头,向杯中继续注入该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与从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V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子质量为90g B、杯中液体密度 C、此杯子的容积为200mL D、当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54g
-
14、下列现象中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运动员将弓拉弯 B、运动员用头将飞来的足球顶飞 C、飞来的网球使网球拍的网变形 D、用力将拉力器拉长
-
15、下列所示的情景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绕地球匀速运行的卫星 B、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D、快速追赶猎物的猎豹
-
16、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 )A、kg B、N C、m D、
-
17、小明在玩“水枪”玩具时,发现“水枪”水平放置,如果推动活塞的速度越快,水枪离地面的高度越高,水就会射得越远,据此,他提出了如下猜想:在空中水平抛出的物体,落地的水平距离与抛出的初速度及抛出点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为验证猜想,小明找来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让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平槽时具有一定的;(2)、保持斜槽倾斜程度不变,分别让同一小球从A、B、C位置由静止自由滚下,分别测出小球落地的水平距离sA、sB、sC , 发现sA>sB>sC。这表明:空中水平抛出的物体,落地的水平距离与有关;(3)、逐步降低抛出点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1、h2、h3 , 每次都让同一小球从斜槽上A处由静止自由滚下,分别测出小球落地的水平距离s1、s2、s3 , 发现s1>s2>s3。这表明:空中水平抛出的物体,落地的水平距离与有关;(4)、若在水平槽铺上毛巾,使抛出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3 , 让同一小球从斜槽上A处由静止自由滚下,测出小球落地的水平距离为s4 , 根据上述实验的结果,应该有s4s3(选填“>”、“<”或“=”)。
-
18、一列动车长200m,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m?(2)、若该列动车以这个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820m的隧道,则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为多少?
-
19、京沪高铁全长1320km,G1次动车组9:00从北京南站出发,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于13:48到达上海虹桥站,动车组行驶途中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38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7.5s。求:
(1)火车从北京南站开往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m?
-
20、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1)、实验中,除了图甲中提供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另一个测量器材是;(2)、由海波的熔化图像可知,海波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实验中采取“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此时的海波处于态;(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海波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第后试管内出现液态海波,由图像可知,海波熔化时吸热,温度 , 它的熔点是℃;第海波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5)、若海波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海波(选填“能”或“不能”)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