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电流。
  • 2、 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的。
  • 3、 常见的电路状态有:通路、、短路。
  • 4、 导体和绝缘体

     

    特征

    原因

    常见材料

    导体

    容易导电

    的自由电荷

    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石墨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

    的自由电荷

    橡胶、塑料、陶瓷、食用油、玻璃

    【提示】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5、两种电荷

    ⑴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⑵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⑶验电器        

    1)作用:用来检验物体

    2)原理:

    ⑷电荷量        

    1)定义:

    2)单位: , 符号是

    3)元电荷: e=C

    【提示】两个相互吸引的物体不一定带异种电荷,还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 6、 摩擦起电

    ⑴性质:带电体具有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

    ⑶结果: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电;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电,摩擦起电的双方带等量异种电荷

    ⑷实质:摩擦起电不是重新产生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

    ⑸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

  • 7、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尽可能提升物体的重力;机械的自身重量;合理地部件间的有害摩擦。
  • 8、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 9、定义:机械效率是功与功的比值,分析判定一个机械的机械效率高低要分析两个因素:有用功与总功。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 10、总功(W):外力所做的功,即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即W=W+W
  • 11、额外功(W):利用机械时不想需要但做的功。

    公式:W= W-W有用=G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 W=fL。

  • 12、有用功 (W):人们为了达到工作目的要做的功。

    公式:W有用=Gh=W-W

  • 13、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⑴滑轮组的定义:由若干个滑轮和滑轮匹配而成的组合叫滑轮组。

    ⑵滑轮组的特点:既能省又能改变力的 , 但是要费距离。

    ⑶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在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股)绳子吊着物体,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 F为提起重物所用的力,G为物重,n为承受物重的绳子段(股)数,即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股)数。

    特别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F=1n(G+G)
    A.有几股绳子与动滑轮相连,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就是几;
    B.忽略绳重、摩擦及动滑轮重:F=G/n;
    C.如只考虑滑轮重:F=(G+G)/n;
    D.绳自由端移动速度和距离:s=nh,v=nv

  • 14、动滑轮工作特点

    ⑴特点∶使用单个动滑轮最多可以省一半力(F=G/2),但费距离(s =2h),且不能改变施力的

    ⑵实质: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力杠杆。如图所示,作用于绳端的拉力为动力F1 , 重物对绳子的拉力为阻力F2 , 动滑轮上升时绕着滑轮的边缘 O点转动,O点相当于动滑轮的支点,动力臂等于滑轮的直径d,阻力臂等于滑轮的半径r,即l1=2l2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F2/2,即F=G/2,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 15、定滑轮工作特点

    ⑴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F=G),也不省(s=h),但能改变施力的方向。

    ⑵实质∶定滑轮是一个杠杆。如图所示,定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 O,作用于绳端的拉力为动力F1 , 重物对绳子的拉力为阻力F2 , 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l1=l2=r,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F1=F2 , 即F = G,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 16、滑轮:边缘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 17、杠杆分为三类: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具体情况见下面表格。

    类型

    力臂

    受力情况

    特点

    例子

    省力杠杆

      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开瓶器、羊角锤

    费力杠杆

      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  

    筷子、钓鱼竿

    等臂杠杆

      L1=L2

      F1=F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跷跷板、托盘天平

  • 18、从杠杆的平衡可知,力和力臂的大小成比,即力臂越长,力就越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即动力和阻力的单位要统一,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也要统一。
  • 19、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数学表达式为:
  • 20、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不动或转动。
上一页 723 724 725 726 727 下一页 跳转